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肠脑轴是由中枢系统、胃肠道系统共同构成的双向通信系统,其主要通过下丘脑食欲中枢和胃肠道食欲激素来调节动物的食欲,控制其体重,参与能量稳态的调节,是研究动物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重要轴系。本文综述了肠脑轴对动物食欲、能量平衡和体重的调节作用,展望了肠脑轴在肥胖等相关代谢疾病治疗中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爬行动物蛰眠期的代谢水平明显低于活动期的代谢水平,内分泌系统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有关爬行动物蛰眠过程中能量物质代谢与血清T_3、T_4和皮质醇变化的关系尚未见报道,现将对眼镜蛇Naja naja(Linnaeus)的研究结果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3.
在医学动物实验手术中,为估计麻醉药物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以便对麻醉药物做出评价,我们就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对动物体内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观察。1 材料和方法选用恒河猴Macaca mulatta 30只,均为雌性,体重5—8kg,约4—9岁。将其在基础麻醉下,采用静脉间断点滴氯胺酮复合麻醉(0.1%氯胺酮200ml加芬太尼0.1mg、异丙嗪50mg)。于麻醉前、施行手术后经大隐静脉分别采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清FT_3、FT_4和TSH(甲状腺激素)。  相似文献   

4.
树麻雀代谢率和器官重量在季节驯化中表型的可塑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劲松  李铭 《动物学报》2006,52(3):469-477
动物能量代谢的生理生态特征与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BMR)是内温动物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温带的小型鸟类,通过增加产热来适应低温环境。增加BMR的基础之一是中心器官(代谢机器)发生明显的变化。本研究中我们测定了树麻雀(Passermontanus)的BMR、体重和各器官的重量,分析了麻雀各器官的季节性变化及与BMR的关系。方差分析表明:麻雀的BMR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冬季和秋季较高。麻雀内部器官的变化同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和秋季麻雀的肝脏、心脏、肌胃、小肠、直肠和整体消化道的重量,都有明显的增加。相关分析表明:麻雀的BMR与肝脏、心脏和消化道等内部器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我们的结果验证了“中心限制假说”,即麻雀体内存在着与BMR相关的“代谢机器”,中心器官是提高麻雀BMR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生长模型的误差函数及其数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生长曲线是估计动物年龄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野生动物生态学中,动物的体重往往被用作估计动物年龄的主要指标。然而,在动物体重测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例如,动物的日常活动( 进食、饮水、排泄等)通常会引起动物体重的变化,这样在不同时间测定动物的体重就会产生偏差;此外,在测定动物体重的过程中,我们往往称量到一定的精确度。这些偏差将直接导致对动物年龄的估计误差。本文分析了4种常见生长模型(Logistic、Gompertz、Bertalanffy、Richards)的误差函数的数学特征。结果表明,由动物日常活动导致的年龄估计误差在动物的幼龄阶段为量小,而由称量精确度导致的年龄估算误差在生长曲线的拐点处为最小。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在出生前后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对其成年后的行为和生理等具有重要影响。环境温度是影响动物后代表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将分娩当天的布氏田鼠母体和幼仔在常温(23℃±1℃)或低温(4℃±1℃)饲养,断乳(21日龄)时转至常温环境,至第63日龄时再随机将两组动物各分为常温组和低温暴露组,期间检测体重、摄食量、静止代谢率、认知能力和神经细胞增殖和存活等,以验证哺乳期的低温经历可影响成年动物的代谢生理、行为表型和相关脑区神经再生的假说。结果发现:哺乳期低温经历导致成年布氏田鼠摄食量显著降低,与代谢有关的下丘脑以及学习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细胞增殖和存活数量减少。当动物在成年期面临冷暴露时,与哺乳期常温经历的动物相比,哺乳期低温经历的动物摄食量较低,在Y迷宫新异臂中的穿梭次数和停留时间显著降低,但海马和下丘脑部分核团的细 胞增殖以及海马CA的细胞存活明显升高。这表明哺乳期低温经历对布氏田鼠的能量代谢、行为和相关脑区的成体神经再生产生了持久的抑制效应,但成年后再次面对低温时,动物的代谢能力和代谢及学习记忆相关脑区的神经细胞可塑性优于哺乳期未曾经历低温的动物。  相似文献   

7.
动物宿主——肠道微生物代谢轴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皮宇  高侃  朱伟云 《微生物学报》2017,57(2):161-169
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且复杂多样的微生物菌群,在维持宿主肠道微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菌群可以利用宿主肠道的营养素,发酵产生代谢产物,与宿主机体形成宿主—微生物代谢轴(host-microbe metabolic axis)。该代谢轴既能影响营养素吸收和能量代谢,又可调控宿主各项生理过程。本文主要阐述宿主-肠道微生物代谢轴的概念、肠-肝轴、肠-脑轴、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肠道代谢轴的互作以及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期强迫运动对布氏田鼠体重和血清瘦素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稳定体重的维持需要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运动是影响动物能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理解运动对布氏田鼠的生理学效应,我们在室内条件下,运用踏车测定了强迫运动训练6周后动物的体重、体脂含量、摄食量和瘦素浓度的变化.摄食量采用代谢笼法测定,体脂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血清瘦素含量采用放免试剂盒测定.结果发现强迫运动训练6周对布氏田鼠的体重和摄食量都无显著影响,与非运动训练组田鼠相比,运动训练组田鼠的身体脂肪重量降低了3.5 g,运动组田鼠的血清瘦素水平比对照组下降了30%.对照组田鼠的血清瘦素与体脂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运动组则不具有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在强迫运动训练期间布氏田鼠不是通过增加食物摄入,而可能是通过动员贮存的脂肪和减少非活动性能量消耗等方式来维持自身的能量平衡.瘦素在长期强迫运动训练过程中对身体脂肪含量的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超重与肥胖是许多代谢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通常认为肥胖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构建饮食性肥胖模型过程中,动物常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表型,即肥胖易感和肥胖抵抗。既往研究主要基于体重、体成分、物质与能量代谢、行为学(如摄食偏好)等探讨肥胖易感型和肥胖抵抗型表型差异,然而其内部调控机制,仍没有较为明确而系统的阐述。本文在综述表型特征的基础上,从脂质代谢、胃肠道激素水平和肠道炎症、肠道微生物群和肠-脑轴信号通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弓状核食欲调节系统功能改变以及表观遗传学等方面探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表型差异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代谢调衡饮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和二甲双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代谢调衡饮,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 or P<0.01)。结论:代谢调衡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减重降压,降糖调脂功效,是干预代谢调衡饮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1.
氧气是哺乳动物机体代谢稳态维持的物质基础,若代谢过程中氧气供给不足,可造成低氧应激。目前,环境低氧、代谢性低氧和携氧细胞功能障碍是造成动物低氧应激的重要成因。目前,低氧对动物机体代谢和组织功能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肺脏、肝脏、消化道、肌肉和乳腺等部位。若处于低氧状态的哺乳动物形成了适应低氧的代谢模式,则可维持其代谢稳态;相反,若动物无法维持低氧状态下的代谢稳态,则会导致机体氧化应激甚至病变。目前,低氧应激在家畜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原动物代谢适应机制;然而,泌乳期动物机体代谢速率、氧气消耗和自由基水平均较高,但氧在泌乳动物代谢应激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对泌乳性能的影响,仍有待探索。综述了哺乳动物产生低氧应激的代谢成因与作用结果,旨在探讨哺乳动物低氧应激生物学基础,为进一步从低氧应激调控角度为泌乳动物的健康状况维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生理昼夜节律是对环境昼夜变化的一种重要适应。为探讨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体温、体重及能量代谢的昼夜节律变化,采用数字式温度计、电子天平及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测定了白头鹎的日体温、日体重和昼夜基础代谢率(BMR)。结果发现:白头鹎日体温及日体重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夜间体温明显低于白昼,并在4:00时体温呈现最低值;而白头鹎夜间体重显著低于白昼,在4:00时达到最小值,在18:00时达到最大值。另外,白头鹎的BMR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昼夜差异,夜间BMR显著低于白昼。表明白头鹎体温、体重及能量代谢存在显著的昼夜节律变化,并调节达到自身生理能量平衡,从而适应昼夜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代谢率是生理生态学中的重要指标,能反映不同物种和个体之间的能量消耗水平,在动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种不同的物理和生物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动物的代谢特征。本文综述了体重和温度对横断山区小型哺乳动物中缅树鼩、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代谢率的影响,比较了3种小型哺乳动物与其它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异同点,并给出了横断山区小型哺乳动物特殊的一些代谢特征。最后,通过比较代谢产热特征探讨了中缅树鼩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旱獭,又名土拨鼠,属于啮齿目,松鼠科,旱獭属动物。它是使用最广的野生哺乳动物之一,同时它又是一冬眠动物,具有冬眠动物的特性,在内分泌与代谢机能、食欲、活动量和体重等方面每年都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旱獭已广泛应用于肥胖症与能量平衡、内分泌与代谢机能、中枢神经系统调控机制以及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瘤形成等方面的研究。自从1978年发现旱獭病毒(WHV)以来,该病毒以及它的宿主———旱獭已被当作研究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最理想模型。由于WHV与HBV在形态学、基因组结构、基因产物、复制、流行病学、感染过程及其病程甚至…  相似文献   

15.
蔬菜类保健食品"赛金"等对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人工半合成饲料和代谢实验技术 ,设置对照组 ,观察了我国蔬菜类保健食品“赛金”和典型的茄果类蔬菜 -茄子冷冻干燥粉对生长中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材料 “赛金”为茄子、西红柿等 1 0种新鲜蔬菜冷冻干燥粉的混合物 ,茄子冷冻干燥粉为新鲜茄子冷冻干燥制备而得。均为哈尔滨制药三厂提供。1 .2 动物与分组 选用雄性 Wistar大鼠 2 7只(为二级实验动物 ,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平均体重 (60 .1± 1 .5) g,随机分为 3组。于空调动物实验室内、在全塑代谢笼内单独饲养 ,环境参数 :温度 (2 3± …  相似文献   

16.
Qin L  Wen SL  Song Z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23(2):177-179,I0001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对营养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小白鼠随机分为正常、正常低氧、高脂、高脂低氧。通过17d的喂养和低氧训练,测量动物的体重、血糖、血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及肝脏组织切片。结果:经间歇性低氧处理明显抑制高脂高糖饲养导致的体重、血糖、血胆固醇增高,肝脏脂肪细胞分布的密度和范围均比单纯高脂组有所降低。结论:适度的间歇性低氧可以降低血糖以及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减轻体重,并可以有效防止肝细胞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内蒙古草原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和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的体重、身体脂肪、水分含量及身体热值等指标的季节变化.2种动物的体重都是在春季最高,布氏田鼠的体重具显著的季节变化,长爪沙鼠的鲜重具季节变化,但干重则基本维持恒定.2种动物的脂肪含量和身体热值都...  相似文献   

18.
形态、生理及行为的季节性变化是动物生存和繁殖的适应性策略。温度可能是影响啮齿动物季节性繁殖和种群波动的重要气候因子。为了验证环境温度能诱导鼠类体重、能量代谢及行为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假设,并探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和意义,通过不同温度处理模拟四季温度,以野生雄性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体重、日食量、静止代谢率(RMR)及开场行为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黑线仓鼠的体重、日食量及静止代谢率均出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地增加趋势(P0.05或P0.01);以体重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表明,日食量和静止代谢率的增加不完全是由体重增加而造成的;高温处理降低了黑线仓鼠的爬行格数(P0.01),低温处理降低了黑线仓鼠的爬行格数和后肢站立次数(P0.01或P0.05),并产生明显的颤抖现象。以上研究结果支持环境温度能诱导鼠类体重、能量代谢及行为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假设。低温同时增加黑线仓鼠能量的摄入水平和维持基本生长的能量支出水平,同时降低动物在陌生环境中的自发活动与探索行为。高温则降低黑线仓鼠能量的摄入和支出水平,同时减少自发活动与探索行为。体重、能量代谢和行为学特征的变化有利于仓鼠度过寒冷的冬季和干热的夏季,同时也与仓鼠的季节性繁殖现象相一致,因此这些特征可能是黑线仓鼠对其寒冷的冬季及干热的夏季生存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9.
Kisspeptin是由KISS1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是下丘脑GnRH上游的主要调控因子,其不仅在中枢系统调控动物的生殖,而且也可在外周局部影响动物配子发生。然而,最近诸多研究证实Kisspeptin除了在动物繁殖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外,还对动物能量平衡、摄食、肥胖以及代谢性疾病等方面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Kisspeptin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器官调控动物机体的代谢进行了详细论述,重点阐明Kisspeptin与外周代谢激素互作对动物机体代谢影响的最新进展,并总结分析了Kisspeptin在调控动物代谢方面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以期充分理解Kisspeptin在调节动物代谢中发挥的作用,为防治动物及人类代谢紊乱性疾病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毒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毒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动物对农药毒性反应敏感,4种有机磷农药处理组的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动物种类的减少主要是常见种和稀有种类,动物数量变化则主要是优势类群的数量消长,毒性毒理试验表明,农药对大型土壤动物蚯蚓有明显致死效应,并对蚯蚓,鞘翅目幼虫和等足类鼠妇虫等大型动物的呼吸强度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呼吸代谢强度随着农药处理浓度增加与染毒历时的延长而迅速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