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表明,在蔬菜的育苗过程中接种AMF可以生产出秧苗质量好、抗性强、品质高的菌根苗。通过对AMF的作用效果分析,发现接种AMF可以改善蔬菜营养与水分的供应状况,增强蔬菜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增加蔬菜根部疾病及线虫的抗性,提高蔬菜产量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农业意义。基于AMF对于蔬菜的有益作用,本文综述了AMF在促进蔬菜生长、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缓解其非生物胁迫和控制病原菌以及与其他生物防治剂(或农药)联合施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MF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岩棉和营养土方作育苗基质,观测了基质对番茄幼苗各时期生长的影响。其试验结果是:以岩棉作基质培育功苗能增加番茄幼苗全株的干重,其中幼苗根系的干重增加较为显著。在播种24d内,岩棉育苗的幼苗高度、茎干重、叶面积和干重的增长略低于营养土方育苗,24d以后,岩棉育苗则增长迅速,说明岩棉育苗具有增加幼苗干物质累积、培育壮苗的特点,证实岩棉是一种良好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3.
青岛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措施,通过增加农业财力投入,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在反季节蔬菜生产中,黄瓜做为保护地蔬菜栽培的一个蔬菜品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何做好品种选择,日常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发生流行,增加单位面积单产,提高经济收入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中活的有机体系,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蔬菜消费量的增加,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引起的问题不断出现。通过综述蔬菜种植各种因素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等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蔬菜种植方式对土壤固碳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蔬菜地面积快速增加已成为我国农田土壤碳库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研究蔬菜种植方式对农田土壤固碳影响,对于揭示我国农田土壤碳库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与采样分析,研究了山东省苍山县3种蔬菜种植方式(大田种植、季节性大棚和长年性大棚种植)对农田土壤固碳速率影响及其随种植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种植方式下蔬菜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种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长年性大棚、季节性大棚和大田种植方式下0—100 cm土层土壤平均固碳速率分别达到1.44、2.73、1.60 Mg.hm-2.a-1;表层土壤(0—20 cm)平均固碳速率依次为0.64 Mg.hm-2.a-1、0.36 Mg.hm-2.a-1、0.20Mg.hm-2.a-1,3种蔬菜种植方式的土壤固碳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同样为蔬菜地,选择合理种植方式是提高农田土壤固碳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利用穴盘育苗技术,通过设置不同基质镉浓度水平和育苗时间,获得不同叶菜对镉累积能力数据,并与田间条件下相关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探讨通过富镉基质栽培比较叶菜镉累积能力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供试叶菜品种地上部镉含量和生物富集系数(BCFs)值随基质镉浓度和培养时间变化显著。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叶菜品种、育苗天数和基质镉含量以及因素间交互作用对叶菜BCFs均有显著影响,而叶菜品种对总变差的贡献最多,是叶菜BCFs值差异的主导因素,控制着叶菜BCFs值的绝对水平。育苗10 d且基质镉含量1.0 mg·kg-1条件下,穴盘基质栽培和田间试验中叶菜BCFs的相关系数最大(R2=0.90),且该条件下的聚类分析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也与田间结果最为吻合,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表明育苗10 d且基质镉含量1.0 mg·kg-1条件下富镉基质栽培得到的结果能够相对真实地反映不同叶类蔬菜田间种植时的镉累积能力,可用于今后镉低累积型蔬菜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7.
以陕甜3号甜瓜幼苗为材料,采用基质育苗、大田栽培法,研究了2种放线菌剂(Act28和康照)育苗接种和育苗移栽双重接种条件下,微量元素锌、锰、钛对甜瓜植株生长及诱导抗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单施菌剂相比,在育苗接种Act28并配施微量元素条件下甜瓜植株总鲜重、根鲜重和蔓叶鲜重分别显著增加31.5%、39.5%和31.5%,在双重接种Act28配施微量元素条件下分别显著增加40.5%、17.6%和40.7%.(2)与单纯菌剂接种相比,在育苗接种和双重接种Act28并配施微量元素下甜瓜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降低4.4%和10.2%,丙二醛含量分别增加10.9%和16.6%;甜瓜叶片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育苗接种康照并配施微量元素下分别较育苗接种康照降低2.2%、38.0%和5.0%,丙二醛含量增加17.7%.(3)甜瓜根系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在育苗接种Act28配施微量元素处理下较育苗接种分别显著增加30.7%和42.6%,而在Act28双重接种配施微量元素与双重接种处理间无明显变化;甜瓜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育苗接种Act28、康照与微量元素配施处理下,分别较2种菌剂育苗接种处理显著降低14.7%、34.3%,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分别明显降低14.9%、21.9%.研究表明,菌剂Act28育苗接种或育苗移栽双重接种条件下,锌、锰、钛溶液对甜瓜植株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微量元素效应与接入的菌剂种类及接种方式有关;微量元素溶液对甜瓜防卫酶活性及抗性物质含量等无显著影响或具有一定程度的负效应,从而导致甜瓜诱导抗病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果和蔬菜昆虫授粉的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建东  陈文锋 《昆虫学报》2011,54(4):443-450
水果和蔬菜是二大类最主要的虫媒作物, 在农业生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是近几十年来授粉昆虫在多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了明确中国主要授粉昆虫的现状以及昆虫授粉在中国水果和蔬菜生产中的经济地位, 本文分析了1961-2009年间中国主要授粉昆虫蜜蜂的数量动态以及水果和蔬菜种植的变化特征; 并以2008年种植的与人类食品密切相关的44种水果和蔬菜为研究对象, 引入农作物对昆虫授粉的依赖性参数, 应用生物经济学的方法评估了昆虫授粉对中国水果和蔬菜产生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 1961-2009年的49年之间, 中国主要授粉昆虫蜜蜂蜂群数量增加了161%, 水果和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了472%, 产量增加了833%。中国水果和蔬菜中虫媒作物产量的提高, 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密切相关(r=0.995, P<0.01), 也与主要授粉昆虫蜜蜂蜂群数量增加有关(r=0.804, P<0.01)。2008年昆虫授粉对中国水果和蔬菜产生的经济价值为521.7亿美元, 占44种水果和蔬菜总产值的25.5%。水果类对昆虫授粉的依赖程度较高, 授粉产生的经济价值大于蔬菜类。在昆虫授粉的贡献中, 苹果、西瓜、梨、芒果和李占据前5位。昆虫授粉对中国水果和蔬菜产生的经济价值十分巨大, 中国水果和蔬菜对昆虫授粉的依赖程度超过15.9%的全球平均水平。随着中国水果和蔬菜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 中国需要更多的授粉昆虫为其提供授粉服务。  相似文献   

9.
设施园艺技术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这种技术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育苗是设施园艺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本文综述了设施园艺与育苗概述、设施园艺育苗的意义分析、设施园艺育苗方式及种类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新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斜纹夜蛾是浙江省慈溪市蔬菜、大豆的重要害虫。 90年代以来已有 5年大发生 ,其原因为主害作物大豆、蔬菜面积大幅度增加 ,气候条件适宜 ,繁殖量大 ;其危害夏秋蔬菜损失达 65.6% ,危害秋大豆造成减产 2 2 .5%~ 77.5% ;应用斜纹夜蛾性诱剂进行预测预报 ,较黑光灯、糖醋液、树枝把诱蛾灵敏、清晰、专一。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加强林木育苗成为森林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林木育苗指的是对各种林木从幼木时期开始管理,并且期间进行合理的管理,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以及森林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林木育苗进行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林木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植物中一些物质的保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在素食为主的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远低于肉食为主的西方国家,提示食用植物与某些老年性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增加蔬菜、水果和豆类等植物的食用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尤其以十字花科蔬菜、绿叶蔬菜、胡萝卜、柑桔类和黄豆制品的作用最为显著。食用植物的有益作用不能简单地归因于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还有一些其它重要物质,近年来相继被证明对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受气候因素影响,黑龙江省冬春季节蔬菜生产以棚室为主。蔬菜综合生产能力逐渐提升,今年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到668万亩,产量1740万吨,冬春两季自给率达63%。  相似文献   

14.
蔬菜吸收不同形态外源碘的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两种蔬菜(小白菜和芹菜)对两种不同形态碘源(I-,IO-3)的吸收和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供试蔬菜吸收碘的速率表现为在短时间(<60 min)内迅速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蔬菜对碘的吸收速率逐渐下降;在低浓度范围内(0.01~0.50 mg/L)蔬菜对IO-3的吸收速率与碘浓度变化曲线符合饱和吸收动力学特征(表现为遵循酶学方程),进一步研究表明,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对低浓度(<0.50 mg/L)下蔬菜IO-3吸收速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两种蔬菜对低浓度的IO-3可能存在主动吸收,而在高浓度范围内(0.50~10.0 mg/L),蔬菜对碘的吸收速率随着碘浓度的提高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两种蔬菜相比,在同样条件下芹菜对碘的吸收速率明显大于小白菜.蔬菜可食部分中碘的含量随着碘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在一次加碘条件下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在持续加碘条件下蔬菜中碘的含量在整个处理期间表现为不断增加; Cl-的添加对低浓度下蔬菜碘的吸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随着碘浓度的提高Cl-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供试蔬菜对碘的富集系数随碘浓度的提高而降低,碘在蔬菜不同器官的分配次序表现为根>叶>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微生物型育苗垫片对水稻根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为微生物型育苗垫片的示范应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水稻秧盘育苗试验,基于常规微生物培养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微生物型垫片育苗对水稻根围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变化。[结果]与普通壮秧剂育苗相比,微生物型垫片育苗的水稻根围土壤细菌数量在出苗后第7 d增加了36. 59%,第14 d和第21 d时降低但差异不显著;放线菌数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71. 11%、702. 48%和100%;真菌数量在第7 d和第14 d分别降低了127. 05%和740%,第21 d时明显增加了160. 98%。在水稻幼苗根围微生物群落组成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螺旋体菌门为优势细菌,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和壶菌门为优势真菌;与对照相比,微生物型育苗垫片组中变形菌门增加,螺旋体菌门和酸杆菌门减少,其中高丰度的假单胞菌属、根瘤菌属、节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根围促生菌均为水稻幼苗根围优势菌;真菌的子囊菌门增加,担子菌门、接合菌门和壶菌门减少,后期子囊菌门成为单一优势菌,该门的腐质霉属、假裸囊菌属和接合菌门的被孢霉属菌为优势菌。[结论]微生物型垫片育苗在水稻幼苗前期可提高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后期降低土壤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具有改善水稻幼苗根围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施用生物炭与添加硝化抑制剂对菜地周年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施用生物炭相比,施用生物炭处理N2O和CH4的综合温室效应增加8.7%~12.4%,蔬菜产量增加16.1%~52.5%,温室气体强度降低5.4%~28.7%.添加硝化抑制剂显著减少N2O排放,不影响CH4排放,综合温室效应减少17.5%~20.6%,蔬菜产量增加21.2%~40.1%,温室气体强度显著降低.混合施用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一方面增加蔬菜产量,另一方面显著增加综合温室效应(增幅为10.6%~11.2%).因此,在菜地添加硝化抑制剂,既能保证蔬菜产量又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合适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研究证据提示,充足的蔬菜摄入量,特别是深绿色叶菜,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可能有一定意义。对2型糖尿病患者和高风险人群来说,增加蔬菜摄入量、调整蔬菜和主食的摄入顺序可能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快速分子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CB  Cui YL  Zhang LY  Li CY 《遗传》2012,34(3):366-370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危害番茄生产的毁灭性病害。文章针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特异区段自主设计了1对特异性PCR引物(上游引物TYLCV-F:5′-ACGCATGCCTCTAATCCAGTGTA-3′,下游引物TYLCV-R:5′-CCAATAAGGCGTAAGCGTGTAGAC-3′),依据PCR扩增特异片段543 bp的有无可以快速、准确、高效、特异地检测出是否感染了TYLCV病毒,这项技术可以方便地应用到工厂化育苗的带毒性检测、蔬菜大规模生产中植株发病情况的快速检测以及抗病毒育种,从而为蔬菜安全可持续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京市1 000户城镇家庭样本数据,分析和研究了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蔬菜消费特点及消费行为。通过统计模型和截面数据半对数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城镇居民具有冬春蔬菜消费量高于夏秋蔬菜消费量的季节性;品种消费偏好表现在大白菜、黄瓜、番茄等10个品种,其消费占到全部蔬菜消费量的50%以上;家庭人口每增加1人,人均蔬菜消费量减少8.58%;蔬菜购买场所对蔬菜消费影响显著,选择农贸市场和菜市场购买蔬菜较其他场所少消费3.58%。应加强对重点品种和重点时期的监测,并做好蔬菜销售终端网点布局,提高居民购买蔬菜的便利性,科学宣传和引导市民辨别蔬菜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系统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7种耕种方式研究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系统中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其效益.结果表明,育苗移栽油菜的株高、叶片大小、根颈粗、开盘度以及产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免耕直播油菜;与紫云英混作的免耕直播油菜,各形态指标均优于免耕直播间作和单作油菜.耕翻后与紫云英混作的育苗移栽油菜产量比免耕直播单作油菜增产11.9%;与紫云英混作的免耕育苗移栽油菜产量与免耕直播单作相近.耕翻后与紫云英混作的育苗移栽油菜产值和效益最大,免耕直播油菜单作其次.结合产投比和土地当量比,耕翻后与紫云英混作育苗移栽油菜和与紫云英混作免耕育苗移栽油菜两种方式综合效益最高,增产增收,增加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