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为母本和三角妨(Megcdobrama terminalis)为父本的杂交虽是不同亚科的远缘杂交,但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和常规的细胞分裂(卵裂)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母本和以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为父本的杂交育种工作,我们已连续进行了六年的试验研究。前五年的试验,都是夏花阶段死亡大,成活率低(5—10%),这与国内其他研究单位报道的草团(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Megalobrama amdlycephala♂)杂交夏花成活率不高的情况很相类似。是什么原因导致草(♀)×三角鲂(♂)杂种一代夏花成活率不高?作者从卵子的成熟、精子的质量以及受精后胚胎发育的环境条件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3.
突破种间生殖难关,建立可育品系,在远缘杂交的遗传理论的创新和遗传育种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BSB, 2n=48,♀)与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TC, 2n=48,♂)进行属间杂交,突破了鱼类远缘杂交生殖障碍,建立了鲂鲌杂交品系(BTF1-BTF6),为探究鱼类远缘杂交的遗传和繁殖规律提供了宝贵材料。本文在前期育种研究的基础上对鲂鲌杂交鱼减数分裂过程中生殖细胞染色体配对特征、减数分裂相关基因的序列和表达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鲂鲌F1精巢中的异源染色体能进行正常的联会配对,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次级精母细胞; Dmc1和Rec8是与减数分裂相关的两个基因,其序列在团头鲂和翘嘴鲌中的相似性较高,但在杂交子代呈现偏母本遗传,且出现了不同程度嵌合现象;在鲂鲌F1精巢中, Dm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其亲本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Rec8基因的表达水平则介于亲本之间。这些结果为具有异源基因组的远缘杂交鱼能顺利进行减数分裂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证据。本研究在鱼类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新型杂交鱼“太湖鲂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的肌肉营养价值, 采用生化测定法比较分析了“太湖鲂鲌”、翘嘴鲌和三角鲂的肌肉营养成分, 结果表明: (1)“太湖鲂鲌”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翘嘴鲌和三角鲂(P<0.05), 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高(P<0.05)。(2)“太湖鲂鲌”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显著高于三角鲂(P<0.05); 3种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3)“太湖鲂鲌”肌肉脂肪酸中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显著高于翘嘴鲌和三角鲂(P<0.05)。(4)3种鱼肌肉矿物质元素铁、铜、锰、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 “太湖鲂鲌”肌肉营养继承并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 是一种富含蛋白质、EAA和UFA的优良养殖品种, 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用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的方法对通过胚挽救获得的青花菜与萝卜属间杂种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植株的生长势明显强于父本和母本,大部分形态性状超出了父、母本的范围,部分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或偏向于父本或母本一方。表型和细胞学观察显示杂种植株具有类似母本的雄性不育特性。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杂种植株包含了双亲的遗传信息。可见,远缘杂种是双亲间的真杂种。远缘杂交种的获得与初步鉴定为促进萝卜属和芸薹属的基因交流提供了桥梁种质,为进一步创制萝卜或芸薹属作物新种质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
三倍体草鲂杂种及其双亲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检查草鱼、三角鲂及其杂交一代(简称草鲂杂种)的肾细胞染色体。双亲的二倍染色体均为48,草鲂杂种的染色体数目为72。草鱼染色体组型:20M+20SM+8ST;三角鲂染色体组型:18M+22SM+8ST,其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中有一对大型特征性标志染色体。根据比较双亲和草鲂杂种染色体组型特征,证实草鲂杂种是三倍体,组型为29M+31SM+12ST。其中草鱼提供了两份染色体,三角鲂提供了一份染色体。推测草鲂杂种染色体加倍原因是受精过程中卵子核内有丝分裂或第二极体的保留。    相似文献   

7.
三角鲂和长春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方法测定、分析了三角鲂(Megalobrama tarminalis)和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肌肉中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三角鲂肌肉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8.19%和3.06%,长春鳊肌肉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9.38%和2.89%.三角鲂和长春鳊肌肉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了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三角鲂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76.27%,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2.17%,占氨基酸总量的42.18%;长春鳊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77.60%,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1.70%,占氨基酸总量的40.85%.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三角鲂肌肉中限制性氨基酸主要为甲硫氨酸加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3.55,4种呈味氨基酸为氨基酸总量的32.81%;长春鳊肌肉中限制性氨基酸主要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6.81,4种呈味氨基酸为氨基酸总量的33.80%.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均较高,三角鲂为7.96%,长春鳊为3.11%.矿物元素比值合理.以上分析表明,三角鲂和长春鳊均为营养价值、经济价值都较高的优质鱼类,相比而言,三角鲂肌肉脂肪、脂肪酸含量和质量更优,而长春鳊肌肉在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含量方面更优.  相似文献   

8.
鲂属团头鲂、三角鲂及广东鲂种间遗传关系及种内遗传差异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采用形态判别、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3个层次研究分析了鲂属团头鲂、三角鲂和广东鲂的种间亲缘关系和种内遗传差异。结果表明:(1)3种鲂在形态可数性状上差异不显著,而可量性状与框架分析揭示团头鲂与三角鲂亲缘关系较近,它们同广东鲂差异较大;(2)团头鲂和三角鲂均具有MDH同工酶的s-Mdh-D位点,而广东鲂未见,引物S11扩增的结果在3种鲂间均显示种的特异性,这些同工酶谱带和DNA扩增带可作为3种鲂的种间分子标记;(3)3种鲂种间亲缘关系在三个研究层面上相互吻合:即广东鲂和头鲂、三角鲂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而三角鲂和团头鲂之间差异小,亲缘关系较近;(4)同工酶和RAPD分析揭示,三角鲂种内遗传多样性显著地高于广东鲂和团头鲂。  相似文献   

9.
三倍体草鲂杂种及其双亲的红细胞(核)大小和DNA含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血液涂片、Wright和Giemsa染色、CMSD微测目镜数显仪测量草鱼、三角鲂及其杂交一代(简称草鲂杂种)的红细胞和核的大小。草鲂杂种红细胞和核的面积明显增大,其中比草鱼的红细胞和核都增大1.3倍,比三角鲂的红细胞和核分别增大1.3和1.5倍。用Feulgen染色,MPV-Ⅱ型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草鲂杂种及其双亲的红细胞DNA含量,草鲂杂种的红细胞DNA相对含量分别是草鱼和三角鲂的1.57和1.27倍,也表现出增大的现象,作者认为草鲂杂种是一个通过杂交产生的异源多倍体。另外,本文还就鱼类多倍化形成的途径及其应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新型鲌鲂杂交鱼的肌间骨,采用常规测量和解剖法对鲌鲂F1 (female 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male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鲌鲂F2 (self-crossing of F1 hybrid of female C. alburnusmale M. amblycephala)及其母本翘嘴鲌(C. alburnus)、父本团头鲂(M. amblycephala)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鲌肌间骨数目为134-139,平均为136.8根; 团头鲂的肌间骨数目为121-129,平均为124.2根; 鲌鲂F1肌间骨数目为129-134,平均为131.6根; 鲌鲂F2肌间骨数目为127-134,平均为130.1根; 鲌鲂F1、F2与翘嘴鲌、团头鲂之间肌间骨数目差异显著(P0.05); 鲌鲂F1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数目最多,为0.8024; 鲌鲂F2最少,为0.7744; 翘嘴鲌和团头鲂介于鲌鲂F1和F2之间,分别为0.7953和0.7763。4种鱼均含有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分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7种类型肌间骨,髓弓小骨比脉弓小骨多且复杂; 鱼体左右两侧肌间骨的数目不完全相等,形态也不完全对称,但较为接近,且肌间骨越靠前端,形态越复杂; 研究获得的鲌鲂F1和F2在肌间骨总数、复杂型肌间骨数目和躯体轴下肌肌间骨数目均较母本有所减少,鲌鲂F2较F1还呈下降的趋势,且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最少,表现出一种有利于提高食用品质和精深加工的优势。研究结果为鲌鲂属间远缘杂交培育少肌间骨新品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新型鲐鲂杂交鱼的肌间骨,采用常规测量和解剖法对鲌鲂F_1(female 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male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鲌鲂F_2(self-crossing of F_1 hybrid offemale C.alburnus×male M.amblycephala)及其母本翘嘴鲌(C.alburnus)、父本团头鲂(M.amblycephala)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鲌肌间骨数目为134—139,平均为136.8根;团头鲂的肌间骨数目为121—129,平均为124.2根;鲌鲂F_1肌间骨数目为129—134,平均为131.6根;鲌鲂F_2肌间骨数目为127—134,平均为130.1根;鲐鲂F_1、F_2与翘嘴鲌、团头鲂之间肌间骨数目差异显著(P0.05);鲌鲂F_1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数目最多,为0.8024;鲌鲂F_2最少,为0.7744;翘嘴鲐和团头鲂介于鲐鲂F_1和F_2之间,分别为0.7953和0.7763。4种鱼均含有"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分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7种类型肌间骨,髓弓小骨比脉弓小骨多且复杂;鱼体左右两侧肌问骨的数目不完全相等,形态也不完全对称,但较为接近,且肌间骨越靠前端,形态越复杂;研究获得的鲌鲂F_1和F_2在肌间骨总数、复杂型肌间骨数目和躯体轴下肌肌间骨数目均较母本有所减少,鲌鲂F_2较F_1还呈下降的趋势,且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最少,表现出一种有利于提高食用品质和精深加工的优势。研究结果为鲐鲂属间远缘杂交培育少肌间骨新品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指导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与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的杂交育种工作, 利用筛选出的16对微卫星引物, 比较分析了团头鲂、三角鲂、翘嘴鲌、团头鲂♀×翘嘴鲌♂、三角鲂♀×翘嘴鲌♂后代群体的遗传结构; 结果显示, 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3.56、3.63、3.44、4.00和4.31, 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510、0.3757、0.3175、0.3818和0.4079, 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182、0.6290、0.5921、0.6490和0.6825,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354、0.5367、0.5258、0.5785和0.6067。杂交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大于他们的亲本团头鲂、三角鲂和翘嘴鲌, 表明杂交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聚类分析显示团头鲂与三角鲂首先聚类, 团头鲂♀×翘嘴鲌♂与三角鲂♀×翘嘴鲌♂首先聚类, 然后这2大类聚为一支, 最后与翘嘴鲌聚类。其中团头鲂与翘嘴鲌遗传距离最远, 为0.5204, 团头鲂和三角鲂遗传距离最近, 为0.0853, 结合遗传相似度分析表明2种杂交子代均具有母本效应。基因型分析表明, 2种杂交后代的等位基因均来自于父母本。引物TTF3、TTF4、TTF10以及Mam25在5个群体中均可产生特异性条带, 可区分5个群体。研究结果对三角鲂×翘嘴鲌和团头鲂×翘嘴鲌的良种选育、种质资源保存以及种群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吕文君  徐慧  万佐玺  黄升 《广西植物》2017,37(10):1279-1289
该研究对苦苣苔科的蛛毛苣苔属[Paraboea(C.B.Clarke)Ridley]、马铃苣苔属(Oreocharis Bentham)、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 D.Don)、台闽苣苔属(Titanotrichum Solereder)、半蒴苣苔属(Hemiboea C.B.Clarke)、长蒴苣苔属(Didymocarpus Wallich)、光叶苣苔属(Glabrella Mich.MollerW.H.Chen)进行属间远缘杂交,对马铃苣苔属的马铃苣苔组、川滇马铃苣苔组、大叶石上莲组进行组间远缘杂交,统计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情况及播种后的种子萌发情况,以明确不同属(组)间远缘杂交亲和性,为通过远缘杂交进行苦苣苔科种质资源的创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不同属作为父本,与同一母本进行杂交,以及同一属内不同种作为父本,与同一母本进行杂交,结实情况差异显著。(2)不同属作为母本,与同一父本进行杂交,以及同一属内不同种作为母本,与同一父本进行杂交,结实情况同样存在显著差异。(3)相同两个种正反交杂交成功率也并不一致。(4)马铃苣苔属与半蒴苣苔属,报春苣苔属与吊石苣苔属,吊石苣苔属与报春苣苔属和半蒴苣苔属,光叶苣苔属与报春苣苔属和吊石苣苔属之间部分种进行远缘杂交能够正常结实,且杂交种子能够正常萌发。(5)马铃苣苔属内组间杂交无明显生殖隔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优良的中国樱桃栽培和野生种质及欧洲甜樱桃为试材进行杂交,对自交坐果率、杂交亲和性、杂交坐果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樱桃自交亲和,欧洲甜樱桃自交不亲和;(2)杂交授粉2周后,各杂交组合表现出较高的杂交亲和性,坐果率为57.24~93.03%;5周后,各杂交组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败育性,远缘杂交尤为明显;(3)在中国樱桃种内杂交中,以野生种质为父本的杂交坐果率极显著高于以栽培品种为父本的杂交坐果率;而远缘杂交中,以‘红灯’为母本,以中国樱桃栽培品种为父本的杂交坐果率显著高于以中国樱桃野生种质为父本的杂交坐果率;(4)受亲本影响,不同的杂交组合坐果率不同,受父本的影响极显著高于受母本的影响。基于上述结果,该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鲂属鱼类形态度量学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鲂属(Megalobrama)鱼类是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rinae)中一群分布广的较大型经济鱼类1,有的种已作为淡水养殖对象,如着名的武昌鱼.多年以来,由于过度捕捞,广泛的移殖和人工繁殖等诸多因素,鲂属鱼类的种质资源正受到衰退和混杂的威胁2.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鱼类标本馆收藏的标本为基础,对鲂属鱼类的广东妨、厚颌鲂、鲂、团头鲂和鳊的标本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希望对鲂属鱼类的种间差异、物种鉴定特征、物种分化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并为鲂属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牡丹远缘杂交后代花粉粒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娜  石颜通  袁涛 《广西植物》2016,36(3):280-288
为揭示牡丹远缘杂交后代花粉粒的特征,测定了以肉质花盘亚组黄牡丹为母本,革质花盘亚组栽培品种‘日月锦’、‘层中笑’、‘百园红霞’等为父本的10个远缘杂交组合,共计11个亲本、25个后代的花粉畸形率和萌发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花粉粒形态,同时也观察了花和叶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杂交后代的花粉量极少,花粉粒萌发率极低,畸形率极高,畸形花粉粒扭曲、破碎或粘成团块状。25个杂交后代的花粉粒均为超长球形,具三拟孔沟,与母本黄牡丹和绝大多数父本一致;但杂交后代的花粉粒小于双亲,外壁纹饰类型受父本影响较大,为小穴状、穴状、网状和粗网状。结合前人的观察结果,25个杂交后代中15个与父本的纹饰类型一致,与母本纹饰类型一致的杂交后代仅有6个,与父母本纹饰类型均不同的杂交后代有4个。形态观察发现杂交后代具有父本的花盘革质、心皮被毛的特征,而小叶分裂程度较母本减轻但小叶裂片较母本加宽;花径则介于父母本之间。其中,心皮被毛、小叶裂片加宽可以结合花粉粒特征作为以黄牡丹为母本的远缘杂交后代的形态识别标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与鲂属其他3种鱼类三角鲂(M.skolkovii)、广东鲂(M.terminalis)和厚颌鲂(M.pellegrini)正反交及其亲本自交共10种组合子代的肌间骨数目、形态、分布和长度进行了比较分析。10种不同繁育组合子代个体的肌间骨总数范围为96~134,平均值为119,各组合肌间骨的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厚颌鲂自交组合子代个体的肌间骨数目最少(平均值为114)。不同杂交组合子代体重和体长与肌间骨的长度均呈线性相关。不同部位肌间骨长度存在差异,其中躯干轴上肌的肌间骨长度显著大于躯干轴下肌、尾部轴上肌和尾部轴下肌三个部位的肌间骨长度(P0.05)。躯干轴下肌的肌间骨数目显著少于其他部位(P0.05),尾部轴上肌和尾部轴下肌的肌间骨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鲂肌间骨形态复杂多样,分别为"1"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多叉形和"("形6种类型,肌间骨越靠近鱼体前端形态越复杂,且与存在部位有一定的关系,躯干轴上肌的肌间骨形态最复杂。研究结果表明,鲂属鱼类近缘杂交子一代的肌间骨相关性状特征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8.
鲂属鱼类的分类整理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鲂属(Megalobrama)隶属于鲤科(Cyprinidae)的鲌亚科(Cultrinae),是一群较大型的经济鱼类,有的种已作为淡水养殖对象。关于鲂属的分类,虽经一些作者整理,但存在不少问题,因而长期未能使用正确的种名。易伯鲁和吴清江(1964)将鲂属鱼类归纳为3种,但个别种的种名厘订有误。Bǎnǎrescu(1970)将华鳊属(Sinibrama)划归为鲂属下的1个亚属,使鲂属共含5个种和亚种。华鳊属的鳔为2室,与鲂属有显著差别,作为亚属对待显然是不妥当的。现根据历年来在各地采得的标本,对鱿属鱼类进行重新整理。计有4种,并对个别种的种名作了订正。    相似文献   

19.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技术,利用良姜亚属的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作母本,艳山姜亚属的小草蔻(Alpinia henryi K.Schum.)作父本,进行远缘杂交,经多年多代分离、筛选和鉴定,从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姜科花卉新品种大苞红唇益智。该品种综合园艺性状优良,主要表现为具有较强的丛生性,花序直立,花大艳丽,唇瓣红色,赏花期长,适应性广。适合于园林布置或生产切花用。  相似文献   

20.
871677 水稻试管受精研究初报[会,中]岳绍光…//第一届农业生物技术学术讨论会资料(上海)-1986 以粳稻品种“银坊”为母本,以D8311为父本,研究改进水稻试管受精方法。证明此改进的试管受精方法结实率较高,三种培养基平均67.9,其中2号培养基达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