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背景] 部分细菌的DNA骨架会发生磷硫酰化修饰,硫结合结构域(Sulfur Binding Domain,SBD)可以特异性识别这种生理修饰。与绝大多数SBD-HNH双结构域核酸酶不同,ScoMcrA的SBD和HNH结构域中间插入了一个特异性识别5-甲基胞嘧啶(5mC)修饰DNA的SET and RING-Associated (SRA)结构域。晶体结构显示,单独的SBD是单体,而SBD-SRA是双体。[目的] 探究ScoMcrA中SRA结构域的存在对SBD识别硫修饰DNA的影响及影响方式。[方法] 凝胶迁移实验(Electrophoresis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比较SBD、SBD-SRA对硫修饰DNA结合力的差异;对参与SBD-SRA二聚体化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突变,并检测点突变对SBD-SRA蛋白二聚体化及结合硫修饰DNA的影响。[结果] 相较于SBD结构域,SBD-SRA双结构域对磷硫酰化修饰DNA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强。对SBD-SRA双体互作界面进行单点突变基本不影响其对硫修饰DNA的结合,当二聚体化界面连续的L261LGET265突变成A261AAAA265时,突变体对硫修饰DNA的结合力下降到与SBD相似的水平。[结论] 根据EMSA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SRA结构域介导的SBD-SRA双体化能增强SBD对硫修饰DNA的结合力;L261LGET265是SRA结构域上影响SBD对硫修饰DNA结合力的关键氨基酸位点。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与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动脉收缩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80例AECOPD合并PH患者作为AECOPD合并PH组。同时选择80例AECOPD未合并PH患者作为单纯AECOPD组以及50名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试者的血清Hcy和Cys-C水平、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动脉氧分压(PaO2)、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ECOPD合并PH组血清Hcy、Cys-C水平以及PASP最高,其次为单纯AECOPD组,健康组最低(P<0.05)。健康组FEV1%pred、FEV1/FVC最高,其次为单纯AECOPD组,AECOPD合并PH组最低(P<0.05)。与单纯AECOPD组相比,AECOPD合并PH组PaO2明显下降,PaCO2明显升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Hcy和Cys-C与FEV1%pred、FEV1/FVC和PaO2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PaCO2和PAS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cy和Cys-C水平异常升高与AECOPD患者并发PH相关,并且与AECOPD合并PH患者肺功能下降、动脉血气异常以及PASP异常升高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周期性应变诱导人肺上皮细胞整联蛋白再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机械拉伸应变对人肺上皮细胞表面整联蛋白α3 、α5和β1分布的调控作用,建立了体外周期性拉伸应变装置,并应用胞外基质蛋白——纤连蛋白(Fn)、胶原蛋白Ⅳ(Col Ⅳ)裱衬基底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在应变为15%,频率为40次/min的拉伸刺激下,正常人肺上皮细胞H727表面α3、α5和β1整联蛋白的再分布.结果表明:在人肺上皮细胞H727中,α3、α5和β1整联蛋白是对拉伸应变敏感的膜受体,周期性拉伸刺激可诱导其激活,使之发生分布的重组,并向基底层转移,形成局部粘附连接,增强了整联蛋白受体与其特异性配体的结合能力.结果提示:一个有效的局部粘附连接的形成是受体聚集和配体占据共同启动的一个协调反应,该反应可能参与了细胞响应机械应力的起始过程,可能进一步通过力-化学信号的耦合或张力整合的形式,最终对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香菇C91-3转录本Unigene 24277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表达含RCC1结构域的Unigene 24277基因,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从香菇C91-3菌丝体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并利用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基因全长。NCBI数据库分析提示其含有RCC1结构域。PCR扩增RCC1结构域,将其克隆产物与pET-32a(+)载体连接,热转化至E.coil Rosetta-gami(DE3)中诱导表达,纯化、复性后,通过MTT法研究其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重组蛋白成功诱导表达,并初步证明了重组蛋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功能,为后续抗肿瘤机制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基因特异引物YMTSP1和YMTSP2,通过RT-PCR从牦牛肝脏组织RNA中克隆出了牦牛MT-Ⅰ(GenbankAccessionNo:AY513744)和MT-Ⅱ(GenbankAccessionNo:AY513745)基因编码区全长。将牦牛MT-Ⅰ和MT-ⅡcDNA序列在CBI上进行同源性搜索发现,牦牛MT-Ⅰ/-Ⅱ编码区序列在不同哺乳动物中相当保守。牦牛MT-Ⅰ和MT-Ⅱ编码的MT-Ⅰ和MT-Ⅱ蛋白分别由61个氨基酸组成,其具有保守的短肽结构如:C-X-C,C-C-X-C-C,C-X-X-C等,其决定MT蛋白分子的整个三维结构,在分子进化上十分保守。同时对牦牛MT的疏水性和跨膜区分析表明,牦牛MT蛋白可能不存在跨膜区,也不存在信号肽,是1种非分泌蛋白。并通过同源比较模建,预测和构建了牦牛MT-Ⅰ和MT-Ⅱ蛋白的分子空间结构,表明牦牛MT-Ⅰ和MT-Ⅱ由α-和β-两个结构域组成,在α-结构域含有5个Cys短肽结构,β-结构域有4个Cys短肽结构,且2个结构域由保守的三肽序列KKS相连。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对慢阻肺治疗效果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以及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至2019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吸入剂施治,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FEV1 in the predicted value,FEV1%)、二氧化碳分压(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SaO2、PH值、CRP。结果:(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FEV1、FVC、FEV1%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SaO2、PaCO2、PH值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SaO2、PH值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对慢阻肺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同时还能够缓解患者炎性状态。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草果(Amomum tsaoko)的遗传多样性和栽培起源,对草果和拟草果(A. paratsaoko)在8个SSR位点上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SSR位点在20个草果居群和5个拟草果居群分别检测到149和101个等位基因,特有等位基因分别为44和59个。方差分析(AMOVA)表明,仅10.4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2物种间,8.66%于种内居群间,80.91%于居群内(P<0.01)。拟草果居群总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大(0.15≤Fst≤0.25),草果的为中度(0.05≤Fst≤0.15)。SMM模式下2物种的遗传分化均加大(Fst<Pst)。因此,草果和拟草果共享祖先的遗传多样性,可能通过随机遗传漂变完成谱系分选后基因突变的积累形成了现有遗传分化模式;围绕大围山的马关、屏边地区可能是草果栽培起源地理中心。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一种可替代人肝细胞研究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CⅢ受体的生理模型,并探讨apoCⅢ受体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首先以125I标记的人apoCⅢ为配体,利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观察了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是否有apoCⅢ受体存在.结果证实HepG2细胞上存在高亲和力的、可饱和的、特异的apoCⅢ受体结合位点,其受体的亲和力(Kd)和apoCⅢ受体结合容量(Bmax)分别为(9.53±1.03)×10-9 mol/L和(3.28±0.31) μg/g.随后又分别研究了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对HepG2细胞apoCⅢ受体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胰岛素可使HepG2细胞apoCⅢ受体结合容量(Bmax)显著增加,但对受体的亲和力(Kd)无影响;胰高血糖素可使HepG2细胞apoCⅢ受体亲和力显著下降(即Kd值升高),对受体的结合容量无影响.提示人肝apoCⅢ受体的功能可能受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不同调节.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素(PGs)在胚泡着床和子宫的蜕膜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前列环素(PGI2)是着床位点表达量最高的PGs.前列环素受体(IP)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s)分别是PGI2的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的受体和细胞核内受体,IP在胚泡着床位点不表达或检测不到,而PPARδ表达丰富,RXRs(PPARs的异二聚体伴侣)及相应的PPARδ-RXRα复合物、PGI2合成酶(COX-2/PGIS)也在着床位点表达丰富,因此推测PGI2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PPARδ受体介导的.利用PGI2类似物(cPGI)和PPARδ特异性类似物能够恢复COX-2基因敲除小鼠的胚泡着床和蜕膜化.总之,PGI2通过PPARδ在胚泡着床和蜕膜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根、叶分解残余物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相关过程的影响,研究了分解第3年杉木根残余物(凋R)和叶残余物(凋L)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环丙基脂肪酸/前体结构,Cy/pre;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Mono/sat;真菌/细菌,F/B;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βG;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P)、化学元素含量及计量比对氮磷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1)与凋R相比,凋L中的Cy/pre、F/B、G+/G-低,Mono/sat高。氮磷添加对分解残余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不显著。(2)与凋R相比,凋L中的βG和NAG活性高、βG/AP大。氮磷添加抑制了AP活性,提高了βG/NAG及βG/AP。且氮磷添加对凋R的AP活性抑制作用更强,对凋L的βG/NAG提升幅度更大。(3)分解残余物中的Mono/sat、G+/G、F/B分别与锰含量、磷/钙、氮含量正相关;AP、βG/NAG分别与氮/磷、磷/铁正相关;βG/AP、NAG、βG分别与氮/锰、磷/镁、氮/钙负相关。表明根、叶分解残余物仍可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相关过程产生不同影响,考虑分解残余物类型可提高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