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实验以离子电渗法将荧光黄注入细胞内,观察培养的EC 与SMC 同类及异类细胞间连接通讯现象,证实SMC 与EC 在培养中可形成同类或异类细胞GJ 结构,两种细胞间有接触介导的物质交流。EC-EC 之间的细胞通讯比SMC-SMC 和SMC-EC 之间为强。对SMC 有促增殖作用的LDL(100 μg LDL-蛋白质/ml)及胰岛素(15 mu/ml)对这种连接通讯有抑制作用,促癌剂TPA 几乎完全抑制此种连接通讯。结果提示高浓度LDL 及胰岛素等可能通过抑制SMC 与EC 之间的连接通讯而使SMC 脱离正常控制而大量增殖,促进AS发生、发展。故推论促进细胞连接通讯的因子,可能对AS 有防治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连接蛋白及细胞间连接通讯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连接蛋白构成的缝隙连接是细胞间直接进行连接通讯的分子基础。连接蛋白是有十余个成员组成的较保守的大家族,具有共同的基因结构及4跨膜的分子结构,分子间的不同组合影响着缝隙连接的通透性及电传导性。本文还综述了细胞间连接通讯受低pH值、电压、膜流动性和磷酸化的调控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细胞间通讯和物质交换是多细胞生物发育、组织修复和细胞生存的重要环节. 最近发现细胞间存在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s)连接,并以此进行长距离通讯. TNTs是一种细胞间长距离的物理连接,能够在相连的细胞之间实现远程、定向的通讯. 研究表明,不同细胞间TNTs在结构、形成机制和功能特性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尽管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进展,但仍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 本文综述TNTs的结构形态特征、生物功能、形成机制及其在疾病传播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并讨论由TNTs介导的电耦联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与细胞间讯息传递相关的细胞结构有紧密连接、黏附连接和缝隙连接,但它们都只能在紧密相连的细胞间发挥作用.最近,人们发现了一种能够介导距离较远的细胞间讯息传递的膜系结构,称之为隧道纳米管或膜纳米管.膜纳米管通过促进细胞通讯影响了细胞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膜纳米管结构、形成以及功能已有一些研究报道.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间的连接结构,还有很多未知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5.
李江肃 《生物学通报》2012,47(10):13-16
通过对高中生物学中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对比归纳,从配体、受体及信号转导的途径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细胞间的通讯方式——细胞间接通讯.  相似文献   

6.
蚂蚁的视觉、听觉和触觉通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蚂蚁具有多种通讯方式,除了化学通讯外,还具有视觉通讯、听觉通讯和触觉通讯。用实例简要介绍了这几种通讯方式,并特别介绍了蚂蚁的的报警通讯系统。  相似文献   

7.
神经组织缝隙连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WC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4):321-325
近年来神经组织中缝隙连接的分布和功能研究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促进了GJ结构,亚型及生物物理特性的揭示,染料偶联实验和Ca^2+成像技术为GJ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手段。GJ的调控涉及GJ的表达,导通性的改变等环节。GJ胞间通讯的基本形式是交换第二信使和电偶联。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用一种新的快速、简便SLDT’技术研究培养细胞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细胞划痕后,标记两种荧光染料——Lucifer’Yellow(LY, MW.457.2)和Rhodamine Dextran(RD,MW.10,000)。RD停留原位,LY小分子传输到邻近细胞,表示间隙连接通讯现象。用SLDT方法观察到人胃腺癌MGC一803细胞无连接通讯功能。钙调素抑制剂T"FP有使胃癌细胞恢复连接通讯的效应。中国地鼠V,。细胞,wB大鼠肝细胞和鸡胚成肌细胞有通讯功能。促癌变剂TPA阻断正常细胞的间隙连接通讯,并阻断由。rFP丐导的胃癌细胞连接通讯。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直径在30~100 nm之间的微小囊泡状结构,内含来源于细胞相关的蛋白质与核苷酸等生物分子。外泌体可由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分泌,并且在组织细胞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皆可持续分泌,存在于多种体液当中。目前,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新途径和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记方面取得瞩目的研究进展。本文从外泌体的组成特征及其生物学作用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外泌体作为细胞通讯的新途径和内含的蛋白质和核苷酸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记物在疾病诊断和临床方面的应用潜力,还对外泌体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潜在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间隙连接蛋白Cx43在人胚肺和肺癌细胞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上的间隙连接通道交换小分子和离子进行细胞间通讯,对细胞增殖分化调控和机体内环境稳定有重要作用。用间隙连接蛋白Cx43cDNA探针Northern印迹杂交,Cx43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和罗氏黄荧光染料传输方法检查,正常人胚肺细胞的Cx43在mRNA和蛋白水平有高表达,Cx43蛋白免疫荧光分布在间隙连接的部位,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明显。与正常相反,人肺癌PG系细胞Ck43无论在mRNA或蛋白质水平都无表达,细胞通讯功能缺陷。结果表明Cx43在培养的人胚肺细胞有功能性表达。人肺癌PG细胞通讯功能缺陷与Cx43基因转录抑制有关。对Cx基因的抑癌基因性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化学》2006,26(3):283-283
《细胞通讯与疾病》(现代生物技术前沿系列)吴克复主编ISBN7-03-016524-1定价:78.00元出版时间:2006-03本书介绍了细胞通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基本理论,重视已有研究结果的病理生理意义与疾病的关系和应用前景,即基础与临床结合。本书侧重阐述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细胞因子和  相似文献   

12.
Exosome(胞外体)是一种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膜性小泡,直径为40~100 nm,其中含有细胞特异性的信号分子、蛋白质、m RNA和mi RNA。这些成分因为有脂质膜的保护而具有充分的生物学活性,可以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从而有效发挥对受体细胞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exosomes的研究成果,从exosome的基本特征、生物学功能、exosomes介导的细胞通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潜能四个方面,对exosomes的研究现状作一介绍,旨在探讨exosomes在细胞通讯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为以exosomes作为调节靶点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蝼蛄的声学通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忠 《生物学通报》1995,30(12):6-7
通过对蝼蛄声学通讯的研究,揭示了蝼蛄鸣叫时发出的志信号对其种群所引起的行为反应,和蝼蛄声学通讯的特点,观察了发声器的结构与听器的作用。同时,记述了观察分析昆虫声信号的一般方法。声引诱的实验证明,不同参量的鸣声信号对蝼蛄的引诱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羧基荧光素为示踪物,发现在爪蟾胚胎内胚层大多数细胞之间,这种分子量为376 D的染料的转移,只有到原肠胚末期后才能测出,在此之前,这些细胞之间仅有电耦联存在。观察表明,这一差异不可能单由于细胞分裂体积减小所致,它反映了在原肠胚末期细胞间连接通讯能力由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转变,是细胞的这一通讯能力发育的结果。这个转变与已知的两栖类内胚层细胞分化区域模式在神经胚早中期的建立在时间上相衔接,因此它是否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值得进一步查明。在早期囊胚及以后割离的植物性半球的内胚层细胞中,或在中囊胚期之后割离再由单细胞重新聚合成的小细胞团中,其细胞间普遍出现羧基荧光素转移的时间与这些细胞在在体条件下的一致,说明其细胞间连接通讯能力的发育在这样的离体标本中能完全自主地进行。这些标本可以代替整体标本用来方便地测定该转变出现的时间。这种测定对研究各种因素对细胞间连接通讯能力发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连接蛋白构成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可以直接介导细胞间小分子物质的传递,而不需要通过细胞间质。GJIC与肿瘤密切相关,多数肿瘤GJIC能力降低或丧失,连接蛋白不表达或胞内定位,而恢复GJIC可以抑制肿瘤, GJIC已成为肿瘤预防与治疗研究的潜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麝的通讯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麝的通讯行为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化学通讯,以化学通讯为主。通讯行为存在于麝的每一个生活史阶段,在繁殖期和哺乳期,各种通讯联系更加频繁。通讯行为对麝科动物种群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爪蟾胚胎内胚层细胞间连接通讯发育的时程为指标,观察了cAMP和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基对这一发育的影响。将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基注射入爪蟾胚胎四细胞期的每一个细胞可使该胚胎内胚层细胞间连接通讯的发育明显加快,提示在正常状态下这一发育的进程是受细胞内依赖cAMP的磷酸化水平的制约。但用双丁酰cAMP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胚胎进行培育,或将cAMP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注射入胚胎细胞,对这一发育并无影响,可能是由于这些胚胎细胞内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的实际有效含量较低而cAMP含量较高所致。注射这种蛋白激酶催化亚基所诱导的胚胎细胞间连接通讯在注射后约8.5小时出现。这一时间比前人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中用cAMP或必需的信使RNA诱导出细胞间连接通讯所需要的时间(2—4小时)长得多,提示在胚胎中依赖cAMP的磷酸化对细胞间连接通讯发育的作用是从RNA转录的水平上开始的。  相似文献   

18.
李难 《生物学通报》1989,(4):1-2,39
动物之间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通讯。通讯信号的建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啮齿动物的嗅觉通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对近40 年来啮齿动物嗅觉通讯的研究综述, 主要介绍嗅觉信号的来源、组成及其对啮齿动物行为生理所产生的作用。啮齿动物嗅觉通讯的信号来源主要是粪便、尿液和特化皮肤腺等, 对这些化学信号的成分分析主要集中在各种信息素(Pheromone) 的结构、来源及其引起的行为反应。目前, 在对啮齿动物嗅觉通讯神经通路的研究中, 对主嗅觉系统和犁鼻器系统在动物嗅觉通讯中的作用仍将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而通过信息素作用所产生的各种行为反应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也是动物嗅觉通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气味信号对动物行为和生理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 将有助于揭示啮齿动物嗅觉通讯在其社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种用FRAP测定细胞间隙连接介导通讯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利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测定体外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胶质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方法。经细胞培养、荧光染色、荧光激发、荧光漂白、激光扫描及计算 机分析等处理,结果各所选神经胶质细胞内荧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即经扫描15.3分钟后,1—5号细胞内荧光相对强度分别上升了14%、28%、43%、17.5%、12.5%,三次平均上升了18.57±10.06%,荧光恢复速率平均为1.223±0.785%/min(n=14)。表明该方法可用来测定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