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利用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由“粗”到“细”逐步构建并完善减数分裂过程模型,辅以科学事实对其去伪求真,确定科学合理的减数分裂过程模型,使学生在模型的完善中,构建有关“减数分裂过程”的概念,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和意义,训练科学思维,从而落实“核心素养为宗旨”“教学过程重实践”等课程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按照课程标准“‘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这一课程设计思路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写出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详细讲解各个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相应的参考资料,指导学生设计和进行实验,创造条件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使学生从做中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技术的兴趣,为那些将来学习理工科的学生进入高校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帮助实验区教师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本刊将结合相关教材.分别发表一系列的文辛,供实验区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的利用”的教学构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均为实验内容.“微生物的利用”是其中的一个教学单元,本单元包含3个微生物实验。按照新课标对本模块的要求,实验涉及的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学生自学来完成,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写出报告和讨论交流。实验课是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良好载体。在“微生物的利用”教学单元中,就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充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谈谈自己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4.
1 设计思想“植物的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第 1课时 ,主要介绍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植物的向性运动。这节课的设计思想是 :根据素质教育理论 ,充分利用教材的编写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 ,采用了教师的“过程式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2 教材分析这一节的教材重点介绍了达尔文等科学家 10 0多年前的实验 ,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这些内容都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良好素材…  相似文献   

5.
1准确把握课程目标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是一门实践课程,要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因此“动手实践”应该是实施本模块教学的主要形式。它又是一门STS课程,因为本模块的六大专题、16个课题的内容由微生物的利用、酶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等4个部分组成.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课程观。本模块的自主选择性有3层含义:一是作为选修课程的3个模块之一.  相似文献   

6.
许多学生和教师都在报怨我们的生物学教科书形式呆板枯燥 ,内容陈旧过时。这是由于我们今天的这种基于课本的生物学课程 ,限制了学生与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及科学文献的接触。长期以来 ,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记概念、背知识点。这种教育显然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宗旨。在教育部 2 0 0 0年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中安排了一些研究性课题 ,会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例如第 1个研究性课题是 :“调查近期报刊杂志等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并做交流报告”。这样一个课题的安排 ,会大大丰富课堂信息的来…  相似文献   

7.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等,是高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任务。在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内容中.孟德尔定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力素材,尤其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笔者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对“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不愿学、学习效率低等问题,我们提出“成就驱动式教学法”这一概念。“成就驱动式教学法”是利用青少年对于解锁成就这一行为的主观能动性,将课程内容与解锁成就相结合来驱动其学习。我们通过在超星学习通中引入成就系统,同时结合酶工程课程内容设定成就及相应的奖励机制,达到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姜海瑞 《生物学通报》2012,47(11):32-34
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具体教学实例为依托,阐明了新课程背景下“支架式教学”的内涵、形式,以及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认为只有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进行合理科学定位,确立可实现的最近发展区范围,才能发挥“支架式教学”在提高高中生物学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巴甫洛夫学说在研究“人体解剖生理学”中任何一个课题时,都应该起着主导作用。“消化器官”这一课题的讲授,具有极大可能在学生面前:揭发人体内生活过程的具体性,构成有机体是一个统一体的概念,扩大关於巴甫洛夫的生活及活动的知识范围,以及培养学生苏维埃爱国主义精神和苏维埃民族自豪感。正确地布置这一课题的学习,将为学生积累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概念,逐步地引导他们深刻而牢靠地了解“神经系统”这一课题——这是本课程最复杂,最困难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化,课程标准对结合前沿知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学学科发展突飞猛进,而学科前沿素材是教科书的良好补充。本文以“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为例,探讨“人工合成淀粉”这一前沿素材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从课前收集资料、延续教学情境、设计认知冲突、明确科学原理、构建知识体系、布置课后习题6个阶段层层递进,挖掘前沿素材与课内知识的关联内容,着重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以期为一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它要求科学、准确、规范地对生物的生命现象、规律进行阐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处理生物科学知识 ,这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生物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繁纷复杂的各种生物 ,其生活环境、生存方式、结构生理等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不能用一言“准确”地蔽之。如何做到既准确又生动形象地进行描述 ,既让学生正确地掌握科学知识 ,又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需要教师丰厚的知识的积淀 ,经验阅历的积累 ,进取向上的性情和充分备课准备的综合表现。于是 ,“模糊”描述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  相似文献   

13.
高品  胡莹 《生物学通报》2023,(11):37-40
以“人体的激素调节”一课为例,通过了解“促胰液素发现史”,使学生以史为“引”,感悟科学文化精神;探究“胰岛素发现史”,使学生以史启“智”,提升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重温“结晶牛胰岛素合成史”,使学生以史话“人”,树立态度责任意识。最终,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激素调节知识体系,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14.
张晶 《生命世界》2009,(9):89-90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中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科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熟视无睹,对科学缺乏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与用分离,把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分离。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回归生活,培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晶 《植物杂志》2009,(9):89-90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中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科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熟视无睹,对科学缺乏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与用分离,把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分离。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回归生活,培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阐述“假说-演绎法”的基本内涵。通过对孟德尔的2对相对性状豌豆杂交实验的深入剖析,运用“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经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建立起关于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让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并能够领会“假说-演绎法”在“自由组合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方法论价值,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绝大多数的结论、规律都是通过严谨而科学的实验手段获得的,这就决定了通过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不但能够而且必须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鲫鱼”一节教材是初中生物教材中一个重点章节,就其教学目标而言,它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解剖等实验手...  相似文献   

18.
以基于探究和建构主义的“发现学习”理论为指导。设计了面向高中学生的“自由组合定律”一节的教学,引导学生使用“假说一演绎”这种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结合数学统计推导,分析孟德尔2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尝试对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解释和假说,同时,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和推导实验结果,再与孟德尔的实际测交实验结果比较,进一步检验假说是否成立,最终构建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19.
生物新课程突出科学素养的培养,将科学探究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这是因为探究性学习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构建,有利于科学技能的培养,有利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由此新课程赋予教师开发课程的机会和权利.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把生物学教学变成学生“探究的乐土”,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做,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去研究,亲身经历研究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科学、“做”科学、“悟”科学。  相似文献   

20.
郝雪 《生物学通报》2010,45(8):25-27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着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这一核心理念。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也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实现。让学生重温人类研究光合作用几百年历史中经典的科学研究过程,尝试让学生从科学家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增强学生通过分析生物学实验、科学史实或证据,得出合理推论的能力。同时还能感受到精妙的实验设计、科学的思维方法、先进的技术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