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红霞  胡金朝  施国新  杨海燕  李阳  赵娟  许晔 《生态学报》2010,30(10):2784-2792
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法,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对Cu胁迫下水鳖叶片3种形态多胺(PAs)、抗氧化系统及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Cu胁迫使水鳖叶片腐胺(Put)急剧积累,Spd和Spm明显下降,从而使(Spd+Spm)/Put比值也随之下降。外源Spd和Spm显著或极显著逆转Cu诱导的PAs变化,抑制Put的积累,缓解Spd和Spm的下降,从而提高了(Spd+Spm)/Put比值。(2)外源Spd和Spm抑制了Cu胁迫诱导的多胺氧化酶(PAO)的增加,缓解了二胺氧化酶(DAO)的下降。(3)与单一Cu胁迫相比,Spd和Spm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从而降低了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极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缓解了Cu诱导的氧化胁迫。(4)外源Spd和Spm显著或极显著缓解了Cu胁迫下矿质营养元素吸收平衡的紊乱。以上结果均说明了外施Spd和Spm可增加水鳖对Cu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西双版纳产依兰油,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共分离检出了50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2个成分,占全精油的95.27%。主要成分为:β-丁香烯(33.00%),γ-穆罗烯(19.82%)。α-(艹律)草烯(7.69%),乙酸香叶酯(6.21%),香柠檬烯(5.40%),苯甲酸苄酯(5.33%),金合欢醇(4.75%),金合欢烯(3.29%),香叶醇(2.48%),对甲酚甲醚(2.41%)。并讨论了如何提高国产依兰油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外源NO对NaHCO3胁迫下黑麦草幼苗光合生理响应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新  王金成  王鑫  王瑞娟 《生态学报》2012,32(11):3460-3466
采用营养液砂培方法,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对100 mmol/L NaHCO3胁迫下黑麦草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光能分配及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施60μmol/L NO供体硝普钠(SNP)显著缓解了NaHCO3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气孔限制值(Ls)的下降及胞间CO2浓度(Ci)的升高,提高了光系统Ⅱ(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qP),降低了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NPQ)。(2)NaHCO3胁迫下,外施SNP显著抑制了天线转换效率(Fv’/Fm’)的下降,降低了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的不平衡性(β/α-1)和天线热耗散的比例(D),提高了吸收光能中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P),而对PSⅡ反应中心的过剩光能(Ex)无明显影响。(3)外施SNP显著降低了NaHCO3胁迫下叶黄素循环库(V+A+Z)下降和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A+Z)/(V+A+Z)上升的幅度。但SNP对NaHCO3胁迫的缓解效应可被NO清除剂血红蛋白(Hb)部分或完全地逆转,SNP的分解产物NaNO2处理对NaHCO3胁迫无明显改善。表明外源NO可能通过提高光化学效率,缓解了碱胁迫引起的光抑制对光合机构的破坏,从而提高黑麦草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4.
绒衣属(Coenogonium)地衣属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茶渍纲(Lecanoromycetes)厚顶盘亚纲(Ostropomycetidae)厚顶盘目(Ostropales)绒衣科(Coenogoniaceae),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综述了绒衣属地衣研究简史和中国研究概况;报道了中国该属10种地衣,其中1种为中国新记录种:疏羽绒衣(Coenogonium disjunctum)。对各种进行了描述和讨论,并给出了中国绒衣属的检索表和新记录种的图片。这是首次对中国绒衣属地衣的系统研究,为地衣型真菌分类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亚麻籽油(LO)和豆油(SO)完全替代鱼油(FO)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及Δ6Fad (Δ6 Fatty acid desaturase)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用豆油和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制备了3种等氮等脂的精制饲料, 在海水浮动网箱中进行了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1)鱼油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亚麻籽油组和豆油组(P<0.05), 但对成活率, 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 (2)亚麻籽油和豆油完全替代鱼油显著改变了鱼体肝脏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 降低了肝脏和肌肉LC-PUFA (Long chain-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的相对含量(P<0.05), 在亚麻籽油组(LO)和豆油组(SO)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 在各处理组中, 肌肉的n-3LC-PUFA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肝脏(P<0.05); (3)亚麻籽油和豆油显著上调了肌肉和肝脏中Δ6Fad基因的表达量(P<0.05), 其表达量在肝脏中分别升高了7.6和6.5倍, 在肌肉中分别上升了2.2和2.8倍。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亚麻籽油和豆油完全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生长具有不利影响, 亚麻籽油和豆油替代鱼油降低了肝脏和肌肉中LC-PUFA的含量, 提高了Δ6Fad基因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6.
对糠醛及其衍生物微生物降解(转化)机制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介绍了一些代表性的降解(转化)菌株的驯化和筛选、降解(转化)途径及应用等。并且对糠醛及其衍生物的生物降解(转化)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数据联用枝术、标准品叠加法和毛细管保留指数定性法分析了木里柠檬(Citrus Limun(L.)Burm.f.)的果皮精油化学成分。从蒸馏精油被分离出的78个色谱峰中鉴定了39种化合物,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主要成分是d-柠檬烯(69.4406%);;γ-萜品烯(8.3169);β-水芹烯(6.5947);芳樟醇(3.2172);香叶醛(1.7618);橙花醛(1.3422);α-蒎烯(1.3488);香叶烯(1.2371)和α-水芹烯(1.5753)。被鉴定的成分占总成分的99.1646%。比较了压榨法、蒸馏法和蒸馏-萃取法所得精油的化学成分,并与市售冷磨柠檬油和尤力克蒸馏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网柄菌属(Dictyostelium)的4个种:毛霉状网柄菌(D.mucoroides Brefeld)、小网柄菌(D.minutum Raper)、紫网柄菌(D.purpureum Olive)和盘基网柄菌(D.discoideumRaper)。轮柄菌属(Polysphondylium)的1个种,即紫轮柄菌(P.violaceum Brefeld)。共5个种,以上均为我国新记录。此外,又增补了一些分离培养的方法,对每个种的生活史进行了观察,并提出了小囊胞应纳入生活史中。  相似文献   

9.
张武  郑少林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12):1312-1316
报道了辽宁早白垩世化石木的一个新属—原始金松型木 (Protosciadopityoxylongen .nov .)。该属化石以辽宁原始金松型木 (Protosciadopityoxylonliaoningensegen .etsp .nov .)为代表。文中对新属新种进行了描述 ;讨论了新属与现存金松属 (Sciadopitys)及化石金松型木属 (Sciadopityoxylon)的关系 ;并与其相似的原始叶枝杉型木属 (Protophyl locladoxylon)、原始圆孔木属 (Protocircoporoxylon)及异木属 (Xenoxylon)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氮沉降和磷添加对杉木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在大气氮沉降和磷添加情况下的变化, 实验以10 龄杉木为研究对象, 共设9 个处理水平: 低氮(N30: 30 kg·ha-1·a-1), 高氮(N60: 60 kg·ha-1·a-1), 低磷(P20: 20 mg·kg-1), 高磷(P40: 40 mg·kg-1), 低氮低磷(N30 + P20), 低氮高磷(N30 + P40), 高氮低磷(N60 + P20), 高氮高磷(N60 + P40)和对照处理组(CK)。结果表明: 在夏季, 氮磷添加对杉木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无显著影响。单独添加氮、磷都抑制了杉木的最大荧光产量(Fm)、初始荧光产量(F0)、PSII 潜在活性(Fv/F0)值; 单独添加磷促进了杉木的叶色值(SPAD); 在磷添加情况下, 低氮增加了杉木的Fm, 高氮增加了杉木的SPAD 值, 降低了杉木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值。在秋季, 单独添加氮促进了杉木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单独添加氮、磷抑制了杉木的SPAD 值。在磷添加情况下, 氮沉降增加了杉木的SPAD值, 降低了杉木的F0 值。夏季杉木叶片N 含量与SPAD呈显著正相关(p<0.01), 秋季杉木叶片N 含量与SPAD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显著负相关(p<0.05), 而与Fm 和F0 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
首先用尿素法合成了水滑石(HT),然后用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对水滑石进行插层,得到了插层的水滑石(SMAS-HT),最后通过反相悬浮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丙烯酸/水滑石纳米复合凝胶,其中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等手段表征其结构和形貌。考察了SMAS-HT的含量对凝胶吸(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插入SMAS的水滑石片层在聚合后发生了剥离,添加少量的SMAS-HT可以明显提高凝胶的吸(盐)水性能,当SMAS-HT含量为3.0wt%时,凝胶的吸(盐)水性能达到最大。最后进行了凝胶固定化碳酸酐酶的初步研究,比较了游离酶和凝胶固定化酶的CO_2水合活性,结果表明,凝胶固定化酶保持了较高的酶活,说明本文制备的纳米复合凝胶是一种很好的酶固定化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一缩二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为交联剂,合成了以壳聚糖为母体的凝胶型螯合树脂,并研究了其对金属离子Cu(Ⅱ)、Ni(Ⅱ)、Co(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能在Cu(Ⅱ)、Ni(Ⅱ)、Co(Ⅱ)三种离子共存时,选择吸附Cu(Ⅱ)离子,其选择性系数分别为KCu(Ⅱ)/Ni(Ⅱ)=6.28和KCu(Ⅱ)/Co(Ⅱ)=4.23。  相似文献   

13.
刘妍  范亚文  王全喜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11):2339-2345
该文报道了采自中国大兴安岭的罗西藻属(Rossthidium)等3属7种中国新记录硅藻。分别为皮氏罗西藻(Rossithidium petersennii),喜酸沙生藻(Psammothidium acidoclinatum),格劳宾登沙生藻(Psammothidium grischunum),近原子形沙生藻(Psammothidium subatomoides),腹面沙生藻(Psammothidium ventralis),显著片状藻(Platessa conspicua)和卢瑟片状藻(Platessa lutheri),并对罗西藻属的形态特征及其各种类的形态分类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给出了各种类的生态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开顶式有机玻璃罩(OTCs)及紫外灯分别模拟气候变暖和紫外辐射B(UV-B)增强,对位于气候变暖和UV-B增强突出的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地云杉(Picea asperata)幼苗的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云杉幼苗对气候变暖和UV-B增强的光合响应特性。结果显示:(1)UV-B辐射增强显著抑制了云杉幼苗茎和根的伸长生长以及生物量的累积,显著降低了云杉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表观量子产量(Φ),但是提高了光补偿点(LCP);UV-B辐射增强导致了云杉幼苗光合系统Ⅱ(PSⅡ)的光抑制,使PSⅡ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显著降低。(2)单纯OTC模拟增温显著提高了云杉幼苗的Pn和Pmax,而对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Φ无显著影响。(3)模拟增温缓解了UV-B增强对云杉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显著提高了UV-B胁迫下幼苗的Pn、Pmax、PSⅡ的潜在量子效率(Fv/Fm)和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并且提高了UV-B胁迫下幼苗茎、根的生长以及生物量的累积。研究表明,在未来气候变暖和UV-B辐射增强同时存在时,气候变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UV-B增强对云杉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绿芫菁属Lytta 9亚属的分类历史。记述了采自西藏的1中国新记录种:赛兰绿芫菁Lytta(Asiolytta)selanderi Saha,并对2个种的亚属分类地位进行了重新处理:Lytta(Lytta)battonii(Kaszab),Lytta(Lytta)sifanica(Semenov);列出了中国绿芫菁属已知种类的名录,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中国新记录种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氮素和土壤含水量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为探讨常绿阔叶树种对模拟氮沉降增加和降水减少的响应,以同质园中自然生长的壳斗科(Fagaceae)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大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jensenniana)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五年生幼树为对象,比较了对照(CK)、施氮(+N,施氮60 kg hm~(-2) a~(-1))、减水(-W,减少自然降水的50%)以及施氮和减水(+N-W,施氮60 kg hm~(-2) a~(-1)和减少自然降水的50%)对总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1)施氮显著增加了三种幼树的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P0.05)。(2)减水未引起三种幼树的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显著下降(P0.05)。(3)除麻栎树叶生物量、树枝生物量外,施氮和减水交互作用对三种幼树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4)施氮显著提高了丝栗栲幼树的干重比、大叶青冈幼树的干重比和枝重比(P0.05),降低了大叶青冈的叶重比和根重比(P0.05)。(5)减水导致丝栗栲幼树和麻栎幼树的根重比、麻栎幼树的根冠比显著增加(P0.05),引起丝栗栲幼树的枝重比、麻栎幼树的叶重比、枝重比和干重比显著降低(P0.05)。(6)施氮和减水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了丝栗栲幼树的根重比(P0.05),降低了麻栎幼树的干重比(P0.05)。  相似文献   

17.
三个新2,2—二甲基苯并二氢吡喃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药三叉苦(Evodia lepta(Spreng.)Merr.)的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和结构沟通的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依次命名为leptin A(Ⅰ)、leptin B(Ⅱ)和leptin C(Ⅲ)。另外一个已知化合物为异吴茱萸酮酚(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形态学、解剖学、分子数据讨论了银藓属(Anomobryum)与真藓属(Bryum)及丝瓜藓属(Pohlia)的系统关系,确认银藓属为真藓科中的一个独立属。明确了银藓(Anomobryum julaceum(Schrad. ex G.Gaertn.,B.Mey.&Scherb.)Schimp.)和芽胞银藓(A.nitidum(Mitt.)Jaeg.)的有效种名,恢复了高山银藓(A.concinnatum(Spruce) Lindb.)有效种的地位。现已知中国分布有银藓属植物5种,分别是:银藓、高山银藓、芽胞银藓、金黄银藓(Anomobryum auratum(Mitt.)A.Jaeg.)和挺枝银藓(A.yasudae Broth.)。本文初步讨论了银藓属及各种的识别特征、有效种名和生境,并编制了中国银藓属分种检索表。所有研究的引证标本存放于河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HBNU),同时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标本馆(PE)。  相似文献   

19.
亓琳  李艳玲  赵威  王晓凌 《生态学报》2018,38(13):4888-4896
为了评价燕麦对金属锶(Sr)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土培盆栽试验,在土壤中添加Sr,共设置6个处理:25 mg/kg Sr(CK)、100 mg/kg Sr(L)、250 mg/kg Sr(H)、25 mg/kg Sr+燕麦(CK+燕麦)、100 mg/kg Sr+燕麦(L+燕麦)和250 mg/kg Sr+燕麦(H+燕麦)。从土壤酶(转化酶、磷酸酶、蛋白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来评价燕麦在锶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燕麦显著提高了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燕麦显著提高了锶污染土壤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平均利用率(AWCD),并提高了锶污染土壤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Shannon均匀度指数(E)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降低了Shannon优势度指数(D)。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植燕麦显著增加了锶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与未种植处理(L和H)相比,L+燕麦处理中羧酸类碳源和聚合物类碳源的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9%和31%,H+燕麦处理中羧酸类碳源和聚合物类碳源的利用率分别增加了24%和41%。因此,在锶污染土壤中,燕麦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改善了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红花绿绒蒿的非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红花绿绒蒿的非生物碱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并用波谱法鉴定了的其中6个成分为:21α-羟基熊果酸(1),肉豆蔻酸2,3-二羟基丙酯(2),豆甾醇(3),β-香树精(4),熊果酸(5)及胡萝卜甙(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