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蛰眠是哺乳动物中某些类群应对寒冷、食物短缺等不利环境条件,而在一天中的某个时段降低体温和代谢的一种重要生存适应策略。本文分析了文献报道的近百种已知日蛰眠哺乳动物的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活环境、体型及食性、体温和代谢率等特征。日蛰眠物种在系统分类上隶属于有袋类(Marsupialia)和胎盘类(Placentalia);这些物种大多分布于温带地区(纬度20°S~30°S和30°N~40°N),环境条件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及昼夜变化。日蛰眠动物体型相对较小,主要摄食营养丰富的食物,食草类动物很少日蛰眠。日蛰眠动物的平均蛰眠体温为19.75℃,蛰眠代谢率为基础代谢率的34%。动物通过日蛰眠节约能量,度过不良环境条件。日蛰眠的低代谢和低体温机制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的蛰眠: 类型、物种分布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的蛰眠(包括冬眠、夏眠和日蛰眠等)是最具吸引力的生命现象之一,是动物应对寒冷、食物
短缺、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策略之一。冬眠生理学(生态学) 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国际学
术界在该领域发展比较迅速,国内发展相对缓慢。本文从哺乳动物蛰眠的季节和持续时间、蛰眠期间所利用能
量的来源和贮存方式、启动蛰眠的信号来源等方面综述了哺乳动物蛰眠的类型;介绍了蛰眠的哺乳动物物种的
系统学分布;并对温带或北极动物的冬眠和冬眠阵及其各阶段的体温和代谢率变化特征、日温剧烈波动环境下
的冬眠特征以及日眠和日眠阵等方面进行了概括介绍,以期能促进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上海农田泽蛙蛰眠状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4~2005年冬季对上海农田泽蛙的蛰眠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农田中的路径、田埂和沟渠岸边地下洞穴是泽蛙的主要越冬场所。蛰眠洞穴共用率高达34.0%,超过62.2%的泽蛙与其它个体共用洞穴蛰眠,各共用洞穴内的泽蛙只数为2~6只不等。泽蛙主要利用已有的地下洞穴蛰眠。86.6%蛰眠期的泽蛙为1龄个体。  相似文献   

4.
为了应对由冬季低温与食物匮乏所带来的挑战,动物进化出了不同的能量策略,如迁徙、换毛、贮食、储脂和蛰眠等,但个体间可能存在差异,且不同策略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权衡。有研究者认为,黑线毛足鼠(Phodopus sungorus)的贮食和日蛰眠等能量策略之间可能存在权衡。本研究测定了低温短光[(10±2)℃,光照与黑暗之比L︰D为8︰16]及自由取食或限食条件下黑线毛足鼠的体重、摄食量、贮食量、食物摄取总量、基础代谢率、体核温度与活动性等7项指标的个体差异,并探讨摄食(包括贮食)、基础代谢率与蛰眠之间是否存在权衡,以推测黑线毛足鼠对低温与食物匮乏能量响应策略的个体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在低温短光、自由取食条件下,摄食量无性别差异,雄性个体的体重大于雌性个体,体核温度及活动性低于雌性个体。在限食阶段且低温短光情况下,出现了蛰眠个体,蛰眠个体在自由取食阶段的活动性高于非蛰眠个体,即活动性高的个体更可能产生蛰眠。蛰眠个体与非蛰眠个体的基础代谢率无差异。但是,在蛰眠个体中,基础代谢率与蛰眠频率负相关,活动性与蛰眠持续时间负相关。在非蛰眠个体中,限食程度升高后活动量显著增加。此外,虽然与贮食和蛰眠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的预测相符,贮食个体均不蛰眠,但是动物是否贮食、贮食量以及食物摄取总量(包括贮食量)均与蛰眠无显著相关。本研究表明,能量对策之间的权衡并非发生于贮食和蛰眠之间,而是存在于基础代谢率、活动性与蛰眠之间,不蛰眠的个体倾向于降低活动性以节约能量,而基础代谢率和自由取食阶段活动性高的蛰眠个体则拥有更低的蛰眠表达。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归分析,表明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出蛰、入蛰时体长与体重、胴体重和体重与肝重、脂肪体重、生殖原重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对一些生理常数的显著性检验,右知蛰眠后的肥满度、脂肪体系数、肝系数显著减小,生殖腺系数啬非常显著,躯体肥满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法国Francon等用放免分析法首先测了大鼠红细胞的T_3蓄积及37℃时大鼠全血中红细胞相关性T_3含量。在外加T_3浓度范围较大情况下,红细胞相关性T_3与血浆总T_3的比值为0.235,即红细胞T_3含量是血浆游离T_3的25倍。有资料证明T_3出入红细胞膜是载体介导的且转运速度极快,故提示红细胞可能参与靶细胞T_3的供应。  相似文献   

7.
T_4溶茵酶是从噬菌体T_4衍生而来的,能消化细胞壁。奶酪制造业中菌种培养物里有梭状芽孢杆菌污染,造成奶酪制品出现空洞,影响质量。但这类菌对卵清蛋白溶菌酶有抗性,而天然T_4溶菌酶在乳酪操作温度条件下不稳定,所以新型T_溶菌酶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8.
何少华  梁志奇  何卫东 《蛇志》2016,(4):410-411
目的观察季德胜蛇药对黄蜂蛰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例黄蜂蛰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10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00例患者给予中成药季德胜蛇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天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痊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季德胜蛇药有助于缓解黄蜂蜇伤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提出了从猪胸腺中获得两种胸腺激素纯品的方法。这两种激素分别命名为胸腺激素T_1和E_1。T_1和E_1为两种酸性蛋白,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查,证明为均一的蛋白质,它不含糖或核苷酸类物质,经SDS 凝胶电泳测定分子量分别为13000和68000,等电点分别为pH4.6和5.2。氨基酸初步分析的结果指出,两种蛋白质中酸性氨基酸的含量达1/4以上,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则只有5%左右。根据以上结果判断,胸腺激素T_1和E_1显然不同于任何一种已报道的牛胸腺激素。T_1和E_1均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可以促使不成熟的淋巴细胞分化为成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T 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提出了从猪胸腺中获得两种胸腺激素纯品的方法。这两种激素分别命名为胸腺激素T_1和E_1。T_1和E_1为两种酸性蛋白,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查,证明为均一的蛋白质,它不含糖或核苷酸类物质,经SDS凝胶电泳测定分子量分别为13000和68000,等电点分别为pH4.6和5.2。氨基酸初步分析的结果指出,两种蛋白质中酸性氨基酸的含量达1/4以上,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则只有5%左右。根据以上结果判断,胸腺激素T_1和E_1显然不同于任何一种已报道的牛胸腺激素。T_1和E_1均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可以促使不成熟的淋巴细胞分化为成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不同季节和冬眠时相中达乌尔黄鼠 (Citelleusdauricus)下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 (noradrenaline ,NA)代谢和视前区 (POA)脑片中各类温敏神经元的比例、温度敏感性、放电活动的临界温度及下限温度 .结果表明 :与夏季动物相比 ,( 1)冬眠各时相中POA温敏神经元的比例和温敏性产生了与冬眠体温调节特性相关的适应性改变 ;( 2 )冬季和冬眠中POA神经元放电的下限温度和温敏神经元活动的临界温度均显著下移 ;( 3 )冬眠中POA神经元对NA反应的敏感性增高 ,冷敏神经元对NA的反应从夏季的抑制型转变为冬眠时的兴奋型 ;( 4)入眠和深冬眠时下丘脑内NA的含量和代谢水平下降 ,出眠时代谢水平升高 .这些变化可能解释动物入眠时主动降低体温和出眠时从深低体温中快速地升温的温度调节机理 .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5,(3)
<正>2014年我院成功救治马蜂蛰伤致溶血性贫血、凝血功能异常、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横纹肌溶解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于2014年10月14日14时被马蜂蛰伤头面部、躯干及四肢等多处皮肤(约30余处),局部疼痛难忍,胸闷、气急,在当地医院予以地塞米松静滴后胸闷、气急缓解。伤后5h解酱油色小便1次,此后未解小便,于当日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冬眠季节的光照条件对贮脂类冬眠动物入眠的影响,在达乌尔黄鼠腹腔埋植体温记录元件iButton,在体重高峰后的下降阶段置于5℃和12L:12D的光照条件下,观察测定其冬眠模式和能量消耗。达乌尔黄鼠冬眠模式出现深冬眠型、少冬眠型和不冬眠型,蛰眠阵包括深冬眠阵、短冬眠阵和日眠阵。不同冬眠阵中最低体温、冬眠阵的持续时间、阵间产热的持续时间、冷却速率和复温速率差异显著;阵间产热的最高体温基本相同。平均每日能量消耗在日眠阵中最高、短冬眠阵中居中、深冬眠阵中最低。入眠时间多集中于黑暗时相,觉醒时间多集中于光照时相。本实验结果提示,在冬眠季节施加光照黑暗循环条件可减少达乌尔黄鼠冬眠的时间,升高阵间最低体温,缩短冬眠阵与阵间产热的持续时间,降低复温速率;增加冬眠期间能量消耗。入眠与觉醒受光照条件影响,具有明显的光暗节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快通道麻醉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_)、血清乳酸(LD)、神经特性性元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麻醉手术的61例患者,以抛硬币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艾贝宁)行快通道麻醉,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行快通道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PCT_水平,T_0(术前1天)、T_1(术后1天)、T_2(术后2天)、T_3(术后3天)、T_4(术后4天)时点血清LD、NSE、脑动静脉血糖差(Ca-j)、乳酸差(AVDL)、脑氧摄取率(O_2Ext)、动脉颈静脉血氧浓度差(Ca-jvO_2)及动脉氧浓度(CaO_2)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及PCT_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_1-T_4各时点,观察组患者的血清L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T_3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水平、Ca-j及AVD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O_2Ext、Ca-jvO_2及CaO_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进行快通道麻醉相比,艾贝宁快通道麻醉可显著降低患儿血清CRP、PCT_、LD及NSE水平,且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脑组织代谢。  相似文献   

15.
刘国梁 《化石》2002,(4):39-40
恐龙自发现以来 ,在动物分类学上 ,它一直被视为爬行动物纲下的一大类响当当的成员。这种情况至今未变。但现在看来 ,把“爬行动物”这顶帽子戴在恐龙头上是越来越不合适了。换句话说 ,恐龙实在不像爬行动物 ,说恐龙是爬行动物实在是小看了人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 ,美国古生物学家巴克就曾向传统理论叫板 ,提出了他的著名的“热血恐龙”理论 ,认为恐龙应当是一类代谢能力高 ,行动敏捷的恒温的热血(或叫内温)动物 ,起码有一部分恐龙如此。而传统观点却认为 ,恐龙是一类行动迟缓 ,呆头呆脑 ,代谢能力不高的变温的冷血爬行动物。恐龙的身上…  相似文献   

16.
自1972年Silber等入首先从T_4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中分离出RNA连接酶后,人们对分离纯化这种酶的工作进行了很大的改进。目前有些实验室已能制备较纯的T_4RNA连接酶,但方法比较繁琐,通常要经过六个层析牲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甲此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纯化方法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将免疫亲和层析用于T_4RNA连接酶的纯化,方法简便,同时所得到的酶测不到RNase的活性,可用于一定序列寡聚核糖核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孔子鸟骨骼微观组织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孔子鸟股骨骨骼的微观组织结构与现生鸟类的相似性,认为孔子鸟具有罗高而情怀定的生长率,基陈代谢可能已进化到相当高的水平,这种较高的代谢水平的起源要晚于鸟类的系统起原。鸟类骨骼内部的组织结构特征与骨骼外部的形态特征的进化是不同步的,孔子鸟等的祖先类型应是一生长速率较低而不恒定的、较原始的爬行动物 。  相似文献   

18.
高原急性影响中 ,出现体重暂时性下降 ,食欲减退等现象。随习服的产生 ,代谢变化明显减弱或消失。人类在 5 0 0 0m以上时代谢变化变得更为明显并不断发展则体脂和蛋白储备明显减少 ,血液中红细胞大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大等。与此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改变。下丘脑 腺垂体 甲状腺轴是调节体内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而HPT轴低氧应答的研究对低氧习服和内环境的适应性反应有着重要价值。1 材料和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 (140± 10 )g ,鼠源系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 ,在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饲养室繁殖…  相似文献   

19.
变温促进昆虫发育的酶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翔  陈永林 《生态学报》1989,9(2):106-114
本文关于如何评价变温对昆虫发育速率影响的讨论表明,在比较两点(T_1,T_2)变温与恒温下的发育速率时,相应恒温下的发育速率为R_(con)(T_1,T_2)=(R_(con)(T_1) R_(con)(T_2))/2,而不是T_1、T_2平均值所对应的发育速率R_(con)(T_1,T_2)=R_(con)(T_1 T_2/2)。 在探讨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时,认为,(1)发育速率实际上是代谢速率的表现,从本质上说是由昆虫体内无数生化反应所决定的。每步生化反应所需酶不同。(2)不同酶,其活力与温度的关系不同。即使同种昆虫,体内不同种类酶的最大活力温度不同。因此,在不同温度下,代谢链中起限速作用的酶不同。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实质上是代谢链中所有酶与温度关系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前,四碘甲腺原氨酸(T_4)一直被认为是甲状腺所分泌的、唯一直接在细胞水平发挥生理作用的激素。1952年Gross和Pitt-Rivers首次发现:人类血清中存在三碘甲腺原氨酸(T_3)。此后的研究证明:T_3也是甲状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其浓度虽仅为T_4的1/40;但无论在动物或人类,T_3的生理作用均比T_4大3~5倍。给予无甲状腺病人T_4后,可转变为T_3;正常情况下至少约有1/3的T_4在外周转化为T_3。这些发现使人们对T_4是否具有生理作用产生疑问。既然T_4通过转化为T_3间接发挥作用,那么T_4本身是否还有生理作用?如果分泌的大部分T_4转为代谢更强的T_3,为何机体需要两种形式的甲状腺激素?T_4仅仅是T_3的前身吗?它是否有不同的独立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