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正> 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是毁灭性贮粮害虫。关于这两种害虫成虫的形态学特征,国内已有过报道,但对其幼虫的区别在国内仍未有研究。为尽快填补这一空白,作者在观察它们  相似文献   

2.
<正> 米象Sitophilus oryzae(L.)与玉米象S.zeamais(Motschulsky)是重要的贮粮害虫。40年代英国Richards与澳大利亚Birch分别以米象大小品系进行杂交试验,50年代美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口岸截获的检疫性蚧类害虫情况,为口岸进一步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10—2019年口岸截获蚧类害虫数据,重点统计分析被截获蚧类害虫种类、时间、数量、寄主、来源地的变化和关系。【结果】2010—2019年,我国各口岸共截获检疫性蚧类害虫24541种次,年截获种次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截获检疫性蚧类害虫共有12种,截获频率最高的3种为无花果蜡蚧、松突圆蚧和扶桑绵粉蚧。截获该类害虫数量最多的3个关区为深圳关、南宁关和上海关。货物检疫为主要截获途径,主要截获寄主植物为榴梿、香蕉、红毛丹、番荔枝。截获货物来源地为除南极洲以外六大洲的49个国家或地区,其中尤以东南亚为主,代表国家包括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结论】蚧类害虫的截获与进口水果贸易密切相关,在相关贸易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应警惕蚧类害虫疫情持续传入我国的风险,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检疫管理体系,提升检测和监测技术水平,加强检疫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4.
林明光  林娟娟 《昆虫知识》1992,29(6):349-351
<正> 刺角沟额天牛Hoplocerambyx spinicornis(Newman)是多次在海口口岸从马来西亚进口的梢原木中截获的1种我国尚未发现有分布的危险性林木害虫。在印度它被列为“最危险的森林害虫”。与我毗邻各国大多有此虫分布,日本在进口原木中也将该虫传入本土。为此,各口岸动植物检疫所对从东洋区进口的木材应重视该虫的检疫。我们从1985~1990年对该虫的成、幼虫形态特征、寄主植物、为害情况等进行了研究,并用检疫中截获的初龄幼虫  相似文献   

5.
玉米象和米象是一个种还是两个种?争论了约一个世纪之久。经人们深入研究,明确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种,并肯定玉米象和米象一样,分布也很广。由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对贮粮保管和检疫工作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做了一些工作。现将我们所做工作结果报道如下。 一、形态上的不同 至目前为止,这两个种最容易、最可靠的鉴别特征是雌、雄的外生殖器。 玉米象的雄虫阳茎背面有纵沟两个,纵沟之间显出一条隆线(图1、3)。米象的阳茎背面具均匀突出,无纵沟(图2、4)。这是鉴别这两个种的基本特征。此外,还可参考下列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小条实蝇属害虫原产非洲,在我国无分布且具有一定的入侵风险。分析该虫在我国口岸的截获情况,能更好地利用已知实蝇截获数据防范实蝇人为传播。[方法] 经动植物检验检疫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查询,统计小条实蝇属的有害生物类别、截获途径及截获地区等。[结果] 全国口岸共截获8种共计524批次的小条实蝇属害虫;地中海实蝇的截获批次数最多,为415批次,为小条实蝇属截获率的79.2%;截获的种类最多的国家来自尼日利亚,5种;截获批次最多的国家为南非,71批次;截获方式最多的为旅客携带物,占总批次的68.3%;在我国口岸中,广东口岸截获批次最多,占总数的57.4%。[结论] 从今后防控的重点种类、加大查验力度、推广新技术在鉴定上的应用、应急预案等几个方面,加强针对该类有害生物的检验检疫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扁谷盗属Cryptolestes Ganglb.包括了几种重要的储藏品害虫,其中的三个种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eus(Stephens)、长角扁谷盗C.pusillus Schonherr和土耳其扁谷盗C.turci-cus(Grouville)在我国已有可靠的记录,在塘沽口岸进口粮中也时常截获。 我国出版的几部关于仓库害虫的著作中,这三个种的分类地位及名称不统一。陈耀溪(1963)在《仓库害虫》(修订本)一书中将这三个种均置于Laemophloeus属中,并称Laemophloeusferrugineus(Stephens)为小赤扁谷盗;L.turci-  相似文献   

8.
<正>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和米象Sitophikus oryzae Linnaeus是两种重要储粮害虫,在形态上极为相似,很难区别。目前国内外唯一可靠的区别特征是外生殖器,但要经过一系列的解剖操作才能准确鉴别,一般基层单位常因条件所限,难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芒果象属昆虫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广泛分布于非洲、北美洲和东南亚,寄主为芒果。其生活隐蔽,羽化孔未出现时看不出危害状,危害率可达30%~80%,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我国口岸截获的芒果象甲的数量日益增多,表明该类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国的风险越来越大。【方法】运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对2003—2015年全国口岸截获芒果象属有害生物的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5年全国口岸共截获芒果象4156批次,22个直属局有截获记录。其中,截获芒果果核象甲3028批次,数量最多,占截获芒果象总批次的72.86%;芒果果实象甲和芒果果肉象甲相对较少,分别为837和291批次。截获芒果象的来源国主要为非洲和东南亚芒果象疫情分布国家和地区,且主要自进境旅客随身携带物中检出。【结论】我国口岸应加大对芒果象的检疫力度,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背景】蚧虫是半翅目胸喙亚目蚧总科下的一类昆虫的总称。蚧虫个体小、食性广,极易随货物扩散传播。【方法】分别从疫情概况、截获种类、产地、截获载体、截获年份等方面对10年来我国各口岸截获蚧虫的信息数据进行了比对和统计,并对之前容易被忽视的非检疫性蚧虫疫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2005年以来,我国从进口植物和植物产品中截获蚧虫共计171978批次,其中,检疫性蚧虫12种共7071批次;南洋臀纹粉蚧截获量最大,达2848批次,大洋臀纹粉蚧次之,为2442批次,第3是新菠萝灰粉蚧,为1714批次。东南亚是蚧虫的主要来源地,截获量居前3位的蚧类几乎都来自该地区;水果是截获蚧虫的主要载体,占所有植物及植物产品总截获量的99.0%;总体来看,蚧虫截获量从2006年开始逐年下降,到2010年后又呈暴发性上升趋势。比较3种截获量较大的蚧虫发现,2005~2008年,截获主要以南洋臀纹粉蚧为主;自2009年起,大洋臀纹粉蚧截获量逐年上升,成为截获量最多的蚧虫;2011年以来,新菠萝灰粉蚧截获量激增。2005年至今,我国口岸共截获其他非检疫性蚧类68797批次,鉴定到种的有46个属105种共68712批次,其中,在我国内陆地区尚未报道的有23个种,入侵风险高,需要引起重视。【结论与意义】了解我国口岸蚧类害虫截获情况,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疫情检疫与监测,有效防范蚧类害虫的传入与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中国是水果生产大国和进口大国。水果是最容易携带虫害的产品之一,粉蚧是口岸水果检疫过程中常发现的害虫类群,中国口岸每年从进境水果截获大量粉蚧。通过分析中国进境水果携带粉蚧疫情,可为一线口岸检疫查验提供指导,为相关部门开展产地检疫和口岸监测提供依据,以防止危险性粉蚧的传入,保障中国水果生产安全,促进国际水果贸易健康发展。【方法】通过FAO网站、动植物检验检疫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等收集中国进境水果贸易数据及其携带粉蚧疫情,统计分析了中国水果进口贸易情况、粉蚧截获情况以及截获粉蚧的种类、来源地、截获口岸和寄主。【结果】2013—2016年,中国口岸从进境水果上截获的昆虫中粉蚧科昆虫截获量最大,占47.31%;其中截获量前十的粉蚧种类为杰克贝尔氏粉蚧、木槿曼粉蚧、双条拂粉蚧、大洋臀纹粉蚧、南洋臀纹粉蚧、柑橘棘粉蚧、甘蔗簇粉蚧、康氏粉蚧、菠萝灰粉蚧和李比利氏灰粉蚧;而这些有害生物的主要来源地为越南和泰国;粉蚧的主要截获口岸为广西、深圳和云南;而火龙果、榴莲、龙眼和山竹是截获粉蚧最多的进境水果。【结论】中国进境水果粉蚧疫情与水果的贸易量和贸易方式、输出国有害生物发生和检疫除害处理措施、口岸关注度和能力建设等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2.
2022年2月1日起,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松木进口,只能通过我国江苏(南京、连云港)、福建(福州港)等17个指定口岸进境。美国、加拿大进境松木携带疫情复杂,将给指定口岸带来巨大的疫情防控压力。2022年1月,连云港海关在进口美国原木中截获了美东最小齿小蠹。该小蠹在我国无分布,为国内首次截获。其形态特征与近似种主要区别为:该齿小蠹体型相对较小,一般为2.1~2.8 mm,侧缘4齿各自独立,其中第2齿和第3齿着生在共同的基部。通过初步风险分析,其通过指定口岸入侵我国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成功入侵定殖,将对我国的林业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各相关指定口岸应加强对北美进境原木的检疫。  相似文献   

13.
姚文国  陈洪俊 《昆虫学报》2000,43(-1):191-194
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 (Wiedemann)是国际上十分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也是我国植物检疫工作中重要防御的检疫性害虫之一,近年来,从我国口岸检疫中共截获地中海实蝇12次。这充分表明了其潜在的危险性。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检疫措施,有效地防止地中海实蝇传入。同时,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检疫政策进行了调整,积极开展对水果、蔬菜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研究工作,根据国际标准,划定非疫区范围,使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促进水果、蔬菜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象虫科昆虫食性复杂,绝大部分是害虫,蛀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及幼苗等。在广东省有不少严重为害的种类,如米象 Stiophilus oryzae(L.).玉米象 S.zeamaiz(Motschulsky)为害仓库谷类、玉米。竹直锥象 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Fab.竹横锥象 C.bugueti Guer.为害竹类,香蕉象 Cosmopolites sordidus(Germar)及香蕉双带象 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ier 为害香蕉,甘茨长足象Alcidodes waltoni(Boheman)为害甘茨类,椰子象 Rhynchorus ferrugienus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我国进境原木上截获的主要害虫类群;总结了目前进境原木害虫的检疫处理技术;重点介绍了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对钻蛀性害虫的防治研究,探讨了斯氏线虫在进境原木害虫检疫处理上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应用斯氏线虫防治进境原木害虫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江苏口岸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原木上共截获了9属11种锥象,本文给出了这9属的检索表和11个种的区别特征及原色图。其中的Cyphagogus能取食材小蠹和长小蠹;而Cerobates、Trachelizus、Baryrrhynchus等为害习性与长小蠹相似。也对锥象的检疫方法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在鉴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动植物检疫所雷淑媚同志送来的从马来西亚进口原木中输入的天牛,共有八种。其中三种〔黄八星白条天牛Batocera rubus Linnaeus 1785,地衣天牛Palimna annulata(0livier)1792及刺缝裂眼天牛Dialeges Pauper Pascoe 1856〕在国内有分布。这些新输入的天牛种类,有可能在与马来西亚气候相近的我国南部地区存活而成为新的木材害虫。为此,极需我国有关方面在各口岸立即加强对进口林木的检疫工作,并建议就地采用辐射杀虫或其它措施杀灭进口原木中的天牛等害虫,以免蔓延为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谷斑皮蠹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在新疆周边多个国家分布,口岸检疫人员多次从进境货物中截获谷斑皮蠹,该虫对新疆的农业生产极具威胁。【方法】以谷斑皮蠹的16S rDNA基因为靶序列,用昆虫通用引物对4种供试皮蠹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用生物软件设计检测谷斑皮蠹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结果】设计的特异性引物(TG-SNP-F/TG-SNP-R)及所建立的常规PCR方法能有效检测出谷斑皮蠹,其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为250 bp,灵敏度为3 ng·μL~(-1)。设计的特异性引物(TG-F/TG-R)和探针(TG-probe),以及所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对谷斑皮蠹的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达0.8 fg·μL~(-1)。【结论】建立的常规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能够对谷斑皮蠹进行准确鉴定,为口岸检疫人员检测进境货物中携带的谷斑皮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实蝇类害虫多为国内外检疫对象,其鉴定识别方法主要依据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而传统的形态学识别法对口岸经常截获的幼体及残缺的虫体,则无能为力.本研究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幼体(卵、幼虫、蛹)以及成虫残体(足、翅、头部、胸部、腹部)为对象,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构建实蝇类害虫快速鉴定技术体系,并以其他4种常见实蝇(包括番石榴实蝇B.correcta、瓜实蝇B.cucurbitae、南亚果实蝇B.tau、柑桔大实蝇B.minax)为对象对该技术体系进行应用验证.结果显示,桔小实蝇幼体以及成虫残体的碱基序列与数据库中靶标种CO Ⅰ基因碱基序列的一致性为99.51%~99.84%,其他4种实蝇相应序列与数据库中靶标种CO Ⅰ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100%,100%,99.81%~ 99.83%和100%;以邻接法(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靶标种实蝇均与数据库中对应种实蝇聚为一支,且置信度均为100%.以K2-P模型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得出,5种实蝇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597~0.2363,平均为0.1693;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 ~0.0041,平均为0.0019.这些结果表明,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识别技术完全可用于口岸截获的实蝇类害虫幼体及残体的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年来,种苗等植物通过邮寄包裹进入我国的数量越来越多,有害生物随之入侵的风险与日俱增。深圳口岸曾多次从入境包裹中截获孢囊线虫、根结线虫等。【方法】2015年10月12日,深圳口岸在对日本邮寄来的仙人掌进行检疫时,从其根部发现了一种孢囊线虫。对该线虫进行分离,结合形态学和28S r DNA序列扩增并测序的方法,对截获的线虫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到了一种孢囊线虫,其形态特征与仙人掌孢囊线虫基本吻合,28S r DNA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登录号为DQ328702的德国群体的同源性高达99%。因此,判定截获的线虫为仙人掌孢囊线虫。【结论与意义】入境包裹检疫需要引起口岸检疫部门的高度重视。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植物寄生线虫进行鉴定,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