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萄葡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是与产生青霉素酶有关。因此,测定青霉素酶的有无,便能判定分离菌株对青霉素是否有耐药性。本文介绍一种改良快速玻片法测定葡萄球菌青霉素酶,并同时与青霉素肉汤琼脂稀释法敏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评述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萄)肠毒素是一组血清学上互不相同的胞外蛋白质,共六种:A、B、C1、C2、D和E型,它们是引起金葡萄食物中毒的作用物。不久前Bergdoll等(1981)又描述了第七型肠毒素(F),可能在金葡菌中毒性休克并发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病原体,它产生多种类型的毒素,从而引起各种类型的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SEs),是一组血清学上互不相同的热稳定肠毒素,有10个血清型。由于食入了被SEs污染的食品而主要引起肠胃炎,此外,SEs还是一种强的超抗原,它可以刺激非特异性T细胞增殖。SEs各型之间有着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细菌性病原体,能引起人类各种各样的感染。由该微生物引起的浅表感染包括脓疱病,蜂窝组织炎和滤泡炎,更进一步侵入深层的葡萄球菌感染包括骨髓炎、肺炎、败血症和心内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常是医源性的。但社区感染的报道与日俱增。由于抗生素耐受菌株包括最新鉴定的对糖肽类抗生素敏感性减弱的分离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7.
RT-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活菌的RT-PCR方法。方法用RT-PCR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pa基因进行检测,并做灵敏度和特异性测定,用RT-PCR检测细菌灭活前后的spa基因。结果用spa基因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灵敏度为1.5×104CFU/mL;Spa引物能特异性扩增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株和14株临床株的目的片段,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则无特异性扩增条带,而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弱条带扩出;细菌灭活前可以检测出目的基因,灭活后4℃放置24、48和72 h均无目的基因片段扩出。结论可以用spa基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活菌检测。  相似文献   

8.
科学网消息:由台湾中研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副院长王惠钧所领导的研究团队与美国研究室携手合作,共同研究造成严重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的崭新治疗方法。此篇研究论文于2月14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上。目前众所皆知的甲氧苯青霉素抗药性金黄葡萄球菌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已普遍散播在社区与医院环境中,伺机引起机缘性感染。  相似文献   

9.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 1 999~ 2 0 0 3年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变迁情况 ,采用K B方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 ,对 1 999年 1月至 2 0 0 3年 1 2月临床分离的 42 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 ;耐药率的显著性比较采用x2 检验。结果显示 ,1 999~ 2 0 0 3年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42 3株。 2 0 0 2~ 2 0 0 3年MRSA的分离率为 1 9.7% (2 9/ 1 47)有增加趋势 ,高于 1 999~ 2 0 0 0年度分离率 1 7.5 % (3 3 / 1 89)。在 2 0 0 2~2 0 0 3年间MSSA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 .0 % ,4.6% ,2 .3 % ,1 .3 % ,6.8%和 2 1 .8%。而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 ,为 5 1 .9% ,70 .4%和 41 .3 %。与 1 999~ 2 0 0 0年比较 ,MSSA对青霉素G、环丙沙星、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明显下降 ,p <0 .0 5。 5a间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菌株。 1 999~ 2 0 0 3年MRSA发生率有增加趋势。耐药性监测有助于遏制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引起人和动物发病的一种主要的致病菌,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含有荚膜成分,并且这种荚膜成分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和抗噬菌作用有关。主要从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5型和8型血清学分类、分子结构、影响因素、表达调控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方法 对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用MicroScan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种类并检测该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78株,其中MRSA为197株,检出率为52.1%.MSSA对苯唑西林,阿莫西林-棒酸,第1、2、3代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以及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均甚敏感。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的菌株。对利福平、呋喃妥因有较好的敏感性.而对β-内酰胺类青霉素、苯唑西林和氨苄西林是100%的耐药,对头孢类抗生索、氟喹诺酮、大环内酯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高。结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MSSA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MRSA感染首选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利福平不能单独用于MRSA感染的治疗;呋喃妥因可用于创面伤口MRSA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田洪亮  徐刘溢  彭练慈  朱燕 《微生物学报》2023,63(12):4441-4450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被认为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引起人畜的感染性疾病,导致皮肤、软组织和血液感染,引发脓毒症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随着抗生素的滥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导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的出现,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散播,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目前亟需有效控制SA感染的新疗法,因此本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防治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MRSA的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一类胞外毒素,其中传统型为SEA-SEE,具有催吐活性。目前也发现了一些催吐活性未知的新类型肠毒素,命名为SEls。所有肠毒素的分子量都在22-28KDa之间,由单一肽链组成,其稳定性好,可耐大多数蛋白水解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具有较强的超抗原特性,可促使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同时表现出对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MHCⅡ)等位基因的不同偏爱性。超抗原的产生和调控依赖agr系统,同时也受其它因素的调控,如一些氨基酸。因此在免疫治疗中具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性质、组成、结构、功能、检测方法等方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进行简要介绍,为肠毒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发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由于其多种耐药菌株的出现,发病率迅速攀升,而且通常的抗生素治疗已不可靠。国内外研究者致力于寻找能够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疫苗的有效靶点,如毒素、荚膜多糖、胞外基质结合蛋白、表面多糖、表面蛋白、毒力因子表达调控蛋白等,希望研制出能有效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疫苗。本文主要介绍其近年来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认为万古霉素中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一般从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转变而来。万古霉素中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往往长期使用万古霉素或有慢性疾病。目前还没有系统检测万古霉素中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试验。如果用万古霉素治疗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失败,临床医生应警觉是否为万古霉素中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感染问题至今仍备受国内外有关部门重视。控制感染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弄清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中断菌株在敏感病人之间或无症状携带者与病人之间的传播,这样的流行病学研究依赖于有高鉴别力的分型系统来辨别菌株的相关性。本文就金葡菌传统的基于表型的噬菌体分型、血清学分型、耐药谱分型、凝固酶分型以及新兴的质粒分型、染色体DNA脉冲电泳分型、核糖分型和全细胞蛋白图谱分型等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内、外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其所致感染病死率高、耐药严重,给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疫苗是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有效手段,现研究的疫苗主要分为四大类:以金黄色葡萄菌全攻或部分菌体为疫苗,针对荚膜和黏附因子的疫苗、针对毒素和酶的疫苗和针对毒力因子表达调控蛋白的疫苗。  相似文献   

19.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食物中毒的最早观察没有记录,但1930年就有这种病的记载,金葡菌与食物中毒的关系是Vaugnan等1884年首次说明的。Barber(1914)是金葡菌食物中毒与其产生的毒性物质确切关系的第一个研究者,他发现喝不冷藏的牛奶生病是由于牛奶中金葡菌生长产生的毒性物质所致。这个极好发现被忽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抗体在金葡菌L型败血症中的意义。方法:金葡菌L型败血症的细菌诊断组38例,临床诊断组46例及对照组41例的血清做试管定量凝集反应测定其效价。并以金葡菌细菌型和L型分别感染动物,停止感染两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结果:以1:80以上作为阳性,阳性率细菌诊断组947%、临床诊断组869%、而对照组仅146%。细菌诊断组及临床诊断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而细菌诊断组与临床诊断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金葡菌抗体在金葡菌L型败血症中具有快速的病原学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