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生物学科技活动小组探究、分组探究、个人探究,课前探究、课堂探究、课后探究,理论探究、实验探究等多种探究方式,按学生情况设置多种探究情境、多种探究指导、多种探究空间,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探究。利用生物学科技活动小组课前探究得到的数据作为课内探究的素材,小组成员担任"小组长"引领探究,采用"分层探究"策略,学生参与教学资源开发和引领,有效地促进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为例,阐述了学生如何第1次自主完成探究全过程,以及在探究全过程中对科学课程的体验;阐述了教师在增强学生关爱生物圈的情感、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的教学策略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的深入挖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大胆置疑、勇于创新、合作交流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改进并拓展实验、得出结论并最终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科学思维是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科学思维是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必备品格,而科学论证能力是科学思维的关键能力。在生物学中如何进行科学论证,实验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本次开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型的教学实践,旨在以实验教学为载体,将论证与探究有机结合,实现论证能力与科学探究共发展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谢增兰 《生物学通报》2012,47(11):22-25
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设计了骨骼的结构与功能、肌肉与骨和关节的位置关系、认识骨骼肌的功能和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等3个高于课本又不脱离课本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课后模拟制作为家庭作业,在学生充分理解该节内容的基础上、家长的适度督促和帮助下,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设计方案完成该模型的制作,体现教学过程中学校、家庭相结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从学生的认知和逻辑出发,对教材资源进行了整合,并对重、难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通过构建渗透作用模型,并应用其进行水稻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从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教学设计途径等3个方面,阐述了人教版8年级上"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的教学。笔者立足概念教学,基于课程标准和具体内容梳理概念体系、依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链条,从而引导学生由兴趣出发,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平衡与稳态的学科思想,在科学探究中提升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  相似文献   

8.
李欧 《生物学通报》2013,(11):38-40
本节教学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4个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资料分析和建构概念图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建构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等知识.同时落实作出假设、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求实合作的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与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9.
在课程中融合科学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亲身感悟科学家实验探究的过程,进而增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养成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良好品德.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引导学生以科学史重演过程的方式进行探究实验,深刻理解知识.  相似文献   

10.
首先通过模拟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在科学探究中问题-假设-证据-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呈现细胞膜研究过程中真实的探究案例,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思想去领会大量的科学史实,将静态的科学史转化为动态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李晶 《生物学通报》2011,46(5):28-30
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主动获得有关蚯蚓的科学知识,增强动手能力.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为独立开展科学探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推导功能、明确目的”“寻找关联、构建模型”“整合梳理、形成观念”3个教学环节进行建模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可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教师不仅要强调探究活动中操作技能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观察、提问、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本文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为例进行创新设计,旨在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掌握科学探究基本思路和方法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勇于参与、乐于创新、善于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开展科学探究的学习,将提出问题的过程根植于自然中观察到的现象。在对疑问进行辨析、评价和修改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关于有探究价值问题特点的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真正理解“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它对整个探究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而不是仅仅作为科学探究的第1个自然环节而存在。科学探究的起点和核心是“提出问题”,落实“提出问题”环节是学生理解真实的“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免疫学的应用”这节教学中,着重设计了“研发疫苗”和以“抗原检测实现快速诊断”这2项实践活动,在真实情境中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计分层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表达以完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的教学过程。从生物学事实入手,上升至生物学概念,并最终强化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真实的科学探究情境对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价值,诺贝尔奖是当代科学界的重要奖项,备受关注,是很好的真实情境素材。本教学实践以辣椒素受体TRPV1的发现为背景,引导学生在揭秘辣觉的过程中夯实神经调节、基因工程等相关概念,充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刘健 《生物学通报》2003,38(9):26-28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设计和实施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探究的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发现 ,初一年级的学生经过 1年的探究性学习后 ,往往能够熟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按部就班地设计或完成探究 ,但却把探究当作一种模式化的程序 ,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探究、理解科学的本质。教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活动的效果。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可以来源于教科书、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 ,或是改编于经典科学实验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学生关…  相似文献   

19.
以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线索,用HPS教育理念为理论引导,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核心素养。通过对生物膜结构科学史进程的描述,培养学生的演绎与推理思维,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哲学观与学生的共同探讨论证,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建模思维,以生物膜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中充满的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通过在浙教版科学教材"种子的萌发"探究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西瓜汁对西瓜籽萌发的影响""探究大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时物质的变化"等课外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