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源DNA导入技术,是植物分子育种的内容之一.它不同于目的基因分离、构建重组分子、装载体、转导的基因工程技术.它是以植物的植株为受体,直接将带有目的性状的供体遗传物质或供体的总DNA片段进行导入,最后筛选获得目的性状的后代,达到改良品种之目的.由于它简易可行,已引起了育种者极大的兴趣.近十多年来,这一技术已  相似文献   

2.
外源DNA直接导入受体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以DNA片段杂交假说为理论基础,直接将带有目的性状的供体遗传物质(总DNA)或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株,创造大量的变异材料,通过筛选获得目的性状的后代,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由于其简单、易行、不受受体植物种类的限制,已被越来越多的育种工作者所接受,并在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玉米以及蔬菜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培育出了一些抗病、抗虫及其它优良性状听新品种及新品系,有利地推动  相似文献   

3.
用直接注入①法将外源总体DNA导入受体植物的研究,在植物育种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赫斯(1980)在矮牵牛方面开始了用直接注射法将外源总体DNA导入受体植物的理论研究。以后,周光宇等(1983)提出了花粉管转基因的理论和技术。目前,许多单位都开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在棉花、水稻等作物中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已经选育出具有经济价值的棉花、水稻等育种材料。用直接注入法将外源总体DNA导入受体植物的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可以预见,用  相似文献   

4.
现在已经有一系列体细胞技术和分子技术来补充常规的植物育种技术。外源基因的引入和表达现在被用于:调整植物生理和发育的一些基本过程;向植物引入商业上重要的性状如抗虫、抗除草剂等,插入一些在体细胞杂交时有用的可选择的显性标记基因。一些DNA直接转移的技术已经建立,包括将DNA用化学法或电激法导入分离的原生质体中,及用注射和高速离子将DNA导入整个组织中。DNA直接转移法适用于稳定和瞬间基因表达研究,并且运用了各种各样的载体,包括那些用作基因克隆的载体。虽然用DNA直接转化法时稳定转化的频率相当低,但是它适用于那些对农杆菌转化无效的植物,尤其是单子叶植物。  相似文献   

5.
外源DNA直接导入小麦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刘根齐  林世兰 《遗传学报》1994,21(6):463-467
本研究选用两个白粒小麦品种作供体,提取其总DNA,采用花粉管直接携带法导入75(198)红粒品种受体植株。DNA导入的第一代(D1),目的性状的转化频率为1.75%和2.94%。D2代变异率显著低于D1代。对D1,D2代所得目的性状变异后代,按照常规育种程序进行D3代观察与鉴定,得到已稳定遗传的后代,从中选取保持原品种其它优良性状而籽粒为的白色的变异类型混合脱粒,获得75(198)改良新品系。  相似文献   

6.
大豆DNA直接导入茄子引起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华  雷勃君 《生物技术》1991,1(2):44-45
本文报道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大豆DNA直接导入茄子,引起茄子部分表型及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变异,并且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结果表明,利用此项技术,在实现作物科间的遗传物质转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的。 自从周光宇先生提出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来直接导入外源DNA并实现了棉花抗病育种以来,这项技术被愈来愈多的科学工作者所采用,使我国农业分子育种首先进入了应用阶段。这一技术的采用也引起一些科学工作者在探索植物除种间以外的,如在属间甚至科间来实现遗传物质转移可能性的极大兴趣。 1989年我们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进行大豆种间的DNA的导入的同时,进行了大豆DNA直接导入茄科的推广品种龙茄一号茄子中,旨在探索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来实现超远缘物种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可行性,进而使高蛋白植物大豆的优良特性在其它作物上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一、外源DNA导入技术应用于植物育种,培育出抗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双功能和棉酚含量低的陆地棉首次获得成功,为植物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标志着我国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向实用化目标迈开了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植物转基因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使植物获新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应用转基因育种技术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营养品质、增加抗逆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基因枪的使用方法介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因枪法是一种新型的遗传转化手段[1-3]。所谓遗传转化是指通过某种途径或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并使之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人们可利用一个特定的目的基因,如抗虫、抗病基因等进行转化,使转基因植物在保持原有的各种优良农艺性状的同时,又能增加新的目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一般遗传转化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农杆菌介导法,一类是DNA直接转化法。DNA直接转化技术包括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如电击、微注射、超声波和基因枪法。基因枪法,又称生物弹法或微粒枪法、微粒轰击法,是依赖高速度的金属微粒将外源基因引入活细胞…  相似文献   

10.
玉米DNA导入水稻的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光效C4植物玉米DNA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水稻所获得的水稻后代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从60个引物中找到12个引物检测出DNA的多态性,证明外源DNA导入受体后引起后代基因组的显著变异.  相似文献   

11.
离子束介导玉米全DNA导入转基因水稻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早籼品系HZP145、 K17A、金23A为亲本,与离子束介导玉米全DNA导入的转基因水稻株系中的单株配制杂交组合.分析其杂种F1群体的主茎穗结实率、株高、单株有效穗的变异特点及抽穗整齐度状况,以此推断转基因水稻材料分离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材料分离的形成与其核基因组的遗传不稳定性有关,而与玉米基因片断导入受体细胞质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无关.文章还对转基因水稻材料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意义及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外源海岛棉DNA导致陆地棉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近年来,将不同生物的具有已知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导入受体生物细胞内,并使之表达的研究正在方兴未艾。尽管有些人对这类工作的结果提出质疑,引起争论,可这几年来,许多用植物组织培养系统做的遗传转化研究工作相继表明,外源DNA片段可以通过转化的手段导入植物细胞内,部分片段似还可被受体细胞DNA整合乃至表达。 在我国,自1977年底起开展协作,用小麦、水稻、棉花等作为受体亲本,配成各种亲缘不同的组合,进行外源DNA片段的导入研究,初步获得了一些结果。本文报道了利用外源海岛棉DNA注射导入陆地棉后,在其子代中产生变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叶绿体基因工程研究的理想材料——衣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狭义的叶绿体基因工程主要是将目的基因经克隆、修饰后,与合适的表达元件(启动子、终止子、筛选标记基因等)及转化载体进行体外重组,并进而导入植物叶绿体中,通过同源重组,使之定点整合、稳定表达、稳定遗传并表现出目的性状的过程。广义的叶绿体基因工程则还包括叶...  相似文献   

14.
对植物基因工程的要求,除外源DNA体外重组及重组DNA分子引入植物受体细胞,并使其正确表达外,受体细胞还应分化成植株,使外源基因遗传至植物的后代,使其获得外源基因的性状。  相似文献   

15.
利用激光微束将外源基因导入高等植物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兰岚  宋桂英 《激光生物学报》1996,5(1):811-811,809
基因工程这一生物高技术为改变生物性状和快速育种提供了有力工具。目前克隆目的基因已有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而将外源基因有效地导入细胞,尤其是导入农作物细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通用于各种植物的方法。因此从事生物工程的学者都在努力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完善的导入外源基因的转化方法。本实验室建立了激光微束向植物细胞导入外源基因的试验程序。用已建立的程序对各种经济作物和林木进行了外源基因导入的研究。所用植物材料:禾本科小麦幼胚、双子叶植物锦室科棉花胚状体、豆科植物的百脉根子叶、兰科花卉兰花小圆珠茎、木本植物大…  相似文献   

16.
陈林姣  李爱贞 《广西植物》2004,24(3):248-252
近年来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农作物品种改良和育种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 ,目前植物遗传转化所采用的受体系统 ,大都依赖于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才能获得转基因植株。其中 ,基因型限制和遗传变异是限制该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两大障碍。因此 ,一些研究者试图避开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过程 ,利用植物有性生殖途径进行转化 ,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1 )利用花粉粒或花粉管作为转化DNA的载体 ;(2 )将外源DNA导入子房或胚珠中 ;(3 )以精、卵细胞、合子作为转化受体。这些方法利用了高等植物的有性生殖机制和胚胎发育过程 ,避免了无性繁殖过程中的遗传变异、植株再生困难及转基因植株嵌合等问题。该文归纳综合了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最新进展 ,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价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基因工程引起科学工作者关注。一般对植物基因工程的要求,除外源DNA体外重组及重组DNA分子引入植物受体细胞,并使其正确表达外;受体细胞还应分化成植株,使外源基因遗传至植物的后代,使其获得外源基因的性状。  相似文献   

18.
豌豆花DNA直接导入小麦体可诱导小麦种子蛋白质组分发生明显的变化,小麦种子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都比对照增高20%。这些变异性状能稳定遗传给后代。因此直接导入豌豆花DNA技术可以为小麦品质改良和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作物育种是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并提取出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整合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基因组,获得稳定表达的转基因株,进而培育成农业生产上能应用的转基因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基因枪在水稻遗传转化中的应用及其转化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彬 《生物技术》1998,8(1):4-6
1983年Zambryski等人用根瘤农杆菌介导法进行烟草基因转移,获得了世界上首例转基因植株.随后,应用DNA直接导入技术如电击法(electroporation)和PEG介导法(PEG—mediated)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近年来,随着基因枪技术的建立和发展,水稻遗传转化成功的报道逐年增多.目前基因枪技术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应用超过了根瘤农杆菌介导和其它转化方法的应用.这是因为基因枪转化技术不受植物种类的限制,不需要以原生质体作为转化的受体,可以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细胞、组织或器官,因而克服了根瘤农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