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CP)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尚无明确根治性治疗方法且后期有进展为胰腺癌的风险。CP的典型病理学特征是胰腺慢性炎症和纤维化,CP进展与胰腺微环境中三种主要细胞(腺泡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胰腺星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然而它们具体是如何进行细胞间联系的目前尚不清楚。新近研究表明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重要的通讯介质,其携带的miRNA可通过调控主要细胞内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等影响CP的发生发展。本文围绕胰腺微环境中外泌体来源miRNA与三种主要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以期为CP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胰腺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病理过程的核心事件和防治靶标,但是其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近来的研究提示NF-κB与胰腺炎症的进展密切相关,胰腺微环境中腺泡细胞、巨噬细胞和星状细胞中的NF-κB在炎症和纤维化进展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深入研究NF-κB在胰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将为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由持续性损伤修复反应引起的,导致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进一步引发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异常改变的一种病理过程.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在去除损伤因素后是可以逆转的.肝星状细胞作为主要的效应细胞,合成和分泌各种胶原和细胞外基质,一直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最近的研究发现,巨噬细胞作为主要的调节细胞,能同时调节肝星状细胞的功能和基质胶原的降解,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而在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促使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凋亡和纤维胶原的降解,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亚群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逆转中具有双向调控作用,但是对于动物模型体内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巨噬细胞亚群的分类.本文对巨噬细胞亚群的分类研究做一个全面的综述,对肝脏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中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A在小鼠慢性胰腺炎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对小鼠星状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雨蛙肽诱导的小鼠实验性慢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等手段检测白介素-17A在雨蛙肽诱导的小鼠慢性胰腺炎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免疫活性。用重组白介素-17A作用于小鼠胰腺星状细胞,检测其对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对促胰腺纤维化炎症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β、TGF-β在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慢性胰腺炎胰腺组织中白介素-17A受体IL-17RA及IL-17RC mRNA水平的表达较正常胰腺明显升高,慢性胰腺炎小鼠胰腺组织中IL-17A蛋白水平较正常小鼠明显升高,CP小鼠血清中IL-17A蛋白水平(56.40±10.50 pg/L)较NC组(27.88±5.74pg/L)亦明显升高,IL-17A在正常胰腺组织中鲜有表达(8.9±2.72%),而在CP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55.84±5.71%),其免疫活性主要定位于间质炎性细胞及导管样复合体中;重组白介素-17A可促进小鼠星状细胞活化,并直接诱导星状细胞表达白介素-6、白介素-1β以及TGF-β等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结论:白介素-17A在雨蛙肽诱导的小鼠慢性胰腺炎模型中表达上调,并可能通过诱导小鼠星状细胞表达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β和TGF-β,促进胰腺星状细胞活化以及胰腺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活化的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是胰腺炎致胰腺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近年来,学者普遍认为,胰腺纤维化早期阶段是动态可逆的,因此,若在胰腺损伤的早期阶段,抑制PSCs的增殖、迁移,减少损伤部位PSCs的数目,降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生成,将可能逆转胰腺纤维化。该文以PSCs为靶点阐述了抗胰腺纤维化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作为细胞生存的一种机制,在很多生理过程如清除损伤、衰老细胞器以及冗余蛋白上发挥重要作用。自噬在人类胰腺炎的研究最早由Helin等人早在1980年提出,随着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自噬在胰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目前表明这种疾病始于胰腺腺泡细胞,主要诊断指标为高淀粉酶血症,胰腺腺泡细胞内消化酶的激活、液泡的大量堆积和炎症因子的聚集,最终胰腺炎症细胞侵润及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腺泡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综述近年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自噬在胰腺炎中的研究及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白细胞介素-6(IL-6)在小鼠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通过胰胆管结扎的方法诱导小鼠急性胰腺炎;分离小鼠胰腺腺泡细胞。采用ELISA方法检测胰腺组织或腺泡细胞裂解物中的细胞因子;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检测组织或细胞中IL-6或ERK表达。结果:IL-6浓度在胰腺组织和腺泡细胞中显著增加(P0.05)。在离体原代小鼠腺泡细胞,TNF-α刺激增加IL-6释放(P0.05);与此同时,IL-6刺激可增加其它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两者都涉及ERK MAP激酶通路。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抑制IL-6刺激引起白细胞介素-6(IL-6)和人巨嗜细胞激活蛋白-1(CCL2/MCP-1)释放。最后进一步证实,IL-6激活人胰腺组织中的ERK。结论:IL-6在急性胰腺炎中增加,激活炎症通路并加重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8.
胰腺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和胰腺癌主要的病理学特征,活化的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是公认的致胰腺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PSCs的活化涉及到几个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磷酯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Smad信号转导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Rho-ROCK等细胞内信号途径。探讨这些信号通路在胰腺纤维化中所起的作用对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及糖尿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就与PSCs激活有关的信号通路的研究结合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丙线照射后胰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明显降低,胰酶活性降低程度和胰腺重量有关。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胰酶活性和腺重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2.同样剂量的丙线照射后,胰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胰酶活性无变化。3.丙线照射后胰腺腺泡由M受体激动剂氨甲酰胆碱引起的淀粉酶分泌量明显减少。4.电镜观察表明,丙线照射后大鼠胰腺腺泡内合成及分泌酶原的内质网、线粒体等超微结构紊乱,这可能是电离辐射后胰酶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是儿茶酚胺类递质合成的限速梅,儿茶酚胺类递质对胰腺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拟探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在成年大鼠整个胰腺的具体定位和表达.方法:取雄性成年大鼠胰腺,冰冻组织切片,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酪氨酸羟化酶在整个胰腺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并进一步运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鉴定酪氨酸羟化酶是否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以及胰多肽分别共定位于β细胞;α细胞;δ细胞及PP细胞,进一步确定合成酪氨酸羟化酶确切的细胞类型.结果:①在胰腺腺泡细胞胞浆中存在酪氨酸羟化酶的阳性表达颗粒.②分布于胰腺外分泌腺的神经纤维和胰岛的神经纤维中都有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③酪氨酸羟化酶与胰岛的四种内分泌细胞所合成的肽之间均没有共定位关系.结论:在胰腺,酪氨酸羟化酶只存在于胰腺外分泌腺的腺泡细胞胞浆内以及胰腺中的神经纤维中,而胰岛四种内分泌细胞中没有酪氨酸羟化酶,说明胰腺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一方面由胰腺外分泌部的腺泡细胞合成,另一方面来源于神经末梢的释放,而胰岛细胞不能合成儿茶酚胺类递质;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胰腺内、外分泌部之间的关系和儿茶酚胺对胰腺分泌功能的调节提供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胰腺纤维化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胰腺组织内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参与CTGF作用于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的分子信号调控通路.方法 建立大鼠胰腺纤维化动物模型,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胰腺纤维化后PSCs的活化情况及CTGF在胰腺组织的表达.Real-time RT PCR检测CTGF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SCa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水平.结果 胰腺组织纤维化后,PSCs大量活化,并显著表达CTGF.CTGF作用后,PSCs内CTGF mRNA、α-SMA和Collagen Ⅰ的合成均有显著增加,在给予不同的细胞信号通路阻断剂后,PSCs内α-SMA的合成有显著下降,而Collagen Ⅰ的降低没有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 CTGF参与了胰腺纤维化的调控,MAPK和PI3-K信号通路均参与了CTGF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胰腺是一个重要的内外分泌混合腺, 胰腺发生损伤后能够再生。为了探讨胰腺活体细胞世系追踪的方法和胰腺损伤后再生细胞的来源,分别通过胰腺伤口涂抹并胰内注射、尾静脉注射及腹腔注射三种方法, 利用假型反转录病毒对成体小鼠大部分切除后胰腺的细胞进行世系追踪。结果发现在活体条件下, 与尾静脉注射及腹腔注射法相比, 胰腺伤口涂抹并胰腺内注射反转录病毒的方法能够更有效的标记胰腺细胞; 而且, 通过对标记细胞的世系追踪研究证明, 在胰腺损伤后, 胰腺腺泡细胞能够接受损伤信号刺激发生再生。为今后进一步利用反转录假病毒对活体胰腺进行细胞命运追踪研究奠定基础, 为利用反转录病毒载体进行胰腺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胰腺是一个重要的内外分泌混合腺, 胰腺发生损伤后能够再生。为了探讨胰腺活体细胞世系追踪的方法和胰腺损伤后再生细胞的来源,分别通过胰腺伤口涂抹并胰内注射、尾静脉注射及腹腔注射三种方法, 利用假型反转录病毒对成体小鼠大部分切除后胰腺的细胞进行世系追踪。结果发现在活体条件下, 与尾静脉注射及腹腔注射法相比, 胰腺伤口涂抹并胰腺内注射反转录病毒的方法能够更有效的标记胰腺细胞; 而且, 通过对标记细胞的世系追踪研究证明, 在胰腺损伤后, 胰腺腺泡细胞能够接受损伤信号刺激发生再生。为今后进一步利用反转录假病毒对活体胰腺进行细胞命运追踪研究奠定基础, 为利用反转录病毒载体进行胰腺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CP)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胰腺的慢性炎症,最终以纤维化替代胰腺的正常组织,导致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损伤。近年来,为了深入研究CP的发病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动物实验研究,涉及多种动物模型。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开展后续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从造模的方式入手,比较多种常用的CP动物模型,为CP研究过程中模型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是由各种病因所导致的肝脏病理性反应,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必经途径。以往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甚至是肝硬化早期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干预治疗抑制与逆转病情,该过程有多种肝实质以及非实质细胞参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与肝巨噬细胞是肝纤维化进程中关键的细胞类型。HSCs是肝纤维化的核心细胞,而肝巨噬细胞是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主要调控细胞,HSCs与巨噬细胞间可通过分泌趋化因子、炎症因子以及凋亡因子诱导双方细胞的活化、分化、增殖和凋亡,并且能够调节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与降解,进而影响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与抑制逆转。该文立足于HSCs与肝巨噬细胞的各自特征性功能,通过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的阐述,探究两者在促进与逆转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期探究肝纤维化复杂病理过程中的机制,为治疗逆转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6.
胡晓菡  张葵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9):5769-5771,5785
2型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受环境因素和多种基因的共同调控.近年来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炎症,可能是由细胞因子介导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胰岛作为胰岛素的分泌器官,它的异常是2型糖尿病发病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病理基础.长期的高糖,高脂及巨噬细胞浸润等因素都会刺激细胞因子的大量生成,造成胰岛β细胞的炎症反应,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和细胞活力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其功能障碍和凋亡,进而促使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一步了探讨胰岛β细胞炎症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这种代谢性炎症的研究,进一步阐明了炎症的发生,引起胰岛素抵抗、功能障碍的具体机制,革新了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并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CD8+T淋巴细胞与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生长因子增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炎症在血管重塑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种低级的炎症反应导致粘附分子表达,白细胞的侵入,细胞因子的产生,氧化应激的增加,从而激活免疫细胞和血管炎症信号通路,使T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细胞活化,产生和释放多种活性因子,激活心肌的细胞外基质生成细胞,引起胶原形成及代谢异常,并可导致心肌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或亚细胞结构变化等,从而引起心肌纤维化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本文主要就CD8+T淋巴细胞在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炎症反应中的细胞毒性作用、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分泌大量的炎症因子、增加MMPs的活性从而影响心肌纤维化的形成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我们曾观察到大鼠经γ-射线照射后胰淀粉酶活性降低和分泌减少[1],为进一步探讨照射后胰酶分泌减少的机制,本研究制备出分散的大鼠胰腺腺泡悬液并以不同浓度的~3H-二苯羟乙酸-3-喹咛环酯(~3Hquinuclidinyll benzilatc,简称~3H-QNB)进行M受体结合测定,同时观察胆碱能介质氨甲酰胆碱刺激腺泡所引起的淀粉酶释放反应。结果表明,γ-射线10Gy照射后3天,大鼠分散的胰腺腺泡在氨甲酰胆碱刺激时淀粉酶释放量减少到对照的50%,腺泡M受体与~3H-QNB最大结合量(Bmax)减少到对照的38%,伋M受体与~3H-QNB结合的解离常数(K_D)无改变,说明胰腺腺泡细胞M受体数量的减少可能是照射后胰腺腺泡分泌淀粉酶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Th17细胞及Th17/Treg失衡在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及纤维化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前炎性细胞因子可诱导T细胞分化为Th17,使Th17/Treg失衡,导致IL-17、IL-6、趋化因子等促炎性细胞因子大量分泌并有效介导中性粒细胞动员与兴奋,使得机体产生炎症反应与免疫病理反应。就Th17/Treg细胞及其失衡在肝脏免疫病理反应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胰腺炎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确定,需要寻找新型有效药物。活化的胰腺星状细胞在胰腺纤维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使之成为新的治疗靶点。活化PSC的物质分为三类,即炎症介质、氧化应激和毒素。本文就近年来针对以上不同活化PSC的介质和相关通路的抗星状细胞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