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究脑苷肌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1例采用脑苷肌肽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惊厥、嗜睡以及过度兴奋等神经症状均逐渐消失,且实验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行为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应以及意识状态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10-14天后,实验组新生儿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有效减轻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速神经损伤恢复,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浆血管性病友因子(v W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胞磷胆碱钠治疗,每次2粒,每天3次;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每次5 m 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 L中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血清IGF-1、v WF、HIF-α水平的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66%(55/60) vs. 71.66%(43/60)](P0.05),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01±1.23)分vs.(10.52±1.98)分](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8.16±5.62)分vs.(56.20±5.13)分](P0.05);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74.29±27.35)IU/mL vs.(152.08±25.29)IU/mL](P0.05),血清v WF、HI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63±1.21)mg/L vs.(11.92±1.35)mg/L,(14.21±3.11)μmol/L vs.(20.16±3.89)μmol/L](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胞磷胆碱钠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脑组织功能,可能与其效减轻炎症反应及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 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与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NHIE患儿60例纳入观察组,其中急性期42例,恢复期18例;严重程度:轻度26例,中度21例,重度13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及观察组疾病不同时期、不同严重程度患儿血清UA、Cys C、TNF-α水平、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NBNA)评分,分析NHIE患儿的NBNA评分与其血清UA、Cys C、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UA、Cys C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期患儿的血清UA、Cys C及TNF-α水平均高于恢复期,而NBNA评分低于恢复期(P0.05)。中度和重度患儿的血清UA、Cys C及TNF-α水平均高于轻度患儿,且重度患儿高于中度患儿,而中度和重度患儿的NBNA评分低于轻度患儿,且重度患儿低于中度患儿(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可知,NHIE患儿的NBNA评分与其血清UA、Cys C、TNF-α水平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NHIE患儿的血清UA、Cys C及TNF-α水平较高,且三者随着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呈升高的趋势,而NBNA评分则呈降低趋势,三者与NBNA评分互成负向联系,临床上可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在金双歧、茵栀黄及蓝光照射治疗前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对13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同时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及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胆红素致神经功能障碍(BIND)评分,按血清总胆红素(TBIL)严重程度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包括:轻度升高组(A组):205.2μmol/LTBIL≤256.5μmol/L;中度升高组(B组):256.5μmol/LTBIL≤342.0μmol/L;重度升高组(C组):TBIL342.0μmol/L。对照组:金双歧、茵栀黄及蓝光照射治疗后的患儿TBIL91.9~171.0μmol/L。比较各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NSE、NBNA评分及BIND评分,并对血清NSE与NBNA评分及BIN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NSE、NBNA评分及BIND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s0.05)。血清NSE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0.869,P0.01);血清NSE与BIND评分呈正相关(r=0.577,P0.01)。结论血清NSE水平变化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损伤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酮(PROG)对缺氧缺血性新生鼠脑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7日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n=10):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孕酮组,动物造模成功24 h后处死动物,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新生鼠大脑皮质中HIF-1α表达的变化。结果:孕酮组HIF-1αmRNA及HIF-1α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结论:孕酮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上调HIF-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奥德金联合奥扎格雷对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11月到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奥德金联合奥扎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14 d。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100B钙结合蛋白(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S100B、MMP-8及HIF-1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德金联合奥扎格雷能够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血清hs-CRP、S100B、MMP-8及HIF-1α水平,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将78例脑损伤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重组人类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NBNA、MDI、PDI评分,NSE、S-100B、BUN、Cr、SGPT、TBIL的水平变化,发现两组纠正胎龄40周时的NBN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在纠正胎龄3个月及6个月的MDI及PD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NSE和S-100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UN、Cr、SGPT、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hEPO对受损脑细胞有保护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在改善早产儿脑损伤预后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素-1(E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间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分为血糖控制不良组(A组)40例和血糖控制良好组(B组)40例,另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孕妇40例为C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胎盘中HIF-1α、ET-1及VEGF的表达情况,观察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中HIF-1α、ET-1及VEGF的表达与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A组孕妇胎盘中HIF-1α、ET-1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B组与C组,B组HIF-1α、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C组(P0.05)。A组羊水过多、巨大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与C组,胎儿窘迫、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C组,B组胎儿窘迫、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中HIF-1α、ET-1及VEGF的表达与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巨大儿、羊水过多、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中HIF-1α、ET-1及VEGF呈高表达,其表达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S-100B蛋白和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含量(NSE)的影响.方法:重度窒息的新生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1例,给予一般治疗(氧疗、支持、对症)和胞二磷胆碱治疗.磷酸肌酸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生后12h内给予磷酸肌酸治疗lg/d),另外同期住院的新生儿湿肺和黄疸患儿14例为正常对照组.均与生后48h和生后10天取血检测血清S-100B蛋白和NSE含量.并于生后第14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磷酸肌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生后48h血清S-100B蛋白和NSE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5),生后10天血清S-100B和NSE含量在常规治疗组患儿和磷酸肌酸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磷酸肌酸治疗组两者明显下降(※P<0.05,※P<0.05).生后三周的行为神经评估(NBNA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磷酸肌酸治疗组27%与常规治疗组组53%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x2=6.112,※P<0.05).结论:磷酸肌酸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改善脑的能量代谢,降低脑损伤的程度,改善神经行为,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80例存在脑损伤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保健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定期随访两年,观察比较患儿纠正胎龄40周时神经行为评分(NBNA),智力及运动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纠正胎龄40周NBNA评分为33.04±1.12,对照组NBNA评分为30.95±0.8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DI与PDI指数分别于9月龄始和6月龄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1岁时进行Gesell智力发育检查,干预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会交往等五个能区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17.5%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5%的发生率(P<0.01)。结论:联合早期干预治疗可有效促进脑损伤早产儿神经系统功能修复,改善智能及运动发育,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连蛋白(zonul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l(MCP -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克罗恩病(CD)患者疾病活动度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zonulin、MCP-1、HIF-1α鉴别重度C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2例CD患者,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将CD患者分为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分别为42例、69例和51例,另选同期151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CD患者和对照组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zonulin、MCP-1、HIF-1α与CDAI评分、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zonulin、MCP-1、HIF-1α鉴别重度CD的价值。结果: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大肠杆菌、沃氏嗜胆菌、Atopobium parvulum相对丰度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普拉梭菌相对丰度轻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重度组(P<0.05)。CD患者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与CDAI评分、大肠杆菌、沃氏嗜胆菌、Atopobium parvulum相对丰度呈正相关,与普拉梭菌相对丰度呈负相关(P<0.05)。联合zonulin、MCP-1、HIF-1α鉴别重度CD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高于单独zonulin、MCP-1、HIF-1α的0.706、0.693、0.747。结论:CD患者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均升高,且与CD疾病活动度增加和肠道菌群紊乱有关,可能是重度CD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病变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方法:临床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分别检测不同病变时期(入院时、入院第7天和出院前)的血清CRP和ET-1的含量,并记录病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选择30例除外心脑血管疾病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血清CRP含量在入院时、入院第7天和出院前分别为6.83±1.51 mg/L、4.89±1.33 mg/L、4.12±1.24 mg/L.较对照组(2.82±0.66 mg/L)均有显著升高(p<0.05);血清ET-1含量在入院时、入院第7天和出院前分别为133.69±38.93 ng/L、125.234±32.45 ng/L、108.32±31.51 ng/L,较对照组(45.67±10.02mg/L)均有显著升高(p<0.01).②随着病程的发展,CRP含量逐渐下降,与病程呈负相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ET-1含量也逐渐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病程进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RP和ET-1水平存在着动态变化.随着病情恢复,CRP含量明显下降,但ET-1含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缺氧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糖尿病是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肌损伤明显加重,预后差,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表达减少有关.但糖尿病时HIF-1信号转导系统改变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提高HIF-1α在缺血心肌中的表达及活性能明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心肌细胞存活,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心肌梗塞面积,提高心肌功能,因此,调节HIF-1α的表达及活性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方法.通过制作GK糖尿病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等方法研究发现,GK糖尿病大鼠合并心肌梗塞时,HIF-1α表达减少,心梗面积增大,而给予糖尿病大鼠慢性氯化钴处理后,其血糖水平降低,HIF-1α表达增加,心梗面积减小,这为如何调节HIF-1信号转导系统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提供一个可能的新的治疗视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联合通痹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对照组使用通痹胶囊完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银杏达莫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T段下移程度、血清IL-1β、TNF-α、ET-1、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86%(39/42)比66.67%(28/42)](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T段下移程度、血清IL-1β、TNF-α、ET-1、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通痹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1β、TNF-α、ET-1、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联合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对牙髓炎患者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14 (CD14)、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水平和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174例牙髓炎患者,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为87例。两组均接受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对照组使用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填充,研究组使用氢氧化钙糊剂填充。观察两组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咬合力、咀嚼效率、CD14、HIF-1α、CX3CL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进一步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7 d后VAS评分降低,咬合力增加,咀嚼效率提高, 血清CD14、HIF-1α、CX3CL1水平降低(P<0.05)。结论:牙髓炎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后采用氢氧化钙填充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咀嚼功能,提升咬合力,调节血清CD14、HIF-1α、CX3CL1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脂联素(APN)水平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患者70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茶碱缓释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清BNP、TNF-α、APN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EV1、FEV1/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NP、TNF-α以及APN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BNP、TNF-α以及APN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下调BNP、TNF-α以及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以及心肌酶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香丹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肌钙蛋白T、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心肌酶学、不良反应以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肌钙蛋白T、C反应蛋白以及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以及室性早搏次数较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试验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1H磁共振波谱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37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接受弥散加权成像及1H磁共振波谱检查,观察研究组新生儿普通MRI与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脑代谢化合物相对浓度。结果:与普通MRI检出率相比,研究组患儿的弥散加权成像信号明显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AA/Cr比值低于对照组,Cho/Cr、MI/Cr、Glu-Gln/Cr、Lac/Cr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弥散加权成像与1H磁共振波谱的联合应用可提升诊断准确率,通过对代谢物浓度的分析有利于评价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联合螺旋藻胶囊对原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可溶性人类MHC-1类分子链相关基因A蛋白(s MIC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原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4例每组。对照组采取放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甘氨双唑钠联合螺旋藻胶囊。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TPS、s MICA、HIF-1α及Her-2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CA、CEA、TA-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SCCA、CEA、TA-4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PS、s MICA、HIF-1α及Her-2水平和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TPS、s MICA、HIF-1α及Her-2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较高(P0.05),CD8~+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口腔黏膜炎、贫血、腹泻、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毒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螺旋藻胶囊能有效降低原发性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PS、s MICA、HIF-1α及Her-2水平,对患者免疫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能降低毒副反应率,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其在HIE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其浓度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同时研究围产期高危因素以及NBNA评分在HIE发生发展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30例住院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于出生后采血,55例HIE患儿(HIE组)分别于出生后1天、2天、7天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收集并分析两组围产期相关资料。HIE组并于采血同时进行NBNA评分。结果:(1)HIE患儿生后第一天与第二天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后第七天轻度HIE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意义,中、重度HIE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生后第一天与第二天不同病情组HIE患儿NBNA评分相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七天轻、中和重度患儿NBNA评分<35分的患儿分别占33.3%,47.1%,100%。结论:动态监测HIE患儿血清S-100B蛋白浓度和NBNA评分的变化,对HIE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