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浓度H2O2可使蚕豆(ViciafabaL.)叶片气孔关闭,抑制气孔张开,10mmol/L的H2O2最有效,10μmol/L的H2O2仍明显使气孔关闭。且10μmol/L的H2O2抑制气孔张开作用能被EGTA所消除,表明Ca2+参与低浓度H2O2使气孔关闭的过程。2mmol/L的H2O2可使质膜内向K+通道电流明显减小,而外向K+通道电流显著增加。因此,H2O2促进蚕豆气孔关闭主要是通过抑制K+通过保卫细胞质膜内向流入,或加强K+外向流出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用钨丝微电极插入蜚蠊尾须细毛感受器的园盘作胞外记录.研究了感受器自发脉冲的统计特性.利用电磁驱动装置控制毛杆的偏转,研究了感受器电位和脉冲对正弦波、方波和阶梯波机械刺激的反应特性,并测定了六列细毛的兴奋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人为干扰对栲树群落的影响,采用典型样地法研究不同程度人为干扰对碧峰峡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次生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碧峰峡栲树群落共有维管植物148种,隶属60科106属。乔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干扰强度的加强先增加后减小,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乔木层优势种以栲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等为主,灌木层物种丰富,优势种较多,草本层优势种数量为中度干扰轻度干扰重度干扰。土壤有机碳、钾含量和含水量与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显著相关(P0.05)。中度干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碧峰峡栲树群落物种多样性并改善土壤性质,土壤有机碳、钾含量和含水量对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杰克贝尔氏粉蚧原产于新热带区,是新近传入中国大陆的一种外来生物,主要危害水果、蔬菜、园林植物和粮食作物。该虫于2012年首次在我国海南乐东被发现,寄主植物为丝瓜;之后又在新疆乌鲁木齐的花卉市场被发现,寄主植物为来自广东或福建的盆景人参榕。杰克贝尔氏粉蚧寄主范围广泛,涉及50科200多种,且极易随农产品的贸易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扩散,对我国农林产业的安全生产构成了潜在巨大威胁。概述了杰克贝尔氏粉蚧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征,浅析了其在我国的传播扩散趋势,并从物种鉴定、生物防治和检验检疫处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控建议,以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种粉蚧在我国的进一步传播扩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虎纹捕鸟蛛毒素-(huwentoxin-,HWTX-)是从我国虎纹捕鸟蛛毒素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多肽类神经毒素.该多肽分子由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三对二硫键.其一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均已测定.弄清该毒素的活性部位,是研究其结构功能关系的基础.用固相Fmoc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了虎纹捕鸟蛛-的28肽类似物.该突变体去掉了天然毒素分子N端的Alal和C端的Lys30-Trp31-Lys32-Leu33共5个残基.用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法完成二硫键配对,并用HPLC进行纯化,所得突变体与天然HWTX-的紫外光谱相似.质谱鉴定确认合成产物正确,分子量为3124,浓度为1×10-5g/ml的突变体能可逆阻断小白鼠膈神经-膈肌的接头传递,阻断时间为60~70min.与天然毒素比较,活性有所下降.结果说明HWTX-的N端、C端残基对其生物活性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位于活性中心的重要残基.由结果推测,虎纹捕鸟蛛毒素-的活性中心位于该分子中连接β-折叠的回环区  相似文献   
6.
江苏口岸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原木上共截获了9属11种锥象,本文给出了这9属的检索表和11个种的区别特征及原色图。其中的Cyphagogus能取食材小蠹和长小蠹;而Cerobates、Trachelizus、Baryrrhynchus等为害习性与长小蠹相似。也对锥象的检疫方法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膜片钳技术以全细胞方式在小鼠腹腔渗出巨噬细胞(PEM)中记录到一种不完全失活的外向K+电流(Io),该电流在膜电位正于-10mV时激活,对K+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半值电导电位V1/2为79.5mV,在膜电位正于30mV时,该电流失活,在60-120mV的膜电位范围内,其失活时间常数τi与膜电位无关.随着胞外K+离子浓度([K+]o)升高,该电流的失活过程减慢。在生理电压范围内(-80-0mV),该电流缺乏稳态失活,且其失活不具有频率依赖性。胞外4-AP(3mmol/L)、Ba2+(3mmol/L)及TEA(5mmol/L)可抑制该电流,抑制率分别为85%,66%及31%。胞外Zn2+(1mmol/L)可影响该电流活性,对该电流的抑制具有电压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强化龙葵富集镉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日渐兴起,获取与超富集植物高效互作的微生物是实现联合修复技术进步的关键。龙葵在镉农田污染修复中广泛应用。【目的】筛选可促进龙葵生长及富集镉的耐镉根际促生菌。【方法】从龙葵根际土分离耐镉菌株,筛选具有良好促生特性的菌株,水培试验考察镉胁迫下菌株对植物生长及镉富集能力的影响,确定可促进龙葵生长及富集镉的微生物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的初步鉴定。【结果】分离得到NT1、AXY1、AW2和AW1四株强化龙葵富集镉促生菌,经鉴定分别为Lysinibacillus sp.、Beijerinckia fluminensis、Achromobacter animicus和Herbaspirillum huttiense。上述菌株均可有效促进龙葵生长,增加其株高和干物质积累,提高地上部镉富集量。其中,NT1可使株高、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31.33%和62.65%,AW2可使地上部镉富集量增加37.29%。【结论】筛选所得菌株可为提高植物修复效率提供实践依据,为研制田间施用生态功能菌剂做铺垫,用于农田镉污染的微生物-龙葵联合原位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粉蚧是一类重要的世界性检疫性害虫,对果蔬产业以及水果的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威胁。通常,口岸截获的粉蚧多为若虫或残体,加之隐存种的存在和较小的近缘种间差异,严重影响了基于形态学特征的粉蚧类害虫识别鉴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本研究旨在明确DNA条形码技术对重大潜在入侵害虫大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minor(Maskell)的鉴定有效性。【方法】以旅检截获的36头大洋臀纹粉蚧为对象、其近缘种柑橘臀纹粉蚧Pl.citri(Risso)为参照,以线粒体COI基因5'端和3'端序列以及核糖体28S r DNA D2-D3区段序列为分子标记进行比对分析,以K-2-P模型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以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进化树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利用Species Identifier物种识别软件评价3种基因片段对大洋臀纹粉蚧的鉴定效果。【结果】当分别以COI基因5'端和3'端序列为分子标记时,截获大洋臀纹粉蚧的碱基序列与NCBI中大洋臀纹粉蚧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和99%~100%,而与近缘种柑橘臀纹粉蚧COI基因5'端和3'端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7%~98%和96%~98%;且大洋臀纹粉蚧和柑橘臀纹粉蚧分别存在5个和11个稳定的物种特异性识别位点;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截获的大洋臀纹粉蚧均与数据库中的大洋臀纹粉蚧聚为一支。当以28S r DNA D2-D3区段序列为分子标记时,臀纹粉蚧属各物种间高度保守,无法区分大洋臀纹粉蚧与其近缘种柑橘臀纹粉蚧;种间遗传距离仅为0.004。此外,物种识别软件评价结果显示,基于COI基因5'端和3'端序列的鉴定结果完全正确,而基于28S r DNA D2-D3区段序列的鉴定结果却存在45.2%~61.9%的模糊鉴定。【结论】基于COI基因5'端和3'端的DNA条形码技术完全可用于大洋臀纹粉蚧的快速准确鉴定及检测,对有效阻截其入侵和进一步扩散蔓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研究蜚蠊后胸足胫节棘-钾形感器冲动发放的适应特性,用探针向棘窝方向推棘以兴奋感觉神经元,用胞外电极记录神经冲动的发放,显示明显的适应现象.用计算机对冲动信号进行分析作图可得时间-瞬时频率曲线,该曲线呈负幂函数分布并可用y=B(?)公式描述,其中k为回归系数,表示该感器的适应速率,棘移动距离可影响k值,棘移动距离越长,k值越大,表示适应速率减慢.高频率移动棘可使反应发生动态和稳态两方面的变化;前者显示后续反应的脉冲个数的减少,后者则显示k值的降低,意味着适应的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