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鼠烫伤早期(烫伤后30min),肝线粒体质子和电子传递速度均加快,线粒体能化态跨膜电位降低(均以琥珀酸为底物),线粒体膜脂流动性降低。皮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也有上述现象发生。推测急性应激通过儿茶酚胺类作用于肝细胞,导致线粒体内膜有序性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加压素与应激的关系,我们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到烫伤应激后2小时视上核、室旁核加压素神经元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的总体积减小最明显。本文采用免疫电镜技术,进一步观察了烫伤后2小时视上核、室旁核加压素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并运用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了对照组及烫伤后2小时组视上核、室分校加压素神经元各240张照片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线粒体的体积密度(Vv)、面积密度(Sv)、面数密度(Na)等。结果显示:烫伤后2小时组视上核、室旁核加压素神经元的粗面内质网的Vv.Sv显著增大,说明合成功能已开始增强,但是,高尔基复合体的Vv、Sv及阳性分泌颗粒却显著减少,因而引起总体积的缩小。从超微结构水平进一步证实加压素参与应激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中黄13’为材料,研究人工老化后大豆种子活力及线粒体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GSH)循环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下降;老化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老化种子中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显著下降,呼吸速率和呼吸控制率(RCR)显著降低;老化种子中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以及总ASC和GSH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老化导致活性氧(ROS)代谢异常,线粒体呼吸功能及ASC-GSH循环紊乱。ROS的过量积累可能是导致种子活力丧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Deng JX  Liu J 《生理学报》2007,59(3):375-381
严重烫伤引起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延长,通过加重烫伤心肌细胞钙紊乱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促进烫伤心功能障碍的发生,但APD延长的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制作约40%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在伤后12h大鼠心功能明显减弱时分离其心肌细胞,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心肌细胞APD以及动作电位复极化相关的重要离子通道电流,包括瞬间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K^+ current,Ito),L-型钙电流(L-type Ca^2+ current,ICa-L)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nward rectifier K^+ current,IK1)。结果显示,烫伤后12h单个心肌细胞APD明显延长,APD50和APD90在烫伤组分别为(46.02±3.78)ms、(123.24±12.48)ms(n=19),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3.28±4.85)ms、(72.12±3.57)ms(n=17)(P〈0.01)。烫伤引起,Ito电流密度降低,+60 mV下烫伤组的电流密度(20.39±1.98)pA/pF(n=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5±3.78)pA/pF(n=20,P〈0.01);烫伤组在-120至-80mV电压刺激下所产生的IK1电流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之间ICa-L电流密度、电压依赖性的激活和失活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烫伤引起心肌细胞APD延长的机制与瞬间外向钾通道和内向整流钾通道功能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补铁对低氧训练大鼠力竭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安静对照组(C)、运动组(E)、运动低剂量补铁组(EL)、运动中剂量补铁组(EM)、运动高剂量补铁组(EH)。各组大鼠分别在低氧(模拟海拔3 500 m)环境中居住和训练5周,每周6 d。力竭运动后即刻取骨骼肌样本,测定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Ⅳ(CⅠ~Ⅳ)活性。结果:与C组相比,E组、EL组、EM组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CⅠ~Ⅳ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P<0.01),EH组CⅠ活性显著降低(P<0.05),CⅢ和CⅣ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P<0.01);与E组相比,EL组、EM组和EH组CⅠ~Ⅳ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低氧训练及结合补铁均可改善低氧环境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提高机体有氧工作能力,但低氧训练结合补铁的效果不及低氧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MSCs)中线粒体转移在脑缺血后的损伤保护作用。 方?法采用小鼠骨髓MSCs分离与原代培养方法,培养MSCs并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取出生后第0天(P0)SD幼鼠的皮层,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并进行氧糖剥夺(OGD)处理,将含有线粒体的MSCs培养基(MCM)组和不含有线粒体的MSCs培养基(mdMCM)组与OGD神经元进行共培养,另以未经过OGD处理的神经元(Neuron组)和经过OGD处理的神经元(OGD组)作为对照;通过MitoTracker追踪线粒体,分析线粒体从MSCs向OGD神经元的转移情况;通过检测试剂盒对神经元内ATP含量和神经元活性进行分析;通过对线粒体膜电势检测,分析线粒体的功能;采用Western Blot分析线粒体Miro1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MCAO造模和计算梗死体积,分析MSCs移植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MSCs纯度达到99﹪以上。取原代培养MSCs的培养基分别去除线粒体(mdMCM)与不去除线粒体(MCM),与OGD神经元共培养,在MCM组,观察到神经元中存在MSCs来源的线粒体;经过OGD处理的神经元,其胞内ATP水平降低至0.634±0.023,给予MCM处理后,神经元胞内ATP水平上升至1.623±0.039,当给予mdMCM处理后,神经元胞内ATP水平降低至0.645±0.011,ATP比率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3413.62,P?< 0.01);经过OGD处理,神经元活性降低至(73.7±1.12)﹪;给予MCM处理后,神经元活升高到(83.3±1.57)﹪,当给予mdMCM处理后,神经元活性降低至(72.9±1.25)﹪,与MCM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654.280,P?< 0.01)。在未经过处理的对照组中,线粒体膜电势丢失1.7﹪;经过OGD处理后,膜电势丢失70.3﹪;添加MCM后的OGD神经元,线粒体膜电势丢失44.7﹪,与OGD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6);而添加mdMCM的OGD处理神经元,线粒体膜电势丢失67.7﹪,与OGD+MCM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41)。给予CCCP处理后的阳性对照神经元,膜电势丢失为99.3﹪。在Miro1表达干预中,空白对照组神经元胞内的ATP平均水平记为1,神经元活性为100﹪,计算其余各组相对空白对照组的ATP水平和神经元活性。在Miro1高表达组,胞内ATP水平为2.304,与对照质粒组(ratio = 1.61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4);神经元活性检测中,Miro1高表达组相比对照质粒组(90.4﹪vs 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40)。在MCAO手术后,小鼠的脑梗死体积达到38.4﹪,而给予MSCs后的小鼠,梗死面积降低到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4)。 结论MSCs来源的线粒体可以向损伤神经元转移,提升神经元胞内ATP水平和神经元活性,降低缺血损伤中小鼠的脑梗死体积。线粒体Miro1蛋白参与了线粒体向神经元转移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衰老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只12月龄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老年安静组(AC,n=10)及老年运动组(AE,n=10),另取10只2月龄的雌性Wistar大鼠为青年安静组(YC,n=10);安静组大鼠进行正常饲养,运动组大鼠进行坡度为5°,速度为15.2 m/min,第1天运动15 min、第2天运动30 min、从第3天开始每天运动45 min,每周6 d,共12周。12周后所有大鼠断头处死,取腓肠肌样本,差速离心法提取线粒体,测定SOD和GSH-Px活性、MDA含量、三羧酸循环限速酶(CS、ICD和α-KGDHC)活性及呼吸链酶复合体(RCCⅠ~Ⅳ)活性。结果:①与YC组相比,AC组骨骼肌线粒体S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CS和α-KGDHC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RCCⅠ、RCCⅡ和RCCⅣ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RCCⅢ活性显著升高(P<0.05);AE组骨骼肌线粒体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CS、ICD和α-KGDHC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RCCⅠ~Ⅳ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②与AC组相比,AE组骨骼肌线粒体SOD、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CS、ICD、α-KGDHC和RCCⅠ~Ⅳ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老年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三羧酸循环及呼吸链功能,促进线粒体能量代谢,延缓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的退行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Iuteolin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Iuteolin对照纽,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Iuteolin(10ms/(kg·d))灌胃治疗组,高剂量Iuteolin(100ms/(kg·d))灌胃治疗组。各组大鼠饲养8周后,测体重、血糖、心功能、左心室重量、心肌胶原含量及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分离心肌线粒体检测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线粒体肿胀程度。结果:Iuteolin处理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但可减少糖尿病引起的体重下降。高剂量Iuteolin可显著减小糖尿病大鼠心室与体重比值,提高左室发展压,降低左室舒张末压。高剂量Iuteolin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心肌ROS及胶原含量。心肌线粒体ROS水平与肿胀程度均明显下降,心肌线粒体SOD活性明显增加。结论:Iuteolin处理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及抑制线粒体肿胀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脑、心、骨骼肌组织和线粒体中PHB1含量的变化及对大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寻PHB1与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和一次性力竭运动组,大鼠进行一次性急性跑台运动建立力竭运动模型。收集各组大鼠的心、脑和骨骼肌组织样品并提取线粒体,检测其呼吸功能和ROS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组织和线粒体中PHB1蛋白表达水平;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各器官中ATP含量以及线粒体中复合体V活性(ATP合酶活性)。结果:①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脑、心肌、骨骼肌中ATP含量显著性降低;②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脑、心肌、骨骼肌线粒体中复合体V活性、RCR、ROS显著性降低,ST4均显著性升高,ST3无显著性差异。③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心、脑、骨骼肌线粒体中PHB1的表达显著性减少。④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心、脑、骨骼肌中ATP含量与心、脑、骨骼肌中复合体V活性呈正相关;心、脑、骨骼肌中ATP含量和心、脑骨骼肌中PHB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一次性力竭运动后,降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使大鼠脑、骨骼肌线粒体内ROS生成增加,PHB1的表达、ATP含量和复合体V活性均下降。一次性力竭运动使得大鼠线粒体内PHB1表达降低,线粒体功能减弱,机体能量代谢降低。  相似文献   

10.
支链氨基酸对心肌缺血大鼠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本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 造成大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观察支链氨基酸(BCAA)对大鼠心肌缺血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的预防作用。结果:BCAA 能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后心肌线粒体中丙二醛(MDA) 水平、维持线粒体模平均微粘度(-η) 、线粒体呼吸链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及心肌肌球蛋白ATPase活力。结论:给予BCAA对保护大鼠心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免受缺血性损伤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通透性改变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线粒体功能的致命性改变最终引起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观察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在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8天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C组),苍术苷+缺血再灌注组(D组),缺血预处理+苍术苷+缺血再灌注组(E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blot检测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其余四组线粒体膜电位均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神经元凋亡率升高,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P〈0.05);与c组比较,E组粒体膜电位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升高,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P〈0.05)。结论:我们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对MPTP及缺血预处理的研究后发现,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减轻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MPTP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选用马铃薯‘Favorita’品种,采用淹水及淹水后恢复通气的方法,研究了缺氧及氧恢复条件对马铃薯块茎亚细胞水平线粒体中活性氧(R0s)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胁迫会导致块茎线粒体中超氧阴离子(0;)的发生速率、过氧化氢(H202)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其中在缺氧第1天时分别比对照升高43.95%、49.18%、69.20%,在缺氧第3天时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而缺氧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中缺氧第1天分别比对照降低28.35%、31.48%、37.36%。氧恢复时07发生速率,H:O:及MDA含量,SOD、APX、CAT的活性同样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与缺氧1d未恢复对照相比,氧恢复1d分别提高144.69%、63.45%、59.07%、39.29%、11.45%、2.88%。另外,上述各项指标因缺氧胁迫与氧恢复时间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由此推测:氧恢复比缺氧胁迫更能促进马铃薯块茎线粒体ROS的爆发,加剧膜脂过氧化,并增强线粒体抗氧化酶的短时防御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跑台运动对APP/PS1小鼠海马线粒体融合、分裂作用的影响,将遗传背景为C57BL/6的3月龄APP/PS1小鼠和野生小鼠各42只分别随机分为APP/PS1安静对照组(ADC,n=21)和运动组(ADE,n=21),野生安静对照组(WTC,n=21)和运动组(WTE,n=21)。ADE、WTE组进行12周跑台运动,同时ADC、WTC组置于安静跑台环境。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RT-PCR法检测线粒体功能关键酶的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融合、分裂及线粒体关键酶的蛋白质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融合、分裂状态。结果发现,6月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海马线粒体融合蛋白质Mfn1、Mfn2、Opa1表达降低(P<0.05),线粒体分裂蛋白质Drp1、Mff表达增高(P<0.05);线粒体膜结构模糊,嵴不明显,线粒体碎片增多,空泡化线粒体增多;线粒体呼吸关键酶COX IV及ATP合酶表达均下调(P<0.05)。12周跑台运动可逆转APP/PS1小鼠的上述变化,改善海马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综上提示:12周跑台运动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可能与其对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鼠心肌整体缺血及离体再灌注致生物膜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利用整体大鼠异丙肾上腺素损伤(ISO)和离体大鼠全心停灌/再灌(I/R)两种模型,观察了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生物膜-线粒体膜及肌纤维膜损伤的影响。结果:ISO(5mg/kg,皮下注射)和I/R(20min/20min)可导致大鼠心脏生物膜产生严重损伤,表现为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明显增加,线粒体磷脂酶A2(PLA2)激活,从而导致线粒体膜磷脂(PL)含量减少,磷脂分解产物游离脂肪酸(FFA)增加,膜脂流动性(LFU)降低,线粒体Ca^2 -ATPase及肌纤维膜Na^ ,K^ -ATPase活性降低,线粒体呼吸功能降低、呼吸链氧化磷酸化解偶联,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减少。结论:整体ISO和离体I/R可导致大鼠心肌线粒体、肌纤维膜结构和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5.
探讨川芎嗪联用L-精氨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时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B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川芎嗪治疗组(C组)、心肌缺血/再灌注+L-精氨酸治疗组(D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川芎嗪+L-精氨酸治疗组(E组)。观察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Ca^2+浓度([Ca^2+]m)、丙二醛浓度(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能荷(EC)的变化。结果:C、D、E组与B组比较,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Ⅲ态呼吸速率(ST3)、SOD明显升高,Ⅳ态呼吸速率(ST4)、[Ca^2+]m、MDA显著降低,心肌组织ATP、EC均明显增高;且与A组比较,E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川芎嗪联用L-精氨酸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和减轻钙超载,而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用ANS研究脱落酸提高植物线粒体膜的流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荧光标记法,以ANS作荧光探剂研究了脱落酸(ABA)对植被线粒体脱流动性的影响。(+)ABA浓度效应实验结果和不同PH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均表明(+)ABA能降低植物线粒体膜的荧光强度,即(+)ABA能提高线粒体原流动性,且此种效应具有浓度饱和性,并导致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ICH)活性升高。ABA的类似物,RCA.7A和RCA.7b,也具有提高ICDH活性的效应,抗ABA结合蛋白的抗体(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融合分裂平衡是线粒体动力学的需要。本研究观察12周规律有氧运动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中枢神经元线粒体融合分裂动态平衡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月龄雄性APP/PS1小鼠(AD模型)随机分为AD安静组(AS)、AD运动组(AE),同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做正常对照组(CS)。AE组进行12周规律跑台运动,5 d/周,60 min/d。前10 min运动速度12 m/min,后50 min运动速度15 m/min,跑台坡度为0°。八臂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工作记忆错误频率和参考记忆错误频率;Western印迹检测小鼠皮层、海马组织中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和Fis1的含量,以及Drp1的活性(p-Drp1-Ser616)、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fn2、Opa1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皮层、海马线粒体形态结构、健康线粒体比率及线粒体平均直径。本研究证实AS组较CS组工作记忆错误频率显著提高(P<0.05),12周有氧运动显著降低工作记忆错误频率(P<0.05)。AS组小鼠皮层Fis1蛋白和海马脑区Drp1、Fis1蛋白表达水平及皮层、海马脑区Drp1蛋白的活性增加(P<0.05)。而皮层Mfn1和海马Mfn1、Mfn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12周有氧运动显著减低Fis1、Drp1蛋白表达及Drp1蛋白的活性,提高Mfn1、Mfn2蛋白表达水平(P<0.05)。AS组小鼠皮层、海马线粒体多呈现球形,部分线粒体膜结构消失,线粒体嵴结构紊乱。且AS组较CS组小鼠健康线粒体比率降低、直径缩短。12周规律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线粒体形态和结构,提高健康线粒体比率及直径。本研究提示,12周规律有氧运动可有效抑制皮层、海马脑区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和 Fis1的表达,降低Drp1的活性(p-Drp1-Ser616),上调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fn2的蛋白表达水平,改善线粒体形态和结构以促进线粒体质量控制,是有氧运动改善AD模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塞(AMI),观察在AMI后心室重构早期3、7、14d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电子传递组分的改变。结果表明:在心室重构早期,心肌线粒体呼吸Ⅳ态(R_4)明显增高(P<0.02);呼吸Ⅲ态(R_3)、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氧化磷酸化速率(OPR)明显下降(P<0.001);呼吸链电子传递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提示:AMI后心室重构早期心肌线粒体呼吸和氧化磷酸化功能明显受损,是AMI后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硫化氢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硫氢化钠(NaHS)低、中、高剂量组和缺血+炔丙基甘氨酸(PPG)组。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检测血浆中H2S含量、心肌组织CSE活性;测定心肌线粒体活力、膜肿胀度及线粒体总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血浆H2S含量和心肌组织中CSE活性降低;心肌线粒体膜肿胀,线粒体活力下降;线粒体中MDA含量明显升高,ATP酶、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缺血组比较,缺血+NaHS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浆H2S含量和心组织中CSE活性均升高;缺血+NaHS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减少,膜肿胀度减轻;缺血+NaHS低、中、高剂量组线粒体活力有所恢复,ATP酶、SOD、GSH-Px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PPG可部分减弱H2S的心肌保护作用(P〈0.05或P〈0.01)。结论:H2S可增强线粒体ATP酶、SOD、GSH-Px的活性,降低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从而起到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影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SD大鼠三级递增负荷力竭性跑台运动为疲劳模型,分别测定了运动后即刻肝脏线粒体:1.呼吸链复合体Ⅰ+Ⅲ和Ⅱ+Ⅲ电子传递与质子泵出比值(H+/2e);2.以苹果酸+谷氨酸(M+G)和琥珀酸(S)为底物的呼吸控制:态3呼吸速率(R3)、态4呼吸速率(R4)、呼吸控制率(RCR)和磷/氧比(P/O)。结果表明:两种呼吸底物启动的线粒体态4呼吸速率分别升高64.46和23.54%(P<0.001和P<0.05);呼吸链复合体Ⅰ+Ⅲ和Ⅱ+Ⅲ的总H+/2e分别降低18.63和15.89%(均P<0.01)。两种呼吸底物的RCR和P/O呈显著降低(均P<0.05);M+G为呼吸底物的态3呼吸速率也呈显著增加(P<0.01),S为呼吸底物的态3呼吸速率略有增高(P>0.05)。提示,线粒体质子漏增加,呼吸链电子传递与质子泵出偶联程度下降,氧化磷酸化脱偶联导致无效氧耗增多,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状态下线粒体氧利用率下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