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家兔延髓腹侧区在吗啡抑制呼吸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在36只麻醉、制动和人工通气的家兔上进行。探讨了延髓腹侧区在吗啡引起呼吸抑制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观察到:将浸透吗啡药液的滤纸片敷贴于延髓腹侧面的S区,可以引起膈神经放电抑制;将纳洛酮置于同一区域可翻转吗啡的效应;谷氨酸钠用于S区可引起膈神经放电加强;脑桥臂旁内侧核(NPBM)微量注射吗啡引起的膈神经放电抑制效应可被钠洛酮用于S区所预防;电刺激NPBM 主要引起延髓腹侧区单位放电的抑制反应,在这些出现抑制反应的单位中,大部分对微电泳给予吗啡也表现为放电的抑制。上述结果表明,家兔延髓腹侧区存在能激活膈神经放电的神经元;将吗啡微量注射于 NPBM,可通过激活延髓腹侧区的阿片受体使该区域某些神经元抑制,进而引起膈神经放电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中缝大核(NRM)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共记录277个细胞,NRM 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大都在每秒0.5—20次之间,平均为6.41 Hz。其中221个神经元被电刺激尾所激活,35个被抑制,21个无明显变化。NRM 神经元对躯体刺激的反应类型与自发放电的特征有关,兴奋型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较低((?)=4.96Hz),而抑制性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较高((?)=15.03 Hz)。在24例兴奋型神经元中,刺激尾核头部能够激活大多数 NRM 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抑制其伤害感受性反应。导水管周围灰质微量注射纳洛酮(2.5ug/0.5μl,n=15)。能够明显阻断刺激尾核头部激活 NRM 神经元自发放电和抑制伤害感受性反应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清醒箭毒化雄性大鼠在人工呼吸维持下,观察电针对中缝大核(NRM)的效应。实验显示电针可使 NRM 单个神经元放电增加。且此效应可被静脉注射纳洛酮完全阻断,表明它是通过内源性鸦片样物质(OLS)作用于鸦片受体而实现的。进一步电刺激 OLS 二系统中与镇痛有关的核团:下丘脑室周核(HPV:富有脑啡肽能神经元的部位)和弓状核(AR:β-内啡肽能神经元集中之处),发现分别电刺激单侧 HPV 和 AR 对 NRM 神经元亦起兴奋作用,与电针效应的幅度、形式和时程基本一致。静脉注射纳洛酮不仅能阻断电针对 NRM 的效应,且使 NRM 神经元自发放电率降低,说明“正常情况下”脑内 OLS 系统即对 NRM 具有紧张性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实验已提示尾核镇痛可能与中央灰质内啡肽系统有关。为探讨这种机制,为临床上尾核内埋藏电极刺激治疗恶痛提供进一步实验分析的依据,本工作用多管微电极离子微电泳方法测定中央灰质神经元对羟戊甲吗啡等药物的敏感性,并观察刺激尾核对敏感神经元的影响。在55个家兔共记录了267个单位的自发放电。微电泳观察到对羟戊甲吗啡有反应的单位只表现为抑制一种类型,而对吗啡有反应的单位表现有抑制与兴奋两种类型。两种药物的抑制作用均可为微电泳纳洛酮所阻断或部分阻断。吗啡类药物敏感单位主要分布于导水管腹侧,(x~2=36.37,p<0.001)。另也用乙酰胆碱与5-羟色胺作了微电泳。以后观察了刺激尾核对这四种药物敏感单位的影响。刺激尾核的作用亦以抑制为主,且发生缓慢有后作用。部分单位对刺激尾核的抑制反应亦可为微电泳纳洛酮所阻断或部分阻断。比较刺激尾核与四种药物微电泳给药的作用后看到刺激尾核与吗啡类药物对中央灰质神经元的影响最为一致(x~2=26.48,p<0.001)。并观察到尾核头部前区(A(_4-4.5))比后区(A_(2-2.5))对中央灰质神经元影响为大(x~2=10.42,p<0.005)。表明尾核与中央灰质确有功能上的联系,提示中央灰质内啡肽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尾核镇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缝大核的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中缝大核(NRM)的研究工作表明:延脑腹侧网状结构各核团(包括NRM)的定位及命名仍有争议。NRM 最重要的传出和传入联系分别是到脊髓的下行纤维和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纤维投射;参与体内痛调制系统的核团包括NRM 和邻近的诸网状细胞核群;NRM 神经元多数被伤害性刺激所兴奋,从而参与痛调节的负反馈环路;NRM 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是否参与吗啡镇痛存在着分歧。作者提出假设:体内可能还存在下行易化通路调制痛觉传递。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用静脉和脑内微量注射吗啡与纳洛酮,以及横断脑干等方法,分析了静脉内注射吗啡引起呼吸抑制效应的机制。实验在53只家兔上进行。结果观察到,在一侧脑桥结合臂旁内侧核区(NPBM)微量注射吗啡(20μg/2μl),可使双侧膈神经放电抑制,其抑制规律与静脉内注射吗啡(3mg/kg)的规律相似。当静脉注射吗啡造成呼吸抑制后,于一侧 NPBM 区微量注射纳洛酮(4μg/2μl)或横断脑干部分去除 NPBM,均可使膈神经放电产生脱抑制。横断脑干去除 NPBM 后,在长吸状态下吗啡呼吸抑制效应不易出现;如进一步在髓纹前方1—2mm处横断脑干,则静脉注射吗啡又能引起膈神经放电抑制。在一侧孤束核区(NTS)微量注射吗啡,可引起对侧膈神经放电抑制,而同侧不抑制。上述结果提示,静脉内注射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效应,主要是通过 NPBM 活动改变而实现的,但 NTS 活动改变在其中也起一定作用;而“长吸中枢”的活动则阻碍吗啡呼吸抑制效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运用多管微电极离子微电泳技术,观察到电刺激家兔尾核头部能影响视前区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电刺激尾核对视前区羟戊甲吗啡敏感单位的抑制率比较高(P<0.02);微电泳纳洛酮能阻断电刺激尾核的抑制效应,但不能阻断兴奋效应,提示这种抑制效应与视前区内阿片肽的活动有关。但未能看到电刺激尾核的效应与微电泳去甲肾上腺素的效应之间的相关关系。 进一步的观察及统计分析表明,电针及电刺激尾核对视前区羟戊甲吗啡敏感单位的共同抑制率明显高于羟戊甲吗啡不敏感单位(P<0.05),提示视前区的一部分羟戊甲吗啡敏感神经元,可能是这两种刺激的共同作用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脑黑质和腹侧被盖区DA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特点表现在:动作电位时程较宽(2~5ms),伴有上升相切迹;放电频率较慢(1~10spikes/s);有单放电(single firing)和爆发性放电(burst firing)两种型式,前者动作电位幅度无显著改变,后者动作电位幅度逐个减低,时程逐个加宽,并且动作电位间隔逐渐延长。DA受体激动剂或D_2亚型选择性激动剂抑制DA神经元放电活动,它能被DA受体拮抗剂所逆转。  相似文献   

9.
在家兔延髓曾观察到,孤束区和疑核区的呼吸性单位对微电泳给予吗啡的敏感性并不相同,本实验进一步观察微电泳给予吗啡对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结合臂旁内侧核区)呼吸性单位放电的影响。在67个呼吸性单位中,微电泳给予吗啡引起兴奋的有40个,阻遏的4个,其余23个活动无明显改变。在18个吗啡引起兴奋的呼吸性单位中,有12个单位的吗啡效应可被纳洛酮对抗。6个微电泳给予吗啡引起兴奋的呼吸性单位,在静脉给予吗啡时也出现兴奋效应;这种兴奋效应能被微电泳或静脉给予纳洛酮所对抗。本工作说明,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呼吸性单位对吗啡很敏感,而且主要起兴奋反应。  相似文献   

10.
在16只乌拉坦麻醉大鼠上用玻璃微电极记录束旁核(Pf)细胞外放电的方法,观察了刺激中缝大核(NRM)对pf神经元自发放电和夹尾引起的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弱电流刺激NRM可抑制大多数(66.7%)Pf痛兴奋单位的夹尾诱发放电,其抑制率为48.4±4.6%,同样的刺激对这类单位的自发放电影响不明显。刺激NRM对Pf痛抑制单位的作用较为特殊,使82%的痛抑制单位的自发放电减少42.0±5.7%,使86%的单位对痛刺激时的减频反应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1.
实验在33只浅麻醉、肌肉麻痹、人工呼吸及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的家兔上进行。观察中缝大核区电解损毁或微量注射利多卡因对呼吸活动及臂旁内侧核区微量注射吗啡所致呼吸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是:电解损毀中缝大核区,使呼吸频率增加,膈神经放电的幅度和频率均无明显变化,而臂旁内侧核区微量注射吗啡抑制呼吸的程度减轻;中缝大核区微量注射利多卡因,则部分消除臂旁内侧核区微量注射吗啡的呼吸抑制效应。中缝大核旁网状结构电解损毁或微量注射利多卡因,不影响吗啡的呼吸抑制效应。上述结果提示,中缝大核区可能在脑桥臂旁内侧核区微量注射吗啡抑制呼吸的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缝核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在64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迷走神经、自主呼吸的健康家兔上进行,观察电、化学刺激中缝背核(NRD)、中缝大核(NRM)对颏舌肌和膈肌肌电、以及窒息增幅反应(AARA)的作用。结果如下:1.长串电脉冲刺激NRD,颏舌肌和膈肌肌电幅度明显升高,在刺激过程中呈持续性吸气相放电。长串电脉冲刺激NRM,颏舌肌和膈肌肌电幅度显著抑制,呼吸节律减弱或消失;2.于NRD微量注入谷氨酸钠,颏舌肌和膈肌肌电幅度升高,频率加快。在NRM微量注射谷氨酸钠,AARA降低。上述结果与电刺激NRD、NRM的效应基本一致;3.NRM内微量注入吗啡,颏舌肌和膈肌的AARA峰值被抑制,潜伏期延长,恢复期缩短。若注射吗啡后5min再微量注入纳络酮,则吗啡的抑制效应减弱。结果提示:中缝核和阿片肽类物质对颏舌肌有重要的调制作用,可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大鼠尾部给以伤害性刺激后,外侧缰核和中缝大核的单位按其反应型式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痛兴奋单位、广动力型单位、痛抑制单位和无反应单位。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对外侧缰核中各种单位的自发放电主要产生抑制作用,对其中痛兴奋单位和痛抑制单位的自发放电尤为明显。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对中缝大核中痛兴奋单位的自发放电有明显兴奋作用,刺激外侧缰核则有抑制作用,损毁外侧缰核后,下丘脑外侧区的兴奋作用消失。分别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和外侧缰核对中缝大核中痛抑制单位的自发放电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损毁外侧缰核后下丘脑外侧区的抑制作用仍存在。以上结果提示,下丘脑外侧区影响中缝大核活动的途径有二。其一可能是通过去除外侧缰核对中缝大核中痛兴奋单位的紧张性抑制作用;另外还可能通过外侧缰核以外的途径抑制中缝大核中痛抑制单位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肌松、人工呼吸的家兔上,观察了长短串电脉冲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DMNF)对孤束核腹外侧亚核(VLNTS)呼吸相关神经元(RRU)的影响。实验结果:当电刺激 DMNF 时,吸气性神经元(64.4%)放电频率增加,放电时程延长,并以递增性吸气神经元被兴奋的数量最多。呼气性神经元(35%)表现为放电停止和放电频率减少,以递减性呼气神经元被抑制的数量最多。左右两侧 VLNTS 呼吸相关神经元对电刺激 DMNF 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DMNF 兴奋可以易化 VLNTS 吸气性神经元,抑制呼气性神经元。两者之间的功能及结构联系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验在46只局部麻醉、肌肉麻痹和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的家兔上进行。记录延髓孤束区的单位放电活动。观察微电泳单胺类受体阻断剂对呼吸性单位的吗啡诱发抑制效应的影响。全身应用吗啡前,在86个吸气性单位中,妥拉苏林引起阻遏的只有9个,在92个吸气性单位中,赛庚啶引起兴奋的只有1个。而在全身应用吗啡诱发单位活动抑制的背景上,在59个吸气性单位中,妥拉苏林引起阻遏的有42个,在74个吸气性单位中,赛庚啶引起兴奋的有12个。但两者对非呼吸性单位的影响,吗啡应用前后均无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下述假设,即在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效应中,5-HT 可能起着抑制性递质的作用,而 NE 起着兴奋性递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验在49只局部麻醉、肌肉麻痹、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的家兔上进行。观察到一侧孤束核(NTS)区微量注射氟安定,使对侧膈神经放电平均幅度减低,呼吸频率加快。事先在NTS区微量注射GABA 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可阻断氟安定的减低膈神经放电平均幅度的作用。在脑桥头端横断脑干出现长吸式呼吸的免上,一侧NTS区微量注射氟安定,也使对侧膈神经放电平均幅度减低,但呼吸频率减慢。在脑桥结合臂旁内侧核(NPBM)区微量注射氟安定,使呼吸频率明显减慢,吸气和呼气时程延长,这效应可被毒扁豆碱阻断。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氟安定,使膈神经放电平均幅度减低,血压下降,这效应可被印防己毒素阻断。结果提示,NPBM 的存在与呼吸频率加快有关;而氟安定作用于NPBM区,却减慢呼吸频率,其机制可能是抗胆碱能作用。氟安定直接作用于NTS 区或脊髓使膈神经放电平均幅度减低、血压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GABA 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观察了孤束核(NTS)内微电泳神经肽Y(NPY)对压力感受性刺激和化学感受性刺激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在62个单位放电中,其中对微电泳NPY表现兴奋反应34个单位,19个单位表现抑制反应,无反应单位9个。微电泳NPY对压力感受性刺激呈兴奋反应的单位主要表现兴奋作用(16/21),对抑制反应单位主要表现抑制作用(7/11),对化学感受性刺激的兴奋单位(8/14)和抑制单位(5/9)均主要以兴奋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中缝大核在刺激视上核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核团灌流液的放免测定和高压液相色谱法以及核团内注射拮抗剂,观察了化学刺激下丘脑视上核(SON)对中缝大核(NRM)灌流液内催产素(OT)、精氨酸加压素(AVP)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以及NRM内注射AVP、5-HT或OT受体拮抗剂对痛阈(PT)的影响。结果表明:SON内注射L-谷氨酸(L-Glu)10μg后动物痛阈明显升高,NRM灌流液中OT和5-HT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AVP的含量仅有一过性增加。NRM内注射oT或5-HT拮抗剂可逆转化学刺激SON引起的镇痛作用;而AVP的V_(1/2)受体拮抗剂也轻度抑制这种镇痛作用,但V_1拮抗剂对此作用无影响。以上结果提示:在刺激SON镇痛中,OT起着重要作用,L-Glu刺激SON的OT细胞释放OT,作用于NRM细胞的OT受体和V_2受体而产生镇痛作用,5-HT在此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刺激兔下丘脑室旁核诱发的心律失常与增压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60只局麻与肌松剂制动的家兔,观察到用0.1—0.4mA,50Hz,1ms 的方波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PV)能诱发频发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与室上性期前收缩)及显著的动脉血压升高。与同侧的下丘脑外侧区(LHA)及腹内侧核(VMH)相比,刺激PV诱发期前收缩的次数更为频繁,增压反应幅度较大,且所需阈值亦较低。较低强度刺激LHA 在部分兔能引起血压下降与心率减慢,而PV 则一致地诱发增压反应。电刺激腓深神经能抑制刺激PV诱发的期前收缩,但在中脑中央灰质微量注射吗啡或电解毁损只能完全阻断刺激VMH诱发的期前收缩,而不能完全阻断PV诱发的期前收缩。这些结果提示,PV是下丘脑中诱发心律失常与血压增高的高反应区之一,并且可能具有不同于LHA或VMH的神经机制或下行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