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蝮蛇头骨形态比较及分类学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蝮蛇某些种类的分类仍存在不同见解,对蝮蛇类群的分类主要集中在外部形态的比较,而较少涉及内部结构的研究.因此,本文对我国13个地区的8种(亚种)共26号蝮蛇的头骨进行了比较解剖.以头骨特征为依据,对岩栖蝮Agkistrodon saxatilis、乌苏里蝮A.ussurensis、蛇岛蝮A.shedaoensis、短尾蝮A brevicaudus、秦岭蝮A.qinlingensis等的有效性及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的骨骼形态与其他种类也进行了比较,认为它们在谱系上应代表两个不同的类型,将它们分隶于蝮属Agkistrodon和尖吻蝮属Deinagkistrodon是合理的.还以头骨形态特征为依据对8种蝮蛇编制了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蛙科、蝮亚科、蝮属Agkistrodon(sensu stricto)已知约12种,基本上分布于古北界。我国已知产6种,个别种的分布可向南跨及东洋界的华中区。我国产种类中,intermcdius曾作为halys的亚种;blomhoffii亦曾作为halys的亚种,因而原订Agkistrodon blomhoffiibrevicaudus Stejneger 1907与Agkistrodon blomhoffii ussuriensis Emelianov 1929就曾相应改隶为Agkistrodon halys(Pallas)1776的亚种。近年来,有主张将intermedius恢复为种级(赵尔宓,1978;Gloyd,1978),赵尔宓等在讨论我国蝮蛇的种下分类时,亦提出  相似文献   

3.
蝮蛇     
蝮蛇属蝰科蝮亚科蝮属蝮蛇种,下分短尾亚种、中介亚种、乌苏里亚种及黑眉亚种蝮蛇在我国分布较广,东北白眉蝮蛇主要含血液毒,神经毒极微。蛇岛黑眉蝮蛇含血液毒外还含少量神经毒。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短尾蝮蛇(亦称江浙蝮蛇)含血液毒及神经毒等混合毒。头部三角形,上颌长有较长的管状毒牙,生活在平原或丘陵地区,以昆虫、蛙、蜥蜴、鸟、鼠等为食。卵胎生、  相似文献   

4.
《蛇志》2020,(1)
本文对我国学者对亚洲蝮属蝮蛇的分类学研究贡献,尤其是新物种的发现、描述及研究简史进行了总结。该属主要分布于亚洲,共计22种。蝮蛇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和现代生物医药资源,对其分类和生物学认识是资源开发和蛇伤治疗方面的基础。1979年以来,我国学者对我国该属的分类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我国目前已知的16种亚洲蝮属蝮蛇中,有8个种和1个亚种为我国学者发现并描述,它们分别是蛇岛蝮(含指名亚种和千山亚种)、秦岭蝮、六盘山蝮、长岛蝮、庙岛蝮、红斑高山蝮、诺尔盖蝮和澜沧蝮。此外,近年来还进一步通过对西伯利亚蝮-中介蝮复合种的研究,发现我国北方一直被认为的中介蝮应该是西伯利亚蝮指名亚种、华北蝮和阿拉善蝮。最后,总结了我国分布的16种蝮蛇的名录和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5.
蛇岛蝮蛇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蝮蛇(Agkistrodon halys)为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毒蛇,除青、藏、滇及两广外,各省区均有发现。这种蛇不仅数量多,毒性较强,常常伤害人畜,影响劳动力和战备,并且也是用途颇广的药材。因此,无论在其利用或蛇伤防治上,对它的生态都有研究的必要,但这方面的工作报道不多,而且全是关于蝮蛇的短尾亚种(A.h.brevicaudus)的。本文所观察的为蛇岛的蝮蛇,属于中介亚种(A.h.intermedius),分布在我国秦岭以北广大地区及东北三省。蛇岛位于渤海口,其上盛产  相似文献   

6.
郭鹏  张服基 《动物学研究》1999,20(6):415-420
目前,我国蝮蛇某些种类的分类仍存在不同见解,对蝮蛇类群的分类主要集中在外部形态的比较,而较少涉及内部结构的研究。因此,本文的我国13个地区的8种(亚种)共26号蝮蛇的头骨进行了比较解剖,以头骨特征为依据,对岩栖蝮Agkistrodonsaxatilis,乌苏里蝮A.ussurensis,蛇岛蝮A.shedaoensis,短尾蝮A.brevicaudus,秦岭蝮A.qinlingensis等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者一度认为中国北方不同地区的"中介蝮"(Gloydius intermedius)是一个单一物种,但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不同的"中介蝮"彼此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有明显差异。为了探究这种差异的内在原因,本研究在中国境内进行了较大范围野外调查采样,并检视了相关标本,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地理分布资料,对中国北方的体中段背鳞23行的一些亚洲蝮属蛇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的"中介蝮"彼此形态差异显著,具分类鉴别意义,达到亚种划分标准,进而将这些蝮蛇与西伯利亚蝮不同亚种间的形态特征和模式产地信息进行了比对,发现这些蝮蛇符合西伯利亚蝮(G.halys)种下几个亚种的鉴定标准:主产区位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者应为G.h.halys(西伯利亚蝮指名亚种);主产区位于华北地区者应为G.h.stejnegeri;主产区位于西北地区者应为G.h.cognatus。分子研究结果揭示,我国西伯利亚蝮不同亚种在系统发育树中不构成单系群,且彼此间线粒体基因遗传距离达到或高出该复合种中其他已知独立种间的距离。故建议将G.h.stejnegeri和G.h.cognatus从西伯利亚蝮种下独立分出,称华北蝮(G.stejnegeri)和阿拉善蝮(G.cognatus)。单倍型网络分析亦建议将G.h.caraganus提升为种级。本研究亦证实了蛇岛蝮(G.shedaoensis)在辽东半岛陆地山区的分布,从而恢复蛇岛蝮千山亚种(G.sh.qianshanensis)的有效性,主张在下一步工作中对其进行新模指订和再描述工作。在上述结果基础上,对我国境内上述几种蝮蛇的地理分布资料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蝮蛇Agkistrodon blomhoffii brevicaudus别名:秃灰蛇、土公蛇、草上飞等各地不一。为一种管牙类毒蛇。隶属于蝰科蝮亚科蝮蛇属。早在三千年前以“虺”(音毁)一名见于《诗经》、《楚辞》之中。蝮蛇短尾亚种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东北北部、西北地区及两广尚未发现外,其余各地均可见到。为我国剧毒蛇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而且在某些分布区里因数量极多而占优势。故蝮蛇伤病例占我国蛇伤病例总数一半左右。各地区的蝮属蛇类在形态及毒力大小上有差别:分布于西北地区的是中介蝮;东北北部的是蝮蛇乌苏里亚种及黑眉蝮。1980年赵尔宓氏…  相似文献   

9.
江耀明 《四川动物》1993,12(3):38-39
雪山蝮Agkistrodon monticola Werner在分类上隶蝰科Viperidae。是产于我国云南省西北高原的一种特产动物,由Werner于1922年根据云南丽江大雪山的蝮蛇标本描述为日本蝮的一亚种Agkistrodon blomhoffii monticola Pope于1935年将它升为种级Agkistrodon monticola  相似文献   

10.
亚洲蝮属两种的种下分类研究(蛇亚目:蝮亚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分布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黑眉”蝮蛇,依据Mayr(1953)两个样本间平均数比较的亚种划分的经典方法,进行分类学研究,辽东半岛半蛇岛蝮应为:蛇岛蝮千山亚种Gloydius shedaoensis qianshanensis ssp;nov.山东半岛产岩栖蝮为:岩栖蝮长岛亚种Gloydius saxatilis changdaoensis ssp;nov.。  相似文献   

11.
江浙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是属于蝮科蝮属的有毒蛇。蝮蛇毒成份比较复杂,但其中所含的蝮蛇神经毒素(agkistrodotoxin,ATX),是主要的神经毒性成分,它具有磷脂酶[2](PLA[2])活性,是一种阻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突触前神经毒素,可导致递质释放机制失活,从而引起动物中毒。本室发现江浙产蝮蛇的血清能中和自身蛇毒的神经毒性,说明蝮蛇血清中有神经解毒因子存在。本室曾从华南眼镜蛇(Naja naja atra)血清中分离 得到解毒因子CSAP(cobra serum antitoxic protein),但江浙产蝮蛇血清解毒因子的研究见报道,本文建立了该因子的分离纯化方法,并对一些性质及解毒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蝮亚科(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 Zhao、黑眉蝮Gloydius saxatilis Emelianov、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riensis Emelianov、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chmidt 和分别来自不同地区的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 Guenther、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 Stejneger各两条)6种蛇共8个个体测定、分析了约370bp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以游蛇科链蛇属半棱鳞链蛇Dinodon semicarinatus 序列为外群构建分子系统树.分子数据结果支持尖吻蝮形态学的属级分类地位;提示蛇岛蝮位于黑眉蝮的蛇岛亚种分类地位,同时探讨了蛇岛蝮的起源问题;并提示短尾蝮和乌苏里蝮同位于种级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3.
尖吻蝮 Dienagkistrotrodon acutus(Guenther)属于蝰科 viperidae 蝮亚科 crolalinae 尖吻蝮属Dienagkistrodon 是一种剧毒蛇,也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动物.主产我国南方山区,为进一步做好蛇伤防治,我们对武夷山区不同月份的尖吻蝮蛇毒的毒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蝮蛇种下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我国蝮蛇Agkistrodon halys(Pallas)种下分类的问题,争论已有六十多年之久。最初提出蝮蛇分为亚种的是Stejneger(1907),他认为我国台湾省的蝮蛇属于日本亚种A.h.blomhoffii(Boie),而我国大陆所产的蝮蛇为另外两个亚种,即中介亚种A.h.intcrmcdius Strauch及短尾亚种A.h.brevicaudus Stejneger。1912年,Bedriaga提出了异议,以为中介亚种和短尾亚种在鳞片的数目上有重叠,因而主张不分为亚种,其后有主分的,亦有主合的,争论的焦点在于鳞片数和分布区之是否重叠,其次则是色斑的有无和半  相似文献   

15.
熊晔  丁利 《四川动物》2012,31(5):768-771
河北兴隆县的蝮蛇分类问题,以往有国外学者进行过报道.国内文献记载河北省只分布有一种蝮蛇即短尾蝮.2006年实地考察和饲养观察研究发现,雾灵山的蝮蛇不是同一种,而是两种蝮蛇.它们的形态、分布和习性均不同,依照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三卷鉴定,分别为短尾蝮和中介蝮,从而恢复了河北省中介蝮分布的纪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蝮属蛇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用RAPD技术研究了我国5种蝮属蛇类(中介蝮,蛇岛蝮,短尾蝮,高原蝮,乌苏里蝮)的系统发生关系,研究中使用了33个蝮蛇标本和2个草原蝰标本,用11个引物对样品分别作RAPD扩增,获得72个扩增片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蛇毒粗毒的抗菌作用,并比较不同蛇毒对不同细菌的抑制效果.方法 采用抑菌环法测定蛇岛蝮、江浙蝮和短尾蝮蛇毒粗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比较不同蛇毒粗毒的抗菌效果;加入过氧化氢酶(catalase),考察蛇毒抗菌作用的变化.结果 (1)3种蛇毒粗毒对5种细菌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3种蛇毒粗毒对5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3)加入catalase后,蛇毒的抗菌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1)3种蛇毒粗毒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具有明显抑菌选择性.(2)3种蛇毒的抗菌效果不同,蛇岛蝮蛇抗菌作用最强.(3) catalase能显著降低蛇毒的抗菌活性,表明L-氨基酸氧化酶是蛇毒起抗菌作用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8.
蝮亚科蛇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对中国产蝮亚科(Crotaline)亚洲蝮属(Gloydius)6种蛇(其中短属蝮取自两个不同地区)[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 (Stejneger).黑眉蝮Gloydius saxatilis(Emelianov),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Zhao),雪山蝮Gloydius strauchii(Bedriaga),高原蝮Gloydius strauchii monticola monticlal (Werner),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riensis(Emelianov)]与竹叶青属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chmidt共7种蛇8个个体测定了789bp或744bp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用MEGA1.02软件分析了其碱基组成及变异情况,以游蛇科链蛇属半棱鳞链蛇Dinodon semicarinatus序列为外群,用PAUP4.0b2软件构建最简约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竹叶青蛇在全部受试物种中处于原始地位,分布于东北地区的蛇岛蝮,乌苏里蝮,黑眉蝮与浙江与陕西产的短尾蝮所组成的分枝与横断山区的高原蝮,雪山蝮聚集形居的分枝组成姐妹群,支持分布于中国境内的亚洲蝮属蛇种的两个起源及分化地的假说,同时探讨了蝮蛇的分类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与生物圈》2007,(1):28-28
将中国渤海湾濒临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的蛇岛视为一种特殊的自然遗产,一点也不过分。该岛面积虽只有0.73平方公里,但却是全世界特有种毒蛇“蛇岛蝮”的唯一栖息地。据近年估计,虽然岛上“蛇岛蝮”的数量尚有两万条左右,但它仍然是极度濒危的物种,原因就在于其分布地域的面积太小,禁不起任何风吹草动。生活在周围的渔民很早就知道蛇岛及岛上的毒蛇。早在1932年,日本国的学者曾将蛇岛上的毒蛇鉴定为“中介蝮”——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北部的常见蝮蛇。此后,国内外大多数有关学者也沿袭这一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20.
对蝮亚科(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 Zhao、黑眉蝮Gloydius saxatilis Emelianov、乌苏 里蝮Gloydius ussurriensis  Emelianov、 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chmidt和分别来自不 同地区的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 Guenther、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 Stejneger各 两条)6种蛇共8个个体测定、分析了约370bp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以游蛇科链蛇属半 棱鳞链蛇Dinodon semicarinatus 序列为外群构建分子系统树。分子数据结果支持尖吻蝮形态 学的属级分类地位;提示蛇岛蝮位于黑眉蝮的蛇岛亚种分类地位,同时探讨了蛇岛蝮的起源 问题;并提示短尾蝮和乌苏里蝮同位于种级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