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在已构建的人骨钙素蛋白p PIC9K-BGP表达载体的基础上,进行表达条件优化,提高其表达含量,为研究其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奠定研究基础。方法:将前期构建的p PIC9K-BGP载体转入毕赤酵母中,以人骨钙素试剂盒鉴定不同诱导剂浓度、不同诱导温度和不同诱导时间对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在诱导温度28℃、加入0.5%的甲醇诱导、诱导时间为96h时获得较高的分泌性蛋白的表达量。结论:优化了骨钙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条件,提高了表达量。  相似文献   
2.
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缘,大田洼台地的北坡,为该遗址最北的一处地点,2017-2018年发掘80 m2,发现7个文化层、4个化石层,发现207件石质标本和一部分动物化石。石制品152件,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残废品以及备料等,其中石器包括刮削器、凹缺器、尖状器、钻器、砍砸器等,具有中国北方小石器工业的典型特征。原料主要为燧石(39.6%),其次是白云岩(27.5%)与硅质灰岩(19.3%),最后是玄武岩等其他岩类(13.6%)。遗址埋藏于早更新统泥河湾组的地层内,第4、第7文化层分别与马圈沟遗址第I、第III文化层对应,年代分别为距今155万年、166万年,整体年代处于距今166-150万年之间。该地点地层序列清晰,年代古老明确,文化层序众多,文化遗物丰富,进一步丰富了马圈沟遗址早更新世古人类的文化序列,为探索东亚地区早期人类的出现与演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显微注射吗啡啉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MO)阻抑视黄醛脱氢酶2(raldh2)基因表达,探讨raldh2基因阻抑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根据斑马鱼raldh2基因起始密码区域序列设计合成吗啡啉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采用显微注射方法阻抑斑马鱼胚胎raldh2基因表达。构建raldh2-EG-FP重组质粒进一步验证MO的特异性和有效性。分析raldh2基因阻抑后对胚胎发育,尤其心脏表型和功能的影响。通过胚胎整体原位杂交,分析心脏相关nppa和tbx20基因表达模式以及raldh2阻抑后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显微注射raldh2-MO能有效地特异地阻抑斑马鱼胚胎raldh2基因表达,raldh2-MO对胚胎发育影响呈剂量依赖性。raldh2基因阻抑可导致胚胎心脏发育畸形,干扰正常的房室分化和向右环化,导致房室瓣血液反流。与野生型胚胎比较,raldh2基因阻抑组胚胎心率和心室收缩分数降低(P<0.05),心功能受损。整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aldh2基因阻抑后nppa基因表达改变,心室部位nppa表达清晰,而心房部位表达减弱。tbx20基因在心脏、运动神经元、顶盖及视网膜表达,raldh2基因阻抑后,tbx20表达下调,在心脏表达减弱,以心房和流出道部位更显著。结论 raldh2基因在心脏早期发育的多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影响房室分化、心管环化和心肌收缩等。在心脏发育过程中nppa和tbx20基因表达受到raldh2基因调控,可能参与RA信号缺乏导致心脏畸形的潜在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并对两种不同方法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净中心自2005年7月~2011年7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T)病例共计1153例,包括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568例)及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585例),临时性双腔导管留置应用Seldinger技术.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采用美国Permcatc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长度36-40cm,插管在局麻下实行,经颈内静脉应用Seldinger技术,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带一涤纶套固定,半永久性导管则根据所选用导管长度的不同按导管标示用纯肝素封管.结果:两种CVT方式中,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短,导管功能不良占27.1%,感染占27.0%,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功能不良占9.7%,感染占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并发症低于临时性双腔导管,为解决由于自身血管条件而不能作人造血管或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选择了一条血管通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视黄酸缺乏对斑马鱼心脏房室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化学遗传学方法建立视黄酸缺乏的斑马鱼模型,探讨视黄酸缺乏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前后轴发育即房室分化的影响.方法 在斑马鱼胚胎孵育的5 hpf,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视黄醛脱氢酶2抑制剂DEAB(1×10-6、5×10-6、10×10-6、25×10-6 mol/L)处理斑马鱼胚胎,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全过程.通过给予斑马鱼胚胎外源性视黄酸,观察其对DEAB的拮抗作用.应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观察视黄酸缺乏对心脏特异基因vmhc和amhc表达的影响.结果 斑马鱼胚胎的生存率随着DEAB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DEAB浓度≥5×10-6 mol/L时,斑马鱼的畸胎率达100%.5×10-6 mol/L DEAB的致畸作用能够被1×10-9mol/L外源性视黄酸所拮抗.整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视黄酸缺乏会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房室分化异常,表现为vmhc表达细胞的范围增大,amhc表达细胞的范围缩小.结论 通过外源性DEAB处理能有效地建立视黄酸缺乏的斑马鱼模型,DEAB影响胚胎发育存在剂量依赖性.视黄酸在斑马鱼心脏前后轴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心脏发育早期视黄酸缺乏会抑制心房的发育而支持心室的发育,出现房室分化异常.  相似文献   
6.
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迁地保护和种群饲养管理中,及时、快速地进行个体识别和行为监测,对其健康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圈养大熊猫健康状况通常由专门的饲养人员肉眼观测,人力成本高、效率低并且缺乏时效性。基于图像的动物个体识别与行为分析技术效率高、时间成本低,已经成为新的监测发展趋势。已有研究提出,通过大熊猫面部图像的检测和分析,可实现个体识别和行为分类。但该方法依然存在检测精度不足导致识别准确率难以提升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YOLOv3和Mask R-CNN的双模型融合方法,实现了大熊猫头部图像分割和精准检测。包含3个部分:YOLOv3完成头部检测,Mask R-CNN完成大熊猫轮廓分割,然后将两个模型的输出进行交并比融合。结果显示,头部检测准确率为82.6%,大熊猫轮廓分割准确率为95.2%,总体头部轮廓分割准确率为87.1%。该方法对大熊猫头部图像的识别率和分割准确率高,为大熊猫的个体识别、性别分类提供了帮助,为行为分析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种高效提取杨树发病树皮总RNA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树发病树皮总RNA的高效提取是开展杨树抗溃疡病基因表达调控的基础,为了探讨杨树发病树皮RNA的高效提取方法,本研究以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侵染后的‘中林46’杨为材料,比较了包括本研究提出的RNA提取新方法(RNA试剂盒改良法)在内的6种方法提取的总RNA的质量和浓度。结果显示,通过RNA试剂盒改良法提取的总RNA 28S rRNA条带亮度约为18S rRNA条带亮度的2倍且浓度高,表明该方法更适合感染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的‘中林46’杨发病树皮总RNA的提取。为了验证RNA试剂盒改良法对健康杨树树皮及不同胁迫处理、组织RNA提取的适用性,进一步用该方法提取了‘中林46’杨、‘107’杨、‘北京’杨健康树皮,低氮、低磷处理的毛白杨组培苗以及白玉兰花的总RNA。结果表明,用RNA试剂盒改良法均能获取高质量的总RNA。所提取的总RNA已成功用于感染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的杨树树皮转录组测序,以及低氮处理的毛白杨组培苗RT-PCR和荧光定量PCR实验,表明用RNA试剂盒改良法提取的总RNA可以用于后续分子实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