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禽流感病毒M2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pIRES-EGFP中,使其位于pCMV启动子的调控下,并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串联后,将上述串联基因插入到含MDV CVI988的非必需区US基因的重组质粒pUS2中,构建带标记的重组质粒,然后将此重组质粒转染感染了MDV CVI988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筛选了表达禽流感病毒M2基因的重组病毒MDV1。经PCR、Dot-blotting,Western-blotting等实验的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M2基因的确插入到MDV1(CVI988)基因组中并获得表达。重组MDV1免疫1日龄SPF鸡21天后,用ELISA可检测到M2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接种了重组病毒rMDV的鸡体内针对H9N2疫苗血凝素的抗体滴度(p<0.05)明显提高,以禽流感病毒AIV A/Chicken/Guangdong/00(H9N2)攻毒后进行病毒重分离试验的结果发现,重组病毒能有效地降低病毒的排出量(p<0.01),说明该重组病毒可以用于防制禽流感的免疫。  相似文献   

2.
血凝素(HA)是决定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强弱和免疫原性的主要蛋白质.根据已发表的149亚型AIV的H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H9HA特异引物,以AIV A/Chicken/Henan/1/1999/(H9N2)核酸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出1条1.6kb cDNA片段。将HA基因插入pVAXI中,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VAX-H9,采用活体电击法免疫3周龄SPF鸡10只,剂量为50μg/只,3周后加强免疫一次,5周后以100倍鸡胚感染剂量(EID)的HA基因同源病毒对所有鸡进行攻毒,其间每周检测抗体水平变化,6周后以棉拭子进行泄殖腔病毒分离,结果为攻毒后免疫组鸡HI效价为9log2-10log2,对照组为2log2-4log2;免疫组病毒分离数为0/10。对照组为10/10,表明所构建的HA基因表达质粒可作为基因疫苗诱导鸡产生免疫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3.
2007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Mario R.Capecchi、Martin J.Evans和Oliver Smithies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使用胚胎干细胞对小鼠的特定基因进行改造中的杰出贡献。他们的工作,使人们可以在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中进行特定的基因改造,并繁殖出成功表达这种基因的后代。他们发明的这项遗传实验技术,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基因敲除”技术,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通报》2007,42(10):7-7
英国科学家近日首次发现了一种对人类身高有决定性作用的基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基因遗传密码只要有微小的变化,就可以促进身高增长1cm。相关论文9月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一遗传学》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与猪流感病毒:跨越物种传播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今年在墨西哥暴发的流感疫情来源于一种新的流感病毒:甲型H1N1病毒.这种病毒包括人源,禽源和猪源等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片段,为混合毒株.比较了禽、猪和人的流感病毒在其天然宿主中的致病机理,主要目的是评估猪和禽的流感病毒成为人兽共患病的可能性,同时还评估猪在禽流感病毒传入人的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禽流感和猪流感作为人畜共患疾病,在流感病毒从动物到人的传播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猪作为流感病毒的中间宿主,具有混合器作用,人、猪、禽流感病毒可在其体内进行基因重排产生新病毒,并可能跨越种间屏障感染人类.但是流感病毒本身的跨越种间障碍传播不足以引起人流感的大暴发,动物流感病毒必须经过显著的遗传变异后才能使其在人群中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前仍时有感染H5N1禽流感者见诸报端,这让我们尤其要警惕这种病毒的危险性。科学与发展网络(SciDev.Net)最近发布了禽流感资料库,期望科学家与相关人员能从中获得有关H5NI禽流感病毒的最新情况。  相似文献   

7.
1~3月△美国华裔科学家胡小乐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已在短尾猴身上试验成功预防艾滋病的疫苗。所有受试猴子在接受疫苗接种后免疫力都大大增加。接受疫苗的受试猴不仅自身不会感染艾滋病毒,并且也不会成为病毒的载体。△英国剑桥农业遗传公司和杜拉姆大学的科学家在雪花莲属(Galanthus)植物中发现一种能杀死蚜虫、粉虱、稻褐飞虱等吮吸植物汁液的害虫的天然蛋白质,并且还找到了制造这种蛋白质的基因。并成功地将这种基因导入烟草和莴苣。  相似文献   

8.
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和莱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业已制造了至今最大的合成基因。当他们把新基因插入细菌时,这种基因能指导细胞制造一种可能为蛋白质的生物分子。八位科学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获得的这项成就对设计更大的、能指导微生物严密模仿人体自然物质生产新药剂的基因的可能性更大了。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通报》2006,41(10):26-26
科学家最近首次绘制1种树的全基因组图,这一成果使利用树木生产生物燃料的前景变得更加光明。据英国《泰晤士报》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应用最新基因技术绘制出了三叶杨的基因组图。科学家从这种树的4.5万个基因中鉴定出93个基因,这些基因与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通报》2009,44(5):48-48
科学家鉴别出一种基因变异减少了一种以前未知的缩氨酸的功能,从而导致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脱发症。10多年前,研究人员发现HR基因的变异是一种先天性秃发症的主要诱因,患者的头发在出生后的第1年全部脱落并永远不会再生。一种与之相关的脱发症名为遗传性稀毛症,科学家在这类患者的基因组图谱中发现了一个拥有HR基因的小区域.但一直未能鉴别出这种基因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对1996年至2001年间自我国部分养鸡场发病鸡或死亡鸡分离鉴定的8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基因(NSl)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分析和比较了其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结果表明:NSI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5%-99.5%和94.5-98.6%,说明NSl基因在遗传进化上高度保守,稳定遗传。与中国香港、韩国、巴基斯坦及人源H9N2分离株相比较,发现中国大陆的鸡源H9N2分离株的NSl基因在其羧基端缺少1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8株病毒的NSl基因属于相同的进化分支,而且中国的早年分离株A/chicken/Beijing/1/94位于该进化分支的根部,暗示这些分离株的NSl基因是由A/chicken/Beijing/1/94演化而来;尚未发现NSl基因属于A/quail/HongKong/G1/97-1ike分支的分离株。同时,系统进化树也说明了我国的H9N2分离株与韩国、巴基斯坦等地的H9N2分离株隶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H9N2亚型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与地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 4月号报道 :美国乔治亚大学和AviGenics公司宣布 ,他们在家禽转基因研究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 ,已培育出能产下含人体所需蛋白质的转基因鸡蛋的克隆鸡。它将加盟能生产药用蛋白质转基因动物如绵羊、山羊和兔子等行列 ,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活体生物反应合成器和动物制药工厂。由公司科学家亚历克斯·哈维领导的研究小组将一种细菌的基因片段改造后导入鸡胚胎 ,培育出了可充当 β内酰胺酶制造器的转基因鸡。他们先用这种技术对 5 4 6个孵卵鸡蛋进行处理 ,孵化出了 12 6只小鸡 ,其中 10 %携带新基因 ;然后将携带…  相似文献   

13.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克隆及其DNA疫苗的动物免疫试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血凝素(HA)是决定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强弱和免疫原性的主要蛋白质.根据已发表的H9亚型AIV的H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H9 HA特异引物,以AIV A/Chicken/Henan/1/1999/(H9N2)核酸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出1条1.6 kb cDNA片段.将HA基因插入pVAX1中,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VAX-H9.采用活体电击法免疫3周龄SPF鸡10只,剂量为50 μg/只,3周后加强免疫一次,5周后以100倍鸡胚感染剂量(EID)的HA基因同源病毒对所有鸡进行攻毒.其间每周检测抗体水平变化,6周后以棉拭子进行泄殖腔病毒分离.结果为攻毒后免疫组鸡HI效价为9log2~10log2,对照组为2log2~4log2;免疫组病毒分离数为0/10,对照组为10/10.表明所构建的HA基因表达质粒可作为基因疫苗诱导鸡产生免疫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H5亚型禽流感高产疫苗株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了鹅源高产禽流感病毒的6条内部基因片段,近期分离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以及N3亚型参考毒株的神经氨酸酶基因,分别构建了8个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载体,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出了全部基因都源于禽源的重组流感病毒疫苗株rH5N3。通过对血凝素蛋白HA1和HA2连接肽处的5个碱性氨基酸(R-R-R-K-K)基因缺失与修饰,从而消除了病毒基因的毒力相关序列,拯救的rH5N3疫苗株对鸡和鸡胚均无致病性,病毒在鸡胚尿囊液和细胞培养上清的HA效价得到极大提高,分别为12048和1512。制备的禽流感疫苗免疫动物后4~5周即可诱导产生高效价的HI抗体,鸡免疫后18周依然保持高水平的HI抗体。重组疫苗不论是对于国内早期分离的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1/96还是近期分离的A/Goose/HLJ/QFY/04都能够产生完全的免疫保护作用,免疫鸡攻毒后不发病、不排毒、不死亡。带有N3鉴别诊断标记禽流感疫苗株的研制为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谢菲  Serena 《生理通讯》2006,25(1):11-13
1.2005年禽流感全球蔓延 2005年,禽流感在全球蔓延……。这一场瘟疫首先在越南迅速蔓延,随后延伸到罗马尼亚、日本、泰国、柬埔寨、乌克兰、印度尼西亚、中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鸡鸭类禽畜,野禽与猪感染也有报道,更加严重的是已经在亚洲、欧洲等分别发现了人感染H5N1禽流感死亡的病例,其规模、传播范围以及对各行业,各领域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2005年鸡年,闻“鸡”色变,通过努力我们也许可以在这场危机中挺过去,但是重要的是在未来的狗年、猪年、鼠年……,我们不会因为这些本来与我们和平共处的“邻居”而产生莫大的惊恐。  相似文献   

16.
1985年7月,在英国剑桥举行的国际农业展览会上公布,英国已首先用鸡痘病毒载体构建杂交病毒的鸡用基因工程苗成功,并已投产试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为在体外操纵基因提供工具(统称基因工程),这些操纵集中于基因物质(DNA或RNA)片段的分离、扩大、标记及修饰等方面。例如,可以操纵或改造家禽的病原体的基因物质,借以改造禽用疫苗。无疑可以用基因操纵技术来改进禽病的控制。英国Houghton家禽研究所在这种战略性科学基础上取得研制杂交病毒新疫苗的成就。发展商业化集约型养鸡业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疫病发生,免疫接  相似文献   

17.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陈丽、谢青梅等七位研究生和教授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S1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AIV)非结构蛋白NS1在病毒粒子中不存在,故可通过检测NS1抗体来鉴别禽流感受病毒感染鸡群和免疫鸡群,将NS1基因和T4等菌体SOC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融合表达,其融合蛋白可以作为鉴别禽流感免疫鸡群和感染鸡群的检测抗原。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病毒H7N2血凝素HA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表达H7N2亚型禽流感病毒 (AIV)HA1基因 ,用于感染H7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的检测和HA1蛋白功能研究。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对H7N2亚型AIVHA1基因进行扩增 ,将PCR产物克隆于pGEM T Easy载体 ,将该基因插入pGEX 4T 2中构建HA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 ,转化BL2 1大肠杆菌后 ,在IPTG诱导下表达HA1蛋白 ,Westernblot鉴定表达HA1蛋白。电洗脱方法纯化表达HA1蛋白 ,建立间接ELISA方法 ,对感染AIVH7、H9、H5亚型AIV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克隆H7N2亚型AIV的HA1基因 ,其核苷酸序列长度 96 6bp ,编码 32 2个氨基酸残基。构建HA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内表达出约 6 1× 10 3的HA1融合蛋白。Westernblot和ELISA方法鉴定表明 :表达HA1蛋白与感染H7亚型AIV鸡血清有反应 ,与H5、H9亚型AIV阳性血清没有反应。结论 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H7N2亚型AIVHA1基因蛋白 ,具有与感染H7亚型AIV阳性血清反应原性 ,不与H5和H9亚型AIV感染阳性血清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9.
通过PCR从三黄肉鸡的肝脏基因组中扩增了鸡α干扰素(ChIFN-α)全长基因。序列分析表明ChIFN-α基因全长582bp,亚克隆其成熟蛋白编码基因(489bp),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E.coli/pET-28a( )-IFNα,使IFN-α置于pET-28a的T7启动子下游并同6×His(多聚组氨酸标签)-Tag融合。经酶切鉴定,DNA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Western-blot分析证实表达出22kD左右的融合蛋白,表达的蛋白以不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并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提纯的包涵体纯度可达70%以上,用镍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蛋白则可达到95%。经透析复性后的蛋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能够抑制H9N2禽流感病毒的复制。鸡胚试验中重组干扰素抗病毒效果好在H9N2禽流感病毒攻毒组中,能保护鸡胚并使其孵出率达到100%的重组干扰素最小蛋白含量为2μg;重组干扰素对新城疫病毒复制也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延迟该病毒复制时间为12h至48h;雏鸡试验表明重组干扰素也能较好地抵抗H9N2禽流感病毒对雏鸡的感染。两组试验均表明,亲和层析纯化蛋白是包涵体蛋白活性的20倍左右。  相似文献   

20.
研究LY株禽呼肠孤病毒(ARV)感染1日龄SPF鸡后对法氏囊发育影响,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疫苗免疫诱发的抗体的影响,及对强毒株IBDV致病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LY株ARV感染1日龄SPF鸡可引起法氏囊萎缩和部分淋巴细胞减少,但对增重及AIV和NDV疫苗免疫后抗体滴度却没有显著影响。ARV感染可降低弱毒IBDV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反应,但对随后IBDV强毒株攻毒的抵抗力却与对照鸡无显著差异。经IBDV弱毒疫苗免疫后,再接种强毒株IBDV,不会引起死亡,但却仍能显著抑制对AIV、NDV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滴度。然而,对于1~7日龄经ARV感染的鸡,IBDV强毒的这种免疫抑制作用又显著低于未经ARV感染的对照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