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徐爱丽  王华  周岩  刘红霞 《生物磁学》2009,(14):2649-2651
目的:观察七叶莲水煎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及传导速度的影响,研究其对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将制备的蟾蜍坐骨神经干分为4组,分别在任氏液和浓度为10%,20%,40%的七叶莲水煎液中浸泡,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引导神经干复合双相动作电位,并分别测定各组不同浸泡时间的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两项电生理指标。记录不同浓度的七叶莲水煎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10%,20%,40%3种浓度的七叶莲水煎液均使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变小(P〈0.01),传导速度变慢(P〈0.01)并最终使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消失,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均能恢复。结论:七叶莲能可逆地阻滞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多穗柯总黄酮对中华大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我们将离体中华大蟾蜍坐骨神经分为4组,分别置于浓度为0.01 g/L、0.05 g/L、0.1 g/L、0.2 g/L的多穗柯总黄酮溶液中浸泡,用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各组不同浸泡时间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度、传导速度、阈强度及绝对不应期。随着多穗柯总黄酮溶液浓度增加和浸泡时间的延长,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度升高(p0.05或p0.01),阈强度降低(p0.01),绝对不应期缩短(p0.05或p0.01),传导速度加快(p0.05)。因此,多穗柯总黄酮可增强神经的兴奋性,加速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了除草剂草甘膦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坐骨神经干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草甘膦溶液对中华大蟾蜍进行胁迫处理,草甘膦有效成分经由皮肤进入蟾蜍体内而作用于神经系统,利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定草甘膦胁迫下中华大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干的应激反应时间、动作电位幅度和冲动传导速度,结果表明:随着草甘膦溶液浓度的升高,中华大蟾蜍坐骨神经干接受刺激后产生冲动所需的时间逐渐延长,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亦逐渐减慢。草甘膦施用后,中华大蟾蜍7d内的平均应激反应时间与草甘膦浓度呈正相关,而动作电位幅度及传导速度均与草甘膦浓度呈负相关。草甘膦溶液浓度达到推荐农田使用浓度1.64~2.87ml/L时,各处理组蟾蜍的应激反应时间、动作电位幅度和冲动传导速度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随着试验处理时间的延长,中华大蟾蜍神经干对刺激的反应变得更为迟钝,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也进一步减慢。回归分析可知,中华大蟾蜍坐骨神经干的应激反应时间与草甘膦施用后天数呈正相关,而神经传导速度与药后天数呈负相关。由此可以说明,草甘膦胁迫条件下,中华大蟾蜍神经细胞对刺激反应的灵敏性降低,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和阻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雨生红球藻对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导致的大鼠运动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为模型,将65只42 d龄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组(C组)、运动对照组(M组)、运动+雨生红球藻低剂量组(HM I组)、运动+雨生红球藻中剂量组(HM Ⅱ组)、运动+雨生红球藻高剂量组(HM Ⅲ组),每组12只(剔除不符合实验要求的大鼠5只)。雨生红球藻组剂量分别为0.067,0.133,0.4 g/kg,体积为5 ml/kg,每天灌胃(ig)1次,其他组ig等量生理盐水。游泳训练42 d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血清、心肌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等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血清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a-羟丁酸脱氢酶(a-HBDH)、心肌MDA、血清与心肌ET含量,M组较C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心肌SOD活性、血清与心肌CGRP含量,M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ALT (P<0.01)、LDH (P<0.01)、CK (P<0.05或P<0.01)含量,HM各组较M组均有所降低,组间无差异,且随剂量增加而递减。血清a-HBDH、ET、心肌ET含量,HM各组较M组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且组间随剂量增加而递减;HM Ⅲ组较HM I组显著降低(P<0.05)。心肌MDA含量,HM各组较M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组间随剂量增加而递减;HM Ⅱ、HM Ⅲ低于HM I组(P<0.01)。心肌SOD活性,HM各组较M组均有所升高(P<0.05或P<0.01),且组间随剂量增加而递增;HM Ⅱ、HM Ⅲ高于HM I组(P<0.01)。血清与心肌CGRP含量,HM各组较M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各组组间随剂量增加而递增;HM Ⅲ组较HM I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不同剂量雨生红球藻可有效地清除机体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产生的过量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血管cNOS活性,保证ET和CGRP浓度的相对平衡,从而阻止心肌脂质过氧化作用和心肌损伤。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的高渗任氏液(以下简称盐液)对蟾蜍坐骨神经干C纤维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C纤维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与高渗液作用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2)C纤维动作电位的消失时间随盐液渗透压增加而明显提前,但C纤维动作电位的消失是可逆的;(3)A和C类纤维比较,C纤维动作电位幅度较低,传导速度较慢,但高渗盐液作用后动作电位消失时间却明显短于A纤维。以上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2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室重构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室重构模型组、人参皂苷Rg2(20、40、80 mg/kg)组和普萘洛尔(propranolol,15 mg/kg)组,n=10。采用多点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5 mg/(kg·d),连续7 d,建立大鼠心室重构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此后按分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6 w后,使用八道生理记录仪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测定心脏重量和左心室重构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第7周时模型组大鼠颈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LVSP、+dp/dtmax、-dp/dtmax显著降低(P<0.01);而HW/BW和LVW/BW、LVDP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2低、中、高剂量组和普萘洛尔组大鼠颈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LVSP、+dp/dtmax、-dp/dtmax显著升高(P<0.05,P<0.01);LVDP显著降低(P<0.01),而人参皂苷Rg2中、高剂量组和普萘洛尔组大鼠HW/BW和LVW/BW显著降低(P<0.01)。与普萘洛尔组相比,人参皂苷Rg2低剂量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P<0.01);人参皂苷Rg2低剂量组LVDP和高剂量组LVSP和+dp/dtmax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人参皂苷Rg2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心室重构模型大鼠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组水蛭素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重组水蛭素低、中、高剂量组(n=10)。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角叉菜胶2.5 mg/kg,诱发小鼠尾部血栓形成。注射角叉菜胶前24 h、0.5 h和注射后24 h,阿司匹林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阿司匹林25 mg/kg,重组水蛭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05、0.1、0.2 mg/kg重组水蛭素,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角叉菜胶后48 h,观察小鼠黑尾长度并计算黑尾发生率;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恶烷B2(TXB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尾部形成血栓;血浆PT明显缩短(P<0.01),PAI-1、TXB2水平明显升高(P<0.01),t-PA、6-keto-PGF1α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重组水蛭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小鼠尾部血栓长度明显缩短(P<0.05或P<0.01),PT明显延长(P<0.01),PAI-1、TXB2水平明显降低(P<0.01),t-PA、6-keto-PG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重组水蛭素低剂量组小鼠尾部血栓长度明显增加(P<0.05),PT明显缩短(P<0.01),PAI-1、TXB2水平明显升高(P<0.01);重组水蛭素低、中剂量组6-keto-PGF1α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重组水蛭素中剂量组PAI-1、TXB2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重组水蛭素有明显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外源性凝血系统、促进纤溶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乳腺癌细胞荷瘤大鼠生长及其炎性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乳腺癌细胞荷瘤大鼠建模组(n=50)。建模大鼠再随机分为5组(n=10):模型组、苦参碱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和香菇多糖(200 mg/kg)组。除对照组外,每只大鼠右腋皮下接种0.4 ml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悬液(5×107 cells/ml)。按10 ml/kg的体积腹腔注射给药,2次/日,连续14 d。14 d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取瘤组织称取质量,计算抑瘤率;检测大鼠外周血IL-2、IFN-γ、IL-6、IL-10、TGF-β、CD3+、CD4+、CD8+、IgG、IgM、IgA水平。结果: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和香菇多糖组大鼠瘤块平均质量分别为(4.99±0.93)g、(4.52±0.92)g、(4.22±1.18)g、(4.52±0.92)g,与模型组(6.62±1.20)g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苦参碱各剂量组与香菇多糖组比较,瘤块平均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和香菇多糖组抑瘤率分别为24.6%、31.7%、36.3%和27.9%,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IL-2、IFN-γ、CD8+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IL-6、IL-10、TGF-β、CD3+、CD4+、IgG、IgM、Ig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和香菇多糖组IL-2、IFN-γ、CD8+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P<0.05);而IL-6、IL-10、TGF-β、CD3+、CD4+、IgG、IgM、IgA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与香菇多糖组比较,苦参碱低、中剂量组IgM、IgA明显升高(P<0.01,P<0.05);高剂量组IL-2和IFN-γ、IgA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低剂量组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IL-10、CD4+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苦参碱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抑瘤机制与其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敦煌疗风虚瘦弱方(LXD)对慢性心衰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LXD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5 mg/kg),每周1次,连续6周复制慢性心衰模型,末次注射阿霉素60 min后,卡托普利组灌胃卡托普利,LXD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灌胃LXD水煎液80、40、20 g/kg (生药/体重),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6周,同时每周腹腔注射15 mg/kg异丙肾上腺素1次。记录各组大鼠的呼吸、皮毛颜色、活动、体重、力竭游泳时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价抗氧化活性和心室质量指数,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体重增长减慢,力竭游泳时间明显缩短,心脏功能减弱,出现细胞因子激活、自由基损伤、心肌酶释放增多,HE染色显示心肌组织形态出现损伤,心肌纤维断裂等。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LXD对模型大鼠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给药第42天,LXD各剂量组体重明显增长;LXD高、中剂量组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MAP、血清IL-6、TNF-α、MDA、LVMI和RVMI显著降低(P<0.05,P<0.01),LVSP、+dp/dtmax及-dp/dtmax均显著升高(P<0.05,P<0.01),LXD高剂量组LVEDP显著降低(P<0.01),LXD中、低剂量组CK和AST显著降低(P<0.05,P<0.01);LXD各剂量组血清SOD升高。结论:敦煌疗风虚瘦弱方对阿霉素诱导的慢性心衰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作用机制与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肌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R)时豚鼠离体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组织电活动的改变及其药物干预效应。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记录豚鼠离体左心室流出道标本的自发慢反应电位,观测模拟I/R时该电位的改变,以及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灌流标本时对I/R电生理效应的干预作用。观测指标:4相自动除极速度(VDD)、自发放电频率(RPF)、最大舒张电位(MDP)、0相最大除极速度(Vmax)、动作电位幅度(APA)、复极50%和90%时间(APD50和APD90)。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I 10 min组VDD和RPF明显减慢(P<0.05),Vmax加快(P<0.01),APA增大(P<0.01)。与I 10 min组和对照组相比,R 2 min组VDD和RPF明显加快(P<0.01),且在R至5 min过程中可出现明显节律不齐,MDP绝对值明显增大(P<0.05),Vmax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加快(P<0.05),APA与I 10 min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D50和APD90显著缩短(P<0.01)。R 15 min组自发慢反应电位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②与I 10min/R 2 min组相比,1 μmol/L利多卡因、10 μmol/L普罗帕酮、1 μmol/L胺碘酮、1 μmol/L维拉帕米、50 μmol/L腺苷和10 μmol/L硝普钠均可明显改善R过程中VDD和RPF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节律不齐。结论:I/R可触发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组织电活动异常,这种效应在应用不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灌流时可显著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当归对实验性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和黏液分泌的影响。方法:60只KM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n=10):正常对照组、血虚便秘组、阳性对照组、当归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给予复方地芬诺酯(DNP),皮下注射乙酰苯肼(APH),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CPA),复制血虚便秘小鼠模型。从实验的第14天起,当归组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当归煎液(16.67,8.33,4.17 g/kg),阳性对照组给予常通舒颗粒(5 g/kg),血虚便秘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8 d。观察小鼠一般状态,检测首粒黑便排出时间(FBDT)、粪便和结肠含水量,取结肠组织进行HE和AB-PAS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变化和黏液分泌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虚便秘组小鼠出现血虚和便秘体征,FBDT显著延长、粪便和结肠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黏膜和大肠腺萎缩、黏膜层变薄(P<0.01),黏液分泌减少。与血虚便秘模型组比较,3个剂量的当归均能改善血虚便秘体征,显著缩短FBDT(P<0.05,P<0.01),显著升高小鼠结肠含水量(P<0.05,P<0.01);高、中剂量的当归能显著升高小鼠粪便含水量(P<0.05);3个剂量当归均能改善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的结肠黏膜和大肠腺萎缩,增加结肠黏液分泌,改善结肠润滑功能。结论:当归可改善结肠黏膜萎缩、增加结肠黏液分泌,从而软化粪便促进粪便排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2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痛觉敏化、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5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5组(n=10): 空白对照组(Norma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手术但不结扎+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组(CCI +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人参皂苷Rg2低剂量组(CCI+ Rg2 5 mg/kg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2高剂量组(CCI+ Rg2 10 mg/kg 腹腔注射)。CCI模型建立后,药物通过注射器进行腹腔内注射 5 ml/kg,每天1次,连续14 d。分别在术前1 d和术后 1、3、5、7、10、14 d测定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术前1 d和术后第14日时检测明暗箱实验和强迫游泳试验。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CI组术后14 d机械痛阈值和热痛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明箱内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梭次数明显减少(P<0.01),游泳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CCI组比较,人参皂苷Rg2组术后14 d机械痛阈和热痛潜伏期明显增加(P<0.01),大鼠在明箱内时间明显延长(P<0.01),穿梭次数明显增多(P<0.01),且游泳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结论:人参皂苷Rg2能抑制 CCI 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同时改善其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神经痛导致抑郁症状发生后,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改变情况。方法:24只健康成年大鼠进行随机分组(n=12):假手术组(Sham)大鼠仅进行坐骨神经分支暴露,坐骨神经损伤组(SNI)进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在神经损伤后的第3、7、14、28、42、56天进行机械刺激计算缩足反射阈值,并进行糖水偏好、强迫游泳、旷场实验等行为学实验来评价大鼠是否发生抑郁症状;利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技术,对SNI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神经元分别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NI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0.01);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强迫游泳较对照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簇状放电活动中动作电位的数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慢性疼痛可以导致大鼠抑郁相关症状的发生,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增加与疼痛后抑郁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玛咖对力竭运动致大鼠运动性低血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递增负荷力竭游泳训练的方法建立运动性低血糖动物模型。55只42 d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①静止对照组(C组),②运动对照组(M组),③~⑤运动+低、中、高剂量玛咖组(LM I、LM Ⅱ,LM Ⅲ组),每组10只(剔除不符合实验要求的大鼠5只)。每天灌胃(ig)1次,LM各组灌胃玛咖的剂量为0.2,0.4,1.2 g/kg体重,灌胃体积为5 ml/kg体重,C、M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运动大鼠采用递增负荷力竭游泳训练42 d,42 d力竭游泳训练后,测定体重、力竭游泳时间,取血、肝脏及深层股四头肌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M组体重、血糖水平、肌糖原与肝糖原含量、肝细胞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 pyruvate carboxy kinase,PEPCK)表达、肝细胞阳性染色累计吸光度均值等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力竭游泳时间无明显差异;血乳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M组比较,LM各组体重、血糖水平、肌糖原与肝糖原含量、肝细胞PEPCK表达、肝细胞阳性染色累计吸光度均值等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1),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LM I组比较,LMⅢ组体重无明显差异,LM Ⅲ组血糖水平、肌糖原与肝糖原含量、肝细胞PEPCK表达、肝细胞阳性染色累计吸光度均值等均明显升高(P<0.05),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剂量玛咖可有效抑制和延缓长时间、大负荷运动导致的运动性低血糖和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与发展,其机制可能与优化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储备量及上调糖异生限速酶PEPCK的表达,提高PEPCK活性,促进糖异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