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对人胃癌MKN-45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首先用CCK-8法测定U0126对MKN-45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筛选药物作用的最适浓度和时间用于后续实验,并将实验分为药物处理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Transwell迁移实验和Matrige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RT-q PCR检测各组GM130的m 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1/2、p-ERK1/2、MMP-9、MMP-2、GM-130的蛋白水平的变化。实验发现10μmol/L、20μmol/L、30μmol/L、40μmol/L浓度的U0126均能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其中20μmol/L浓度作用48 h效果最强(p0.05),且该药物作用条件下MKN-45细胞凋亡增加,迁移和侵袭作用减弱(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药物处理组ERK1/2蛋白水平不变,而p-ERK1/2、MMP-9、MMP-2、GM-130的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RT-q PCR结果显示,药物处理组GM130的m RNA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以上研究结果均表明U0126可促进MKN-45细胞凋亡,降低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p-ERK1/2和GM130的表达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初探。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株,加入Evo1.5μmol/L、3μmol/L、6μmol/L、12μmol/L、24μmol/L、48μmol/L、96μmol/L继续培养48 h,CCK-8法检测Evo对HCT-116细胞生存活性的影响;Transwell法和划痕法检测STF-118804、Evo对HCT-116细胞体外迁移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的Evo(0μmol/L,1.5μmol/L,3μmol/L,6μmol/L)和STF-118804(10μg/L)诱导HCT-116细胞48 h后,细胞中SIRT1、NF-кB、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的Evo(1.5μmol/L,3μmol/L,6μmol/L,12μmol/L,24μmol/L,48μmol/L,96μmol/L)作用于HCT-116细胞48 h后,细胞的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且Evo能抑制HCT-116细胞的迁移。Evo可明显下调HCT-116细胞内SIRT1、MMP-9 m 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NF-кB m RNA和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表明,Evo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SIRT1的表达,激活NF-кB信号通路,进而抑制MMP-9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锌指基因ZFP580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调节VSMCs迁移功能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主动脉VSMCs;分别予以0、5、10、20 μmol/L ATRA刺激VSMCs 24h,以0 μmol/L ATRA组为对照组,观察不同溶度ATRA刺激不同时间对VSMCs迁移能力的影响或给予0、20 μmol/L ATRA刺激VSMCs 24、48、72h,观察ATRA刺激不同时间对VSMCs迁移能力的影响;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TRA刺激VSMCs后ZFP580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应用ERK抑制剂PD98059抑制ERK的蛋白表达,观察ERK信号蛋白表达变化对ATRA刺激后ZFP580蛋白表达的影响;腺病毒转染技术获得过表达或低表达ZFP580的VSMCs,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MP-2和MMP-9、ZFP580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分离的VSMCs在培养10d后,免疫荧光显示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M22α抗体阳性。与对照组相比,5、10、20 μmol/L ATRA预刺激分别降低了32%、43%和59%的VSMCs迁移能力;20 μmol/L ATRA刺激VSMCs与对照组相比,在24、48、72h分别降低49%、36%和22%细胞迁移能力。ZFP580的mRNA和蛋白表达随着ATRA刺激溶度的增加和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ERK在ATRA刺激15min即显著升高,运用ERK抑制剂PD98059(20 μmol/L)预处理抑制ERK蛋白表达并降低了ATRA诱导ZFP580的蛋白表达。过表达ZFP580降低MMP-2和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反之,低表达ZFP580则上调了MMP-2和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ATRA可通过ERK信号通路上调ZFP580的表达,而ZFP580通过调控MMP-2和MMP-9的表达参与ATRA对VSMCs迁移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迁移和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以胃癌细胞SGC7901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及药物处理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SP600125对SGC7901增殖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作用时间与浓度用于后续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SP600125对SGC7901凋亡和周期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其对SGC7901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SP600125作用后各组细胞GM130、JNK、p-JNK、c-jun、cleaved caspase-3、bcl-2、MMP-7蛋白水平的变化。研究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μmol/L、20μmol/L、30μmol/L、40μmol/L、50μmol/L浓度均能使SGC7901增殖活性降低,且在40μmol/L水平作用24 h其增殖抑制率最高(p0.05)。在此水平可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细胞处于G2/M期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处于G0/G1期比例减少(p0.01),S期无明显变化,细胞迁移能力也明显下降(p0.01)。Western blotting显示药物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蛋白GM130(p0.01)、JNK(p0.01)、P-JNK(p0.01)、c-jun(p0.01)、BCL-2(p0.01)、MMP-7(p0.05)的表达明显下降,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p0.01)。以上研究表明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可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活性,促进其凋亡,使其周期阻滞于G2/M期,抑制胃癌细胞迁移能力,这可能与其抑制GM130、c-jun、MMP-7等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伊立替康(CPT-11)联合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影响及协同作用机制.分别利用CPT-11 30、60、90、120、150μmol/L,NCTD 30、60、90、120、150μmol/L和两药按上述浓度1∶1联用,以及两药上述浓度完全交叉组合作用BGC-823细胞24、48和72 h,并且以不同序贯方式作用BGC-823细胞24 h.MTT法检测BGC-823细胞的增殖,采用中效原理评价两药联合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PT-11 60μmol/L、NCTD 60μmol/L和联合用药(60∶60)μmol/L,以及不同序贯方式作用BGC-823细胞24 h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CPT-11 30、60μmol/L,NCTD 30,60μmol/L和联合用药(30∶30,60∶60)μmol/L作用BGC-823细胞24 h后Pdcd4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PT-11及NCTD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IC50明显减小(P0.05),单独使用CPT-11或NCTD作用24、48和72 h时的IC50分别是联合使用时的2.83、3.15、2.19倍以及2.66、3.11、2.45倍,并且两药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效应;两药合用24 h时先给CPT-11方案抑制作用优于先给NCTD方案,且优于同时给药方案(P0.05);CPT-11 60μmol/L作用24 h引起BGC-823细胞S和G2-M期阻滞(P0.01),NCTD 60μmol/L作用24 h引起细胞G2-M期阻滞(P0.05),并诱导细胞凋亡(P0.05),联合用药(60∶60)μmol/L作用24 h,主要引起细胞G2-M期阻滞(P0.01),与先给NCTD 6h方案及同时给药相比,先给CPT-11 6h方案主要引起细胞S期阻滞增加(P0.05)以及细胞凋亡增加;CPT-11 30、60μmol/L作用12 h后Pdcd4上调表达,p53下调表达(P0.05),NCTD 30、60μmol/L作用12 h后Pdcd4下调表达,p53上调表达(P0.05),联合用药(30∶30,60∶60)μmol/L作用24 h后Pdcd4及p53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上述结果表明:CPT-11联合NCTD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有协同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是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并与抑癌基因蛋白Pdcd4及p53上调表达有关;两种药物联用时序贯次序对联合作用有影响,先给CPT-11方案要优于先给NCTD方案及同时给药方案,其机制主要是引起S期阻滞增加以及细胞凋亡增加;抑癌基因蛋白Pdcd4与p53之间可能存在负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6.
环孢素A对人早孕期滋养细胞MMP-9与MMP-2表达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环孢素A对人早孕期滋养细胞侵袭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and 2,简称MMP-9与MMP-2)表达的调节作用,为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等妊娠疾患提供新的线索。侵袭试验观察CsA对人早孕期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调节作用;RT-PCR与明胶酶谱分析CsA对滋养细胞MMP-9与MMP-2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In-cell West- ern检测CsA作用后滋养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1.0μmol/L CsA明显增强滋养细胞侵袭能力,MEK激酶抑制剂U0126可抑制CsA对滋养细胞的促侵袭作用;1.0μmol/L CsA可诱导MMP- 9与MMP-2基因的转录与蛋白分泌;该诱导效应同样可被U0126所阻滞;1.0μmol/L CsA以时间依赖方式促进ERK1/2的磷酸化。结果表明,CsA可激活ERK1/2,通过MAPK/ERK1/2途径促进滋养细胞MMP-9与MMP-2基因的转录与蛋白分泌,从而增强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对滋养细胞生物学功能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EK/ERK信号通路对人结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12.5、25、50、100μmol/L)的MEK抑制剂PD98059处理人结膜上皮细胞(HConEpiC),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D98059作用不同时间(0、12、24、48 h)对人结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PD98059对人结膜上皮细胞ERK1/2、P-ERK1/2表达的影响。结果:相比对照组(0μmol/L),不同浓度(12.5、25、50、100μmol/L)PD98059处理后的人结膜上皮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呈剂量-效应关系,且随处理时间增加(12、24、48 h)其抑制作用也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PD98059处理人结膜上皮细胞24 h后,其ERK及p-ERK1/2表达随处理浓度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0μ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表达量与细胞增值抑制率均呈显著负相关(r=-0.995、r=-0.968,P0.05)。结论:PD98059可抑制人结膜上皮细胞增殖,这可能与其下调ERK表达和减少其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TGFα诱导肝癌细胞增殖和对信号传导因子ER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TGFα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GFα对肝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α对ERK蛋白表达影响.结果 1μg/L TGFα作用24h SMMC-7721细胞增殖率为3%(P>0.05);作用48h后增殖率达16%(P<0.05).5μg/L TGFα作用24h增殖率达18%(P<0.05);作用48h增殖率达24%(P<0.01),增殖效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5μg/L TGFα作用肝癌细胞48h能抑制肝癌细胞凋亡,使细胞滞留于G2M期,增加PI.5μg/L TGFα能促进ERK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结论 TGFα能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增加ERK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组织贴壁法从结直肠癌组织中分离CAFs,并验证CAFs中α-SMA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建立CAFs和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共培养系统,CCK8检测结直肠癌HT-29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T-29细胞凋亡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中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ERK5磷酸化水平。与对照NFs相比,α-SMA在结CAFs中表达显著增加(p0.01)。CCK8结果表明CAFs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流式结果显示CAFs能抑制细胞凋亡;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AFs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内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促进ERK5磷酸化。本研究初步表明,CAFs激活MAPK/ERK5通路和VEGF的表达,可促进结直肠癌HT-29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探讨薏苡仁酯(coixenolide,CXL)对同源不同辐射抗性鼻咽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CCK-8法、DAPI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XL作用后CNE-2R和CNE-2细胞活性及凋亡的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显示CXL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的抑制CNE-2R(24 h,48 h,72 h的IC_(50)分别为273.20 g/L,10.88 g/L和4.55 g/L)和CNE-2(24 h,48 h,72 h的IC_(50)分别为256.60 g/L,5.44 g/L和2.43 g/L)的细胞活性;DAPI染色显示CXL组细胞中观察到染色质浓缩、边集和分割成块状;与对照组相比,流式细胞术显示CXL作用于CNE-2R((4.51依0.09)vs(11.68±3.54),p0.05)和CNE-2((5.27±0.14)vs(15.68±2.76),p0.05)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Western blotting法显示,CXL组Bax、Caspase-9、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Bcl-2/Bax比值降低(p0.001)。上述均表明CXL可抑制同源不同辐射抗性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凋亡调节基因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糖对原代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MMP-9、TIMP-1和MMP-9/TIMP-1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取自愿水囊引产的胎儿肾,解剖取肾皮质剪碎,应用肾皮质组织块法合优生选择法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进行原代培养。ELISA方法检测MMP-9、TIMP-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高糖组MMP-9在24h、48h、72h均显著降低(P〈0.01),TIMP-1在24h、72h可显著升高(P〈0.05),48h表达降低;MMP-9/TIMP-1的比值在24h、48h、72h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糖能够降低MMP-9/TIMP-1,与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降解能力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探讨半边旗二萜类成分Pteisolic acid G(PAG)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用不同浓度的PAG处理HepG2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DCFH-DA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采用ROS抑制剂乙酰半胱氨酸(NAC)评价PAG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对ROS的依赖性。结果表明,在24 h、48 h和72 h时,PAG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p0.05),IC_(50)分别为64.8μmol/L,38.5μmol/L和24.8μmol/L;用药24 h时PAG可剂量依赖性地使HepG2细胞阻滞在G_2/M期,同时增加HepG2细胞凋亡率(p0.05);PAG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HepG2细胞内Bcl-2 mRNA和caspase 3、PARP、Bcl-2蛋白的表达(p0.05),增加Bax mRNA和actived-caspase 3、cleaved-PARP、Bax蛋白的表达(p0.05)。当使用1 mmol/L的ROS抑制剂NAC预处理HepG2细胞时,PAG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被显著阻断。上述结果表明,半边旗二萜类成分PAG可提高Bax/Bcl-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比值,从而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升高细胞内ROS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对1,4-苯醌(1,4-benzoquinone,PBQ)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微核形成的影响。我们以空载体BMSCs为对照组,以PARP-1沉默BMSCs为处理组,免疫印迹法检测PARP-1蛋白表达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溶解PBQ,分别以0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40.0μmol/L、80.0μmol/L、160.0μmol/L和320.0μmol/L PBQ染毒两组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根据细胞活力检测结果选择合适染毒浓度后进行微核试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ARP-1基因表达。结果显示,沉默细胞PARP-1的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的细胞((1.00±0.03)倍)下降了85%(p0.05)。染毒24 h后,相同剂量下两组细胞的活力并无显著性差异。随着PBQ染毒剂量增加,两组细胞PARP-1表达水平、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明显增高(p0.05),且相同剂量下PARP-1沉默组细胞比对照组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明显增高(p0.05)。结果表明,PARP-1沉默BMSCs在PBQ作用下更易发生DNA损伤,且PARP-1沉默不利于DNA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脱氢表雄酮(DHEA)已成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新策略,但其调控成骨细胞(OB)凋亡的具体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尚不清楚。我们通过颅骨酶解法原代培养OB,体外模拟雌激素撤退现象,10-7mol/LDHEA分别作用0h、24h、48h、72h后,RT-PCR分析OB中ERα、ERβ和ARmRNA表达;原代OB去血清进一步培养24h,细胞以雌激素受体(ER)拮抗剂ICI182,780(1μmol/L)、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Flutamide(10μmol/L)或U0126(100μmol/L)预处理后给予系列浓度DHEA(10-10-10-5mol/L)孵育72h,Annexin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早期凋亡;原代OB以1μmol/LICI182,780或10μmol/LFlutamide预处理25min后给予不同浓度DHEA孵育10min,Westernblotting分析ERK1/2的磷酸化状态。结果表明OBs经10-7mol/LDHEA体外处理24h、48h、72h后,ERβ和ARmRNA水平升高(分别为P<0.05和P<0.01);而ERα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10-9-10-6mol/LDHEA可显著抑制血清饥饿诱导的OBs早期凋亡(分别为P<0.05及P<0.01),该抑制效应可被U0126阻滞,ICI182,780或Flutamide则不能阻滞DHEA对OB的抗凋亡效应;Westernblot也显示ICI182,780或Flutamide都不能有效地阻滞DHEA对OB中ERKs磷酸化的诱导作用。因此可认为DHEA经ER或AR非依赖途径抑制OB凋亡;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磷酸化ERK1/2参与介导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ous,HCMV)感染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手段,研究通过观察黄芩素(baicalein,BAI)抑制HCMV体外感染人星形胶质细胞引起的IE、pp65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黄芩素抗HCMV感染的机制。运用MTT法检测BAI组、HCMV组、HCMV+BAI组和对照组细胞的细胞活性,观察BAI对HCMV感染致人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异常的抑制作用;Real-time PCR检测不同组之间IE、pp65 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技术检测IE、pp65蛋白表达的变化。MTT结果显示,20μmol/L BAI+HCMV组的吸光值在24、48、72 h均高于HCMV组(P0.05);形态学观察病毒感染48 h时,HCMV组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而20μmol/L BAI+HCMV组细胞状态较好,CPE不明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感染48和72 h时20μmol/L BAI+HCMV组IE、pp65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HCMV组(P0.05);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μmol/L BAI+HCMV组细胞的IE、pp6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HCMV组(P0.05)。以上结果显示,适当浓度的黄芩素能抑制HCMV感染所致的细胞增殖异常,同时降低IE及p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甙在高糖处理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调控机制。方法:酶消法分离大鼠CMECs,高糖处理CMECs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6个组:对照组(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白藜芦醇甙组、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33 mmol/L)、高糖+白藜芦醇甙组、高糖+白藜芦醇甙+3-MA(自噬抑制剂)组和高糖+雷帕霉素(自噬诱导剂)组。白藜芦醇甙组和高糖+白藜芦醇甙组分别加入10μmol/L的白藜芦醇甙孵育24 h,高糖+白藜芦醇甙+3-MA组加入10μmol/L的白藜芦醇甙和10μmmol/L 3-MA孵育24 h,高糖+雷帕霉素组加入100 nmol/L的雷帕霉素孵育24小时。CCK-8实验检测大鼠CMECs增殖;Tunel法检测大鼠CMECs凋亡;FITC-葡聚糖清除实验检测单层CMECs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LC3Ⅱ和p6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白藜芦醇甙组相比,高糖组CMECs增殖能力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细胞通透性增加(P<0.05),LC3Ⅱ表达降低(P<0.05),p62的表达增加(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白藜芦醇甙组和高糖+雷帕霉素组CMECs增殖能力增加(P<0.05),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通透性降低(P<0.05),LC3Ⅱ表达增加(P<0.05),p62的表达降低(P<0.05);与高糖+白藜芦醇甙组相比,高糖+白藜芦醇甙+3-MA组CMECs增殖能力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细胞通透性增加(P<0.05),LC3Ⅱ表达降低(P<0.05),p62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白藜芦醇甙通过增加自噬减轻高糖处理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化合物12a-羟基明杜西酮对人肝癌细胞系Hep G2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MTT法检测人肝癌细胞系Hep G2的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凋亡率和ROS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化合物12a-羟基明杜西酮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系Hep G2的增殖,其抑制率与作用浓度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4 h、48 h和72 h的IC50分别为(12.8±0.67)μmol/L、(8.8±0.43)μmol/L和(6.6±0.42)μmol/L;12a-羟基明杜西酮可剂量依赖性地(5μmol/L、10μmol/L和20μmol/L)使Hep G2细胞阻滞在G2/M期(p0.05),同时可增加细胞凋亡率(p0.05),提高细胞内ROS水平(p0.05)。此外,12a-羟基明杜西酮对Hep G2细胞内总的、细胞质的和细胞核的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有降低作用,这说明Wnt/β-catenin通路可能受到了抑制。进一步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上述推测:12a-羟基明杜西酮可使Dvl-2、Dvl-3、GSK-3β(p-ser9)、c-myc、survivin的蛋白表达下降,而使GSK-3(p-tyr216)、Axin-2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对总的GSK-3β蛋白水平则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化合物12a-羟基明杜西酮可以抑制人肝癌细胞系Hep G2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细胞内ROS水平和抑制Dvl/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双依他尼酰乙二胺(EDEA)对人耐顺铂卵巢癌细胞(COC1/DDP)的抗肿瘤活性,本实验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顺铂(DDP)及双依他尼酰乙二胺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cl-2家族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果显示,EDEA对人正常细胞HEK293、LO2的低毒剂量接近1.2μmol/L,DDP对上述细胞低毒剂量约1.0μmol/L。分别作用COC1/DDP细胞24 h、48 h、72 h后,EDEA的半抑制浓度IC_(50)均为0.67μmol/L,但DDP对应IC_(50)分别为52.9μmol/L、18.1μmol/L和15.2μmol/L。在浓度均为1.0μmol/L时,EDEA作用COC1/DDP细胞48 h后其凋亡率接近44%,而DDP作用此细胞48h后凋亡率仅约4%。与单用1.0μmol/L DDP处理相比,1.0μmol/L EDEA作用48 h后Bcl-2等抗凋亡蛋白下调,Bax等促凋亡蛋白上调,且p-Akt表达被抑制,细胞形态发生凋亡样改变。结论,EDEA对人正常细胞低毒剂量与DDP相当但对COC1/DDP有显著生长抑制作用,且药效远强于相同浓度DDP;EDEA对耐顺铂卵巢癌细胞COC1的生长抑制作用与p-Akt表达抑制和细胞凋亡增强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Z)对体外培养细胞系LNCAP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20、50、100 μmol/LROZ作用LNCAP细胞24 h、48 h、72 h后,MTT法检测ROZ对LNCAP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原位标记(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LNCAP细胞中Case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ROZ(20μmol/L至100μmol/L)对前列腺癌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以100μmol/L浓度最为明显.ROZ(100μmol/L)作用72h后最高增殖抑制率达78.58%.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LNCAP细胞凋亡数目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100μmol/LROZ作用72h后凋亡细胞数达48.11%.与此一致,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目在ROZ处理组显著增多,Western Blot检测显示,ROZ显著增加LNCAP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ROZ在体外对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及促进凋亡作用,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患者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组织块消化法培养原代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以PDGF诱导ASMCs增殖建立模型.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抑制ASMCs增殖情况.Hoechst 33342染色和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ERK1/2和磷酸化ERK1/2的表达.结果:①MTT检测给予姜黄素处理12 h后,与模型组相比较,10 μmol/l组、20μmol/l组和40 μmol/l组的细胞平均抑制率均增加显著.P<0.05;48 h后各浓度组抑制率均升高.②Hoechst 33342观察到10μmol/I、20μmol/1和40 μmol/l姜黄素组中强荧光细胞比例随姜黄素刺量增大而增多,细胞核内多个不均一蓝染现象.③DNA Ladder观察到40μmol/l组姜黄素处理组出现梯状分布.④姜黄素(40 μmol/1)与PDGF(20 ng/m1)共同处理30 min和60 min后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姜黄素对ASMCs增殖有抑制作用,同时高浓度的姜黄素可促进AsMCs凋亡,可能与下调ERK1/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