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S-GC/MS)快速检测人的粪便、血浆、唾液、呼出气体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方法,初步探索人的粪便、血浆、唾液、呼出气体中短链脂肪酸的相关性。方法样品无需处理直接封存于顶空进样瓶中,顶空进样;采用DB-FFAP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全扫描模式检测。结果人的粪便、血浆、唾液、呼出气体中均含有短链脂肪酸。在人的粪便、唾液样本中均检测到8个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异己酸、己酸);血浆、呼出气体样本中均检测到7个短链脂肪酸(未检测到异己酸)。结论初步推测人的粪便、血浆、唾液、呼出气体中的短链脂肪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用于人的生物样品中短链脂肪酸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准确测定猪结肠内容物中蛋白质代谢物短链脂肪酸含量以研究猪结肠蛋白质代谢情况,本文拟利用气相色谱建立一种更准确快速分析猪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方法。方法:实验选用体重相近的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单栏饲养。试猪麻醉后放血致死,迅速剖开腹腔,收集结肠末端内容物,保存于-80℃。收集到的结肠末端内容物用偏磷酸预处理,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程序升温测定猪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结肠内容物经偏磷酸预处理3 h后,在程序升温、0.8 m L/min载气流量的气相色谱条件下,内容物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得到有效分离,其回收率为93%~113%,相对标准偏差为0.46%~0.70%,变异系数小于1%。结论: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是测定动物肠道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小鼠粪便中三种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方法:使用水提法和乙醚萃取法提取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SCFA)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评价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并建立短链脂肪酸的HPLC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利用上述建立的体系评价新琼寡糖对小鼠短链脂肪酸合成的影响。结果:确定了SCFA的乙醚萃取方法和基于HPLC的定量检测方法,被测组分浓度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各组分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31%~2.61%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6%~105.8%之间;对喂饲新琼寡糖小鼠粪便中的SCFA检测显示,较对照组乙酸和丙酸含量提高了1倍,丁酸含量提高了0.45倍。结论:建立了小鼠粪便中SCFA的提取和定量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证明了新琼寡糖能促进小鼠短链脂肪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检测青蒿素的超高效液相-紫外(UPLC-UV)法,并对不同产地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进行检测。方法: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1 mm×50 mm,1.8μm),流动相乙腈/水(45/55),流速1.0mL/min,柱温28℃,波长200 nm。结果:该方法对青蒿素的分离度较好,保留时间缩短为1.5 min。并且,整个分析过程可以在2 min内完成。线性范围0.101 17~10.117μg,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相关,A=109.4C+6.7026,R2=0.9 993(n=9),加样回收率为99.3%(RSD=2.6%,n=6)。结论:UPLC-UV法分析时间短、样品前处理简单、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等符合分析检测要求,对于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能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中6种短链脂肪酸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并对方法学进行考察。选取2018年在本院查体的2型糖尿病患者57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高糖化组(糖化血红蛋白7.0,28例)与低糖化组(糖化血红蛋白≤7.0,29例)。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两组患者粪便中6种短链脂肪酸水平,并分析6种短链脂肪酸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低糖化组患者粪便中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水平显著高于高糖化组(均P0.05),异丁酸与异戊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粪便中乙酸呈负相关(r=-0.540 1,P0.000 1),与丙酸呈负相关(r=-0.358 1,P=0.006 2),与丁酸呈负相关(r=-0.421 7,P=0.001 1),与戊酸呈负相关(r=-0.326 8,P=0.042 3),与异丁酸、异戊酸无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短链脂肪酸水平的下降可能是影响血糖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加味芪榔方对药物依赖性便秘患者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我院160例药物依赖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分别予以加味芪榔方+乳果糖口服液模拟剂,乳果糖口服液+加味芪榔方模拟剂,疗程均为8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便秘主要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粪便短链脂肪酸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FAS(full analysis set,全分析集)及PPS(per protocol set,符合方案集)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4%和93.51%,均高于对照组的73.33%和76.39%(均P<0.000 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便秘主要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t=-6.113 6、-7.035 2,均P<0.000 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粪便总短链脂肪酸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t=7.024 6,P<0.000 1)。随访至第2周和第4周时,对照组复发率均高于治疗组(χ^(2)=59.645 2,P<0.000 1;χ^(2)=17.064 5,P=0.000 4)。结论 加味芪榔方治疗药物依赖性便秘的疗效显著,患者复发率低,可能与其能调节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水平和改善肠道动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e)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Huperzina A)和石杉碱乙(Huperzine B)含量的方法,并以此方法检测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含量的积累。内生真菌发酵液经氯仿萃取、甲醇溶解、过滤后进行高效液相检测分析,选用Agilent Eclipse plu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15 mol/L乙酸铵(p H 6.8)和甲醇溶液(70∶30)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308 nm,连续检测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第6–15天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积累。结果表明,发酵提取液中的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可在25 min内进行很好的分离和分析,石杉碱甲在1.50-4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5),石杉碱乙在0.25-7.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7),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6.83%、108.0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34%、3.60%。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结果准确,适用于内生真菌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含量检测。在发酵过程中,内生真菌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呈现先增后减,随后有所增加继而又减少的趋势。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分别在内生真菌发酵第14天、第8天达到最高,分别为12.417 0μg/mL、4.660 3μg/mL。该方法学的建立为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合成石杉碱甲与石杉碱乙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检测手段,从而有利于药物新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抗CD52单克隆抗体(单抗)中残留蛋白A(Protein A,Pro A)ELISA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使用Cygnus公司的Mix-N-Go Protein A检测试剂盒,对抗CD52单抗中的Pro A残留量进行检测,并验证该方法的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及定量限。结果亲和填料(Mab Select SuRe)稀释1 000倍后仍检测到含有Pro A 1.9 ng/m L;制剂及抗CD52单抗细胞发酵液中未检出Pro A;3种不同Pro A加标质量浓度6次试验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3种不同Pro A加标质量浓度重复性检测结果及中间精密度检测结果 RSD均<20%;分别对3次Pro A残余检测结果绘制的四参数标准曲线,R2均>0.990;定量限为0.16 ng/m L。结论经验证,抗CD52单抗中Pro A残留量的ELISA定量检测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度、精密度高且线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粪便中度洛西汀、氟西汀、艾斯西酞普兰三种抗抑郁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方法。方法:样品经正己烷-异丙醇(95:5,v/v)预处理后,以超纯水和乙腈混合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Agilent ZORBAX SB-C18液相色谱柱(2.1 mm×100 mm,3.5 μm)上分离后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粪便样品中度洛西汀、氟西汀、艾斯西酞普兰的加标回收率为61.6%~116.5%,精密度为 2.80%~12.9%(n=5),线性方程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5,检出限分别为0.1 μg/g、1 μg/g、0.001 μg/g,定量限分别为0.5 μg/g、2 μg/g、0.005 μg/g,符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要求。结论:该方法能够简单、准确检测出粪便中度洛西汀、氟西汀、艾斯西酞普兰这三种抗抑郁药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检测iturin A发酵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以异硫氰酸苯酯(PITC)为衍生化试剂,采用Venusil-AA(4.6 mm×250 mm,5μm)氨基酸分析专用柱,并优化HPLC检测色谱条件。结果表明:梯度洗脱程序、流动相pH值、色谱柱温对分析时间、色谱峰分离及峰型具有重要影响。当最优色谱条件为:流动相A为0.1 mol/L无水乙酸钠缓冲溶液(pH6.4±0.1)-乙腈(66∶5),流动相B为乙腈-水(4∶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色谱柱温40℃,梯度程序洗脱,35 min内可完全分离16种氨基酸,且各氨基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86),加标回收率在83.84%-108.02%之间,RSD值均小于2.77%。该方法耗时短、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稳定性。通过此方法研究分析伊枯草菌素A发酵过程中各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规律,发现其氨基酸浓度变化规律大致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1.
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桦褐孔菌多酚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Folin-Ciocalteu 比色法测定桦褐孔菌中多酚含量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显色条件为Folin-Ciocalteu试剂用量0.3mL、10% Na2CO3溶液0.6mL,25℃时避光反应30min,于750nm处测定其吸光值。多酚质量浓度在0.0032-0.0256mg/mL范围内与吸光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拟合的线性回归方程对桦褐孔菌多酚进行定量测定,野生桦褐孔菌和人工培养桦褐孔菌中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72.05±0.08)mg/g、(52.76±0.06)mg/g(n=6)。不同加标水平的加标回收率测定实验获得的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为1.27%。该法测定桦褐孔菌多酚具有快速、准确,稳定性强,重现性好,精密度高的特点,可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应用HPLC一反相色谱法测定米根霉乳酸发酵液中的有机酸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提出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米根霉乳酸发酵液中有机酸的方法,应用反相Wakosil-II 5C18RS色谱柱,以0.01mol/L磷酸(pH2\5)作为流动相,发酵液经稀硫酸预处理后直接进样分离定量,在10min内把其中的乳酸,苹果酸,富马酸等完全分离定量,各种酸回收率大于97%。经多次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法是测定乳酸发酵液中各有机酸的快速,有效的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RP-HPLC法测定芦笋中黄酮类化合物芦丁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芦丁标准品为对照,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芦笋中黄酮类化合物芦丁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柱温25℃,流动相由甲醇-水-磷酸(55∶44.5∶0.5)组成,流速为0.7 mL/min,检测波长390 nm。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中各组分基线分离良好;进样量在0.07~0.7μg/20μL范围内,峰面积A与进样浓度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1 5176C-10.388,相关系数R2=0.999 4;加样回收率为101.051%,RSD=3.306%;以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作精密度试验,RSD分别为0.199%和1.24%。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合于芦笋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方法提取的紫苏油,经超声波辅助正己烷-丙酮提取、硅胶-氧化铝复合柱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检测法对其中多环芳烃的残留量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10~1000 μg/L浓度范围内,16种PAHs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4~0.999,加标回收率在77.4%~91.7%,日内(n = 10)相对标准偏差为3.20%~6.92%,检测限为0.08~0.45 μg/kg。该方法快速准确、分析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适合于食用油中PAHs的快速分离与检测。3种方法提取的紫苏油中PAHs残留量均在国家规定的食用油中多环芳烃含量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毛细管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核桃油中的脂肪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建立了以十七烷酸甲酯为内标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同时测定核桃油五种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方法。样品经氢氧化钾.甲醇皂化、三氟化硼.甲醇酯化后使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以DM-FFAP毛细管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用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条件下,核桃油脂肪酸在10min内能获得较好的分离;五种脂肪酸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样品加标回收率(n=6)为92.5%-100.3%,相对标准偏差为2.41%-4.31%。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合批量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检测破伤风抗毒素中甲苯残留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残留溶剂测定法",采用Agilent DB-1301毛细管色谱柱(15.0 m×530μm×1.00μm)及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顶空进样器各参数分别为:平衡温度70℃,平衡时间30 min,定量环温度80℃,传输线温度90℃,进样量1 m L;气相色谱仪各参数为:进样室温度100℃,柱温箱温度60℃,检测器温度220℃,载气氮气流速5 m L/min,采集时间5min;并对该方法的系统适用性、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检测限和定量限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结果甲苯保留时间2.429 min,峰面积的RSD为1.9%,以甲苯色谱峰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12 900,甲苯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R=6.03。方法的专属性强,制品中的其他物质不干扰甲苯的出峰;标准曲线的范围为1.0×10-4%~2.0×10-3%,相关系数r大于0.99;加标试验的回收率分别为96.0%~102.9%、100.7%~111.0%,重复性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检出限为2.6×10-6%,定量限为1.0×10-5%。测定10批破伤风抗毒素成品和10批破伤风抗毒素原液,其甲苯残留量均低于检出限,远低于规定的限度0.08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破伤风抗毒素类制品中甲苯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微生物油脂中花生四烯酸(ARA)含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选用DB-23毛细管色谱柱,设置合适的载气压力,采用FID检测器,对ARA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油脂中各脂肪酸组分可有效分离,分析时间仅需20 min,ARA的回收率为90.146%~100.634%,相对标准偏差为4.175%。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体外模型评估苦瓜全粉和苦瓜乙醇提取物的健康功效。苦瓜全粉和苦瓜乙醇提取物以7.5 mg/mL和15 mg/mL的剂量与新鲜粪便样品进行体外厌氧培养。通过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粪便菌群组成的变化,同时测定发酵上清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以及对Caco-2单层细胞跨膜电阻的影响。结果显示,苦瓜全粉(15 mg/mL)可以明显地扶植Faecalibacterium属细菌,同时抑制Bilophila和Desulfovibrio属细菌的增殖;同等剂量的苦瓜全粉发酵上清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高于苦瓜乙醇提取物发酵上清;源自苦瓜乙醇提取物(15 mg/mL)的发酵上清对Caco-2单层细胞跨膜电阻的增强作用要大于苦瓜全粉(15 mg/mL)。本研究探究了体外苦瓜全粉和苦瓜乙醇提取物不同的生理功效,为以后苦瓜制品的选择提供了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19.
链霉菌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代谢物组学能够定性和定量测定胞内外主要低分子量代谢产物。相对于其他组学,代谢物组学在监控胞内代谢状态、指导物种理性改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链霉菌胞内代谢物分析方法。以模式菌株天蓝色链霉菌为研究对象,基于GC-MS分析平台优化了代谢物组学样品制备流程中的细胞淬灭时间、菌体分离方法、代谢物提取及代谢物衍生化条件,并利用该方法对天蓝色链霉菌不同生长时期各代谢途径的相对活性进行了初步分析。采用"低温淬灭(–40℃,4 min)-快速过滤分离-反复冻融(45 s/3 min)-衍生化(40℃,90 min)"的流程能够鉴定出中心代谢途径(糖酵解、戊糖磷酸途径和TCA循环)、氨基酸代谢途径、脂肪酸代谢途径、核酸代谢途径及部分次级代谢途径中的103种主要代谢物。利用该流程测定发现天蓝色链霉菌细胞生长周期中存在显著的代谢时序差异,并且发现氨基酸与脂肪酸代谢在衔接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建立的测定方法能够有效地用于天蓝色链霉胞内代谢物分析,该方法将有助于深入刻画链霉菌细胞代谢过程,为菌株代谢工程改造增加次级代谢产物产量提供理性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水果蔬菜中叶酸含量的荧光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NaOH提取后,在0.2mol/L HAc-NaAc(pH=4.76)反应介质中被KMnO4氧化,空白以1mol/L H2SO4作为反应介质进行氧化,在λex=280nm、λem=445nm条件下测定。结果:叶酸浓度在6.0~90μg/L范围内与ΔIF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IF=778.24C+1.1,r=0.9998;方法精密度为1.49%;对猕猴桃、苹果、梨、菠菜中叶酸含量进行测定,精密度为2.65%~9.95%,加标回收率为86.0%~107.5%,相对标准偏差为2.52%~8.73%。结论:本方法提取过程简单、灵敏度高、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可用于水果蔬菜中叶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