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鼠一个新基因mLPTS的克隆、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廖成  赵慕钧  李载平 《遗传学报》2002,29(10):865-870,T001
利用EST拼接技术,RT-PCR及DNA序列测定,首次成功克隆了小鼠新基因mLPTS。获得的mLPTS基因片段长1244bp,编剧了一个由33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质与人的LPTS蛋白有78%的同源性,LPTS基因是本实验室通过定位候选克隆策略获得的一个新的肝癌相关基因。它在肝癌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并参与细胞生长的负调控。小鼠mLPTS基因在小鼠的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与人LPTS基因的表达组织分布相同。分析比较了LPTS蛋白在不同物种间的序列同源性,发现LPTS在进化上是高度保守的,是一个具有重要功能的基因。将mLPTS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在中国仓鼠卵CHO细胞中表达,发现mLPTS基因表达产物位于细胞核仁中,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作用途径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CKLFSF1基因与CKLFSF2基因间存在的顺式作用元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 1,2基因 (CKLFSF1基因与CKLFSF2基因 )间的短序列对其下游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运用PCR技术扩增CKLFSF1基因与CKLFSF2基因间的序列 ,将此片段插入含有萤光素酶 (luciferase)报告基因载体上 .以磷酸钙介导基因转染技术 ,将重组质粒以及阴性和阳性对照组质粒转染到HeLa细胞 ,进行瞬时表达分析 .在pGL3 Basic质粒中的报告基因萤光素酶无表达 ,但将CKLFSF1与CKLFSF2基因间的序列插入到启动子上游或下游后 ,显著抑制其下游基因的表达 ,萤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 .结果提示 ,CKLFSF1与CKLFSF2基因间的序列不具有启动子活性 ,但是该序列对其下游基因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丁传林  姚堃 《微生物与感染》2002,25(2):10-11,32
人类疱疹病毒8型与卡波济肉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多中心性Castleman病相关。由该病毒的K2基因编码的病毒白细胞介素-6与人白细胞介素-6有24.8%的氨基酸同源性。在该病毒相关疾病组织中,病毒白细胞介素-6基因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和多中心Castleman病的B细胞中有高水平的表达,而在卡波济肉瘤的纺锤细胞中只有低水平的表达。功能研究表明病毒白细胞介素-6具有抗凋亡和促进细胞增殖、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人白细胞介素-6产生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将白细胞介素-2基因和猪细小病毒VP2基因主要抗原区克隆至pCI-neo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pCIneo-IL2-VP2重组质粒,用脂质体将其转染到PK-15细胞中,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在体外表达情况。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将pCIneo-IL2-VP2重组质粒、对照组pCI-neo和猪细小病毒活疫苗通过肌肉注射进行免疫,检测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和血清抗体滴度。结果显示,pCIneo-IL2-VP2在体外能够诱导PK-15细胞表达VP2蛋白,小鼠注射pCIneo-IL2-VP2质粒1周后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4周时达到峰值,与活疫苗对照组产生的抗体滴度、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强的细胞毒性基本一致。试验表明,构建的pCIneo-IL2-VP2能够有效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5.
用DNA分子杂交研究两种人体胸苷激酶基因间的同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从人体细胞质胸苷激酶(TK-C)基因分离出不含Alu重复顺序的3个DNA片段,分别次级克隆在质粒pBR322上,定名为pRR0.92,pXR1.5和pHK1.25。用pXR1.5和pHK1.25为探针,作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都不能与小鼠细胞Ltk、CD-1、A9和BALB/c的DNA杂交。但是pXR1.5能与中国仓鼠细胞E36 DNA 23kb Bam HI片段杂交,出现信号很弱的杂交带.这提示以TK-C基因来说,人同中国仓鼠间的同源程度似大于人同小鼠的同源程度。在降低杂交严紧度的条件下,pHK1.25能与含人体16号染色体而不含17号染色体的人鼠杂种细胞DNA杂交,只是杂交信号极弱。我们推测人体TK-C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与人体TK-M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同源性,pHK1.25对进一步克隆TK-M基因也许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6.
KAI1基因转染人乳腺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将外源性KAI1基因转染入高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株,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实验室研究提供靶细胞,并初步探讨该基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pCMV-KAI1质粒转染入低表达KAIl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经G418筛选后获得抗性克隆,利用RT-PCR、Western blot分析目的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利用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初步探讨该基因对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周期的变化。结果:稳定转染KAI1基因的细胞株中有外源性目的基因和相应蛋白的高表达;MTT法示细胞增殖力下降,转染KAI1基因的集落形成率(25.33 2.36)%较转染前(43.17 2.75)%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转染KAI1基因后G1/G0期细胞数量由未转染前的(36.78 0.61)%升高至(64 7.56)%,M/G2期细胞数量则由(17.88 0.76)%降至(7.63 0.6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获得了高表达KAI1基因及其蛋白的人乳腺癌细胞株,并发现该细胞株的体外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这可能是KAI1基因通过调节细胞周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包装携带人白细胞介素12(IL-12)的逆转录病毒,用于宫颈癌的治疗研究.方法:携带IL-12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质粒pL35P40SN经PA317细胞包装,G418筛选.在NIH3T3细胞进行病毒滴度测定.然后用病毒感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PCR、RT-PCR方法检测IL-12基因在HeLa中的整合和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质粒pL35P40SN经PA317细胞包装后收获病毒上清,感染HeLa细胞,检测发现IL-12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DNA中,并且能有效的转录.结论:成功包装了携带IL-1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该病毒能有效感染HeLa细胞,并使携带的基因IL-12在细胞中表达,为今后IL-12基因治疗宫颈癌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lats基因(large tumor suppressor gene)最早在果蝇中发现,在小鼠和人中均有同源基因.该基因的功能从果蝇到人是高度保守的.lats基因的功能包括: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其突变会导致肿瘤的发生;磷酸化的Lats与Cdc2结合,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通过细胞-细胞间的通讯,可能参与生物体个体大小的调控机制.从果蝇到人lats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以果蝇作为模式生物研究哺乳动物基因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Touch-UpPCR(上升PCR)的方法从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克隆存活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分别从293、H22、CHO-S细胞中提取总RNA并反转录得cDNA,然后用Touch-UpPCR克隆存活蛋白基因。结果:获得了存活蛋白基因,全长423bp,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GenBank中报道的人以及小鼠的存活蛋白基因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84.8%和88.2%;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的蛋白产物具有功能相同的BIR结构域。结论:从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首次克隆到存活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腺癌细胞中NDRG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甲基化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培养细胞中NDRG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体外培养细胞中检测到NDRG2基因启动子区域呈现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甲基化频率分别为肺癌A549细胞71.8%、GLC-82细胞86.1%、人脐静脉内皮ECV-304细胞36.8%、胃上皮GES-1细胞42.9%。NDRG2基因mRNA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程度成反比,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作用于细胞后,A549和GLC-82细胞中NDRG2基因的mRNA转录明显上调,至72 h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腺癌细胞中NDRG2基因启动子CpG岛存在高甲基化,甲基化程度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5-Aza-CdR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NDRG2的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GF-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探索KGF-2的上皮细胞迁移功能。方法:以人乳腺cDNA文库为模板,PCR扩增KGF-2基因片段,将其插入pXJ-40-myc,经双酶切和测序验证后,将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重组蛋白;转染人肠上皮细胞FHC,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PCR扩增获得627 bp的DNA产物,插入pXJ-40-myc载体,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证明重组质粒含有目的序列;转染HEK-293T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23×103的目的蛋白;细胞划痕实验显示,转染Myc-KGF-2的FHC细胞较未转染或转染空载体的细胞迁移能力强。结论:构建了人KGF-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验证了其促进细胞迁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携带IGF2印迹系统的腺病毒载体,并验证其在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中的功效,为IGF2印迹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人源的IGF2印迹系统启动子H19、增强子enhancer及甲基化区域CTCF克隆至穿梭质粒pDC-312中构建IGF2基因印迹系统,从pDC-315-EGFP质粒中扩增出EGFP片段插入到构建好的IGF2印迹系统中,然后与腺病毒骨架Ad5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共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成有感染能力的腺病毒Ad-H19-CTCF-enlmncer-EGFP,命名为Ad-EGFP;构建好的腺病毒分别感染IGF2基因印记保持的细胞MCF-7和GES-1及IGF2基因印迹丢失的细胞HRT-18,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在三种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结果:转染腺病毒载体的HEK293细胞表达EGFP随着时间逐渐增强,并且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EGFP在HRT-18细胞中有大量表达,在MCF-7和GES-1细胞中不表达或仅有少量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IGF2基因印迹系统的腺病毒载体,证明其在IGF2基因印迹丢失的肿瘤细胞中特异性的表达,在正常细胞及IGF2基因印迹保持细胞中不表达,为IGF2基因印迹系统应用于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AtJ2是拟南芥中的一种分子伴侣,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我们构建了该基因的定位表达载体,拟对该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定位进行研究。将该基因构建到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质粒表达载体pB inGFP中,并将此重组质粒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拟南芥中,得到了转基因植株,为后续该基因的定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人结直肠癌SW480、SW620及LS174T细胞株中c2orf68基因的表达,进一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以阐明c2orf68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siRNA在线设计软件设计合成干扰片段,并将2个干扰片段转入所试细胞株中。应用RT-PCR法检测细胞mRNA的表达;利用MTT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转染siRNA片段后,SW480、SW620及LS174T细胞株的mRNA表达都下降,其抑制率分别为:50.05%、44.79%;49.69%、30.00%;50.15%、45.79%。随后,选取干扰效率高的siRNA1干扰片段做后续实验。MTT实验发现,siRNA转染LS174T细胞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21.2%(P0.05)。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实验表明,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18.13%(P0.05)。结论:成功筛选了抑制结直肠癌c2orf68基因的特异性干扰片段,该片段可以下调人结直肠癌细胞株中c2orf68的mRNA,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促进细胞凋亡,说明该基因可能与结直肠癌的细胞增殖有关,进一步调控相应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引起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含有人HCN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人HCN2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进行oligo设计,通过PCR,扩增HCN2全长cDNA,通过双酶切(XhoI和BamHI)装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脂质体法转染入HEK293细胞中,利用真核表达载体中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对转染效率进行监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N2 mRNA表达,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HCN2通道电流。结果:测序及酶切结果表明HCN2基因正确,荧光显微镜下,转染细胞观察到绿色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到HCN2 mRNA表达,膜片钳检测到hHCN2基因编码的通道电流。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CN2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了起搏通道HCN2基因的异源性表达。  相似文献   

16.
将人淋巴毒素(HuLT)基因插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质粒p91023,经磷酸钙-DNA共沉淀法转入中国仓鼠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CHO-DHFRˉ)细胞,获得了DIIFR 细胞克隆。RNA点渍杂交分析和MTT染料还原测定淋巴毒素的生物活性,均证明HuLT基因在DHFR 细胞里巳被转录和转译,并被分泌到细胞外。其杀伤靶细胞——L929细胞的生物活性不低于每毫升培养液200单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盐酸普鲁卡因(procaine,PCA)对人肝癌HepG2细胞Syk基因甲基化的影响,应用巢式双重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盐酸普鲁卡因处理前后HepG2细胞中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技术观察Sy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SP检测到人肝癌HepG2细胞中Syk基因发生甲基化,随盐酸普鲁卡因浓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Syk基因甲基化水平逐渐降低;蛋白印迹结果表明,Syk蛋白在HepG2细胞中低表达,经盐酸普鲁卡因处理可以上调Syk蛋白的表达。人肝癌HepG2细胞中Syk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甲基化可能是肝癌发病的机制之一;盐酸普鲁卡因能降低Syk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并使Syk蛋白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8.
钟渊化学工业公司在实验动物仓鼠的细胞中导入人的γ-IF(γ-干扰素)基因,确立了复制人的γ-IF的技术。以前,使用基因重组技术制造药品时,主要把人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酵母等微生物,但这种方法是有限度的。因为只能把目的物质(IF的情况下是糖蛋白)的一部分(蛋白部分)再生出来。钟渊化学工业公司的方法可完整地进行大量生产同人体内一样的免疫物质,正式地作为生物工程药品实际应用。该公司在进行这项技术开发时,是作成参入从人体细胞中取出来的γ-IF基因,称作嵌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染Canstatin基因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将Canstatin基因通过脂质体法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行G418筛选获得转基因细胞克隆。用SDS-PAGE电泳检测Canstatin蛋白在转基因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表达;建立HepG-2细胞人工基底膜基质凝胶体外三维细胞培养模型,观察HepG-2细胞能否形成血管生成拟态,并比较转基因和未转基因细胞的管道形成能力。结果:Canstatin在转染人HepG-2细胞中表达并分泌至上清液中,人肝癌HepG-2细胞在体外三维培养条件下能够形成血管生成拟态。Canstatin基因转染HepG-2细胞组的管状结构数量高于空载体组和HepG-2细胞组,转染细胞管道形成能力明显受抑制。结论:人肝癌HepG-2细胞株可形成血管生成拟态,Canstatin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相似文献   

20.
用人的CK(细胞角蛋白)cDNA片段为探针,与小鼠-中国仓鼠杂种细胞DNA作Southern印迹杂交,将小鼠CK-4和CK-8基因定位在第15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