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科学评价预加乳酸发酵萝卜品质,为预加入乳酸泡菜发酵新工艺提供科学依据。以红萝卜为原料对其进行自然发酵以及直投式发酵,在发酵初期预先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乳酸,以滋味、香气、色泽、脆度为评价指标,确定合理的因素权重值,建立模糊数学感官综合评价评分体系,并以普通感官评价方法为对比,结合电子鼻、电子舌分析结果,选出乳酸的最优添加量。预先添加乳酸对自然发酵以及直投式发酵泡萝卜产品的感官评分结果和模糊综合评价总分以及电子鼻、电子舌气、滋味谱图分析结果与未添加乳酸的泡萝卜评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通过评分可知0.45%乳酸为最佳添加量。另通过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的建立与感官评价方法之间的对比以及结合电子鼻、电子舌法能更为快捷、客观地评价出泡萝卜最佳生产工艺。本研究建立了更加便捷、客观以及准确的泡萝卜感官评价方法,优化泡萝卜生产工艺,萝卜预加酸发酵工艺能提高产品品质与缩短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2.
【背景】芽孢杆菌是豆制品的重要腐败菌,在气液界面形成生物膜,对产品生产带来持续污染。【目的】探讨藤椒精油(Zanthoxylum armatum DC.essential oil,ZA-EO)对腐败解淀粉芽孢杆菌DY1a菌体及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藤椒精油主要成分与相对含量,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藤椒精油对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分析精油对腐败菌胞外蛋白酶活性、腐败菌生物被膜形成抑制及成熟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采用扫描电镜结合三维光学显微镜分析生物被膜形貌结构变化,测定生物被膜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多糖与蛋白质含量变化;并通过细菌运动能力、细胞黏附及自聚集能力、细胞表面疏水性和Zeta电位来初步探讨藤椒精油对生物被膜的抑制机理。【结果】藤椒精...  相似文献   
3.
解淀粉芽胞杆菌PC2产抑菌物质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解淀粉芽胞杆菌PC2产抑菌活性物质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方法】以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为基础,依据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的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频率分析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影响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培养基主要组分为马铃薯、蔗糖和L-谷氨酸钠,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188.0 g/L,蔗糖22.0 g/L,L-谷氨酸钠1.80 g/L,培养基成本为0.81元/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6%、发酵温度30°C、装液量40 mL/250 mL、摇床转速185 r/min、发酵时间24 h、初始pH 7.0。优化后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30.82 mm,较优化前的18.22 mm增加了12.60 mm。【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提高了解淀粉芽胞杆菌PC2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为该菌株的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放线菌制剂对人参生长及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兴安岭地区人参为研究对象,探索放线菌制剂对人参的促生效应及对人参根区、根表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放线菌制剂Streptomyces pactum(Act12)处理后,人参药用部分产量增加,品质改善;叶片诱导酶活性提高,根系活力增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和比例显著增加,真菌的数量和比例减少.与对照相比,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改变:优势菌荧光假单胞菌、韩国假单胞菌和氧化微杆菌在根区、根表土壤中的数量大幅提高;病原真菌烟色织孢霉在根区土壤中减少,在根表土壤中消失.表明施用放线菌制剂Act12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提高人参植株的抗性和根系活力,增加产量并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发掘和利用蜂粮中拮抗菌资源,对分离获得的拮抗细菌菌株PC2进行分类鉴定,并测定其发酵液抑菌物质基本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牛津杯双层平板法测定菌株发酵液抑菌谱及温度、p H、紫外线和蛋白酶对其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菌株鉴定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硫酸铵沉淀法和盐酸沉淀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抑菌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结果】从3种蜂粮中分离筛选得到17株拮抗菌株,其中1株细菌PC2以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发酵制备的无菌发酵液对7种供试菌株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对温度、酸和紫外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蛋白酶K、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处理敏感。菌株发酵液存在抑菌蛋白和脂肽类物质。【结论】菌株PC2在食品保鲜和农业生防中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无花果酒发酵的菌株,选用五株商业酵母通过对发酵性能、理化指标、总酚、甲醇、感官评定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表明,菌株KD主发酵CO_2失重量为14.85 g,酒精度可达11.52%(V/V),透光率(96.7 T%)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0.05),总酸为3.55 g/L,酒中总酚含量为0.37 mg/L,甲醇含量为297.19 mg/L显著低于其它菌株(p0.05)。菌株KD发酵的无花果酒感官评分高于其它菌株发酵的酒,其风格独特,典型优雅。本试验通过从商业酵母中筛选出适合无花果酒发酵的优良酵母,可为无花果酒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温杀菌对预浸泡豆杆的杀菌效果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预浸泡豆杆为研究对象,研究高温杀菌对预浸泡豆杆中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及其品质的影响,以期获得具有良好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的产品。结果表明:当温度≥105℃和时间≥10 min时,样品的菌落总数由初始的8.72×108cfu/g减少到50 cfu/g以内,样品的大肠菌群从1.6×105MPN/g减少到3 MPN/g以内,致病菌均未检出。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对预浸泡豆杆中脂肪含量、pH、弹性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水分含量、蛋白质、色差、硬度和咀嚼性影响显著(p<0.05),综合微生物、理化指标、色泽、质构的变化结果,经105℃、15 min和110℃、10 min处理后的预浸泡豆杆既能满足产品卫生要求也可以较好的保留产品原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陕甜3号甜瓜幼苗为材料,采用基质育苗、大田栽培法,研究了2种放线菌剂(Act28和康照)育苗接种和育苗移栽双重接种条件下,微量元素锌、锰、钛对甜瓜植株生长及诱导抗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单施菌剂相比,在育苗接种Act28并配施微量元素条件下甜瓜植株总鲜重、根鲜重和蔓叶鲜重分别显著增加31.5%、39.5%和31.5%,在双重接种Act28配施微量元素条件下分别显著增加40.5%、17.6%和40.7%.(2)与单纯菌剂接种相比,在育苗接种和双重接种Act28并配施微量元素下甜瓜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降低4.4%和10.2%,丙二醛含量分别增加10.9%和16.6%;甜瓜叶片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育苗接种康照并配施微量元素下分别较育苗接种康照降低2.2%、38.0%和5.0%,丙二醛含量增加17.7%.(3)甜瓜根系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在育苗接种Act28配施微量元素处理下较育苗接种分别显著增加30.7%和42.6%,而在Act28双重接种配施微量元素与双重接种处理间无明显变化;甜瓜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育苗接种Act28、康照与微量元素配施处理下,分别较2种菌剂育苗接种处理显著降低14.7%、34.3%,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分别明显降低14.9%、21.9%.研究表明,菌剂Act28育苗接种或育苗移栽双重接种条件下,锌、锰、钛溶液对甜瓜植株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微量元素效应与接入的菌剂种类及接种方式有关;微量元素溶液对甜瓜防卫酶活性及抗性物质含量等无显著影响或具有一定程度的负效应,从而导致甜瓜诱导抗病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红萝卜为原料,在新配制发酵液时预先添加少量不同浓度梯度的乳酸,通过分析泡萝卜感官评价、各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测定结果,研究在直投式发酵下,经乳酸添加后的泡萝卜发酵过程以及风味品质差异,从而改进我国规模化的工业化泡菜生产工艺。结果表明,乳酸的添加能有效加快泡萝卜颜色、质地变化,缩短盐度、可溶性总糖、总酸含量达到平衡的时间,有机酸、游离氨基酸种类、含量均优于对照组泡萝卜,处理组泡萝卜整体成熟度更高。并最终结合感官评分结果确定出0.45%为最优乳酸添加量,所发酵出的泡萝卜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0.
【背景】药食同源的余甘子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极易软腐变质,严重影响其品质和经济价值。【目的】明确引起余甘子果实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长特性和产细胞壁水解酶活性,为余甘子采后软腐病的控制及延长其贮藏期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采后发病的余甘子果实分离病原菌,按照科赫法则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测定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特性,检测产胞外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结果】从具有软腐症状的余甘子果实中分离得到32株真菌,其中菌株DQ23是余甘子采后软腐病的致病菌,通过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将其鉴定为Penicillium choerospondiatis。其菌丝在酵母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DA)上生长最快,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上产孢最多。该菌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氮源,适宜产孢的碳源为蔗糖、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范围分别为25°C和3.0-5.0,产孢的最适温度和pH范围分别为25°C和4.0-7.0。光照均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该菌具有分解果胶、纤维素的能力,无分解蛋白质、鞣质的能力。【结论】Penicillium choerospondiatis是余甘子果实软腐病的病原菌,研究结果为该病害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