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 TGF)1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调控作用, 通过NCBI获得TGF-1基因序列, TGF-1 cDNA全长1571 bp, 编码377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 TGF-蛋白按照不同的类型严格聚类, 斑马鱼TGF-1与其他鱼类的TGF-1聚集到一个分支, 在进化中非常保守。对斑马鱼胚胎进行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显示, TGF-1基因为母源表达基因, 在分节期之前的表达水平比较低, 而从咽囊期开始持续高水平的表达。胚胎整体原位杂交发现, TGF-1基因在斑马鱼24 hpf 胚胎中开始有特异信号出现, TGF-1基因的表达主要分布在腮弓、侧线原基、耳囊、嗅觉基板、心脏和前肾等处, 表明TGF-1基因可能参与斑马鱼胚胎免疫调节、循环系统发育和侧线形成。用低氧处理斑马鱼胚胎, 发现低氧处理24h后斑马鱼胚胎发育延迟。利用Real-Time PCR和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检测发现, 低氧处理后发育延迟的斑马鱼胚胎中TGF-1 mRNA表达量较常氧组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 TGF-1基因参与斑马鱼胚胎发育调控, 并且可能与低氧处理后斑马鱼胚胎发育延迟有关。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斑马鱼TGF-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模型,选择心脏和血管荧光标记的2个品系斑马鱼为实验材料,设定低氧和常氧2种水体溶氧条件,用荧光显微镜检测低氧胁迫对胚胎形态结构、心脏和血管外部形态、心率、胚胎躯干部主要血管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氧导致胚胎存活率低于常氧.低氧不仅滞后胚胎发育,而且造成胚胎形态异常.低氧胁迫后斑...  相似文献   

3.
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和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视黄酸影响斑马鱼心脏前后轴(A-P轴)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斑马鱼胚胎孵育的3,6,9·5,12h四个时间点,用不同浓度视黄酸(1×10-6,1×10-7,4×10-8,1×10-8mol/L)处理斑马鱼胚胎,在解剖显微镜下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全过程和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脏发育的影响。并采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技术观察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的表达。结果1×10-6mol/L视黄酸可导致斑马鱼胚胎表现出多系统的严重畸形,胚胎很快死亡。在胚胎孵育的9·5、12h给与10-7~10-8mol/L浓度的视黄酸,胚胎只表现出心血管系统的畸形,其他系统无明显异常。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显示视黄酸对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血管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视黄酸影响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有剂量依赖性和严格的时间窗,视黄酸影响心脏前后轴发育的关键时间是原肠胚晚期。视黄酸处理组胚胎的循环缺陷主要为心脏发育异常所致。10-7~10-8mol/L浓度视黄酸在9·5、12h处理斑马鱼胚胎可以作为研究心脏发育调控机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选用肾发育完成(受精后3天)的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用马兜铃酸进行染毒处理,观察胚胎的表型变化及死亡情况,分析马兜铃酸对胚胎的毒性作用及规律;利用肾荧光观察及肾组织切片,观察马兜铃酸处理后胚胎肾形态和肾组织结构的改变情况;利用qPCR检测马兜铃酸处理前后nephrin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足细胞在马兜铃酸毒性作用中的功能状态。20μmol/L马兜铃酸处理24 h后,胚胎出现明显眼周水肿表现;在马兜铃酸高浓度组(40~80μmol/L),除眼周水肿外,胚胎血循环系统功能出现异常,表现为心率降低、血流缓慢甚至停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马兜铃酸处理组胚胎肾出现肾小球囊性膨胀、前肾管囊性扩张和形态异常;切片显示马兜铃酸处理组胚胎肾组织结构受到损害,表现为肾小球结构疏松、囊性扩张,前肾管上皮细胞细胞排列松散、紊乱及管腔扩张样改变;qPCR结果,马兜铃酸处理组斑马鱼胚胎nephrin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研究表明,马兜铃酸能损害斑马鱼胚胎肾结构和功能,其毒性作用与肾小球足细胞的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管缺陷大鼠模型胚胎形态学改变及PLA2、COX-2表达.方法:16只SD雌性大鼠分为2组:第一组为正常对照组,8只,受孕后正常饲养;第二组为糖尿病模型组,8只,受孕后第6天经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先天性神经管缺陷组大鼠.妊娠12日后取出所有胚胎做HE染色观察胚胎形态学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PLA2、COX-2表达.结果:(1)HE染色及免疫荧光发现糖尿病胚胎的神经管形态发育明显畸形(2)免疫荧光发现PLA2、COX-2糖尿痛胚胎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PLA2、COX-2基因表达在SD大鼠神经管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对临床治疗神经管畸形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视黄酸缺乏对斑马鱼心脏房室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化学遗传学方法建立视黄酸缺乏的斑马鱼模型,探讨视黄酸缺乏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前后轴发育即房室分化的影响.方法 在斑马鱼胚胎孵育的5 hpf,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视黄醛脱氢酶2抑制剂DEAB(1×10-6、5×10-6、10×10-6、25×10-6 mol/L)处理斑马鱼胚胎,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全过程.通过给予斑马鱼胚胎外源性视黄酸,观察其对DEAB的拮抗作用.应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观察视黄酸缺乏对心脏特异基因vmhc和amhc表达的影响.结果 斑马鱼胚胎的生存率随着DEAB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DEAB浓度≥5×10-6 mol/L时,斑马鱼的畸胎率达100%.5×10-6 mol/L DEAB的致畸作用能够被1×10-9mol/L外源性视黄酸所拮抗.整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视黄酸缺乏会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房室分化异常,表现为vmhc表达细胞的范围增大,amhc表达细胞的范围缩小.结论 通过外源性DEAB处理能有效地建立视黄酸缺乏的斑马鱼模型,DEAB影响胚胎发育存在剂量依赖性.视黄酸在斑马鱼心脏前后轴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心脏发育早期视黄酸缺乏会抑制心房的发育而支持心室的发育,出现房室分化异常.  相似文献   

7.
实验探讨了低氧条件下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斑马鱼的保护作用。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低氧条件下斑马鱼ho1 mRNA水平在斑马鱼胚胎和离体培养细胞ZF4中显著增加,而在成鱼的不同组织中呈现不同的反应。低氧处理24h后,斑马鱼脑、鳃和肝脏中ho1 mRNA表达量明显上升,而在心脏和肾脏中ho1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用锌原卟啉IX(ZnPPIX)抑制ZF4细胞ho1的表达,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抑制ho1表达可导致低氧条件下ZF4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利用Hoechst染色和caspase 3活性检测发现,在低氧条件下抑制ho1表达后ZF4细胞的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而Ho1的诱导剂可显著降低低氧条件下抑制组的细胞凋亡率。这些结果表明斑马鱼Ho1可能通过抗细胞凋亡发挥低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铅(Pb)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单独及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神经发育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考察两者对斑马鱼胚胎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将720个斑马鱼胚胎按3×3析因设计随机分为9组,以Pb(0、0.01 mg/L和1 mg/L)和DBP(0、0.005 mg/L和0.5 mg/L)单独及联合对斑马鱼胚胎暴露120 h。观察、记录胚胎的孵化、死亡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斑马鱼胚胎神经发育相关基因(NR1A、NR2A、NR2D)和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c-fos)的表达变化情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均可致斑马鱼胚胎孵化率降低、死亡率增高(P0.05);联合暴露组NR1A、NR2A、NR2D、c-fos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b和DBP均可影响斑马鱼胚胎的发育,且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而二者联合暴露毒性复杂,对斑马鱼胚胎孵化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有交互作用,对神经发育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无交互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2,3,7,8-四氯-二苯基-对-二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为毒性 很强的环境污染物质。用O-1.0μg/L的TCDD处理受精后24 h(24 hpf)的斑马鱼胚至观察时为止,进行了形 态学观察、基因阻断、原位杂交、TUNEL染色以及免疫学染色等实验。结果表明,TCDD处理后会引起斑马鱼 下颌短小,Shh基因在下颌部表达降低;而在芳烃基受体AhR功能阻断的胚胎中,TCDD并没有引起斑马鱼下 颌短小,同时也没有观察到Shh基因表达缺失;免疫学染色表明TCDD和Shh阻断物质Cyclopamine均可引起 斑马鱼下颌区域增殖细胞的减少。TCDD引起的下颌短小可能是首先引起以AhR为媒介的Shh表达缺失,进而 造成下颌部增殖细胞减少,最终引起下颌短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利用斑马鱼胚胎快速鉴定真核质粒中目的基因表达的实验体系。方法选20枚斑马鱼受精卵,在显微镜下每隔1h记录胚胎的发育情况。另选250枚单细胞期斑马鱼胚胎,平均分成5组,一组胚胎作为对照,剩余4组分别向胚胎的单细胞内注射pEGFP-N1(真核表达质粒)、pCMV-DsRed-Express2(真核表达质粒)、pET28-GFP(原核表达质粒)、pET28-RFP(原核表达质粒)质粒,在不同时间点连续观察绿色荧光及红色荧光的表达情况。另选600枚单细胞期斑马鱼胚胎,平均分成3组,一组胚胎作为对照,一组向胚胎单细胞内注射pEGFP-N1质粒,另外一组向胚胎单细胞内注射pEGFP-N1-MUC1外源基因融合重组质粒,注射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的表达情况,并用RT-PCR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MUC1mRNA的转录情况。结果注射pEGFP-N1、pCMV-DsRed-Express2真核表达质粒的胚胎,注射4h后分别观察到很强的绿色荧光及红色荧光;注射pET28-GFP、pET28-RFP原核表达质粒的胚胎,10h内都未观察到绿色荧光及红色荧光;注射pEGFP-N1-MUC1外源基因融合质粒,注射4h后同样...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硫酸铜(CuSO_4)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使用迷迭香酸(RA)抑制CuSO_4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收集受精后1 h(1 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CuSO_4溶液,或含有不同浓度迷迭香酸的CuSO_4溶液,对照组培养在E3培养液中,观察胚胎死亡、孵化及畸形情况,计算胚胎死亡率、孵化率和畸形率;以活性氧(ROS)荧光探针DCFH-DA染色法检测迷迭香酸保护下胚胎的活性氧水平。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CuSO_4浓度超过一定量时能诱导斑马鱼胚胎死亡和畸形,胚胎孵化率也降低。CuSO_4对96 hpf斑马鱼胚胎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7.7μmol/L,半致畸浓度(EC50)为1.9μmol/L。(2)在96 hpf,迷迭香酸与8μmol/L CuSO_4共同处理组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孵化率升高。迷迭香酸与1.6μmol/LCuSO_4共同处理组斑马鱼胚胎的畸形率降低。(3)CuSO_4单独处理组的活性氧含量明显高于迷迭香酸与CuSO_4共同处理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CuSO_4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可能与活性氧升高导致的氧化应激相关;迷迭香酸抑制CuSO_4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可能与减少活性氧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鱼类的甲基转移酶set9 [SET domain containing (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9, 也称作set7/setd7]在低氧耐受中的功能, 以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模式生物, 利用CRISPR/Cas9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 9)基因编辑技术, 在斑马鱼set9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上设计了Cas9的靶位点, 对其进行基因敲除, 获得了缺失8个碱基的set9基因敲除的斑马鱼品系。对受精后3d的斑马鱼幼鱼和3月龄的斑马鱼成鱼进行低氧胁迫处理, 比较了野生型及set9基因敲除的斑马鱼的低氧耐受能力; 并对低氧胁迫处理后的3月龄的野生型及set9基因敲除的斑马鱼成鱼的脑组织取材、固定并进行TUNEL染色。结果显示: set9基因敲除的斑马鱼与野生型相比, 其低氧耐受能力显著增强, 脑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减少。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鱼类甲基转移酶set9在低氧耐受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并为培育耐低氧鱼类新品种提供了候选靶标。  相似文献   

13.
李杨  王卫民 《生态科学》2008,27(5):368-375
白消安(1,4-二甲磺酸丁酯)是目前在治疗慢性嗜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骨髓移植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摄生体,因为它在临床上的重要作用,其胚胎毒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医生们关注的焦点。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白消安在斑马鱼胚胎和幼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毒理作用,包括胚胎毒性和致畸效应。研究首先确定了白消安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的半致死浓度(LD50),在白消安/DMSO溶液中孵育24h的胚胎其LD50值为43.42μg·mL-1, 幼鱼的LD50则为237.33μg·mL-1;其次对白消安处理导致的形态学缺陷也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钩形尾、无尾、脊椎弯曲、脊索波浪状扭曲、单胸鳍、围心包水肿、卵黄囊吸收延迟以及短体长;第三,利用阿利辛蓝(Alcian Blue)染色研究了颌骨和脊椎骨的异常发育,白消安处理过的幼鱼的麦克尔氏软骨(Meckel's cartilage)间的距离显著短于未处理过的阴性对照组,而处理组的幼鱼在脊椎骨的分化程度上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为了研究白消安对斑马鱼生殖系统的影响,使用生殖细胞特异性的nanos1 cRNA探针标定斑马鱼原始生殖细胞,研究处理前后原始生殖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状况,发现暴露在40μg·mL-1的白消安/DMSO溶液中12h,不仅能够抑制原始细胞的增殖而且明显干扰了这些细胞的定向迁移。这种对细胞的迁移作用之前从未见诸报道,其机制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体外建立人胚胎干细胞传代培养方法,研究人胚胎干细胞细胞化学染色特性.方法 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传代培养人胚胎干细胞,检测人胚胎干细胞、自发分化克隆及拟胚体的细胞化学染色特性.结果 人胚胎干细胞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传30代以上其形态保持不变;人胚胎十细胞碱性磷酸酶、过碘酸-雪夫反应、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阳性,自发分化克隆细胞阳性程度明显减弱;人胚胎干细胞形成的拟胚体碱性磷酸酶染色弱阳性,过碘酸-雪夫反应、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阳性.结论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能支持人胚胎干细胞传代培养,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能初步鉴别人胚胎干细胞未分化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马兜铃水提液对斑马鱼胚胎的致畸作用和心脏毒性.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马兜铃水提液和马兜铃酸A(AA)处理斑马鱼胚胎,观察致畸作用和对心脏发育影响.结果:给药组的斑马鱼胚胎出现畸形和死亡;当水提液中AA含量为0.5 μg/mL时,胚胎心率明显减慢;AA含量为5μg/mL时,胚胎在24~48 hpf之间全部死亡;水提液的LC50为1.43 μg/mL.结论:与AA相比,马兜铃水提液对斑马鱼胚胎有着更强的致畸和心脏毒性,且毒性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为寻找干预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斑马鱼胚胎来自于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分为DMSO组(对照组)、DMSO+CHIR组、DMSO+XAV组、TCE处理组、TCE+CHIR组和TCE+XAV组(TCE设置为1、10、100 ppb三个不同的浓度;DMSO:二甲基亚砜;CHIR:CHIR-99021,Wnt信号通路激活剂;XAV:XAV-939,Wnt信号通路抑制剂),每组60条。斑马鱼胚胎饲养于系统养殖水中,恒温28℃,每隔24 h更换养殖水,并分别加入相应药物。连续培养72 h,收集斑马鱼胚胎的心脏组织,提取RNA进行转录组芯片分析,并以荧光定量PCR验证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氯乙烯暴露导致斑马鱼心脏畸形显著增加,以心房心室比例异常、环化不全以及心包水肿等为主要表型。芯片分析结果显示,TCE处理组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Axin2、Sox9b、Nkx2.5)表达受到显著影响。qPCR结果进一步验证,TCE处理组与DMSO对照组相比,Wnt通路靶基因Axin2、Sox9b及Nkx2.5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P<0.05),提示Wnt信号通路被抑制。Wnt激活剂CHIR降低TCE导致的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异常,而添加Wnt通路抑制剂XAV后,斑马鱼胚胎心脏畸形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三氯乙烯暴露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畸形,Wnt信号通路参与三氯乙烯的心脏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1-苯基-2-硫脲(PTU)可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的产生,保持斑马鱼透明,便于形态观察和信号检测。本文研究了PTU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和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生成,保持斑马鱼透明性的最佳浓度。方法用不同浓度PTU处理23hpf(受精后,hourspostfertilization,hpf)斑马鱼胚胎,作用57h后观察80hpf斑马鱼的形态学、生理学改变,计算死亡率和孵化率,测量心率和静脉窦-动脉球之间的距离。结果浓度为0.197mmo]/L、0.296mmol/LPTU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生成,保持斑马鱼整体透明,对斑马鱼心血管系统结构和生理功能无影响,且不影响斑马鱼正常孵化过程。随着PTU浓度的增加,斑马鱼死亡率增加,孵化率下降,出现心包水肿,心脏畸形等改变,心率下降,静脉窦-动脉球之间的距离增大。结论浓度不高于0.296mmol/L的PTU溶液能有效抑制斑马鱼黑色素生成,对斑马鱼心血管毒性研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斑马鱼胚胎和肿瘤细胞作为药物筛选模型的优缺点.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顺铂、紫杉醇、阿霉素、5-氟尿嘧啶四种药物对HL-60和Hela细胞的增殖影响;同时,观察药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阿霉素、顺铂及紫杉醇作用于HL-60及Hela细胞的IC50均显著高于作用于斑马鱼胚胎的LD50;而5-FU作用于肿瘤细胞和斑马鱼胚胎的结果与其它药物相反;四种抗肿瘤药物对斑马鱼胚胎的生长发育均有致畸作用.结论:斑马鱼胚胎作为细胞毒类药物筛选模型,对于抗微管类药物较为敏感,但对于抗代谢药敏感性较肿瘤细胞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OSAS模式慢性间歇低氧对普通大鼠肝组织学、肝糖原含量的影响及抗氧化剂Tempol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分为不同频率(10、20、30、40次/h)间歇低氧组、Tempol干预组、生理盐水干预组、间歇正常氧组、空白对照组。间歇低氧暴露时间为每日9:00~17:00,共42天。暴露结束后,肝组织HE染色观察形态学,PAS染色观察肝细胞内糖原含量情况。结果:间歇低氧各组肝细胞肿胀,胞核染色加深,核膜增厚,随频率增加出现肝血窦增宽,肝细胞局灶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但未出现肝细胞脂质含量增多及脂肪变性;间歇低氧各组肝细胞肝糖原含量增加,间歇正常氧组及Tempol干预组无细胞水肿或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内肝糖原含量相仿。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导致普通饮食大鼠肝组织损伤,肝糖原含量增加,抗氧化剂Tempol的干预可改善慢性间歇低氧所致的肝组织损伤,且早诊断早干预效果较好;抗氧化剂Tempol干预能阻断肝糖原贮备,改善CIH所致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0.
二恶英诱发斑马鱼初期胚的循环系统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二恶英 (2 ,3,7,8 tetrachlorodibenzo p dioxin ,以下略为TCDD)对斑马鱼 (Zebrafish)初期胚胎的毒性作用。方法 斑马鱼胚从受精后 2 4h直至观察放在 2 4孔培养皿内水浴染毒。采用形态学、组织学观察法及细胞色素P4 5 0 1A(CYP1A)抗体染色法。结果  0 1μg LTCDD未观察到明显的变化 ,但是 0 3~ 10 μg L浓度的TCDD染毒时 ,首先观察到后主静脉的血流减缓与停滞为共同特征的毒性症状。在染毒群同时还观察到心囊、卵黄囊、头部、躯体等不同程度的水肿以及头部的畸形。在 180h ,摄食对照群 ,0 1μg L、0 3μg L、0 5 μg L、1μg L和 10 μg L各自的死亡率分别是 0、0、5 %、6 0 2 %、6 1 8%、10 0 %。CYP1A抗体染色发现对照群无阳性反应 ,而染毒群在血管上皮看到极强的阳性反应。结论 本试验表明TCDD对斑马鱼胚胎的循环系统有极强的损坏作用 ,而且这种损坏与CYP1A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