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由持续性损伤修复反应引起的,导致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进一步引发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异常改变的一种病理过程.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在去除损伤因素后是可以逆转的.肝星状细胞作为主要的效应细胞,合成和分泌各种胶原和细胞外基质,一直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最近的研究发现,巨噬细胞作为主要的调节细胞,能同时调节肝星状细胞的功能和基质胶原的降解,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而在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促使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凋亡和纤维胶原的降解,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亚群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逆转中具有双向调控作用,但是对于动物模型体内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巨噬细胞亚群的分类.本文对巨噬细胞亚群的分类研究做一个全面的综述,对肝脏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中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也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研究表明,肝纤维化的病理是可逆的,只要在肝纤维化阶段进行合理治疗,完全可以达到逆转肝纤维化进程,进而缓解乃至治愈肝纤维化的目的。因此,能否终止肝纤维化的进展甚或逆转至正常,是治疗各种慢性肝病的关键。目前,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具有潜在的优势,疗效优于西医,其实验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及其终末病变肝硬化已严重危害全球人类健康,虽然慢性肝病的治疗手段和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肝移植依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器官的紧缺却是一个现实问题。目前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近些年,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均证实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诱导其凋亡,实现肝纤维化逆转。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细胞疗法在肝纤维化治疗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新方向。本文将对肝纤维化及基于MSCs的治疗机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是一种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由于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其已经严重地威胁着全球人的健康。虽然LF可以逆转,但更多会发生恶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已经可以从多方面被阐述。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LF发展的中心和关键,而其他细胞也成为影响纤维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们以细胞因子为联系,并大量分泌首要的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来刺激HSCs的激活和增殖。最终,它们共同导致胶原的沉积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结构的紊乱。而这其中,长链非编码RNA也积极参与了对纤维化过程的影响。本综述将从细胞、细胞因子、ECM以及基因等方面对LF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探讨,从而有助于我们明确LF的发病机制,并为研发LF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
三七总皂苷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肝癌的必经途径。寻找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其中对三七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现综述近几年三七皂苷在保护肝细胞、抑制肝星形细胞活化、促进肝星形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及促使其降解等方面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同时也阐述了三七总皂苷在抗肝纤维化中的重要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流体剪切应力条件下的内皮祖细胞(EPCs)对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粘附、迁移、凋亡等生物学功能以及成纤维化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I (Col-I)、胶原III (Col-III)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SCs与EPCs分别接种于共培养小室的上层和下层,共培养24 h后,给EPCs细胞施加12 dyne/cm2剪切应力,持续24 h。消化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HSCs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SCs的凋亡率;细胞贴壁法检测HSCs的粘附功能;Boyden小室检测HSCs的迁移;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SCs的α-SMA、Col-I、Col-III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剪切应力条件下,EPCs生态小境能明显抑制HSCs的增殖、粘附和迁移能力,促进HSCs凋亡,下调HSCs中Col-I、Col-III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论:在剪切应力条件下,EPCs生态小境对HSCs纤维化的发展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所必须经历的共同病理过程,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细胞因子以及信号通路的调控。铁死亡是由铁过载、氧化还原稳态紊乱和脂质过氧化增加引起的一种新的细胞死亡调控模式,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诱导肝星状细胞发生铁死亡可能是肝纤维化治疗的潜在靶标。许多天然产物可以诱导肝星状细胞发生铁死亡进而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关于天然产物通过铁死亡途径调节肝纤维化的综述文章却相对较少。该文简述了天然产物通过铁死亡调控影响肝纤维化的干预机制及应用,重点探讨铁死亡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以及天然产物靶向铁死亡对肝纤维化的调控作用,旨在为天然产物治疗代谢性疾病和肝脏疾病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也为将来的药物制取提供更多的备选策略。  相似文献   

8.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在人体内广泛分布而又含量极少的一种生物因子,但是却在信号传导,细胞增值分化,促进血管生成,损伤组织修复等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医学的各个领域对b-FGF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肝纤维化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肝纤维化是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中的一个动态过程与共同病理途径。肝纤维化发展的核心环节和共同通路是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和以及大量ECM的合成分泌。而HSC的激活成为肝纤维化的关键,许多生物因子参与了这个病理过程,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就是其极为个最重要的几个因子之一。本文就近些年b-FGF的基本概况,作用机制,b-FGF在急慢性肝炎中的表达情况,在肝癌中的表达和信号传导情况,以及它在肝纤维化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因素等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另外就b-FGF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一简单介绍,本文就以上内容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关于肝纤维化形成的复杂的细胞和分子联系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研究进展。最近的数据表明,纤维化进程的终止和纤维分解途径的恢复可以逆转晚期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因此,需要更好地阐明参与肝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HSC(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事件,此外还有产生基质的其他细胞来源,包括肝门区的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和骨髓来源的肌纤维母细胞。这些细胞与其邻近细胞通过多种联系聚集产生纤维疤痕并造成持续性损伤。阐明不同类型的细胞的相互作用,揭示细胞因子对这些细胞的影响,理清活化HSC基因表达的调控,将有助于我们探索新的肝纤维化治疗靶点。此外,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致病途径,弄清这一点有助于针对特异性疾病治疗方法的发现。本文概述了肝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可能为未来治疗方法带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Iiver fibrosis)是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不平衡的结果,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所共有的病理改变和必经途径.LF的致病因子包括病毒、酒精、药物等,其中乙肝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普遍的肝病之一,因此开发抗肝纤维化药物将有利于我国肝病的治疗,本文主要介绍了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肝脏星形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星形细胞(HSCs)是肝脏的非实质细胞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病理情况下,HSCs被激活,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在肝纤维化与门静脉高压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影响HSCs激活的因素、HSCs激活及凋亡机制的研究成为近年来肝脏细胞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肝星形细胞凋亡与凋亡相关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纤维化的本质是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大于降解,致使其过度沉积所致.其中,活化的HSC是产生过量纤维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诱导肝星形细胞凋亡成为阻止肝纤维化进程的途径之一.现有研究资料表明多种因素作用于HSC引起的凋亡经由线粒体依赖途径及死亡受体途径进行,参与凋亡的相关因子主要有死亡受体家族、Bcl-2家族部分成员以及Caspase家族.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肝病是全世界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大量研究证实,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可以逆转,但目前尚未被攻克,因此,寻找有效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十分必要。近些年来研究表明,SOCS-3在肝纤维化不同阶段扮演不同角色,其可通过影响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等干预肝纤维化,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靶标。同时,很多中药可通过影响SOCS-3来发挥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本文就SOCS-3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行分析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猪血清法肝纤维化模型中,致纤维化因子停止作用于肝脏后α-SMA、TIMP-1阳性HSCs表型与组织中I型胶原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猪血清10周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6周、10周、14周和20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α-SMA、I型胶原,肝组织原位杂交法检测TIMP-1阳性表型HSCs在肝组织中的分布,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比率,SPSS11.0分析各参数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相关性。结果α-SMA于造模第6周、10周即有表达,主要分布于汇管区血管或中央静脉内膜下。于造模第14周、20周时持续表达。TIMP-1于造成模第6周时,表达也限于汇管区血管和中央静脉内膜下。造模第10周、14周时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向肝组织内伸展,并持续维持高阳性表达至造模第20周。α-SMA和TIMP-1在造模过程中随肝纤维化的进程呈显著正相关(r=0.989,P=0.000),二者分别与Ⅰ型胶原呈显著正相关(r=0.893,P=0.000;r=0.923,P=0.000)。结论猪血清攻击法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致纤维化因子启动肝纤维化进程,但不随致纤维化因子的终止而终止。所以,抗肝纤维化治疗成为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李严严  姜颖 《生物工程学报》2014,30(7):1059-1072
肝星型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又叫储脂细胞(Fat-storing cells,FSCs)或脂肪细胞(lipocytes),是肝脏固有的非实质细胞类型之一,存在于狄氏腔内,以脂滴的形式储存人体维生素A总量的50%–80%。原代HSCs分离方法,目前主要集中于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离心淘洗、HSCs高侧向角的流式分选法、紫外激发的自发荧光或特异性抗体标记的流式细胞术等,将为HSCs生理和病理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近年来,HSCs的研究蓬勃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生理状态下,HSCs处于静息状态,合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并维持其稳态,同时广泛摄取和储存维生素A,并具有调节肝细胞再生的功能;而病理状态下,HSCs在肝损伤和持续性刺激条件下被激活,增殖活性明显增强,脂滴减少或消失,ECM合成也明显增加,具有收缩性,同时分泌多种促炎因子和粘附分子,并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变,表明HSCs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有关HSCs的分离和功能研究一直是肝脏细胞学和肝脏病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我们将系统总结和探讨HSCs的分离方法和改进策略,及其功能研究进展和具有潜在价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增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引起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ECM)组分改变的同时又被ECM所调控。活化HSC中过量表达的微小RNA29家族能减少ECM胶原I等基质蛋白分泌。先前未报道的ECM蛋白CYR61能使活化的HSC衰老,wnt-5a可能作为HSC增殖调节器在肝纤维化中对抗细胞凋亡。因此探索肝纤维化ECM和HSC之间的调控方式及作用机制能为早期干预甚至逆转肝纤维化提供有力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肝刺激因子(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 HSS)可以抑制肝纤维化,而且在肝星形细胞中表达,但是其在肝星形细胞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肝刺激因子对肝星形细胞凋亡的影响,从而为研究HSS抑制肝脏纤维化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人肝星形细胞系LX-2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瞬时转染的方法构建过表达HSS的细胞模型后,使用2.5μmol/L H_2O_2刺激细胞20min诱导细胞凋亡;利用Hoechst 33342染色、TUNEL染色、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 3/7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 3/7活性,进而分析HSS对LX-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在H_2O_2刺激下,过表达HSS的细胞与转染对照质粒细胞相比,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细胞凋亡数目增多,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多,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 V和PI双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caspase 3/7活性显著性升高。结论 HSS可以促进H_2O_2诱导的肝星形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肝脏持续性损伤以及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失衡所引起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肝纤维化形成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与TGF-β相关的转录因子如AP1、STAT3及Foxo3a等也参与肝纤维化的调控过程。现就在肝纤维化中TGF-β与转录因子AP1、STAT3和Foxo3a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阶段的必经阶段,却有逆转的可能性。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关于肝星状细胞的激活,除了经典的肝纤维化通路,不断有新的通路和机制出现,包括自噬、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胆固醇代谢和表观遗传,这些都揭示了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机制。表观遗传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调节性非编码RNAs,这些机制也参与调节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发生,对表观遗传和肝纤维化治疗之间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CC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C-C motif)ligand 2,CCL2)在肝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表明,CCL2在各种肝损伤中表达上调.CCL2是炎症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通过与其受体CCR2相互作用,使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穿过血管内皮向炎症部位迁移.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CCL2能直接诱导肝细胞的脂肪聚集,与非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理密切相关.肝实质细胞分泌的CCL2能激活并募集肝星形细胞,参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形成.CCL2能介导肝癌细胞的转移和浸润,刺激肿瘤血管生成,其与肿瘤的关系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阐述CCL2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