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蛾蛉类昆虫是脉翅目中化石记录最完整的的类群之一,现生类群蛾蛉、美蛉和山蛉统称为蛾蛉科,但是现生类群与化石类群分类标准的不一致性,为蛾蛉类昆虫化石研究带来较大的困难。本文统计了世界已发现的蛾蛉类昆虫化石属种名录,介绍了蛾蛉类昆虫化石研究历史、地质年代及地理分布、系统发育研究进程,并提出了现今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详细回顾了双翅目褶蚊次目昆虫化石的研究简史,统计了世界范围内已发表的3科20属96种化石名录及它们的地理分布和地质年代;阐述了褶蚊次目化石的地质历史;提出了目前该类群昆虫化石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综合化石和现生褶蚊次目昆虫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丽蛉类昆虫是脉翅目昆虫在中生代特有的一类绝灭昆虫,被誉为"中生代的蝴蝶",其体型巨大、脉序复杂,部分身体特征高度特化,与现代脉翅目昆虫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其在脉翅目演化中的地位也是一直难以确定。同时,由于化石保存的局限性,该类昆虫多是依靠不完整的结构进行分类,缺少系统的总结和修订,也为该类群的深入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对中生代丽蛉类昆虫进行了总结,统计了至今全世界所发现的所有丽蛉类昆虫名录,概述了其研究历史,地质年代及地理分布,系统发育研究进展,功能形态学研究及生态学特性等问题,并提出了研究该类群有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鸣螽科Prophalangopsidae昆虫作为螽亚目少有的孑遗类群,对认识螽亚目系统发育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鸣螽科的研究历史;考证并提出鸣螽科及相关类群的中文名;详述鸣螽科昆虫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介绍近年鸣螽科包括化石与现生属种的分类学及系统发育学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丽翼蛉科是脉翅目昆虫中的一个绝灭科,迄今为止正式发表9属12种,仅在我国、蒙古国、俄罗斯的侏罗统地层及黎巴嫩的白垩统地层中被发现。本文介绍了丽翼蛉科成虫的特征、分类研究状况,以及多样的翅斑类型,并分析了丽翼蛉化石标本展示的色彩防御策略,如混隐色、瞬彩、警戒色和拟态等。  相似文献   

6.
线蛉科是脉翅目中的一个灭绝科,仅发现于中国中侏罗统和蒙古晚侏罗统地层中.线蛉科昆虫脉序独特,为其分类地位的确定以及整个脉翅目翅脉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此外,线蛉科昆虫前后翅上均具有条带状的斑纹,初步推测这种斑纹在其生存繁衍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可能是导致其灭绝的最直接因素之一.目前线蛉科已发表3属9种,本文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编制了线蛉科化石种检索表,对当时的古环境特征进行了简单推测,初步探讨了翅斑在其生存和灭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线蛉科是脉翅目中的一个灭绝科,仅发现于中国中侏罗统和蒙古晚侏罗统地层中。线蛉科昆虫脉序独特,为其分类地位的确定以及整个脉翅目翅脉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此外,线蛉科昆虫前后翅上均具有条带状的斑纹,初步推测这种斑纹在其生存繁衍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可能是导致其灭绝的最直接因素之一。目前线蛉科已发表3属9种,本文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编制了线蛉科化石种检索表,对当时的古环境特征进行了简单推测,初步探讨了翅斑在其生存和灭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静  王永杰  刘志琦 《昆虫知识》2013,50(4):1141-1148
溪蛉是脉翅目中比较稀少的一个类群,可以作为天敌资源和研究昆虫演化的"活化石"材料,但历史上溪蛉科在脉翅目中的系统地位一直是个颇具争议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溪蛉科国内外分类研究简史,探讨了溪蛉科的地理分布,以及溪蛉科生物学、化石等其他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溪蛉科分类研究中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并呼吁应该加强对其应用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傅彤  师超凡  王永杰  高太平 《昆虫知识》2012,49(4):1066-1071
拟态是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使自身获得好处的现象,是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特化出的一种极为重要和有效的防御策略。脉翅目昆虫是一类完全变态性昆虫,在其超过2.7亿年的演化历史中,出现了形态多样的翅斑。美翼蛉属Bellinympha Wang,Ren,Liu,Shih&Engel,2010是脉翅目溪蛉科丽翼蛉亚科的一个绝灭属,发现于中国内蒙古道虎沟地区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地层。该属的发现代表了迄今报道的最古老的叶状拟态现象,也是唯一报道的昆虫模拟裸子植物或蕨类植物叶片。本文简要概述了脉翅目昆虫研究概况,总结了中生代脉翅目翅斑的多样性,对美翼蛉属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叶状拟态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拟态是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使自身获得好处的现象,是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特化出的一种极为重要和有效的防御策略.脉翅目昆虫是一类完全变态性昆虫,在其超过2.7亿年的演化历史中,出现了形态多样的翅斑.美翼蛉属Bellinympha Wang,Ren,Liu,Shih&Engel,2010是脉翅目溪蛉科丽翼蛉亚科的一个绝灭属,发现于中国内蒙古道虎沟地区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地层.该属的发现代表了迄今报道的最古老的叶状拟态现象,也是唯一报道的昆虫模拟裸子植物或蕨类植物叶片.本文简要概述了脉翅目昆虫研究概况,总结了中生代脉翅目翅斑的多样性,对美翼蛉属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叶状拟态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50-655
本文详细回顾了双翅目长角亚目极蚊科昆虫化石的研究简史,统计了世界范围内已发表的6属10种名录(7现生种和3化石种);阐述了极蚊科化石的地质历史和其形态学特征,提出了目前该类群昆虫化石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综合化石和现生极蚊科昆虫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文中简述了襀翅目缅甸琥珀研究概况,并基于一件保存较好的雌虫标本,报道了襀翅目襀科新属种Burperla decolorata gen. et sp. nov.。该化石具有以下重要特征:体较长,体色浅,触须与触角较长, RP脉末端接近翅端部,下殖板宽大、圆形,后缘中部突出。这些形态特征显著区别于襀科的其它化石及现生类群。  相似文献   

13.
长翅目昆虫在地史纪录上可以追溯到早二叠纪,是全变态昆虫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截至目前,29篇关于中国长翅目昆虫化石分类的论著发表,共描述我国长翅目昆虫化石11科28属51种,这些化石分布于从三叠纪到白垩纪的不同地层中.本文通过图表提供了我国已发现的长翅目化石名录并介绍了其分布和年代,回顾了我国长翅目昆虫化石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一些分类存在的问题,简要慨述了长翅目中一些科的起源与演化以及长翅目与其它全变态昆虫的关系.我国长翅目化石种类丰富,但在基础分类、系统演化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因而许多工作甚至最基础的分类工作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14.
二叠异蝎蛉科是二叠纪长翅目的代表性类群, 也是长翅目的基干类群。二叠纪是长翅目昆虫的繁盛期, 但中国该时期长翅目昆虫化石记录非常稀少, 目前仅报道了1种。本文根据发现于中国安徽省巢湖市瓜德鲁普统银屏组的一枚标本, 建立了1新属1新种––––廖氏巢湖异蝎蛉(Chaohuchorista liaoi gen. et sp. nov.)。该新属的鉴定特征为翅细长, Rs1和Rs2合并为1条脉, Rs4具2分支, M具5分支, M2具2分支。该新发现增加了中国二叠纪长翅目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安纽蝎蛉总科由长翅目中3个灭绝的科组成.它们的共同的特征是具有长管状吸收式口器,推测其与裸子植物的授粉有密切关系.目前在我国东北中生代共发现安纽蝎蛉总科化石5属11种,对它们进行了简单地综述并提供了相应的检索表,探讨了当时这类具有“长口器”的长翅目昆虫与裸子植物之间的取食和授粉过程,以及二者之间协同进化模式,并对早期被子植物传粉模式做了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16.
对新近发现于内蒙古和辽宁的多块脉翅目丽蛉科化石上的眼斑进行了描述,根据现生昆虫的拟态及现存脉翅目昆虫的行为特点,分析了丽蛉在进化上出现的拟态现象在当时的古生态环境中可能起到恐吓捕食者和引诱猎物的作用。眼斑拟态这种高度特化的生态适应现象使得多脉丽褐蛉在当时的古生态群落中占据了十分独特的生态位,同时也导致了其在中生代晚期环境突然变化中的灭绝。  相似文献   

17.
刘星月  李文亮  杨定 《昆虫知识》2007,44(5):626-631
脉翅总目是全变态类昆虫中起源较早的古老类群之一,有关该类群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对阐明全变态类昆虫的起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脉翅总目的系统地位、目级阶元、科级阶元和属种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着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取得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基于形态和分子数据所得的最新系统发育假设。最后,对脉翅总目系统发育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8.
我国侏罗纪脉翅目化石一新属一新种(脉翅目:蚁蛉总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描述脉翅目化石一新属一新种,精细华蛉Siniphes delicatus gen.et sp.nov.,标本采自辽宁省北票市晚侏罗世义县组地层中。讨论了华蛉属的科级分类问题。新属可归于蚁蛉总科,但科级位置不能确定。模式标本保存在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枚晚白垩世Cenomanian期早期缅甸琥珀化石标本,记述了脉翅目双翅螳蛉科Dipteromantispidae一新属新种:卓德曲双翅螳蛉Kurtodipteromantispa zhuodei gen.etsp.nov.。新种与格氏棒翅螳蛉Halteriomantispa grimaldii Liu et al., 2016相似,但以下特征区别于后者:1)前翅无色斑; 2)前翅ScP端部在scp-ra横脉处具明显弯折,不平滑; 3)前翅RP至少具1末端分叉的分支; 4)雌外生殖器肛上板与第9背板融合,第9生殖基节近半圆形,末端无近三角形突起。此外,描述并讨论了新属雌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20.
普草蛉属Mesypochrysa Martynov,1927隶属于脉翅目草蛉科昆虫中的绝灭亚科篱草蛉亚科,是该科中最为古老的属.该属内种间的主要区分特征有前翅亚前缘基横脉0-2支;Rs支脉7-26支;m-cu横脉2、3支;CuA+MP末端4-7栉状分支;1A和2A二分叉或不分叉.该属的中阶普草蛉Mesypochrysa intermedia Panfilov,1980鉴定特征主要为前翅亚前缘基横脉1支;Rs约14分支;具1m-cu横脉;CuA+MP末端6栉状分支;1A和2A不分叉.该种此前已发现多块标本,均为前翅,仅有一块归于中阶普草蛉(近似种)Mesypochrysa cf.intermedia的残缺标本NIGP 161886保存有后翅.本文基于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道虎沟村中侏罗统九龙山组地层中新发现的保存有近乎完整前后翅的标本,补充修订了中阶普草蛉的种征,并对中阶普草蛉(包括近似种)标本存在的问题,普草蛉属与中生代其他属的差异,以及该属内各物种的鉴定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