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免疫毒素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胡谦 《生命科学》1998,10(4):185-187,205
对肉毒中毒和肉毒毒蛋白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肉毒杆菌神经毒素(BoNT)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已使它成分为分析神经递质释放的胞吐分子机制和用于临床治疗的有用工具。近年发现,肉毒梭状芽胞杆菌C和D型菌株除分泌BoNT外,尚合成另外两类与BoNT结构和生物活必完全不同的蛋白质,肉毒二元毒素和肉毒细胞外酶,它们分别影响细胞骨架和细胞的生长发育,也成为分析相关生命过程的有效工具药,本文综述了这两类蛋白质的有关  相似文献   

3.
4.
蛇毒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实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何先保  农恒岳 《蛇志》1999,11(2):9-11
目的 探讨蝮蛇毒及蝮蛇与眼镜蛇混合毒对肿瘤细胞的抗癌活性,方法 应用蝮蛇毒及蝮蛇与眼镜蛇混合毒人源肿瘤细胞进行体外细胞毒试验。结果 蝮蛇毒及蝮蛇与眼镜蛇混合毒对传代细胞株(Novikoff及Hep-2)的抑制作用随蛇毒剂理的增加而增强,剂量为5μg/ml时,蝮蛇毒对传代细胞Novikoff及Hep-2的抑制率分别为50.3%和47.5%,蝮蛇与眼镜蛇混合毒对Novkoff及Hep-2的抑制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水赤链游蛇毒器的解剖及离体达氏腺的产毒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亦民 《蛇志》1997,9(2):11-12
通过对安徽黄山水赤链游蛇毒器的解剖,描述了其毒器的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并测定了离体毒腺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肉毒中毒患者救治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入院的30例临床确诊为肉毒中毒的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11~72岁。在救治过程中,除了及早应用肉毒抗毒素外,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护理评估、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护理及褥疮护理。结果:30例肉毒毒素中毒患者中,1例因病情危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均在1~4周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肉毒毒素中毒患者,除了及早应用肉毒抗毒素外,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救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肉毒中毒患者救治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入院的30例临床确诊为肉毒中毒的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11~72岁。在救治过程中,除了及早应用肉毒抗毒素外,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护理评估、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护理及褥疮护理。结果:30例肉毒毒素中毒患者中,1例因病情危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均在1~4周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肉毒毒素中毒患者,除了及早应用肉毒抗毒素外,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救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E型肉毒中毒及其病原菌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同时在原苏联与美国分别发现海鱼引起的肉毒中毒并认定其病原菌为一新型即E型的肉毒梭菌之后,世界各地也相继发现E型肉毒中毒发生,且多为沿海地区居民因食用处理不当的鱼,鱼子及各种海栖动物肉所导致。而我国的E型肉毒中毒及其病原菌的地理分布状态以及中毒诱因等方面在国际间具有某些独特之处。在我国,除大连新金县罐头鱼引起的一起E型肉毒中毒之外,E型中毒主要发生在海拔4~5千米的青藏高原或远隔海域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中毒均为食物中毒型,原因食品及发病因素基本上都是生吃冬藏肉或豆谷类发酵食品。我国的E型肉毒梭菌也多分布于黄土高原或内陆平原,而在沿海的泥沙和鱼类中则很少能检出该菌。华北平原微山湖周边几个县发生的3起食物中毒型E型肉毒中毒已经证实均系酪酸梭菌产生的E型神经毒素所引起,并又查明该湖周围土壤中确有E型神经毒素原性酪酸梭菌存在,此乃世界上最早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C型肉毒毒素与C型肉毒中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C型肉毒毒素的纯化、生物学特性,并从流行病学角度对动物C型肉毒中毒的发生、中毒机理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进行了概述。对近年来C型肉毒毒素在分子水平、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天花粉同工凝集素—1双链的拆分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花粉同工凝集素-1经巯基乙醇还原,碘代乙酰胺保护,其链间二硫键被打开,但仍非共价结合在一起。我们利用尿素变性的Q-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分离了此凝集素的两条链。氨基酸组成测定与其他3种肽链作一比较,它们都含有较多的酸性和羟基氨基酸。蛋白质印迹显示TKL的抗血清不仅能与TKL-1的两条链分别分应,也能与天花粉毒蛋白及蓖麻毒蛋白的A链起作用。溴化氰裂解的SDS-PAGE肽谱表明天花粉凝集素的  相似文献   

11.
<正>破伤风类毒素是适用于预防传染病的最有免疫原性的抗原之一。在发达国家,由于破伤风类毒素的使用,已明显降低了破伤风的发病和对破伤风抗毒素的需求。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则需推广破伤风类毒素的使用,特别是新生儿破伤风可以通过孕妇的免疫而得以减少。  相似文献   

12.
外源硼对铝胁迫小麦幼苗的缓解效应(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铝胁迫下,10-20μmol.L^-1的外源硼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麦苗的干物质积累,降低麦苗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和组织中也解质泄漏率。  相似文献   

13.
肉毒毒素是自然界中毒性极强的一类神经麻痹毒素,可引起人类和动物肉毒中毒。因其制备简单、毒性强,已被列为最具威胁的生物恐怖剂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毒素战剂。其感染剂量极低,每个人都易感。肉毒中毒后,病情严重者一般2-3 d内即可能死亡。如采取正确及时的治疗,可使肉毒中毒死亡率降低,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无疑是成功治疗的前提。本文就肉毒毒素及其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A型肉毒毒素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A型肉毒毒素结构、功能及性质的基础上,对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的国内外情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此毒素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并指出以后应深入研究的重点,以使该毒素的临床应用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15.
谭玲  王建新  王慧 《微生物学报》2022,62(4):1270-1285
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s,BoNTs)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分泌的外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类毒素.BoNTs共分为7种血清型(A-G),其中A型导致的肉毒中毒最为常见.由于肉毒毒素的强毒性及易于制备,其已被列为A类生物恐怖制剂.目前,针对肉毒中毒的有效治疗手段为早期注射抗毒素血清.但...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地比较了我国不同地区分离的、有地区代表性的11株新城疫病毒分离物和北京株(国内攻毒株)的毒力范围,某些生物学特性,抗原性关系及对鸡的致病特征,结果所试验的分离株均属速发性嗜内脏型毒株。各株血凝素的热稳定性、凝集解脱速度、凝集哺乳动物红细胞的能力及对福尔马林的敏感性,均有明显差异。试验还表明,北京株和中监所分离株等对不同年龄鸡的致病表现也不同。 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和交叉鸡胚中和试验表明:各新城疫病毒株相互间的抗原性有较小程度的差异(r值0.66~1.11);其免疫原性也强弱不同,尤其是新疆株和内蒙株,其血清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高于其它毒株,与部分毒株的差异极为显著(P<0.01),可能是制造新城疫灭能苗的优良毒株。  相似文献   

18.
黄玉茜  韩立思  杨劲峰  王月  韩晓日 《生态学报》2012,32(19):6023-6032
通过盆栽试验及生物测试研究花生植株、土壤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结合多重比较分析各处理组生物活性差异;采用液相色谱法(HPLC)对正茬、连作2、4 a和6 a的花生根际土壤中酚酸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植株不同部位及根际土壤水浸液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具有浓度梯度效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16 g/10 mL水浸液的抑制作用最大。花生生长受自毒物质的影响,此影响作用强度因自毒物质的来源部位不同而存在差异。种子萌发以茎水浸液的自毒作用最为明显。但针对幼苗生长的不同测定指标其部位差异不一致,其中以茎水浸液对幼苗株高和叶面积的自毒作用最为明显,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幼苗主根长、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的自毒作用最为明显。在根际土壤水浸液中鉴定到4种酚酸物质,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香豆酸和香豆素,其中香草酸和香豆素含量较高且变化规律性明显,在土壤中的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上升,连作6 a后土壤中的含量达到0.289μg/g和0.025μg/g干土。  相似文献   

19.
20.
将B型肉毒毒素在毒素粗提阶段用胰蛋白酶处理,再经浓缩、柱层析和结晶得到纯化的B型肉毒毒素复合物。结果表明:B型肉毒神经毒素经胰蛋白酶处理后单链裂解为双链,在非还原条件下SDS-PAGE显示神经毒素条带,在还原条件下SDS-PAGE只显示轻(L)、重(H)二链条带,而不显示神经毒素条带;纯化后毒素复合物的比活性提高了5.9倍,达到1.60×108LD50/mgPr;HPLC显示活性成分峰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了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