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磷脂酶A2的分离和初步表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东北长白山白眉蝮蛇(AgkistrodonblomhoffiUsurensis)蛇毒经DEAESephadexA50离子交换层析柱,连续3步SephadexG75凝胶过滤柱得到了磷脂酶A2(PLA2)的纯品。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质谱(MALDI/TOF/MS)表征为单一蛋白,其准确分子量为(14.008±0.007)kD。最适pH范围8.0~9.0,最适的反应温度为45℃。在溶液中有多聚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八种黄酮类植物化学物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橙皮素、橙皮苷、柚皮素、柚皮苷和淫羊藿苷对羟自由基(HO.)的清除作用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八种黄酮类化合物中,只有槲皮素、芦丁和异槲皮素对HO·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在浓度为260μM时其对HO·清除率分别为30.69%±0.06、13.70%±0.04和10.23%±0.03。构效比较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C环C3位羟基和B环3’-4’邻位二羟基是其清除HO.的重要功能基团。本研究为选择有效的能清除HO·的膳食黄酮类化合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肿瘤早期的淋巴道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其机制复杂,一直是肿瘤研究的难点. 肿瘤淋巴道转移特异性蛋白标记物的发现有助于揭示恶性肿瘤早期发病机制、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和前列腺癌淋巴道转移研究所取得的蛋白质组学成果,并对发现的与以上几种肿瘤淋巴道转移相关的蛋白标记物及其在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及病人预后中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18(Human papillomavirus18,HPV18)E7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构建HPV18 E7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质粒pGEX-6P-1-GST-HPV18 E7,重组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可溶性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结果柱上切除法去除GST标签,表达产物经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SDS-PAGE和HPLC-ESI-MS纯度的HPV18 E7均质蛋白,非变性PAGE和凝胶过滤表明HPV18 E7以稳定的单体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高压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分析得到HPV18 E7精确分子量为12865.0 Da,与其理论值吻合。纯化蛋白经HPLC-ESI-MS/MS鉴定为目的产物,鉴定出的9个匹配肽段覆盖率为HPV18 E7整个氨基酸序列的96.5%。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大量制备HPV18 E7,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和致癌机制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蛇毒(snake venom,SV)是天然的最丰富的蛋白(酶)源之一,而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LAAO)是SV的主要蛋白(酶)组成成份,也是SV重要的活性和毒性蛋白成份,其生物学活性多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V-LAAOs具有明显的影响血小板聚集、诱导细胞凋亡、细胞毒性、抑菌活性及抗病毒/HIV活性等生物功能。本文简述了SV-LAAO的酶学和结构特性,综述了SV-LAAO以上生物学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SV-LAAO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寄生虫与宿主的免疫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miR-429与肿瘤     
miR-429是miR-200家族成员之一。研究表明,miR-429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凋亡和耐药等密切相关。但miR-429在肿瘤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有争议,可作为肿瘤抑制剂或促进剂,具肿瘤细胞/组织特异性。其在骨肉瘤、肾癌、卵巢癌、乳腺癌、宫颈癌、胶质瘤、口腔鳞状细胞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中起抑癌作用,而在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中起促癌作用,但在结肠癌、肝癌、膀胱癌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R-429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的调控机制,为其作为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潜在生物标记分子提供新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组织整合素αv(integrinαv ITGA V)的表达,分析ITGA V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探讨ITGA V在ESCC的进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2例ESCC组织ITGA V的表达,并同时检测33例食管炎性组织为对照。分析ITGA V表达与ESCC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SCC癌组织中ITGA V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炎症组织(P<0.05),且表达水平与T、N和临床分期(P均<0.05)呈显著相关,而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结论:ITGA V的过度表达与ESCC的转移、进展有关,ITGA V可能会成为ESCC患者个体化治疗有效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淋巴道转移是上皮来源恶性肿瘤转移的早期阶段,其发生机制不清,一直是肿瘤学研究面临的难题,为寻找淋巴道转移相关蛋白,以一对来源于同一亲本细胞,且淋巴道转移潜能显著不同的小鼠肝癌腹水型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其中Hca-F为高淋巴道转移力细胞株,Hca-P为低淋巴道转移力细胞株,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建立了高低淋巴道转移力小鼠肝癌细胞荧光差异蛋白表达图谱,高通量筛选与肿瘤淋巴道转移相关的蛋白质.经DeCyde软件分析,共得到163个有统计学差异的蛋白质点,选择2倍以上的差异性蛋白质点23个,经质谱鉴定得到17个蛋白质,在Hca-F中高表达的蛋白质有7个:转羟乙醛酶、波形蛋白、肌酸激酶(脑)、膜联蛋白7、膜联蛋白5、烯酰辅酶A水合酶1(过氧化物酶体)、核内异质核糖核蛋白A2/B1异构体1.而在Hca-F中低表达的蛋白质有10个:真核翻译延长因子2、Ero1样蛋白、乙醛脱氢酶2(线粒体)、苹果酸盐脱氢酶2(NAD)、β-内酰胺酶2、谷胱甘肽S转移酶"1、泛素C末端水解酶同工酶L3、内质网蛋白29(前体)、溶血磷脂酶1、微管不稳定蛋白.这些差异性蛋白质的功能涉及到代谢、蛋白质分泌、蛋白质结合、核苷酸结合,钙离子结合、凋亡和调节生长等过程.对这些蛋白质功能的进一步验证,将有助于解析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双向电泳结合质谱初步分析蛇岛蝮蛇毒蛋白质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荧光染料(Cy5)标记中国辽宁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 shedaoensis,GSS)蛇毒(snake venom,SV,GSS-SV)蛋白质,获得了该蛇毒的双向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 SDS-PAGE)图谱,经DeCyder软件分析,分辨出1000多个蛋白点,分子量范围在10~150ku间,等电点在4~7的蛋白质点占78.8%。凝胶后染色(post-staining)采用蛋白荧光染料Deep Purple,选取的5个蛋白点经胶内酶解,产生的肽段经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ESI-MS/MS,HPLC-ESI-MS/MS)进行序列测定,质谱数据经Sequest Bioworks软件分析,为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金属蛋白酶、类凝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磷脂酶A2的同源蛋白。本研究采用的荧光标记2DSDS-PAGE结合HPLC-ESI-MS/MS的技术适于高通量研究蛇毒蛋白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