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青岛市幼儿园招募年龄在3-6 岁儿童参与本调查,通过健 康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两部分进行。其中体格检查包括身高和体重的测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父母的相关变量以及儿童个人饮 食行为等因素。其中1080 份为完整有效数据。结果: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占总数的18.80%和8.98%。男孩的超重和 肥胖率(31.8%)高于女生(23.8%)。父亲和母亲的超重和肥胖均与儿童超重和肥胖存在关联性(P<0.05)。较长屏幕时间、快速进食 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而增加体力活动时间为保护因素(P<0.05)。偏爱肉类也是与超重/ 肥胖相关的因素(P<0.05)。 结论:孩子个性习惯和父母均与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相关,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青岛市幼儿园招募年龄在3-6岁儿童参与本调查,通过健康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两部分进行。其中体格检查包括身高和体重的测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父母的相关变量以及儿童个人饮食行为等因素。其中1080份为完整有效数据。结果: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占总数的18.80%和8.98%。男孩的超重和肥胖率(31.8%)高于女生(23.8%)。父亲和母亲的超重和肥胖均与儿童超重和肥胖存在关联性(P0.05)。较长屏幕时间、快速进食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而增加体力活动时间为保护因素(P0.05)。偏爱肉类也是与超重/肥胖相关的因素(P0.05)。结论:孩子个性习惯和父母均与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相关,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徐州学龄期儿童的肥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肥胖原因,以期找到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徐州市学龄期儿童1021例,采用自理调查量表收集儿童及其父母的基本情况,统计儿童肥胖发生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男童肥胖率为11.15%(58/520),女童肥胖率为5.79%(29/501),男童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童(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儿童肥胖危险因素有家族肥胖史(OR=3.647)、食欲(OR=2.065)、垃圾食品(OR=3.032)、甜食(OR=2.937),保护因素为周末运动时间(OR=-0.865)、体育特长(OR=-0.641)。结论:徐州学龄期儿童肥胖情况较为严重,应当控制肥胖儿童卡路里的摄入,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从各方面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个体化体重管理对孕期体重增重异常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产科门诊选取孕期体重增重异常孕妇进行饮食习惯调查,并实施个体化体重管理,随后收集饮食情况、妊娠结局指标、孕期增重值、新生儿指标等。结果:所有孕妇平均孕期增重为(15.8±5.9)kg,孕前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孕妇孕期平均增重分别为17.6、16.2、15.0、12.5kg,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4±0.5)kg,平均住院天数为5d,干预时平均孕周为28周。孕前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孕妇在个体化体重管理后多数妊娠结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高血压和贫血有统计学差异(P<0.05)。孕前消瘦、正常、超重、肥胖孕妇的剖宫产率均高于30%,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30%。孕前消瘦的孕妇分娩巨大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孕前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的孕妇。孕期增重异常孕妇调查的主要营养问题中,总体食量/主食过量、零食糕点过量的孕妇均为30%左右。结论:对孕期体重异常的孕妇进行个体化体重管理仍然有效;孕妇营养认知问题较多,亟需宣教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安徽黄山地区居民的超重/肥胖与膳食结构的关系,为当地居民超重/肥胖的膳食营养干预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利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黄山地区居住时间超过10年的家庭中选择200户,称重法记录包括1个休息日在内的连续3日膳食摄入情况,根据标准人日数求出平均每人每天膳食摄入量。从每个家庭中选1名40岁以上者,问卷调查人口学资料及健康状况,规范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与膳食因素的关系。结果:居民超重率为23.5%、肥胖率5.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蛋白质供能比过低(OR=1.325,95%CI=1.011~2.948)、脂肪供能比过高(OR=1.749,95%CI=1.064~3.699)、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过高(OR=1.238,95%CI=1.057~2.853)以及食盐摄入量(OR=1.493,95%CI=1.270~1.755)具有统计学意义。脂肪供能比过高(OR=1.281,95%CI=1.110~2.716)可能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膳食因素对该地区居民超重/肥胖和腰围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儿童超重肥胖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上升,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致肥胖环境是预防与控制儿童肥胖的可改变因素,包括食物环境和身体活动环境。作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家庭和学校所提供的食物/运动设施、教育和咨询服务、制定的食物/运动规则、行为示范作用、食物/运动相关的经济因素等,均与儿童的食物选择以及身体活动水平有关,并进一步影响儿童肥胖风险。既往关于家庭/学校环境与儿童肥胖的关系结论尚不一致,有必要进行现有证据分析和评价,为相关指南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并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补充高质量的纵向研究设计,补充中国人群(尤其儿童)数据,并综合考虑不同层次致肥胖环境与个体因素交互作用对行为和体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991—2015年我国18~64岁成年农民超重肥胖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间9轮队列研究的基本信息、社会经济因素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18~64岁职业为“农民、渔民或猎人(以下简称农民)”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的体质指数(BMI)切点值判定肥胖程度。应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对肥胖发生危险性的影响。结果:1991—2015年间,我国农民超重和肥胖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超重率从11.42%上升至35.80%,肥胖率从1.37%上升至13.92%。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明显增加,35~49岁、50~64岁年龄组肥胖危险性高于18~34岁年龄组。北方及中部地区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南方地区。高收入水平的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低收入水平的农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小学及以下组。结论: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地理位置是农民超重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根据分布特征,将优质资源集中到中部、北方地区,并加强对中老年人进行营养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同时也要关注高收入地区及男性农民的超重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智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和改善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选取973名学龄前儿童,使用《中国比内测试》量表对其进行智力测试,同时由家长辅助填写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了解学龄前儿童智力状况及分布,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儿童平均智商为99.48±14.26。不同地区儿童智力水平存在差异,除邢台山区外,儿童性别与智力水平无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智商的因素有儿童年龄、前4个月喂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出生时母亲年龄、父亲职业、家庭经济水平等。结论:儿童智商受到社会经济、营养和遗传因素综合作用。为提高儿童智商,既要提高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和经济水平,又要注重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9.
早期肠道菌群的建立与机体长远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儿童肠道菌群具有动态、脆弱的特点,孕期菌群暴露、出生途径、喂养方式、出生环境、抗生素使用以及添加益生菌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其形成和功能;本文就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描述2013年中国农村6岁以下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现况及特征。方法:数据来自2013年中国0~5岁儿童和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象为中国30个省55个监测点6岁以下留守儿童共4 576人。5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判定采用WHO 2006年生长发育标准,5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生长发育参考值,结果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进行事后加权计算,利用Rao-Scott修饰权重的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差异检验。结果:2013年中国农村6岁以下留守儿童超重率为6.9%,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分别为7.7%和5.6%,男童、女童超重率分别为7.7%和6.0%。农村留守儿童超重率在性别(P=0.0123)、月龄组(P<0.000 1)、三类地区(P=0.010 8)存在差异;6岁以下留守儿童肥胖率为2.3%,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分别为2.2%和2.5%,男童、女童的肥胖率分别为2.6%和2.0%,农村留守儿童肥胖率在月龄组(P<0.000 1)、父母外出类型(P=0.000 9)存在差异。结论:中国农村6岁以下留守儿童超重肥胖需要关注,加强留守儿童生长发育监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职业学校学生的营养状况,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职业学校1 912名住宿生2013年体检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指标评价学生营养状况。结果: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4.81%和11.11%,女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1.07%和6.91%,男生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高三年级超重和营养不良率最高、高一年级最低。城市学生肥胖率高于农村,肥胖和营养不良率城市女生均高于农村女生。结论:该学校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并存,应加强营养健康教育,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某小学学生的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方法:2013年4月对丰台区某小学1~6年级208名学生进行3d膳食调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作出评价。将身高、体重指标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城市儿童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 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算出超重、肥胖率。结果:该小学学生身高、体重较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有所增长,各年龄组的男女生超重、肥胖现象均很普遍;随年龄增加维生素摄入不足的现象有所增加,维生素A、C摄入不足现象严重;膳食结构不合理,豆类、蔬菜、水果、奶类摄入不足,鱼、虾、肉、禽类输入超过推荐值。结论:该人群超重与肥胖率较高、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尽快采取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其膳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叶频  朱俊东  杨志鸿 《生物磁学》2009,(15):2872-2875
目的:探讨孕妇超重或肥胖与巨大儿出生的关系。方法:采用RevMan4.2.10版本软件中的Meta分析,检索Pubmed文献数据库中1980年~2008年有关巨大儿出生的孕妇超重或肥胖因素文献,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经检索、筛选后纳入的有关巨大儿出生的孕妇超重或肥胖因素文献14篇;经异质性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综合结果表明孕妇超重、孕妇肥胖对巨大儿出生的影响OR值分别为1.51(95%CI:1.48-1.55)、1.99(95%CI:1.77-2.24)。结论:孕妇因超重或肥胖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孕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运动干预对不同糖耐量超重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妊娠晚期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2009年12月,对来自高危门诊的的肥胖超重孕妇,分别给予单纯饮食干预(饮食组)或运动饮食联合干预(运动加饮食组).妊娠32周采集两组病例空腹血样,测定FFA及TG.排除各组有运动禁忌的孕妇.足月分娩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及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t,NGT)孕妇共143例,运动加饮食组(n=73,GDM 21例,NGT 52例).饮食组(n=70,GDM23例,NGT47例)按不同糖耐量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二组在孕期体重增加,孕晚期脂代谢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的差异,并就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增加及孕晚期血清FFA水平的关系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及分娩孕周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GDM在孕期增重(p<0.01)、新生几出生体重体重(p<0.05)、孕晚期血清FFA(p<0.05)、TG水平(p<0.05)等方面差别有显著性.两组NGT在孕期体重增加(p<0.05)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差别有显著性(p<0.05);饮食组平均血清FFA及TG水平高于运动加饮食组,但未形成显著性差异.饮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增重(NGT,r=0.468,P<0.01;GDM,r=0.564,p<0.01)及孕32周血清FFA水平(NGT,r=0.431,P<0.05;GDM,r=0.462,p<0.05)相关有显著性.饮食加运动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增重相关无显著性,与血清FFA相关有显著性(NGT,r=0.375,P<0.05;GDM,r=0.405,p<0.05).两组孕妇在巨大儿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肥胖超重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晚期血清FFA水平有关.饮食结合运动干预有助于肥胖超重GDM孕妇在孕期体重增加,妊娠晚期血清FFA水平,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学校身体活动环境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为相关指南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1998—2020年公开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中文数据库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英文数据库为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结果:共检索出3 846篇文献,其中中文3 080篇、英文766篇。经过文献筛选,共有8篇英文文献纳入本次系统评价,包括1项队列研究、1项横断面研究、2项干预研究、4项系统综述。结果显示,学校体育运动场所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有关,身体活动水平的增强可有效降低肥胖发生的风险。学校身体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或延缓超重肥胖率上升速度,尤其对超重肥胖相关指标的改善更有效。结论:学校身体活动环境与儿童超重肥胖可能有关,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设计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韦玲 《蛇志》2008,20(2):102-104
目的 调查学龄前儿童猛性龋的危险因素,并对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猛性龋的发展提供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Logistic分析方法,对800例2~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患病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母乳喂养时间、每天喂养次数、甜食习惯、奶瓶中加甜食、每天吃零食次数、较晚建立刷牙习惯及母亲文化教育程度为学龄前儿童猛性龋患病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猛性龋的发生、发展与诸多因素有关,及早识别猛性龋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学龄前儿童猛性龋的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学校食物环境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为相关指南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1998—2020年公开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中文数据库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英文数据库为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结果:共检索出2 288篇文献,其中中文359篇,英文1 929篇。经过文献筛选,共有12篇文献纳入本次系统评价,包括1项队列研究,9项横断面研究和2个系统综述。结果显示,学校供餐、售卖机的有无以及所含食物种类与儿童体重和学校附近便利店的数量与距离均与超重肥胖风险有关。结论:学校食物环境与儿童超重肥胖可能有关,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设计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大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中国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更是接近了20%。儿童肥胖极易发展为成年肥胖,导致代谢紊乱,引发疾病。近年来,微生态学发展迅猛,肠道菌群作为人体最主要、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被认为是影响儿童肥胖的关键因子并加以研究。对肠道菌群与儿童肥胖关系的探索及为预防儿童肥胖寻找有效的方法成为许多研究者的研究目标。本文结合先前的研究成果和近期的相对权威的研究成果对肠道菌群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作一综述,主要内容包括其机制、影响因素、预防治疗方法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0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200例进行研究,记作观察组,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儿的临床分型情况,比较两组儿童父母的一般情况、儿童出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临床分型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阴茎体型46.50%(93/200)、阴茎阴囊型28.00%(56/200)、冠状沟型17.00%(34/200)、阴囊型4.50%(9/200)、阴茎头型3.00%(6/200)、会阴型1.00%(2/200)。观察组父亲生活性接触化学物、母亲流产史、母亲孕期饮食缺乏肉类、母亲孕期饮食缺乏鱼类、母亲孕期应用保胎药、母亲孕期吸烟或被动吸烟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早产、低出生体重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生活性接触化学物、母亲流产史、母亲孕期饮食缺乏肉类、母亲孕期饮食缺乏鱼类、母亲孕期应用保胎药、母亲孕期吸烟或被动吸烟、早产、低出生体重均是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临床分型以阴茎体型为主,双亲不良生活习惯、化学物接触史以及早产、低出生体重均是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0.
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或不足不仅对近期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母儿的远期健康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可能引起母亲远期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对子代则会造成其儿童期及成年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孕期体重增长过少亦可能引起子代远期肥胖,且可导致成年期糖代谢紊乱,以至发展为糖尿病.运动及饮食调节可以控制孕期增重,孕期体重合理增长对减少不良妊娠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孕期体重增长和母儿远期健康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