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下肢间歇负压疗法对男子赛艇运动员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为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国家赛艇集训队的14名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队员每日的训练计划相同,采用德国生产的VACUSPORT间歇负压体能恢复舱对试验组队员实行恢复干预,每次干预20 min,每周干预5次,共持续4周。在4周干预前后利用PeriFlux System 5000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采集两组运动员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血细胞运动速度(AVBC)及血细胞浓度(CMBC)等数据,测试值包括基础值与加热后值(44℃),并以加热前后的差值作为该指标的储备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微循环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周干预后的测试结果如下①MBP:试验组MBP的加热后值和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AVBC:试验组AVBC的加热后值和前后差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发现,干预后试验组AVBC的加热后值相比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其加热前后差值相比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③CMBC:试验组CMBC的加热后值和前后差值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下肢间歇负压疗法可改善男子赛艇运动员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血流状态,对促进体能的快速恢复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由儿童康复诊疗管理系统(ICR 2.0)软件辅助制定的运动疗法优化方案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61例GMFCS分级为Ⅱ-Ⅲ级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以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接受两个阶段的运动治疗。两组患儿第一阶段根据治疗师个人经验制定治疗方案并训练;第二阶段试验组用ICR2.0软件辅助治疗师综合分析患儿及家长的现实性愿望、功能情况、家庭环境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并优化后进行训练;对照组仍由治疗师凭个人经验制定治疗方案并训练;两个阶段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远城寺式·婴幼儿发育检查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对患儿功能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发育月龄、移动运动和GMF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阶段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其中第一阶段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ICR 2.0软件辅助制定的运动疗法优化方案可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配合大剂量维生素C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7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试验组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心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18,IL-6及IL-17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GF-β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配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心肌功能,抑制炎性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需病房冠心病高危患者一级预防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0年7月~2012年7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金卡医疗中心收住的104例冠心病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52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冠心病一级预防护理干预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血压、血脂、血糖以及体重指数的全部指标值及各项指标达标人数和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除TG指标外,其他指标值以及各项指标达标人数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对照组患除血压及血压达标人数和入院时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0.001),其余各项指标及达标人数均出入不大(P0.05)。两组随访1年,干预组发生冠心病3例,其他心血管事6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特需病房冠心病高危人群通过认知、行为、饮食、用药、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进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患者血压、血脂、血糖及体重指数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患者若能长期坚持执行预防措施,将大大降低冠心病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探讨改善患者心理应激的干预措施,为直肠癌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干预组47例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健康指导。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接受健康指导后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及情感功能评分均获得提高,但干预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心理压力对预后产生消极影响,医护人员应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9,(4)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原理对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的健康指导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中医体质实施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平和质、再次住院率以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对照组的偏颇体质43例、平和体质8例,观察组偏颇体质47例、平和体质4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偏颇体质31例、平和体质20例,观察组的偏颇体质15例、平和体质36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再次住院率为19.61%(10例),观察组为5.88%(3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92%(2例),观察组为3.92%(2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体质理论的基础上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的效果显著,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偏颇体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及肺功能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68名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儿童的细胞免疫及肺功能,以及不同程度肺炎患儿的细胞免疫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细胞免疫指标及肺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肺炎患儿的细胞免疫指标及肺功能指标均低于中度及轻度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肺炎患儿的细胞免疫指标及肺功能指标均低于轻度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及肺功能呈异常状态,且不同严重程度肺炎患儿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疗法对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应。方法:选取50例F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热敷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及治疗效果,并在干预前后检测血液胃动素(motilin,MTL)的浓度。结果:试验组实施干预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大便性状的改善及缩短排便时间亦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MTL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MTL浓度上升,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热敷疗法能有效的改善FC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体内胃动素的浓度,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平衡性训练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员膝关节MCL损伤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56)。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平衡性训练干预,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4周,分别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疼痛程度、膝关节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总体稳定指数(OSI)、前后方向的稳定指数(APSI)、左右方向的稳定指数(MLSI)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OSI、APSI、MLS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膝关节MCL损伤患者实施平衡性训练能较好地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并缓解疼痛,同时可帮助其提高膝关节的平衡能力,增加了满意度,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超重肥胖患者实施个体动态化体重管理,探讨该干预方法对体重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拟行IVF-ET的超重肥胖患者共99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49例,分别采取个体动态化体重管理及常规干预的方法对两组进行体重管理,记录并统计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前后BMI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厚度、获卵数、可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婴儿体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动态化体重管理的干预方法可有效减轻接受IVF-ET的超重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体重指数,提高IVF-ET的移植成功率、活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视觉功能训练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在治疗假性近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和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眼科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400例假性近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00)。对照组给予滴眼液缓解眼疲劳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视觉功能训练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6个月后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正相对调节量和视疲劳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裸眼视力分别为(0.75±0.05)和(0.81±0.04),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屈光度分别为(+0.05±0.50)和(+0.06±0.4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正相对调节量检测结果依次是(-1.98±0.07)和(-2.51±0.24),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儿视觉感知双眼视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视觉功能恢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视疲劳调查显示观察组患儿视疲劳评分分别为(6.90±0.89)分和(3.91±0.8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觉功能训练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能有效提高患儿裸眼视力、改善屈光度、正相对调节量和视觉感知功能,从而减少视疲劳,预防近视。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痉挛性患者经颅磁刺激联合物理治疗后上肢功能改善状况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共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部位痉挛现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模式下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上肢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 %,高于对照组72.50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应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NIHSS)、MMSE评分应用认知功能量表(Cognitive function scale,MMSE)、ADL评分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肱二头肌RMS低于对照组,肱三头肌RM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估表中的上肢功能部分(Upper limb function in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table,FMA-UE)、手部精细化动作及上肢功能测量表(Measurement table of hand fine movement and upper limb function,Carrol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UE、Carrol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在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模式下的康复训练,虽然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但是能提升患者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D及微量元素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0例肺炎患儿为观察组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儿童的维生素D、铁、锌、钙、铜、镁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锌、铁缺乏比例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5),两组钙、铜、镁缺乏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岁以下(包括1岁,婴儿期)、1-3岁(包括3岁,幼儿期)、3-6岁(包括6岁,学龄前)患儿体内锌、铁含量明显低于同年龄段健康儿童(P0.05),各组钙、铜、镁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儿童体内25-羟基维生素D含量及其缺乏情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锌和铁缺乏可能与儿童肺炎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及时补充锌和铁有助于提高患儿免疫力,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托吡酯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脑电活动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癫痫患儿进行研究,并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予托吡酯治疗,对照组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脑电活动及糖脂代谢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癫痫样放电(6.77±1.04)次、δ(12.77±2.32)次、θ(21.63±2.77)次、α(20.54±2.55)次、β(11.18±1.72)次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体质指数(BMI)(14.43±1.29)kg/m2、空腹血糖(FPG)(4.53±0.51)mmol/L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空腹胰岛素(FINS)(9.78±1.44)m U/L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脂代谢各项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D)、高密度脂蛋白(H-DLD)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托吡酯能更有效控制癫痫患儿的脑电活动,但会导致糖代谢异常及患儿体质量指数减少,而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糖脂代谢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较小,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推拿联合简易六字诀功法治疗抽动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于推拿科,并通过病史询问、量表评估被确诊为抽动障碍的患者。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及联合组(n=31)2组,对照组进行单纯推拿治疗,联合组进行推拿联合六字诀功法治疗。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对患儿治疗前后的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以及社会行为影响作出评估,根据尼莫地平法计算患儿治疗前后疗效指数,统计患儿治疗的不良事件。结果:(1)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2)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联合组与对照组发声性抽动评分、缺损评分无差异,治疗后联合组发声性抽动评分、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4)治疗前后联合组与对照组YGTSS总分、运动性抽动评分无差异,两组治疗后YGTSS总分与运动性抽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和简易六字诀功法对抽动障碍患儿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效果无差异,与单纯推拿相比,推拿联合简易六字诀功法更能降低患儿的缺损评分,减少抽动对患儿自尊、家庭生活、社交和学习的负面影响,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对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脑瘫)患儿智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选择在本院儿保科门诊就诊的脑瘫患儿13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两组康复观察3个月,记录智力及肢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5 %,高于对照组的83.6 %(P<0.05)。两组康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评分都高于康复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后的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都高于康复前(P<0.05),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后的F波振幅高于康复前(P<0.05),阈值低于康复前(P<0.05),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在脑瘫患儿的应用能促进改善智力及肢体功能,重建患儿的肌电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究全飞秒激光与飞秒激光辅助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效果,并分析治疗对患者角膜曲率、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240眼)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患者意愿的方式将其区分为研究组(n=60,接受飞秒激光辅助Lasik治疗)与对照组(n=60,接受全飞秒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值及客观散射指数(OSI)、角膜曲率变化、屈光度差异、视力情况差异,统计两组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MTF值及OS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MTF值和OS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术后90 d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3)术前两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曲率以及后表面曲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时开展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角膜前表面曲率中K1、K2以及Km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后表面曲率中K1、K2以及Km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前表面曲率K1、K2以及Km值有明显变化(P<0.05),后表面曲率K1、K2以及Km值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统计研究组患者共出现弥漫性层间反应2例,感染1例,角膜内生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3.33%(4/1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0/120)(P<0.05)。结论:全飞秒激光和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对高度近视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全飞秒激光术,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在改善患者视觉质量方面明显占优,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同样更高,全飞秒激光术术后视觉质量,但安全性更高,建议临床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术式,以改善高度近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雄激素去势治疗联合多西他赛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人激肽释放酶(hk2)、微核糖核酸-221(miR-221)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雄激素去势治疗,实验组采用雄激素去势治疗联合多西他赛,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抗原(PSA),hk2、miR-221及NF-κB水平,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SA、hk2、miR-221及NF-κB水平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机体状况及生活状况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家庭状况、情感状况、与医师关系及前列腺癌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机体状况及生活状况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家庭状况、情感状况、与医师关系及前列腺癌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1年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年生存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雄激素去势治疗联合多西他赛能够降低血清hk2、miR-221、NF-κB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究格列喹酮联合复方樟柳碱在治疗糖尿病性乳头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性视乳头炎患者,按照其选择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复方樟柳碱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格列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视力水平、视野平均缺损程度、脂联素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水平、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对比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实验组总有效率98.00 %,对照组总有效率86.00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和视野平均缺损程度差异不大,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明显提升,视野平均缺损程度明显下降,同时实验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视野平均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脂联素、hs-CRP以及VEGF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和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HAMA、HAMD和SF-36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A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F-36高于对照组(P<0.05);(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00 %,对照组为10.00 %,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格列喹酮联合复方樟柳碱对糖尿病性视乳头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视野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视力水平,降低患者炎症介质和血管生长因子水平,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治疗的安全性还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框架眼镜联合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对角膜内皮细胞和泪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98例(181眼),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9例92眼(框架眼镜配戴治疗)和观察组49例89眼(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对比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数量、泪膜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屈光度呈下降趋势(P<0.05),眼轴长度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6个月、1年裸眼视力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增加且治疗后1年裸眼视力高于治疗后6个月(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屈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1年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眼轴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六角形细胞(HEX)百分比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组间及组内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泪膜破裂时间(TBUT)、非接触性泪膜破裂时间(NTBUT)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基础泪液分泌量(Schirmer)组间及组内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高度近视的患者在佩戴框架眼镜基础上应用角膜塑形镜,可有效矫正近视屈光度,提高患者裸眼视力,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对人体泪膜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临床治疗中应加强泪膜情况的戴镜前检查和戴镜后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