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多样性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95~1996年对黄河三角洲9个代表性样区,进行了土壤动物定性、定量调查,并对古代、近代、现代黄河三角洲3个代表性样区开展了土壤动物周年调查,研究了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和季节变化,以及土壤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结果:黄河三角洲共鉴定出土壤动物38种,土壤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因三个三角洲成土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土壤动物多样性以夏季为丰富。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均匀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与单纯度呈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2.
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48  
本文研究了有机磷农药废水灌溉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随着农药影响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农药污染影响严重的1、2区,计有土壤动物21类和22类,动物平均密度为28571个/m^2和51269个/m^2,受中度和轻蔗污染影响的3、4区分别有35类和47类,平均密度为59285个/m^2,156587个/m^2。污染区土壤动物种类的减少主要由于常见类群和稀有  相似文献   

3.
羊草草原土壤动物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动物特征的研究表明i,土壤动物共有4门6纲14目。其水平分布规律是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拂子茅群落>榆树疏林>碱茅群落>碱蓬群落。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似,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份。随着土层的加深其数量逐渐减少,0-10cm上层中土壤动物数量约占总数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自然林为对照,研究了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地区耕火种农业(旱稻)和林下种植砂仁(Amomum villosum)2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弹尾、螨和线虫3类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影响。通过24个月的取样分离,获得土壤动物个体49.912个。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土壤理化性质不同程度的改变,例如土壤容重的增加、肥力下降、土壤水分蒸发加快等,这些土壤指标的变化是影响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决定性因素。动物的个体数量在3个样地中以自然林最多,砂仁地次之,刀耕火种地最少;在季节分布上以雾冷季最多,干热季最少。各样地的动物个体数量以刀耕火种与自然林之间的差异最显著,刀耕火种样地与砂仁样地或砂仁样地与自然林样地之间的差异有时达到显著水平,但在不同季节中各类型样地间的差异有所不同。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不但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同时受到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的影响,在人为干扰样地中高峰与低谷之间的变化幅度较大。某些土地利用的行为不但杀死了动物本身,而且破坏了动物的营养源,因此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寿光市不同棚龄温室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不同棚龄温室与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分布之间的关系,对寿光市不同棚龄温室内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手拣法、Tullgren法和Baermann 法对获得的土壤动物进行分离、分类,共获得20 966个土壤动物标本,分别隶属于3门12纲.调查结果显示,弹尾目、线虫纲、真螨目和甲螨目动物为温室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的82.3%,构成了该地区温室土壤动物的主体.温室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具有一定的表聚性,0~5 cm、5~10 cm土层分别占土壤动物总数量的75.4%和14.6%.该地区温室内,土壤动物数量的高峰期出现在3—5月和10—12月,8月土壤动物的数量最低,与露地土壤动物的季节分布规律不同.露地中土壤动物的数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7—9月是土壤动物数量的高峰期,1月土壤动物的数量最少.该地区温室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较高,但随着温室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动物优势种的密度显著增加,多样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6.
【背景】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方面。环境污染、农药污染、重金属污染、海水倒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的降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黄河三角洲大规模开发建设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方法】用Tullgren干漏法分离、采集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盐生植物园的土壤动物标本,对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蜱螨目是该地区的主要优势类群,占捕获土壤动物总数量的78.95%;另一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占捕获土壤动物总数量的14.03%;膜翅目和鞘翅目是常见类群,分别占捕获土壤动物总数量的3.57%和1.43%;其他均为稀有类群。在调查的10块样地中,优势类群弹尾目个体数量变化明显,在不同样地问的分布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东营盐生植物园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均匀度变化规律一致。【结论与意义】蜱螨目、弹尾目、膜翅目和鞘翅目构成了东营盐生植物园土壤动物的主体,对该区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该区稀有类群多,但稀有物种数量较少,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该区的稀有物种随时有灭绝的危险。同时,盐胁迫作用的增强,能够影响土壤动物的数量与分布。因此,我们应在关注盐碱地改造进程的同时,更加关注该区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草原生态系统中小型土壤动物与土壤生态因子的关系。主要结果为:1.中小型土壤动物,在草原生态系统的不同类型下的水平和垂直数量分布,不单纯受某一种生态因子的制约,而是由于诸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2.中小型土壤动物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类型的生境中有不同的相关性。3.沙地羊茅草原的中小型土壤动物,在土壤中的数量垂直分布,可能主要制约于土壤温度的变化,因此出现本身的特异性规律。4.中小型土壤动物,对人为因素造成的草原生态系统生态因子不稳定性的反应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8.
暖温带北京小龙门林区土壤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有关暖温带土壤动物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无专门报道。为了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于1993年4月~1994年1月,在北京小龙门森林定位站设立了5个采样点,按国际通用方法每月进行一次定性定量的调查和采集,共采集各类土壤动物标本35 294号,它们隶属于5门、16纲、54目、176科、252属、356种。其动物类群数量及组成为:大型土壤动物(腹足类、蛛形类、多足类、膜翅类等)822个,小型土壤动物(蜱螨类为主)3129个,湿生土壤动物(线虫最多)31 227个,原生动物(主要为肉足虫及鞭毛虫)年平均量为789 238个/克·干土。土壤动物的数量消长趋势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区系特点较突出,其种类组成情况和我国其它地区及相邻国家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森林凋落物与大型土壤动物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以针阔混交林及落叶阔叶林为例,探讨了森林凋落物与大型土壤动物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森林凋落物中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依林型、凋落物厚度、凋落物量不同而异,凋落物的分解程度影响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凋落物中矿质元素含量与大型土壤动物体内矿质元素含量相关较好,凋落物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大型土壤动物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不相关。本研究为揭示大型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进而为森林的经营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共获得27类土壤动物,隶属5门12纲,其中螨类、弹尾类、线虫类和线蚓类为优势类群,占全捕量的88.67%,是该区土壤动物的主体。土壤动物密度与土壤类型和土壤性质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土壤类型层中动物密度为:黑色石灰土中125.6万个/,棕色石灰土中104.3万个/m^3,山地生草黄棕壤中91.3万个/m^3,山地黄棕壤中74.2万个/m^3。  相似文献   

11.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十分活跃的生物类群之一,也是城市草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外来植物白三叶入侵,草坪土壤动物可能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而改变城市草坪生态系统功能及过程。研究白三叶入侵对城市草坪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的影响,可为进一步了解外来植物入侵机制及城市草坪的建植养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调查的试验方法对4种不同入侵程度下城市草坪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4种不同入侵程度的草坪样地共捕获土壤动物30099只,隶属于19目43科,其中小杆科、线蚓科和跳虫科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整体表现为中度入侵 > 轻度入侵 > 对照 > 重度入侵,符合中度干扰假说;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的季节动态主要表现为夏秋较高,冬春较低。CCA分析显示,土壤理化因子中铵态N对土壤动物影响相对较小,可能与白三叶改善了草坪土壤的供N水平并使其不成为土壤动物分布的限制因子有关;同时,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影响较小,而主要影响常见和稀有类群。总体而言,一定程度的白三叶入侵增加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但当达到重度入侵时,白三叶形成单优群落,减少了植物多样性,进而使土壤动物可获得的生活资源减少,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呈下降趋势;白三叶入侵后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到土壤动物常见和稀有类群,并最终改变草坪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王广力  王勇  韩立亮  张美文  李波 《生态学报》2005,25(10):2629-2636
2004年4月和7月,对洞庭湖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以了解洞庭湖区湿地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采得土壤样本270个,经分离后获土壤动物6282头,分属于5门、10纲、29类。通过对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相似度指数(q)和密度-类群指数(DG)几个多样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林间作的黑杨-苔草-菜地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密度-类群指数均显著高于其它生境,土壤动物多样性随土地利用方式和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类型区的大、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组成有季节性变化,大型动物的类群组成在每个样地4、7月间均有很大差别,黑杨-苔草-菜地、黑杨-苔草地和稻田3个样地4月份蜱螨目数量均显著高于7月份;而弹尾目的数量仅在稻田4月份显著高于7月份,油菜-棉花 水稻地却是7月份显著高于4月份,其它样地无显著性差异;线虫数量仅在黑杨-苔草地和油菜-棉花 水稻地7月份的数量显著高于4月份。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土壤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优势集中度提高,优势种突出,均匀性降低,形成了只利于少数几个种群栖息和生存的环境,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但适度干扰能提高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公路边坡人工恢复植被后土壤动物群落变化及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内蒙古中部呼集高速卓资段的公路边坡人工恢复植被后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探讨人工恢复植被前后土壤动物的数量组成、结构,揭示人工恢复植被后土壤动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路域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公路边坡人工恢复植被后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未进行人工恢复植被的裸露边坡没有大型土壤动物.不论是人工恢复植被当年还是人工恢复植被1年后,西北坡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数量均高于东南坡.人工植被恢复的时间不同,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差异显著,个体数量差异不显著,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和个体数量差异均显著.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和个体数量随着人工恢复植被时间发生变化.隐翅虫及蜘蛛,线虫、节跳虫、辐螨、革螨和甲螨它们之间相关性大,经常共同出现在人工恢复植被后各边坡,并且个体数量多.无论是大型土壤动物还是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的垂直分布均具表聚性.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受土壤pH值和有机质、全P、全N含量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的影响较大.通过对土壤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0~5cm和5~10cm的土壤含水量为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4.
对湘江流域工业污染区的土壤动物群落研究表明,接近污染源和污染物质富集的农田,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工业污染区土壤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有毒物质的过量累积。调查共获得29类土壤动物,隶属于4门10纲,动物的种类与数量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增加而递减,土壤动物密度与重金属元素Hg、Cd,zn、Cu、As、Pb的浓度密切相关,这在污染模拟实验中也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至2004年4月,在岳麓山选取3个样地作枫树群落土壤大型无脊椎动物调查.共采获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317头和18窝蚂蚁;分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4门;涡虫纲、寡毛纲、腹足纲、蛛形纲、多足纲、昆虫纲、软甲纲7纲,共21目.其中优势种类为钻螺、红蚁、黑蚁、鼠妇,优势种类所在的纲为腹足纲、昆虫纲、软甲纲.同时根据结果及分析得出:土壤动物的最适pH值为6~7;土壤动物活动的起点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17℃左右;降雨可以减少土壤动物的活动;土壤板结不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植物凋落物处于碎裂阶段时,土壤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多;空间异质性程度高,土壤动物种类及个体数量均较多;人类的活动既可以给土壤动物的生存造成有利条件,也可以造成不利环境从而影响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组成;枫树与其他树木交错分布的地方土壤动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均较高,具明显的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地小区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广东赤红壤的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喷淋后的野外赤红壤样地中的土壤动物采用干、湿漏斗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12月1日—2009年3月1日间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14997头,分属4门7纲13目,其中优势类群仅线虫纲1类,占全捕量的85.34%,常见类群是弹尾纲和蜱螨目,占13.46%,稀有类群有10类,占1.2%;不同pH值酸雨喷淋时土壤动物数量下降的幅度不同,pH值越低,土壤动物数量下降的幅度也越大;当pH值降至3.0时,土壤动物总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和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同时,还发现,在酸雨作用下,土壤动物有向土壤下层移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环境挑战正威胁着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土壤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维持土壤健康及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城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是仍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综述。基于此, 本文梳理归纳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 总结了城市化影响土壤动物的主要途径, 并阐述了城市中不同体型大小的优势土壤动物类群对城市化的响应。本文建议未来应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深入解析城市土壤动物多样性, 明晰城市土壤食物网的结构与功能, 关注土壤动物群落的保护与恢复, 揭示城市土壤动物肠道微生物组特征, 并挖掘城市土壤动物抑制人类致病菌的潜力, 以期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人类健康维持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人工群落林土壤动物的旱季群落结构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的3种不同类型人工群落林的旱季(4月)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及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和相似性进行了分析比较。蜱螨目和弹尾目是这3种人工群落林中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特点是表层多于底层,表聚现象明显。胶茶林土壤动物群落丰富度和个体数量最高,半人工次生林多样必和均匀性最好,优势度以人工多层林最高。人工多层林与半人工次生林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肥料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施用有机肥、化肥和普通耕作土3种类型的土壤动物进行实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月份分布。研究表明:大量施用单种氮肥会明显抑制或杀死土壤动物,造成土壤的理化特性下降;而施用有机肥能培养土壤动物,并通过这些动物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使农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变异敏感度高、灾变承受能力低,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Meta分析研究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得到如下结果:本区域土壤动物隶属于5门15纲31类;中小型土壤动物平均密度6.0×10~3—1.9×10~4m~(-2);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表现为夏秋高、冬春低,土壤动物表聚性明显;喀斯特石漠化显著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密度和类群数量。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类群数量较为丰富,个体密度较低但可能被低估。在今后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中,应注重土壤动物群落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