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粮食进口大国,口岸截获的检疫性豆象疫情频发,对粮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15 - 2018年,国内口岸截获至少19种豆象类害虫,其中绿豆象截获批次最高。这些豆象主要随进口豆类等粮谷传播,来源复杂,数量大。截获数据显示,缅甸、越南和泰国是截获豆象来源最多的国家,昆明、深圳和南京海关是主要截获口岸。豆象种类多,寄生多种豆类,不同豆象对不同寄主的危害特点也有差异。为有效防控豆象传入和扩散,加强口岸检疫和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云南是外来入侵生物的重灾区,了解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加强防控尤为紧迫。【方法】从入侵云南外来有害生物类别、入侵途径、造成的损失等方面对云南省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现状进行了阐述,对云南口岸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进境检疫物上截获有害生物批次及疫情货物批次统计的国家主要为缅甸、老挝、泰国、越南、荷兰5个国家;按检疫方式分类统计,货检截获批次最多,旅检次之,二者之和占总截获批次的99%;按有害生物类别分类统计,昆虫截获最多,占总截获批次的70.0%至73.9%,杂草、真菌居次,细菌、线虫、病毒、螨类、其他又次之;按货物类别统计,截获有害生物批次最多为粮豆类,占总截获批次的46%。【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检疫监管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口岸检疫提供参考,降低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芒果象属昆虫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广泛分布于非洲、北美洲和东南亚,寄主为芒果。其生活隐蔽,羽化孔未出现时看不出危害状,危害率可达30%~80%,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我国口岸截获的芒果象甲的数量日益增多,表明该类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国的风险越来越大。【方法】运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对2003—2015年全国口岸截获芒果象属有害生物的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5年全国口岸共截获芒果象4156批次,22个直属局有截获记录。其中,截获芒果果核象甲3028批次,数量最多,占截获芒果象总批次的72.86%;芒果果实象甲和芒果果肉象甲相对较少,分别为837和291批次。截获芒果象的来源国主要为非洲和东南亚芒果象疫情分布国家和地区,且主要自进境旅客随身携带物中检出。【结论】我国口岸应加大对芒果象的检疫力度,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从口岸截获疫情浅析外来昆虫入侵特点和防范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施宗伟  姚文国 《昆虫知识》2004,41(4):371-374
从我国口岸截获外来昆虫比例高以及入侵昆虫危害严重情况 ,论述了昆虫是外来生物入侵的主要物种 ;并从昆虫的独特性 ,分析了外来昆虫传播途径多 ,入侵成功率高的原因 ,并提到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5.
检获检疫性害虫——桔小实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桔小实蝇[Dacus(Bacfrocera)dorsalis Hendel],亦称东方果蝇,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rypetidac),寡毛实蝇亚科(Dacinae),寡毛实蝇属(Dacus).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为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在美国及我国的台湾地区,深受该虫危害,造成经济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6.
沈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08年11月20日从旅客携带的柿子中截获了一种危险性害虫——日本臀纹粉蚧Planococcus kraunhiae(Kuwana)。该害虫在我国大陆尚未分布,为严防其传入,文章介绍其形态特征、寄主、生物学特性及基本防治策略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警惕检疫性害虫南洋臀纹粉蚧在中国大陆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洋臀纹粉蚧,又称咖啡粉蚧、可可粉蚧、紫粉蚧,主要危害饮料作物、果树、蔬菜和园林树木,是新近入侵中国大陆的一种危险性检疫性害虫,2012年以来在中国大陆的云南、海南等地陆续被发现。本文介绍了南洋臀纹粉蚧的识别特征、危害特性、寄主植物种类、生物生态学特点、地理分布范围、传播扩散途径和防治措施等,为预防该虫在我国的进一步蔓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鉴定标准是检疫鉴定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共计446种(属),并发布了479项相关检疫鉴定标准,覆盖了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的423种(属)有害生物。为了解我国检疫鉴定标准的制定发展现状、发现其中问题并及时改进,本文对现有检疫鉴定标准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进行特点总结和问题剖析。目前我国检疫鉴定标准制定与修订工作快速发展,呈现不断更新、多方合作、方法多样化、综合化等特点,但我国检疫鉴定标准在完整性、现势性、规范性、创新性、体系规划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系统完善检疫鉴定标准,综合发展先进鉴定技术,加快建设标准化体系,有助于植物检疫工作的长足发展,对维护我国经济贸易及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检疫性害虫枣实蝇的鉴定与入侵威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是我国2007年新增补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枣实蝇的入侵可能对我国枣业生产构成毁灭性危害。文章详细介绍枣实蝇的鉴别特征及其和近缘种的区别,对枣实蝇的危害、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进行介绍,对我国警惕枣实蝇入侵提出预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口岸截获有害生物的数据分析可为进境农林产品检疫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对澳大利亚自2010至2015年输华农林产品及其入境口岸有害生物截获情况做综合分析。【结果】2010—2015年从澳大利亚输华农林产品货物中截获各类检疫性有害生物115种。其中,粮谷中以截获的杂草种类和截获频次最多,分别达到59种和31801批次;木材及木制品中以截获的蠹虫最多,达43种,共2456批次;从水果和种苗中截获病原菌6种,共79批次。另外,从入境旅客携带物中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9种,共66批次。【结论】澳大利亚输华农林产品可携带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自口岸传入的风险较高,相关部门应加强口岸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明确全球生物安全与植物保护领域内数据库建设进展和我国数据库的建设成效,对全球重要的外来入侵生物与植物有害生物数据库进行分类介绍和比较评价研究.[方法]根据数据库收录物种的地理范围、类群及数据库特色功能,对数据库进行分类.对重要数据库的主要功能进行简要介绍,设立多指标评价体系将我国数据库与国际优质数据库进行比...  相似文献   

12.
广州的外来植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分析了127种广州外来植物的种类及其生长型、原产地、现状、生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具有较强繁殖能力的草本、灌木和藤本植物以及一些世界广布或热带性科属的植物和原产美洲、非洲的一些植物具有较强的入侵能力;受人为干扰较强的路边、荒地、池塘、果园、菜园和人工林容易为外来植物入侵,而人为干扰较少的自然生境则不易为外来植物入侵。此外,文章对物种的入侵性和生境的入侵性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物种的入侵性总是与被入侵的生境联系在一起并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椰子织蛾传入中国及其海南省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椰子织蛾原产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现主要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是椰子、中东海枣、蒲葵等多种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我国目前尚无椰子织蛾发生为害的报道;但从适生性的角度看,该虫的地理分布区与我国南方棕榈植物分布区具有相似的生物气候,理论上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广大区域是椰子织蛾的潜在地理分布区。鉴于其危害严重性,一旦入侵,其危险程度将超过已在我国发生的重要入侵害虫椰心叶甲。【方法】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利用相关风险性分析模型,从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对椰子织蛾在中国及其海南省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椰子织蛾在中国及其海南省的风险值(R)分别为2.20和2.30,在我国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可为制定椰子织蛾的检疫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 Thermal waters, characterised by high water temperatures throughout the year, harbour a special flora atypical of temperate climatic conditions that are adapted to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water temperatures and low oxygen and carbonate contents. However, these ecosystems are susceptible to the invasion of tropical macrophytes because conditions in thermal water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in warmer latitudes.
  2. We studied the vegetation and viable seed bank in an alien‐dominated upstream section of a thermal river in Hungary, and a native‐dominated downstream section of the same river where temperature was cooler and less stable. Our hypotheses were as follows: (1) alien and native plant species are clearly separated along the river, and this separation is driven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ter temperature, conductivity and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2)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seed banks reflects that of the established macrophytes, and thus, the seed‐bank composition would differ in the up‐ and downstream reaches.
  3. We defined 20 sampling units in two sections of the Hévíz River in West Hungary. The vegetation was surveyed in every sampling unit,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ediment and water) were recorded. Five sediment cores were taken from each sampling unit and incubated in a greenhouse under waterlogged conditions.
  4. The mean seed‐bank density was lower than any of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values for aquatic plant communities. In total, fewer species germinated from the seed bank than the number of species observed in the vegetation. Moreover, the Sørensen similarity index, comparing the vegetation and seed‐bank species composition, was extremely low. The lowest seed‐bank density and diversity were detected in the alien‐dominated upstream river section, where significantly fewer native species were present in the seed bank.
  5. Despite favourable conditions for alien macrophytes to establish in this thermal river, they did not build up considerable persistent seed banks. We conclude that the dominance of aliens modifi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both the vegetation and the seed bank, mainly by depleting the seed bank of native species. Therefore, future efforts to restore native vegetation from the seed bank may require a number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5.
生物入侵可导致严重的直接危害和衍生危害。鉴于景区的特殊性,提出景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7,自引:4,他引:97  
本文从外来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来种与新栖息地土著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群落生物多样性对入侵种的抵抗能力,新栖息地生态环境变化对入侵种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生物入侵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研究方法的发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入侵机制是极为多样的,可能没有一般的,通用的机制,阐明生物入侵的机制,对推动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和控制有害外来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植物入侵是最严重的全球问题之一,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着植物入侵现象日益严峻,要控制和解决外来植物入侵问题,了解和掌握植物入侵机制尤为重要。本文概述了植物入侵的多种机制及不同机制间的协同作用,阐述了植物入侵过程中的化感作用、植物-土壤反馈机制、互惠共生关系,以及植物功能性状和表型可塑性对入侵过程的影响,并对多种机制协同与植物入侵轨迹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外来植物在侵入地的入侵时间轨迹分为引入、定植、建立和侵入4个阶段,把遇到的各种阻碍和促进因素融入其中,提出外来植物入侵曲线图,有助于未来对入侵植物及其影响的研究和管理。对现有的植物入侵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现阶段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龟类外来种的生物入侵隐患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婧  周婷  叶存奇  黄成 《四川动物》2006,25(2):420-422
本文在国家林业局“中国龟鳖市场调查”项目的基础上,查阅了相关文献及报道,考察了国内主要的大型龟鳖养殖场及10多个省份的观赏龟类和水产品龟类市场,针对龟类外来种的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对生态系统潜在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龟类外来种成为入侵种的成因,并对龟类生物入侵的防治进行了讨论,旨在引起龟鳖行业对生物入侵的重视及防范.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