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慕课(MOOC)热带来了在线课程的新体验,学生就此有了提高学术英语能力的迫切要求,同时给高等教育大力倡导的专用英语(ESP)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本文简述了慕课和ESP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影响,以军医大学的生物化学英语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目前生物化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生物化学英语ESP课程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选择贴近学习者需求的慕课课程、分阶段有侧重进行专业学术英语技能培训,此举将有助于慕课课程模式下ESP教学改革的开展,促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力推广之下,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运用"互联网+"教学模式:教师课前准备并向学生发布相关学习资源、学生预习情况和预习效果的评价、学生成绩量化标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本文从我国"互联网+生物化学"教育现状、"互联网+"教育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以及生物化学课程与"互联网+"教育结合的未来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生物化学不仅是生物类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发展最快的前沿课程之一。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面对生物化学的繁杂体系暴露出许多问题,通常教学效果不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慕课与微课等线上课程为许多高校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钉钉课堂、腾迅课堂、雨课堂、微信交流平台等线上课程直播,也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同步学习。线上教学在新冠疫情期间成为全国大中小学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但经过几年的推广,单纯的线上教学在教学效果方面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为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各自优势,混合式教学成为发展方向。华南农业大学在2019年初开始与智慧树平台合作,建立生物化学的教学慕课,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我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采用了“MOOC+线上见面课”的线上混合教学模式。教学反馈结果显示,学生单纯依靠MOOC并不能很好地完成生物化学的学习,但“MOOC+线上见面课”则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该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为今后 “MOOC+线下课”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夏险  赵琪  苏平  涂俊铭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3):994-1000
慕课等线上学习平台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结合慕课对传统教学进行突破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微生物工程"课程是高等院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我们在微生物工程实验课的教学中引入了一种基于慕课教学资源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结果表明,这种慕课背景下的开放式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探究基于内蒙古民族大学优慕课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兽医免疫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两个班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传统教学(对照组)和混合式教学(实验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课程内容的掌握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赞成今后继续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优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本门课程中激励了学生主动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高校人才。  相似文献   

6.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科核心课,内容庞杂,难度较大。提升本课程教学质量是相关专业本科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实例,从改革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教学中现存问题以及应对采取的传统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等措施进行阐述,分析教学效果,摸索改革方案,为更深入的展开《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云  郭钦  孙玲  周越  董英 《生命的化学》2020,40(2):297-300
高级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生教学过程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目前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课程教学知识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期为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教学实践和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生物化学》课程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形式改革和教学团队建设等多方面入手,重视该课程的基础性,着眼于生物化学发展的前沿性和应用性,把培养高素质研究型生命科学人才作为目标。系统分析了《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例举了一些实例介绍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课教学经验、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慕课,MOOC)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为了提高生物化学的学习效果,本文结合该课程知识点杂而多、理论性强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BOPPPS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进行了实践。BOPPPS中的情景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层递进的课堂练习让学生沉醉其中。研究结果表明,体验过混合式学习的学生与通过传统学习方式学习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在学习效果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81.13)比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成绩(76.21)提升5分左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更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并愿意在未来的学期里支持继续使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认为,能从新的教学模式学到比传统的授课形式要多的知识,而且新的教学模式还促进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前愿意花费较长时间自主预习。该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了学生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实现高校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重要途径,而且以专业知识为载体的思政教育比纯粹的思政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生物化学作为生物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思政资源。近年来,我们教学团队结合“生物化学”课程自身特征,开展了颇有成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明确了课程育人目标,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创新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了思政融合策略。思政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巧妙应用收获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了“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三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陈畅 《生物工程学报》2022,38(4):1649-1661
针对静态生物化学内容枯燥、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短小的授课单元,充分开发“微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实验演示、原理动画等手段的紧密衔接与穿插,营造了“微教学”环境,赋予枯燥的静态知识以形象的动态要素,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在头脑中刻画出准确的知识印记;同时改进学生参与方式,大幅改善了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认可。本文介绍了教学创新的目标与思路,并以“蛋白质变性与复性”为例,展示了单元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慕课、微课在地方应用型高校“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中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标声  沈绍新 《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2):2475-2481
慕课、微课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将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探索将慕课、微课引入到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发酵工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期将其作为“发酵工程”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形成一种兼顾课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一年多的教学改革探索表明慕课、微课的课程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和同行教师的认可,确实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各项学习成绩,尤其是实践成绩的提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值得地方高校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中,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满意度和学生的表现。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是吉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为充分发挥MOOC的优势,更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采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FC)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团队详细比较了临床医学专业中采用慕课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讲授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对学生进行了2种教学方式的学习满意度调查。2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MOOCFC混合式教学方式未影响学生考试成绩,2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表现及这2种教学方法有效性是相同的;成绩分析表明,实验组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调查反馈表明,学生对MOOCFC混合式教学中的自我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的提高更加满意,并且更喜欢MOOCFC课程所具有的灵活性及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学科特点、学生生源的化学基础及中医药大学对西医课程的教学定位等因素的影响,生物化学课程的教与学一直面临挑战。为切实提高生物化学的有效教学,我们在生物化学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改革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15.
《生物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却难以掌握的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一直在探索并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多媒体结合板书法、直观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等。近年来被不断探索和尝试的新兴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有PBL教学法、微课、翻转课堂、Sandwich教学法、Seminar式教学法等。本文将对以上教学方法及其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教育部提出建设6 00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翻转课堂是衔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纽带,它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金课"建设标准,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通过重新建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设计与分层教学,努力解决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短板、瓶颈、关键问题,真正提升学生自主建构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在思辨与探讨中深度学习,建构适合自己的更完善的专业知识框架。  相似文献   

17.
在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中,打造一流"金课"要求严格围绕"两性一度"的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进行课程建设。南开大学国家级微生物学教学团队在"微生物生理学"课程已有的基础上,重新精心编排了教学内容,制作了微生物生理学在线课程。课程组利用在线课程开展了翻转课堂及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了难度,学生课上课下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课程内容上增加了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上则通过IT辅助教学工具等充分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和互动性;教学中严格把控课堂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利用雨课堂、蓝墨、智慧树等新技术新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包括考勤、课堂激活、课堂随堂测验、有效测评和总结等教学活动;通过开展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表达的能力;采用多元化的作业设计体系和课程考核方式,加大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考核,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的能力。该课程已成功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通过微生物生理学在线课程的建设和运用,成功地将此课程从"知识传授型"课程转变为"能力培养型"课程。  相似文献   

18.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核心。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主干课,在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时代的发展对研究生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研究生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教学中的综合运用,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课堂资源、进行问题导向式教学、加强在线学习、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及设定定时答疑制度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生物化学教学和学习效果,建设"笑起来""动起来"的活跃的课程。同学们普遍认为,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充实有趣,教学形式多样,并且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前沿知识。  相似文献   

2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该课程同临床医学关系密切,但其学习难度较大。为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尝试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以发现教学法为主的整合式教学。发现教学法是通过设置情景及举例,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进而领悟到教师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整合式教学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涉及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很适合设置情景或提供实例。因此,可以将发现教学法和整合式教学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结合使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记忆,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