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它是由子房内表皮的局部细胞平周分裂发展起来的。最初仅仅是一个小突起,称为胚珠原基。胚珠原基的前端将发育成珠心,基部将发育成珠柄。以后在珠心基部的细胞加速分裂,在珠心周围形成一环状突起并逐渐向上延伸把珠心围在中央,这就是珠被。珠被在珠心顶端留下一个小孔叫珠孔。受精前的胚珠由珠心、珠被、珠柄和珠孔组成。  相似文献   

2.
在香子兰(Vanilla planifolia Andr.)未受精的胚珠中,外珠被只包到胚珠的下半部,荧光素钠自珠柄进入胚珠,先在胚珠含点区形成一个荧光中心,然后沿内珠被向珠孔端运输,在内珠被的珠孔端形成第二个荧光中心,不久卵器中显现荧光,受精以后,胚珠的外珠被向上延伸,与内珠被共同形成珠孔,荧光素钠经珠柄进入后向几个方向扩展;1.运至珠孔口处的外珠被中。2.沿珠柄一侧的外珠被向下至合点区;3.由合点区分别向内部和向远离珠柄一侧的外珠被扩展,香子兰胚珠中不具维管束,不过荧光素钠在内珠被中运输时,明显可见紧贴胚囊的内层细胞是其主要运输通道,胚囊成熟时,珠孔端一半在内珠被与胚囊之间有角质层相隔,胚囊合点端的一半与球心细胞间无角质层,营养物质无疑可由合点端进入胚囊,但是卵器是在内珠被珠孔端荧光中心形成后才出现荧光的,不能排除营养物质自珠孔端进入胚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在香子兰(Vanilla planifolia Andr.)未受精的胚珠中,外珠被只包到胚珠的下半部,荧光素钠自珠柄进入胚珠,先在胚珠含点区形成一个荧光中心,然后沿内珠被向珠孔端运输,在内珠被的珠孔端形成第二个荧光中心,不久卵器中显现荧光,受精以后,胚珠的外珠被向上延伸,与内珠被共同形成珠孔,荧光素钠经珠柄进入后向几个方向扩展;1.运至珠孔口处的外珠被中。2.沿珠柄一侧的外珠被向下至合点区;3.由合点区分别向内部和向远离珠柄一侧的外珠被扩展,香子兰胚珠中不具维管束,不过荧光素钠在内珠被中运输时,明显可见紧贴胚囊的内层细胞是其主要运输通道,胚囊成熟时,珠孔端一半在内珠被与胚囊之间有角质层相隔,胚囊合点端的一半与球心细胞间无角质层,营养物质无疑可由合点端进入胚囊,但是卵器是在内珠被珠孔端荧光中心形成后才出现荧光的,不能排除营养物质自珠孔端进入胚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兰花蕉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兰花蕉(Orchidantha chinensis T.L.Wu)的胚珠倒生,具厚珠心和双珠被。内外珠被形成珠孔。假种皮从外珠被的项端发生。造孢时期,胚珠具有一层周缘细胞。造孢细胞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的线形四分体,少数三分体。合点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属蓼型。成熟胚囊的合点端狭长,胚珠具有珠心冠原和承珠盘。反足细胞寿命长,胚珠维管束属于合点后多维管束类型。胚乳发育属核型。种子脱落时,胚尚未分化出胚芽和胚根。  相似文献   

5.
小草蔻胚珠及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草蔻(Alpinia henryi K.Schum)胚胎倒生,厚珠心,双珠被。内珠被独自成珠孔。造孢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和四体时期,周缘细胞仅1层。四分体线形,少数三分体。合点在孢子具功能。成熟胚珠具有珠心冠原和承珠盘结构。胚囊发育属蓼型。成熟胚整,合点端狭长,形成盲囊。反足核不能构成细胞,是短命的。膜质假种皮的原基从外珠被和珠柄发生。  相似文献   

6.
铃兰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L.)的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腺质绒毡层发育后期出现双核至多核。小孢子四分体主要呈左右对称型,偶见四面体型。胞质分裂为连续型。二细胞型花粉。子房三室,中轴胎座。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珠孔由内珠被形成。胚囊发育为葱型和英地百合型。受精以后,在子房壁、珠柄和外珠被细胞中含有草酸钙针晶。胚发育类似于石竹型,但基细胞发生纵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核型胚乳;合点端具巨形胚乳核  相似文献   

7.
用光学显微镜对Fuerte和Hass品种油梨的花粉管生长、受精与早期胚和胚乳发育进行了研究。授粉后24小时,花粉管穿入胚珠。当花粉管到达子房时,花粉管贴着子房内壁表面生长,然后沿着珠柄,穿过内珠被形成的珠孔,在珠心顶端的乳突细胞之间生长。它经过一个助细胞进入胚囊。授粉后48小时在胚囊中可见到精核,精核与极核融合后,精卵才融合。胚乳核先分裂,接着细胞壁形成。授粉后5—6天,合子第一次分裂。Fuerte品种授粉后1—2天的胚珠中,虽然在珠被或珠心处经常看到花粉管,但是只有不到20%的胚囊有花粉管进入。在Hass品种中,有60%的胚囊有花粉管穿入。可以认定,Fuerte品种之所以低产可能与花粉管很少进入胚囊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非洲狼尾草胚珠(着重胚珠附器)发育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光学显微镜对非洲狼尾草胚珠发育做了进一步观察。结果表明有如下几个特点:(1)珠孔区域的珠心细胞发生特化,膨大1伸长并进入珠孔,形成胚珠附器。(2)珠心表皮平周分裂产生周缘珠心组织。(3)珠孔由内珠被和腹侧外珠被构成。  相似文献   

9.
以澳洲杨的胚珠及其种子为材料,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扫描的方法对其从胚珠发生直到种子成熟的个体发育过程和结构进行观察,同时与鸭脚西番莲的种子附属结构的发育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澳洲杨的珠孔类型为外珠孔类型,种子附属结构起源于珠孔而非珠柄,其为种阜,而非假种皮。(2)鸭脚西番莲的珠孔类型为内珠孔类型,种子附属结构起源于珠柄,并且最终将珠孔包被,其为真正的假种皮结构。通过种阜与假种皮的不同个体发育过程,建立了大戟科种阜与假种皮的不同发育模式,并对种子附属结构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暗示的不同植物进化路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油橄榄“鄂植-8”为材料,应用压片荧光观察花粉在柱头和花柱中的萌发及生长情况,采用石蜡制片法观察油橄榄的胚珠结构特点和授粉受精过程。结果表明:油橄榄为1子房2心室4胚珠,珠心较发达,由多层细胞构成,属于厚珠心椭圆型胚珠,胚珠直生;花开时花粉粒落到柱头上立刻萌发,随后花粉管在花粉通道中生长,再后进入子房经子房内表面,大部分花粉管不能到达胚珠,仅少数沿胎座生长经珠柄进入珠孔,释放2个精子,2个精核分别进入卵细胞和极核,并与卵核及极核相互融合;观察到合子中雌、雄性核仁融合的过程。授粉受精各阶段经历的时间为花粉落到柱头上立刻萌发;授粉后6d左右,花粉管长入胚珠的珠孔,随后释放精子;10 d左右完成授粉受精,30 d左右形成心型胚,40 d左右胚发育几乎成熟。在进行子房石蜡切片中,共观察到612个完整子房切片,发育完整的子房为97.53%,完成授粉受精的胚珠为15.52%。油橄榄在自然授粉下,约85%的胚珠授粉受精过程不能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坐果。该研究结果为油橄榄授粉受精、高效生产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蚬木的大孢子发生与胚囊发育兼论蚬木属的系统亲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雌雄花在发育早期均有小孢子和大孢子的早期发育, 难以区分。蚬木子房5室, 具中轴胎座, 每室2胚珠; 胚珠倒生, 厚珠心, 双珠被, 成熟胚囊内珠被3层细胞, 外珠被3-4层细胞, 内外珠被共同形成之字形珠孔; 单细胞孢原, 大孢子四分体主要为线形, 稀为T形, 通常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 胚囊为蓼型; 在大孢子发生和胚囊发育时期有退化现象, 成熟胚囊时期退化率和种子退化率分别达88%和91%。蚬木属Excentrodendron在内外珠被层数上与柄翅果属Burretiodendron明显不同, 也与翅子树属Pterospermum、非洲芙蓉族Dombeyeae不同。蚬木属与柄翅果属的分离一直没有得到广泛接受, 但胚胎学证据支持蚬木属的建立; 与广义锦葵科Malvaceae s.l.其他属胚胎学资料的比较表明, 蚬木属在广义锦葵科中较孤立。  相似文献   

12.
陆地棉珠孔的结构及花粉管在其中的生长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多数被子植物中,花粉管经珠孔进入胚珠进而实现受精,但珠孔结构及花粉管在其中的生长途径是植物受精生物学研究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迄今仅在向日葵中从超微结构水平上作了详细的研究[1],因而需要扩大研究的对象。陆地棉花粉管生长所经雌蕊组织中,关于柱头、花柱[2,3]、珠心[4,5]和助细胞[6]的超微结构已有较详细的研究,但涉及珠孔这一环节,只有简单的描述[7]。本文报道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材料和方法取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授粉前和授粉后22小时的胚珠,切除其合点端部分…  相似文献   

13.
八角莲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衡宇  马绍宾 《植物研究》2004,24(3):309-315
首次报道了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M.cheng)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的过程.结果:双珠被,多为厚珠心胚珠,少数为假厚珠心,胚珠多为横生,少数为弯生;边缘胎座,子房一室,多胚珠,珠孔由两层珠被共同形成,呈"之"字形;多为单孢原,位于珠心表皮下:偶见2~3个孢原细胞位于珠心表皮下;大孢子母细胞有两种发生方式;直线形大孢子四分体,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成熟胚囊中,二个极核在受精前合并为次生核;三个反足细胞不发达,较早退化;"品"字形卵器极性明显,其中卵细胞与助细胞极性相反;助细胞发达,其丝状器在不同发育时期形态及大小不同,且具吸器功能.  相似文献   

14.
掌叶大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的花药4室,单或复孢原。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腺质绒毡层发育后期出现双核。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表面具3条沟。子房1室,单胚珠,直生,两层珠被,由内珠被形成珠孔,厚珠心。单孢原,位于珠心表皮下。直线形或T形大孢子四分体。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蓼型胚囊。2个极核在受精前合并为次生核。3个反足细胞宿存。胚乳发育为核型,在球形胚末期开始形成细胞。合点端的胚乳核一直不形成细胞,而为游离核的胚乳吸器。在胚乳吸器和其它部位都发现胚乳核融合现象。胚的发育属于紫菀型。胚具小胚柄。成熟胚囊时期出现承珠盘,且存留时间很长,成熟胚期尚存痕迹。  相似文献   

15.
对嵩草属( Kobresia) 植物进行了初步的胚胎学研究。该属植物具假四合花粉(pseudomonad) ; 药室内壁在二核花粉时期开始螺旋状加厚, 花药表皮在花粉成熟时形成乳突; 成熟花粉具三细胞。胚珠为倒生型, 具厚珠心和双层珠被, 珠孔由内珠被构成, 珠柄的近基部向珠孔增生形成珠孔塞。胚囊的发育为蓼型, 四分体线形排列, 合点端大孢子发育成八核胚囊。受精后, 胚乳核先于受精卵进行分裂, 胚乳的发育为核型。胚的发育为柳叶菜型灯芯草变型。通过比较, 嵩草属植物大小孢子的发育、胚珠的结构、胚囊的发育、胚乳的发育和胚的发育与莎草科中其它类群一致。所以, 根据胚胎学资料, 嵩草属及其近缘属应保留在莎草科中,不该另立为嵩草科。  相似文献   

16.
报道心翼果属 (CardiopterisWall.exRoyle)一种新的胚囊类型 :胚珠无珠被、直生、薄珠心。成熟胚囊中 ,卵器位于合点端 ,反足细胞位于珠孔端。这样的胚囊在所有进行过胚胎学研究的被子植物中系首次发现。合子和胚胎也位于合点端。心翼果属的这一新特征无疑是特异性的 ,据此可认为单型科心翼果科在一定程度上是十分孤立的  相似文献   

17.
甘阳英  徐凤霞 《广西植物》2017,37(4):517-523
荔枝科是被子植物的基部类群之一,依兰属是番荔枝科较为原始的类群,其有性生殖过程,特别是胚胎发生与发育的研究结果,可以补充被子植物胚胎学原始特征的相关基础资料。该研究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依兰胚珠、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依兰的胚珠为倒生胚珠、厚珠心、三层珠被,第三层珠被(中间珠被)发生在大孢子母细胞时期,于外珠被与内珠被之间、胚珠合点端两侧发生并隆起;雌配子体为蓼型。此外,依兰的个别胚珠中存在双雌配子体现象,且两个雌配子体均由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而来,大小、形状相近,呈线形排列。该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原始被子植物胚胎发育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嵩草属(Kobresia)植物进行了初步的胚胎学研究。该属植物具假四合花粉(pseudomonad);药室内壁在二核花粉时期开始螺旋状加厚,花药表皮在花粉成熟时形成乳突;成熟花粉具三细胞。胚珠为倒生型,具厚珠心和双层珠被,珠孔由内珠被构成,珠柄的近基部向珠孔增生形成珠孔塞。胚囊的发育为蓼型,四分体线形排列,合点端大孢子发育成八核胚囊。受精后,胚乳核先于受精卵进行分裂,胚乳的发育为核型。胚的发育为柳叶菜型灯芯草变型。通过比较,嵩草属植物大小孢子的发育、胚珠的结构、胚囊的发育、胚乳的发育和胚的发育与莎草科中其它类群一致。所以,根据胚胎学资料,嵩草属及其近缘属应保留在莎草科中,不该另立为嵩草科。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术和光学显微镜术研究了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珠孔塞和珠孔的形态发育和花粉管在雌蕊中的路径。黄檗胚珠的珠孔塞起源于珠柄。随着胚珠生长,珠孔塞逐渐增大,胚珠成熟时珠孔塞变得相当大并紧密地覆盖在珠孔上。当雌花进入可传粉期时,珠孔塞的形态发生很大变化,其表面细胞径向延伸,形成柱形、半乳突或乳突细胞。受精后,珠孔塞体积变小并逐步退化。花粉管在子房室中并非一定经过珠孔塞结构。花粉管是否经过珠孔塞取决于它们进入子房室的位置。我们不支持先前研究者关于珠孔塞主要充当对花粉管生长的机械作用的观点。我们对黄檗胚珠的珠孔的形态发育研究显示,在不同的生殖时期,珠孔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在传粉时期它的结构显示不对称性。黄檗珠孔塞和珠孔的发育与雌配子体发育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工授粉对火龙果果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开花期对红皮红肉类型火龙果进行人工授粉与自然授粉处理,并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子房或果实进行解剖观察,以研究人工授粉对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授粉可提高火龙果的平均单果重和商品果率,平均单果重与果实内种子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火龙果子房为多胚珠结构,子房内有若干“珠柄-胚珠”单元,胚珠在开花后发育成种子,珠柄则发育成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