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氯化钠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处理罗布麻种子,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钠浓度低于0.8%时,可促进罗布麻种子萌芽,高于0.8%小于2.0%时抑制萌芽,超过2.0%时极显著抑制种子萌芽。氯化钠浓度高低均对罗布麻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当浓度大于0.4%时,出叶速度减慢,植株矮化、相对抑制率超过60%,鲜重与对照相比降低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2.
光是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为理解不同树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光梯度变化的响应机制,本文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强的100%、60%、40%、15%和5%)对杉木和木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了两树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光照响应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光照强度对两树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 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 杉木种子萌发率增大,萌发指数增大,木荷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则先增大后减小,在40%光照强度下达到最大值.两树种幼苗存活率在全光照(100%光照)下均为0,在5%~60%光照处理下则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显著降低.两树种幼苗根长、地径和株高对光梯度变化的响应趋势一致,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根长显著减小,地径和株高则先增大后减小,在5%光照强度下达到最小.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杉木幼苗根、茎、叶及总生物量降低,木荷幼苗生物量积累在15%~60%光照强度下较高, 5%光照强度下最小,且相同光照强度下,木荷幼苗各部分生物量均大于杉木.两树种幼苗应对低光环境时,表现出较大的茎和叶的生物量分配比,而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降低.表明杉木苗期生长不耐阴,需要相对较强的光照,而木荷苗期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更强,能够在郁闭的林冠下定植和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李慧  王平  王婧  戴晴  肖明 《生物学杂志》2010,27(2):51-54
通过化感试验研究荧光假单胞杆菌P13菌株对油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在油菜根际土壤和根部定植的能力。结果表明,P13菌株发酵液对油菜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稀释10倍的菌体发酵液处理种子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低浓度和高浓度都抑制种子萌发;田间试验发现P13菌株能促进植物幼苗生长,根长、苗高、干重和长1片叶子的株数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1周内P13菌株在油菜根际土壤和根部定植良好,定植数量均达到107cfu/g以上。说明P13菌株可被开发为微生物菌剂,但在施用时不宜用作种子处理剂。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PVA水稻种衣剂在育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壳聚糖-PVA复合型水稻种衣剂对种子发芽率、成苗率、秧苗素质的影响以及对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种衣剂对种子的发芽无不良影响,可提高秧苗素质,有效防止苗期病虫害发生。  相似文献   

5.
水飞蓟萌发期和苗期对盐胁迫的生长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水飞蓟萌发期和苗期对盐胁迫的响应,比较不同水飞蓟类型耐盐性的强弱,以黑色果皮(SD)和白色果皮(HW)2个类型水飞蓟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Cl(0、0.1%、0.3%、0.5%、0.7%、0.9%)溶液处理种子和幼苗,观察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芽苗和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1)NaCl胁迫下,水飞蓟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下降,芽苗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HW为≥0.5%,SD为≥0.3%)抑制,且盐分对子叶长、胚轴长和鲜重影响较大,对干重无显著影响。(2)盐胁迫下水飞蓟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升高,光合色素(Chl a、Chl b、Car)含量下降,幼苗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HW为≥0.9%,SD为≥0.7%)抑制;植株体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脯氨酸含量则持续增加,其中保护酶活性在0.7% NaCl处理下较对照显著下降,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0.9% NaCl处理下较对照显著下降。研究发现,在水飞蓟种子萌发期,盐分主要通过改变种子吸涨能力来影响芽苗生长;在苗期,水飞蓟幼苗主要通过提高渗透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来缓解盐分造成的伤害;水飞蓟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有所差别,萌发期耐盐能力明显低于苗期,2个类型水飞蓟耐盐性强弱表现为白色果皮类型>黑色果皮类型。  相似文献   

6.
谷子品种抗旱性的苗期快速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道了在苗期快速鉴定谷子品种抗旱性的实验结果.通过比较种子在甘露醇渗透胁迫条件下的相对萌发率和芽生长抑制率、幼苗在适度控水条件下的相对含水量和水势、幼苗严重失水恢复供水后的存活率等几个指标,对5个谷子品种(鲁7060、羊角黄、豫谷5号、Jun 24和Mar 51)的苗期抗旱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Mar 51在所鉴定的品种中具有相对的抗旱优势,可以作为谷子苗期抗旱性研究的代表性材料.谷子种子在甘露醇渗透胁迫条件下的相对萌发率与幼苗在适度控水条件下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初步认为这两个指标可以作为苗期快速鉴定谷子抗旱性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菌根技术在沙地植被恢复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库布齐沙地植被恢复中的菌根技术研究 ,注重于因地制宜、适菌适技。对此 ,利用当地A、B两种沙壤条件并对其作加入草炭和不加入草炭条件处理 ,选用适合当地造林树种油松、樟子松进行室内模拟实验及野外实地小型造林试验 ,菌剂以单菌剂、组合菌剂方式实施。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单菌剂对油松幼苗作用效果为 :Cr >Ra >Li>Hm。双组合菌剂Ra Li、Hm Li和Ra Cr接种的幼苗对草炭的依赖性不强。选择出Cr和Ra菌根菌剂为沙地植被恢复较为适合的菌剂。油松和樟子松两树种无论施单菌剂或双组合菌剂 ,油松幼苗长势均优于樟子松幼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 ,在同一块样地菌剂处理 ,三合一优于二合一菌剂组合。接种菌根菌剂幼苗地上生物量高于施入复混肥的幼苗。不同样地菌剂处理的幼苗成活率在个别菌剂组合中低于复混肥。因个别菌剂培养周期不足而致使其菌丝体与基质发酵不完全 ,而遇到造林基地干旱 ,土壤温度升高 ,导致基质仍再发酵、腐熟 ,这就使部分生长较弱的幼苗受到了伤害 ,因而幼苗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8.
黄仕训  王燕   《广西植物》2000,(3):250-254
棕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十分缓慢 ,为了探索加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方法 ,对棕种子进行不同处理、不同时间催芽和催芽后不同处理等试验 ,结果表明 :(1)生长调节剂 3号 ABT生根粉、吲哚丁酸和 2 ,4 - D可提高种子萌发率 ,促进幼苗生长。 (2 )播种前催芽可促使种子提前萌发 ,延长幼苗生长期 ,使当年生苗更粗壮 ;贮藏 3个月后催芽可提高 10 %~ 15%的发芽率。 (3)催芽后用 50 mg/ L和 10 0 mg/ L的 3号 ABT生根粉、或者 10 0 mg/ L的萘乙酸浸泡都可以提高幼苗出土率 ,但对幼苗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理种源桔梗种子性状及苗期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的43份桔梗[Platycocon grandiflorus(Jaeq.)A.DC.]种子的地理变异、种子特性及幼苗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种源桔梗种子的特性、发芽率及幼苗的生长状况,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供试的桔梗种源大致分为南方和北方2个地理种源,其中北方种源的种子颗粒较大,千粒重达1.21~1.35g;南方种源的种子发芽率高(65%~71%),种子千粒重为1.15~1.20g,幼苗生长健壮,根系较发达。此外,桔梗种子的发芽率与纬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桔梗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与根茎的生长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间苗及幼苗筛选的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安徽毫州及安徽太和的桔梗种源适合在浙江富阳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0.
接种菌根菌剂对科尔沁沙地4种造林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根真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中具有重要作用。以科尔沁沙地乡土树种五角枫(Acer mono)和榆树(Ulmus pumila)及主要造林树种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为供试植物,通过科尔沁沙地菌根化造林试验,分析4种造林幼苗接种菌根菌剂后幼苗的菌根侵染率、形态学指标、生物量积累和分配以及根际土壤养分在一个生长季内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菌根菌剂能较好地侵染幼苗,接种菌根菌剂显著提高了4种幼苗的株高、基径、顶枝长和生物量;显著影响幼苗的生物量分配,接种内生菌剂的白蜡根冠比显著减小,接种外生菌剂的樟子松根冠比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与白蜡幼苗株高和顶枝长呈显著正相关,与樟子松幼苗输导根质量、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接种菌根菌剂还能提高根际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改良幼苗生长基质,但差异不显著。4种造林幼苗均表现出了显著的菌根效应,提示菌根菌剂在干旱贫瘠地区造林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浓度的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发酵液对油菜籽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在油菜籽萌发过程中对种子的发芽势影响显著,对最终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发酵液具有促进幼苗伸长,抑制根生长的作用;随着发酵液浓度的升高,幼苗的成活率呈下降趋势;发酵液对幼苗生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低浓度促进生产量的增加,高浓度下幼苗的生产量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通过对蜜环菌化感作用的检测,蜜环菌发酵液在油菜籽的发芽势、苗伸长、根生长及幼苗生产量等方面均具有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郑丽  冯玉龙 《生态学报》2005,25(10):2782-2787
化感作用在生物入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紫茎泽兰具有化感物质,它能抑制豌豆等一些对化感物质敏感的植物种子萌发,但它对入侵早期直接与之竞争的植物的影响以及化感作用与其入侵性的关系还知之甚少。以紫茎泽兰入侵早期直接与之竞争的草本植物和为替代控制紫茎泽兰引进的牧草为材料,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紫茎泽兰叶片提取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化感作用与其入侵性的关系,并为其替代控制提供依据。紫茎泽兰叶片提取液对10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化感作用,不同浓度的提取液对植物的化感作用强度不同,低浓度时较弱,高浓度时较强。高浓度的提取液能降低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胚轴和胚根长度,增加幼苗丙二醛含量,其中发芽速率更敏感,可能是衡量化感作用的最敏感指标。不同植物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无芒虎尾草、白三叶、细叶苦荬和莎草砖子苗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较敏感,紫花苜蓿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24-epibrassinolide and 28-homobrassinolide on the inhibitionof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rice (Oryza sativa) induced bysalinity stress was studied. Brassinosteroids were found to reverse theinhibitory effect on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The activation ofseedling growth by brassinosteroids under salinity stress was associatedwith enhanced levels of nucleic acids and soluble proteins.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对鹿角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鹿角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的耐旱性,以鹿角杜鹃干种子和90d苗龄幼苗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其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幼苗的细胞膜透性、MDA含量、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对种子萌发率、早期幼苗生长量与PEG胁迫浓度间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5%~25%PEG胁迫范围内,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鹿角杜鹃种子的发芽启动时间推迟,发芽持续时间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量显著降低;重度干旱胁迫(25%PEG)下,鹿角杜鹃种子完全未萌发。(2)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生长量的变化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求得鹿角杜鹃种子萌发的半致死PEG干旱胁迫浓度为15.68%、半致矮PEG干旱胁迫浓度为15.37%。(3)随着PEG胁迫浓度的增加,鹿角杜鹃幼苗叶片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各胁迫处理仍显著高于CK(0%PEG);细胞膜透性、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POD和CAT活性则在中度(15%~20%PEG)和重度胁迫下显著升高,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鹿角杜鹃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使其细胞膜受到损伤,同时鹿角杜鹃可通过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来适应干旱环境,使得自身受抑制、损伤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 4~ 10月份土壤含水量变动情况和冰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 ,4月下旬至 5月上中旬的土壤含水量对冰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定居极为关键。控制条件下 ,冰草种子萌发和出苗的最适土壤含水量范围是 12 %~ 2 0 % ,幼苗生长的最适土壤含水量是 12 %。当土壤含水量低于 3% ,冰草种子不能萌发 ,土壤含水量低于 6 %时 ,幼苗不能出土并定居。当土壤含水量达到 16 %时 ,冰草幼苗生物量有所下降。在 6 %~ 8%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 ,植株将更多的生物量投资于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根、枝、叶、果实不同浓度水提取物及枝叶挥发油对油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他感效应。结果表明:侧柏各器官及挥发油都含有化感物质,均对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表现出“高抑低促”效应,而且低浓度时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高浓度时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在浓度为2 mg·mL-1时,侧柏根水提取物对油松幼苗根长和鲜重的促进能力最强,其根长和鲜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9.78%和376.60%;侧柏叶水提取物对油松幼苗苗高促进能力最强,比对照提高了102.41%;侧柏枝水提取物对油松种子发芽的促进能力最强,发芽率比对照提高了65.63%。而在浓度为30 mg·mL-1时,除了侧柏根和枝水提取物对油松种子萌发(87.50%)和鲜重(85.11%)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外,其它提取物对油松幼苗根长和苗高生长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侧柏枝叶挥发油对油松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特别对油松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促进率达70.37%。说明侧柏和油松混交,可能有利于油松树木生长及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入侵植物会通过化感作用等手段抑制本地种的生存繁衍,但本土植物尤其是地被层的藓类植物对入侵植物有何影响尚不清楚。本文以本土羽枝青藓和瘤柄匐灯藓为供体材料,以恶性入侵杂草稗草和野胡萝卜为受试材料,从藓丛结构特征和化感作用角度探究藓类植物对入侵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2种入侵植物种子落入藓丛后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受到显著抑制,抑制效果为藓丛上部>藓丛下部>无藓丛。稗草种子落入藓丛下部会显著影响其根长和根芽比。施加藓类浸提液均显著降低2种入侵植物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但呈现不同的浓度效应。施加浸提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稗草幼苗芽长、根长和根芽比,但对野胡萝卜无明显的规律性影响。藓类植物对2种入侵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综合效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中,野胡萝卜的敏感性大于稗草,且高浓度下更加明显。可见,藓类植物对入侵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新疆野杏(Armeniaca vulgaris)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对果肉和埋土深度的响应,以期为新疆野杏的天然更新与实生苗培育提供理论参考。通过2种果皮结构(有果肉和无果肉)的种子在不同埋土深度(地表至18.0 cm的14个梯度)对新疆野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研究,旨在揭示果皮结构和埋土深度对新疆野杏种子萌发与成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肉和埋土深度显著影响野杏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与质量(P<0.05)。埋土深度<3.0 cm不利于成苗,埋土深度>6.0 cm时,萌发能力与幼苗生长量随埋土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0~6.0cm为适宜埋土深度。无果肉种子萌发优于有果肉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成苗率、活力指数分别增长了37.18%、3.88%、37.18%、26.59%,幼苗高、基径、叶片数量、根冠比、幼苗质量指数分别增长了36.99%、7.48%、68.69%、20.61%、14.29%,其萌发能力与幼苗生长量显著高于有果肉种子(P<0.05)。有无果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与埋土深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无果肉处理对新疆野杏种...  相似文献   

19.
The ability of seeds to germinate and establish seedlings in a predictable manner under a range of conditions has a direc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success of commercial crops, and should therefore be considered in crop improvement. We measured traits associated with seed vigour and pre-emergence seedling growth in a segregating population of 105 doubled haploid Brassica oleracea lines. The germination traits measured were: mean germination times for unstressed germination; germination under water stress or germination after a heat treatment; and conductivity of seed leachate. The seedling growth traits measured were: seed weight; seedling growth rate; and seedling size at the end of the exponential growth phase. There were some correlations, notably among germination traits, and between seed weight and pre-emergence seedling growth. Heritability of the various traits was typically in the 10–15% range, with heritability of conductivity and mean germination time under water stress 25 and 24% respectively. Coll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ermination and pre-emergence seedling growth are under separate genetic control.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on all measurements and revealed significant loci on linkage groups O1, O3, O6, O7 and O9. We suggest that genes at these loci a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predictable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establishment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