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素明  陈健  郭端红 《蛇志》2013,(4):384-385
目的为了提高孕妇自觉接受唐氏筛查率,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及部分先天缺陷儿的出生率。方法将2011~2012年进行唐氏筛查孕妇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孕妇的唐氏筛查率显著高于2011年(P〈0.05),2012年自费筛查率也显著高于2011年(P〈0.05)。结论免费产前筛查有效提高孕妇对唐氏筛查的依从性,提高孕妇对唐氏综合征知识的知晓程度。免费产前筛查可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是预防部分先天缺陷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孕妇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AFP、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雌三醇uE3)的孕中期三联筛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200例孕中期(14~22周)孕妇进行血清标记物AFP、β-hCG和uE3的检测,结合孕龄、孕周、体重等因素,经专门的筛查分析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18三体及神经管缺陷(NTD)的风险率。如孕妇为高风险,则进行胎儿的超声检查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产前诊断。结果:在1200例孕妇中,筛查高风险的孕妇有73例,其中唐氏综合征,18三体,NTD高风险孕妇分别为65例,5例和3例,假阳性率为6.08%(73/1200)。其中59例接受了产前诊断,占高风险孕妇的80.8%(59/73)。共检出1例唐氏综合征儿和1例无脑儿,未发现18三体,检出率为100%(2/2),未有漏诊的情况。妊娠不良结局在筛查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的比率分别为17.1%和1.3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用孕妇血清标记物(AFP、β-hCG和uE3)的孕中期无创伤性产前筛查,结合产前诊断,对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高风险的筛查结果对胎儿的预后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孕妇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AFP、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雌三醇uE3)的孕中期三联筛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200例孕中期(14~22周)孕妇进行血清标记物AFP、β-hCG和uE3的检测,结合孕龄、孕周、体重等因素,经专门的筛查分析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18三体及神经管缺陷(NTD)的风险率。如孕妇为高风险,则进行胎儿的超声检查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产前诊断。结果:在1200例孕妇中,筛查高风险的孕妇有73例,其中唐氏综合征,18三体,NTD高风险孕妇分别为65例,5例和3例,假阳性率为6.08%(73/1200)。其中59例接受了产前诊断,占高风险孕妇的80.8%(59/73)。共检出1例唐氏综合征儿和1例无脑儿,未发现18三体,检出率为100%(2/2),未有漏诊的情况。妊娠不良结局在筛查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的比率分别为17.1%和1.3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用孕妇血清标记物(AFP、β-hCG和uE3)的孕中期无创伤性产前筛查,结合产前诊断,对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高风险的筛查结果对胎儿的预后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巍 《遗传》2007,29(7):812-812
问:我妻子的产前筛查报告结果是这样的:24周岁,临床诊断:8周3天,PAPPA:138mIU/L,MOM值:0.2:Freebeta.hCG:45.70ng/mL,MOM值:1.1;21三体风险:1/170(高风险)。请问这份报告单说明什么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相似文献   

5.
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通过检测孕妇外周血中的游离胎儿DNA来筛查胎儿常见非整倍体,已成为产前筛查中重要的一项技术,甚至可作为高龄孕妇初步筛查的首选方式。但因为难免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所以其阴性结果也并不能总是保证胎儿正常。而对于阳性结果,需通过有创产前诊断进行验证。目前,我国临床主要采用的有创产前诊断方法有绒毛活检(Chorionic Villous Sampling, CVS)、羊膜腔穿刺(Amniocentesis, AC)和脐血穿刺。绒毛活检和羊膜腔穿刺术是NIPT阳性结果验证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对造成NIPT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原因及其阳性结果的验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孕中期孕妇血清学甲胎蛋白(APF)、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非结合雌三醇(uE3),进行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NTD)的无创性产前筛查.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1641例16~20+6周孕妇进行血清AFP、Frees-hCG、uE3检测,结合孕妇年龄、孕周及体重等因素,经专用软件进行分析校正,计算风险率,对唐氏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641例孕妇中筛查出高危孕妇98例,其中唐氏高风险孕妇73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4例,神经管畸形高风险孕妇21例;95例选择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的产前诊断,确诊唐氏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1例.结论:孕中期血清三联筛查是可靠、有效的产前筛查方案,结合产前诊断可以有效降低缺陷儿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分析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三年来599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检查情况。结果确诊49例先天性心脏病,43例于产前确诊,产前心超敏感性为87.7%。漏诊5例,漏诊率10.2%。误诊1例,误诊率2.04%。49例先心病者中,产前确诊后失访的32例,失访率高达65%。检查孕周为17周-39.5周,平均28.4周。结论虽然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无创性、敏感性高等优点,但仍存在漏诊、误诊、诊断时间过晚等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前筛查中孕妇羊水过多和羊水过少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6月前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医学中心被产前诊断的106例羊水量异常孕妇,在B超介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和脐静脉穿刺术,对获得的羊水和脐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羊水过多和羊水过少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对106例进行统计,染色体异常所占比例为15.1%。羊水过多与羊水过少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8.3%和4.2%。结论:适量的羊水对保护胎儿,促进其生长发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对产前筛查中羊水量的异常现象高度重视,及时处理,以减少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双胎妊娠孕中期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B亚基(F-β-hCG)的水平,探索双胎妊娠时孕妇血清学筛查用于Down's胎儿高风险评估的AFP、F-β-hCG界定值。方法:收集双胎妊娠129例,孕中期(15~2l周)采集孕妇静脉血,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清AFP和F-β-hCG的浓度,并于分娩后随访,确定胎儿有无异常。另选2603例胎儿无异常的单胎妊娠作对照组。结果:129例双胎妊娠孕妇血清AFP浓度的中位教为98.98ng/ml,F-β-hCG浓度的中位数为32.20ng/mt;2603例单胎妊娠孕妇血清AFP和F-β-hCG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52.15ng/ml和13.00ng/mt。双胎妊娠孕妇血清AFP和F-β-hCG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鉴于双胎妊娠孕妇血清AFP和F-β-hCG水平明显升高,双胎妊娠的产前唐氏筛查风险评估时应引入正常双胎妊娠的AFP、F-β-hCG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DNA检测技术在孕妇产前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276例孕妇进行胎儿无创DNA产前检测,包括高龄(年龄≥35岁)、唐筛结果为高风险或单项指标异常、超声软指标异常者。结果:276例中,267例检测为低风险,9例检测为高风险。高风险包括5例提示21-三体综合征、2例提示18-三体综合征、1例提示13-三体综合征、1例提示胎儿性染色体DNA含量不足。9例异常者经羊水和脐血穿刺检测证实与无创DNA结果吻合,准确率为100%。结论:无创DNA产前检测针对胎儿21-、18-、13-三体综合征筛查,具有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较血清学筛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项技术大大减少了有创产前诊断人数,将作为一种筛查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孕中期超声联合无创产前基因筛查(NIPT)在染色体异常胎儿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2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的2000例孕中期孕妇,均接受超声检查和NIPT筛查。以羊水穿刺或引产后高通量测序结果为金标准,四格表法分析孕中期超声联合NIPT在染色体异常胎儿检出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000例孕中期孕妇中,超声检查共检出软指标异常37例,结构指标异常30例。NIPT筛查检出高风险孕妇17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11例、18-三体综合征6例。超声软指标和结构指标联合NIPT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误诊率、准确率分别为95.00%、99.95%、95.00%、99.95%、5.00%、0.05%、99.90%。结论:联合孕中期超声和NIPT可提高检出高风险染色体异常胎儿的灵敏度,降低漏诊率,对于早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具有重要价值,进而提高生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数字PCR(digital PCR,dPCR)技术被认为是精确定量核酸分子的全新技术手段,因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等特点而得到迅速发展。数字PCR在临床上的多个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比如肿瘤液体活检、器官移植物损伤评估、无创产前筛查、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以及二代测序文库质控和结果验证等。本文就数字PCR在上述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胎儿中晚孕期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间胎儿早孕期超声检测正常孕妇1240例,于胎儿中孕期(孕21~25周)和晚孕期(孕31~35周)各再进行一次超声检测工作,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归纳统计胎儿畸形分类及各类畸形超声检出时间。结果:1240例胎儿早期超声检测正常孕妇中,胎儿中孕期检测显示胎儿畸形16例,检出率1.3%;其中中枢神经畸形3例,心脏畸形1例,前腹壁畸形2例,泌尿系统畸形1例,骨骼以及四肢畸形2例,双胎畸形2例,消化系统畸形2例,胎儿肿瘤1例,胎儿水肿1例,指趾异常1例,胎儿晚孕期检测显示有畸形3例,检出率为0.24%,分别为面部畸形1例,指趾异常1例,心脏畸形1例。这19例胎儿均证实为畸形胎儿。胎儿中孕期漏诊3例,漏诊率15.8%(3/19)。结论: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重要诊断方法,诊断率高,安全性大,但部分胎儿畸形在中孕期超声仍未能诊断,所以对胎儿晚孕期再次行超声筛查工作,尤其注意对胎儿颜面部、心脏,颅脑,四肢等器官仔细的扫描,可有效提高畸形胎儿检测率,减少相应畸形的漏诊,为产科医生临床确诊和处理提供有效参考,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同时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配合国家人口系统完成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4.
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是一种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之一,是先天性智力低下最常见的遗传类型。本文对近年来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采用的血清学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无创DNA检测和孕中期血清学筛查两种方法的筛查阳性率,从而肯定无创DNA检测在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500例单胎孕妇进行血清标记物(AFP+β-HCG)-联指标检测,应用配套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对496例孕妇外周血中的游离DNA片段(含胎儿游离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胎儿发生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风险率,并追踪胎儿和孕妇的情况.结果: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组高危孕妇22例、阳性率为4.4%,假阳性率4.2%;无创DNA检测组筛查阳性孕妇3例,阳性率为0.6%,唐氏综合征检出率为100%.两种方法用于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无创DNA检测适用范围广、准确率高,是产前筛查是唐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PCR法直接快速筛查重组阳性克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胡维  向华  周艳  刘敬忠 《生物技术通报》1999,15(6):39-40,43
本研究目的是应用PCR法快速筛查插入有苯丙氨酸脱氨酶(PAL)cDNA重组阳性克隆,用于PCR扩增的引物是位于载体pET23b启动子处的T7启动子引物和位于目的基因PALc DNA3’端终止密码TAA处的引物,以灭菌吸头挑一单菌落加PCR体系扩增。结果:在筛查的3个克隆中,有2个阳性克隆,并且插入方向正确,经DNA序列测定得到进一步证实,结果表明,以PCR方法筛查重组阳性克隆,可以简便快速鉴定插入片段的大小和方向,不需提取质粒。  相似文献   

17.
最初的产前诊断主要针对染色体非整倍体,随着遗传学检测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遗传性疾病可以在产前得到诊断,包括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单基因病、单亲二体等,产前遗传学检测从细胞遗传学时代进入到分子时代.随着cfDNA(cell-free DNA)检测迅速整合进入产前筛查领域,产前筛查也从基于生化指标的母血清学筛查时代进入到分子时代,很多单基因遗传病也可以通过扩展型携带者筛查被检出.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理念以及对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优生优育是我们重要的国策。自二胎政策颁布以来,高龄产妇数量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先天性畸形儿的发生几率变大。传统的产前检测方法存在较高流产风险、灵敏度低、耗时等问题,探寻一种无损快捷、经济灵敏的产前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常见的胎儿出生缺陷及当前临床常见的产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重点综述了光谱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产前检测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光谱核型、实时荧光定量PCR、SNP等位基因位点分析等利用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和拉曼光谱在产前检测中的应用情况。特别阐述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在生物检测中的优势,最后总结并展望了SERS光谱在产前检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前B超对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4例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B超特征,并对比病理结果。结果: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胎儿中,1例室间隔缺损,3例四腔心切面正常。左右两室流出道切面情况:4例胎儿大动脉与心室连接关系存在异常,2例胎儿室间隔膜部存在缺损症状。三血管气管切面情况:4例胎儿均仅可见2条血管。结论:对左右两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进行观察可得,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具有较为明显的B超特征,产前对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进行B超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建议在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p50在产前应激子代海马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雌性子代,中、晚期应激组海马齿状回p65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海马各区p50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晚期应激组间p65和p50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1)。在雄性子代,中、晚期应激组海马齿状回p65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晚期应激组海马各区p50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中、晚期应激组间p65和p50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1)。雌、雄子代比较,对照组雌、雄p65表达差异极显著妒〈0.01),p50仅在海马CA1区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中期应激组雌、雄子代大鼠海马p65/p50表达无显著差异;晚期应激组雌、雄海马p65/p50表达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Western blot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产前不同时期的应激显著影响子代海马NF-κB p65和p50表达,且有性别差异,这可能是产前应激对子代雌、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差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