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内蒙古图牧吉冬季大鸨调查初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大鸨(Otis tarda)属大型草原鸟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西部及内蒙古的东部,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图牧吉自然保护区是大鸨的主要栖息地,繁殖数量约200多只。1998年开始记录到越冬大鸨个体,2003年冬季,本区越冬数量达到165只(其中保护区内记录到85只)。本文对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大鸨的越冬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大鸨越冬行为及食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分析,对大鸨越冬地管理及越冬鸟类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2020年5月—2021年4月,对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水鸟调查,共记录水鸟82种,隶属于7目14科。其中,鹬科、鹭科和鸭科鸟类共同组成了该区域水鸟群落的优势类群,涉禽种类多、种群规模小,游禽种类少、种群规模大。豆雁、苍鹭、灰翅浮鸥等为自然保护区内水鸟群落的优势种。不同月份水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种群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其最大值分别出现在3—4、1和5月。总体上,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水鸟物种丰富度维持较高水平,迁徙期水鸟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更高,越冬期水鸟种群数量更大,7月水鸟物种丰富度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迁徙期的水鸟群落相似度普遍较高,春季迁徙期鸻鹬类种数占比高,秋季迁徙期和越冬期雁鸭类种数占比高、种群数量大。此外,本次调查共记录国家重点保护水鸟18种,集中出现在越冬期及早春和晚秋。  相似文献   

3.
裴恩乐  袁晓  汤臣栋  蔡音亭  吴迪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599-2605
为了解上海地区水鸟的栖息状况和种群动态变化,2006—2010年在全市选取9个主要区域开展了全市水鸟同步调查。5年来共记录到水鸟9目17科133种796738只次,其中鸻形目53种,雁形目28种,鹳形目17种,鸥形目16种。按居留类型来分,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种类分别占总种类的3.0%、9.0%、43.6%和44.4%。以雁鸭类为主体的冬候鸟迁徙时间一般为9月—次年4月;以鸻鹬类为主体的旅鸟一般为3—5月完成北迁,南迁时间为8—10月。上海市全年水鸟数量较多的区域依次是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南汇东滩和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淀山湖、崇明北湖、宝钢水库和三甲港数量最少。对各调查区域内水鸟的聚类分析和主要类群的生境偏好分析说明,雁鸭类倾向于浅滩生境和开阔水面生境,鸻鹬类倾向于沿海面积较大的浅滩光滩,而滩涂的围垦和人为干扰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鸟栖息地管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Chen JY  Zhou LZ  Zhou B  Xu RX  Zhu WZ  Xu WB 《动物学研究》2011,32(5):540-548
安徽沿江浅水型通江湖泊湿地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水鸟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近年来,高强度的渔业养殖使湿地严重退化,对越冬水鸟构成威胁。为了解湿地变化对越冬迁徙水鸟的影响,2007年11-2008年4月和2008年11月-2009年4月,对安徽菜子湖和升金湖11个样带内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湖泊渔业模式对水鸟分布的影响。两个湖泊共统计到越冬水鸟7目12科43种。其中,菜子湖群38种,密度为8.2ind./hm2;升金湖42种,密度为3.5ind./hm2,优势种为鸿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nser fabali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越冬水鸟种类和数量在12月底-次年1月上旬达到最大值,但不同类型越冬群最大数量出现的具体时期有所不同。根据水鸟组成的聚类分析,可将水鸟栖息地分为三组。水鸟的分布与渔业模式有关,在自然捕捞区,鹤类、雁鸭类和鸻鹬类密度较大,在围网养殖区密度较小,而鹭类的密度在各湖区变化都较小。本研究结果提示,发展可持续渔业对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湿地越冬水鸟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鸨(Otis tarda)是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对大鸨重要栖息地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将为大鸨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至2020年,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的大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全面调查,共选择33个监测地点,对大鸨的数量、性别和分布地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鸨种群数量从2017年193只增加至2020年253只;大鸨1月的越冬种群数量从2017年67只减少至2019年55只,2020年重新恢复至67只。各月大鸨种群数量呈现较大的变化,数量高峰期分别是5月和10月。12月至次年2月,越冬种群数量50 ~ 70只。雌性大鸨从3月开始监测到,数量高峰值出现在4月和5月,达到50 ~ 70只,不同的年份略有差别;6月之后数量开始下降,至9月开始略有回升,在10月以后,野外基本观察不到雌性个体。在野外易于观察的4月,2017至2020年4年中雌雄比的平均值是1︰2。2017年和2018年,大鸨在马鞍山区域分布较多,数量也较为稳定。然而进入2019年,分布地点减少,这可能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干扰有关;2020年保护区功能区进行了调整,将2014年调整出保护区范围的马鞍山区域重新划入保护区中,湿地和草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大鸨分布地点数量逐渐恢复。针对目前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退耕还草、加强保护空缺管理及禁牧等保护措施对大鸨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6.
盐城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水鸟重要的越冬地之一, 随着近几十年来围填海活动强度的不断增加, 其景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改变势必会影响越冬水鸟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因此, 以盐城自然保护区北缓冲区和核心区作为研究区, 根据 1975—2013 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将其划分为围垦区和未围垦区, 分析了 2009—2013 年围垦区和未围垦区之间越冬水鸟种类、数量、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 1)围填海对水鸟的种类组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围垦区雁鸭类水鸟的种类和数量显著高于未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水鸟的种类数具有显著影响, 围填海对芦苇和盐田的水鸟种类数量影响显著; 2)围填海造成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水鸟的 Shannon-Wiener 指数具有显著的影响, 其中围垦区鱼塘的 Shannon-Wiener 指数显著高于未围垦区; 3)未围垦区碱蓬生境水鸟多度最大, 围垦区芦苇生境水鸟多度最大, 围填海造成的生境类型的改变对鹳类、鹤类、鸻鹬类、雁鸭类水鸟的栖息地选择具有较大影响。结果强调围垦后生境的可利用性和人为干扰大小决定了水鸟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
盐城生物圈保护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多种水鸟的繁殖地、越冬地或迁徙途中的停歇地。特别是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只鸻鹬类、雁鸭类水鸟在此处停歇,然后继续进入南下或北上的万里征途。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和《湿地公约》以来,盐城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湿地和水鸟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已先后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和“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为了全面保护特有的沿海湿地及各种水鸟,探索各种鸟类迁徙的“行踪”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鸟类的迁徙是自然界中最引入注意的现象之一,世界上每年有几十亿只候鸟在秋季离开它们的繁殖地迁往更为适宜的栖息地越冬。我国《吕氏春秋》就有“孟春三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之说,记载着所谓一年一度雁随季节变化的迁徙现  相似文献   

8.
2014年10月—2015年4月,采用样点法对鄱阳湖5个区域的47个样点中越冬雁鸭类数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雁鸭类18种,包括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白额雁Anser albifrons。豆雁Anser fabalis的累计数量最多,其次为小天鹅、白额雁、鸿雁Anser cygnoides和罗纹鸭Anas falcata;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出现频次最高,其次为豆雁、小天鹅、鸿雁和白额雁;斑嘴鸭、豆雁和小天鹅出现湖泊数最多。浅水湖泊、草洲和泥滩是多数越冬雁鸭类偏好的生境。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中了最多、最全的雁鸭类。  相似文献   

9.
张国钢  刘冬平  侯韵秋  戴铭  陆军 《生态学报》2011,31(15):4398-4404
2008-2010年,对青海可鲁克湖的水鸟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54种34828只水鸟,隶属于6目11科,雁鸭类水鸟最多,共统计到28445只,占水鸟总数的81.7%;其次是鸥类和鸻鹬类。可鲁克湖在水鸟春秋季迁徙高峰期在4月和10月,这也是水鸟多样性较高的两个月,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迁徙鸭类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卫星跟踪表明,可鲁克湖是青海湖繁殖渔鸥重要的停歇地,渔鸥在可鲁克湖的停歇天数每年也有所不同,2007年和2008年秋季较2006年停歇时间短一些,初步判断与当地的人为干扰有关。当地政府对道路进行修建,其正好位于渔鸥的活动区内,这对渔鸥的日常活动造成较大影响,迫使渔鸥提前离开可鲁克湖。春季停歇天数的不同主要与青海湖面冰融的时间有关,若青海湖由于温度较高,冰融的时间早一些,渔鸥可能提前离开可鲁克湖,前往青海湖进行繁殖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南汇东滩围垦后海岸带湿地冬春季水鸟生境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12月-2010年5月,对上海市南汇东滩围垦后城市湖泊湿地、实验修复湿地、抛荒湿地等三类人工湿地冬季雁鸭类群落和春季鸻鹬类群落展开调查,并对雁鸭类和鸻鹬类群落特征与相应生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类湿地雁鸭类的种类无显著差异,但密度有显著差异:实验修复湿地是抛荒湿地的3.77倍,是城市湖泊湿地的6.03倍.鸻鹬类种类和密度:实验修复湿地分别是抛荒湿地的2.88和5.70倍.两者种类和密度差异均极显著.雁鸭类种类、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明水面面积显著正相关;种类、H'与植被面积显著负相关;种类、密度、H'均匀度与植被盖度显著负相关;H'与平均水位显著正相关.鸻鹬类种类、密度均与裸露浅滩面积显著正相关.建议对已围垦土地的利用以大中型鱼蟹塘、水田为主,以提供足够的明水面给越冬的雁鸭类栖息.通过割除植被等方法在春季提供一定的裸露浅滩面积供迁徙的鸻鹬类栖息.  相似文献   

11.
若尔盖湿地水鸟资源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湿地之一。2010年从3月至12月,对若尔盖湿地水鸟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记录到48种26 050只水鸟,隶属于6目12科,其中雁鸭类水鸟最多,共统计到21 408只,占水鸟总数的82.2%。3月和10月是若尔盖湿地水鸟数量的高峰期;11月是低谷期,主要是由于水鸟的迁离和越冬水鸟尚未到达的缘故。尕海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物种数和水鸟数量占了整个若尔盖湿地较大的比例。卫星跟踪的结果表明,青海湖斑头雁(Anser indicus)在若尔盖湿地与云南和贵州的越冬水鸟汇合,因此加强若尔盖湿地禽流感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2010年11月,对杭州湾曹娥江口至甬江口间潮间带及其附近海涂水库的水鸟群落进行定期监测,共记录9目18科128种.其中,候鸟119种,占总数的93%;而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1种.对13种鸻鹬类和9种鸭类进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种间相关性分析,两个类群各有21对和23对显著相关.通过对水鸟季节动态及其迁徙模式分析,将其迁徙过程分为6个阶段,即:4月上旬-5月中旬、7月下旬-9月下旬(旅鸟迁徙高峰期)、2月下旬-3月下旬、10月上旬-12月中旬(冬候鸟迁徙高峰期)、12月下旬-次年2月中旬(越冬期)和5月下旬-7月中旬(繁殖期).种间吸引作用可能是影响该区域迁徙季节鸻鹬类和越冬地鸭类群落组成的重要原因,而该区域特殊地理位置和水鸟群落构成可能是造成鸻鹬类春秋季迁徙高峰数量巨大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湿地之一。2010年从3月至12月,对若尔盖湿地水鸟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记录到48种26050只水鸟,隶属于6目12科,其中雁鸭类水鸟最多,共统计到21408只,占水鸟总数的82.2%。3月和10月是若尔盖湿地水鸟的高峰期,11月是低谷期,主要是由于水鸟的迁离和越冬水鸟尚未到达的缘故。尕海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物种数和水鸟数量占了整个若尔盖湿地较大的比例。卫星跟踪的结果表明,青海湖斑头雁在若尔盖湿地与云南和贵州的越冬水鸟汇合,因此加强若尔盖湿地禽流感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栖息地演变与人为干扰对升金湖越冬水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10月—2003年4月,选择安徽升金湖6个不同干扰程度和栖息地质量的固定监测点,研究人为干扰对升金湖越冬水鸟分布格局的影响;同时结合前期调查数据,研究栖息地演变对升金湖越冬水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越冬期不同监测点水鸟种类和数量与栖息地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水鸟数量与栖息地干扰程度显著负相关;不同年份升金湖越冬水鸟种类和数量与栖息地质量显著相关.升金湖越冬水鸟存在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人为活动干扰以及生物杀灭剂的影响.提出了一些保护升金湖越冬水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斌  袁晓  裴恩乐  牛俊英  衡楠楠  王天厚 《生态学报》2011,31(16):4599-4608
近年来长江口滩涂湿地高强度的促淤围垦对生物多样性保育造成了严重影响。本研究于2006至2010年在南汇东滩进行了水鸟调查,研究围垦后堤内环境的快速演替过程对水鸟的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鸻鹬类、雁鸭类和鹭类三类主要水鸟类群,结果表明鸻鹬类的总数呈严重下降趋势(ANOVA, p=0.009),而雁鸭类和鹭类总数在上升(ANOVA,p=0.015;p=0.00);在种类数量方面,鸻鹬类和雁鸭类差异不显著(ANOVA,p=0.597;p=0.523),鹭类种类数变化极显著(ANOVA ,p=0.00)。同时,通过对水鸟的栖息地选择因子偏好的分析, 发现滩涂减少是鸻鹬类减少的主要因素,而大型鱼塘和芦苇增加是雁鸭类和鹭类增加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提出相应海岸带湿地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1月18日~12月28日和2006年3月8日~5月8日对洪泽湖东部湿地自然保护区境内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处(33°06′~33°07′N,118°29′~118°30′E)雁鸭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及生境分布进行了研究。在河道和鱼塘生境分别设置了2个和4个样带(方),共统计到雁鸭类6属18种。与历史记录相比,雁鸭类种类明显减少。11~12月记录到雁鸭类5属12种,优势种为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绿翅鸭(A.crecca)、花脸鸭(A.formosa)和绿头鸭(A.platyrhynchos);2006年3~5月记录到雁鸭类3属8种,优势种为绿翅鸭、白眉鸭(A.querquedula)和斑嘴鸭。研究区域内,11~12月河道与鱼塘生境分布的雁鸭类种类和数量差异均显著,鱼塘生境分布的雁鸭类种类多、数量大,而3~5月河道与鱼塘生境分布的雁鸭类种类差异不明显,数量差异显著,河道生境分布的雁鸭类数量较大。人类活动引起的隐蔽场所和食物资源的变化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北京野生水鸟迁徙规律及其监测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全球暴发的禽流感疫情备受世界关注,候鸟带毒且野生水鸟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储库已被世界公认,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已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对2006~2008年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北京市野生水鸟春季迁徙从2月下旬开始,4月初达到迁徙高峰;9月下旬开始秋季南迁,11月下旬达到迁徙高峰.并分别对北京地区雁鸭类、鹬鸻类、鹭类的迁徙规律进行了分析;根据北京的气候特点分析了野生水鸟的分布和迁徙特点;根据禽流感病毒与温度的关系,提出了北京的重点监测时期及物种.  相似文献   

18.
2015年3月和2016年4月,分别对黄河中上游迁徙期的水鸟资源与大天鹅(Cygnus cygnus)的栖息地进行了调查,旨在掌握黄河中上游春季迁徙期水鸟的资源现状以及大天鹅的活动特征。根据黄河湿地植被和水系分布状况,沿着黄河自西部磴口县至东部土默特右旗进行调查。采用核密度分析法(KDE)计算了大天鹅日间和夜间活动区面积,以及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分析了活动区内的栖息地特征。共记录到37种25671只水鸟,其中雁鸭类占水鸟总数的89.6%,特别是大天鹅和小天鹅(C.columbianus)数量较多。内蒙古段黄河是大天鹅春季迁徙重要停歇地之一,大天鹅在此停留时间长((27.23±8.96)d,n=56),日间栖息地和夜宿地基本相似。90%以内区域的EVI值均较低,50%活动区域明显低于50%~90%区域。黄河及农田蓄水而成的河漫滩为大天鹅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栖息地隐蔽性较强,适宜大天鹅等水鸟在此长期栖息。  相似文献   

19.
迁徙水鸟保护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水鸟种群数量和幼鸟比例监测,对科学评估其种群变化趋势、制定长期保护策略具有重要价值。长江中下游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水鸟越冬区之一。本研究采用野外同步调查等方法对该区域87个湿地的亟需保护和具有代表性的10种大型越冬水鸟,其中雁形目6种,分别是鸿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fabalis、灰雁A.grus、白额雁A.albifrons、小白额雁A.erythropus和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鹤形目4种,分别是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白枕鹤Antigone vipio、灰鹤Grus grus和白头鹤G.monacha,进行了长期监测(2003—2019年冬季),并结合相关文献,评估其种群变化趋势、幼鸟比例和死亡率。研究结果如下:(1)2005—2019年3种水鸟(豆雁、灰雁和灰鹤)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7种水鸟(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小天鹅、白鹤、白枕鹤和白头鹤)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2)种群趋势下降组(N=7)和上升组(N=3)的幼鸟比例均值在2016—2...  相似文献   

20.
兴凯湖作为亚太地区水鸟重要的迁徙停歇地以及繁殖地,对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局域保护有着重要意义。2012~2014年通过样点与样线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凯湖保护区春、秋两季丹顶鹤的迁徙数量以及夏季的繁殖数量进行了调查。这3年中兴凯湖地区丹顶鹤的迁徙数量较为稳定,春季迁徙数量51~84只,秋季迁徙数量178~213只;繁殖个体数量呈轻微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105只下降至2014年的83只;栖息本地的丹顶鹤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多,2013和2014年分别增长15和9只。丹顶鹤数量调查对了解其地理分布和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制订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