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内源性阿片肽与烧伤休克有密切的关系。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均证实 ,烧伤后血浆及脑内内源性阿片肽含量显著升高 ,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抗烧伤性休克。我们以往的工作也证实 ,脑内一些区域烫伤后内源性阿片肽含量有明显变化 ,特别是下丘脑室旁核β 内啡肽含量在烫伤后有明显的升高。下丘脑室旁核是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心血管功能的重要部位 ,内源性阿片肽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 ,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本工作在大鼠烫伤后 ,立即向下丘脑室旁核注射阿片 μ受体激动剂DAGO或其拮抗剂 β FNA(β Funaltrexamine) ,观察其…  相似文献   

2.
自1975年发现脑啡肽至今已有10年,在此期间已发现一系列的内源性阿片肽类;但迄今这些肽的生理意义还未阐明。最近Hansjorg Teschemacher 等根据一系列实验资料提出:阿片肽可能具有免疫学意义。首先,阿片肽可以和免疫系统的细胞成分或体液成分,如淋巴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和补体系统相互作用,调节抗体的生成、T 细胞玫瑰花结试验以及T 细胞的增殖等过程。这些作用有的是通过阿片受体实现的(可被纳洛酮阻断),有的则是通过非阿片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和内毒素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3年发现特异性阿片受体以后,又相继在哺乳动物脑组织内发现和分离出5肽的脑啡肽和31肽的内啡肽。近年来,又相继在脑和外周组织中发现其它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虽然对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痛的调节方面,但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可能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它在调节神经、精神、内分泌活动、癫痫、学习记忆、性行为、睡眠觉醒以及呼吸和心血管等生理病理活动中有重要作用。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在研究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作用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研究发展迅速,相继发现了β-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等多种内源性阿片肽。这些阿片肽虽然分子量大小不同,但在分子结构上都含有共同的N端氨基的序列:酪-甘-甘-苯丙,这种结构可能与其阿片活性有关。近来,西德Brantl等人报告了一种新的天然阿片肽(7肽)。其特点是具有不同的N端结构:酪-脯-苯丙-脯。由于此肽为β-酪蛋白(β-casein)的片段,可由酪蛋白裂解得到,因此命名为β-酪吗啡(β-caso-morphin)。作者对这一新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及各种生物学效应作了详细研究,发现此肽及其几个N端片段(β-  相似文献   

5.
不同功能位点介导α干扰素的免疫调节和中枢镇痛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YX  Jiang CL  Song LX  Lu CL  Shao XY  You ZD  Huang AJ  Chui RY  Liu XY 《生理学报》2000,52(3):203-206
细胞因子α干扰素(IFNα)具有中枢镇痛作用。抗内源性阿片肽血清与IFNα能发生明显的交叉反应,提示IFNα与内源性阿片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抗原决定基。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获得系列IFNα突变体,并分别测定其免疫学活性和镇痛能力。结果显示,IFNα突变体Y129S-IFNα免疫学活性显著下降,但仍然保留了很强的镇痛能力,阿片受体拮抗纳洛酮能够阻断Y129S-IFNα的镇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IFN  相似文献   

6.
免疫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具有中枢镇痛功能。实验采用基因定位突变技术,获得系列IL-2突变体,并测定其免疫学活性和镇痛能力,发现无免疫学活性的IL-2突变体20Leu-IL-2仍具有中枢镇痛能力,而44Leu-IL-2,45 Val-IL-2虽保留了免疫学活性,但其镇痛能力显著性下降或消失,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能够阻断IL-2的中枢镇痛作用,而不能影响IL-2对CTLL-2细胞的增殖作用。抗内源性阿片肽血清与IL-2能发生明显的交叉反应。实验结果提示,IL-2分子是通过由第45位Tyr残基及空间上相近的Phe残基等组成的镇痛功能位点与阿片受体相结合而发挥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7.
袁孝如 《生理学报》1993,45(6):528-535
行为学研究指出,伏核是阿片奖赏作用,和阿片成瘾的关键脑区域,为了在细胞水平上分析阿片作用机理,本文在大鼠伏核脑片制备上,应用细胞内电流箝记录,于不同神经元上分别观察三种阿片肽对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试验的三种阿片肽均不影响神经元的膜电位和输入阻抗,却降低突触后电位;纳洛酮明显地翻转μ和δ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对Kappa受体激动剂作用翻转不完全。上述结果提示:在伏核内,阿片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兔隔核刺激及隔核阿片受体在镇内脏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测定清醒家兔的内脏痛阈。实验观察到,以弱电流刺激隔核对内脏痛阈有升高、降低和无明显变化三种效应;向家兔双侧隔核注入阿片受体激动剂埃托啡(etorphine)2μg/2μl,注药后 5min,内脏痛阈即升高,维持 40min;静脉注射纳洛酮O.2mg/kg或 2μg/2μl纳洛酮注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均能阻断隔核内注入埃托啡的镇痛作用;电针刺激能抑制内脏痛,静脉注射纳洛酮 0.4mg/kg 能阻断这一效应,但对电针后效应无明显影响,向隔核内注入纳洛酮 2μg/2μl亦能阻断针效,而且后效应消失。结果提示,镇内脏痛与内阿片肽活动有关,隔核的阿片受体被激活即有明显抑制内脏痛的作用,其作用的传出通路可能通过 PAG;隔核的阿片受体参与电针镇内脏痛过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内源性阿片肽与休克密切相关。在内毒素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和脊髓损伤性休克时,血浆和脑脊液中内源性阿片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应用阿片肽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对抗休克。我们在烫伤休克的研究中观察到,大鼠烫伤后,某些脑区和血浆中强啡肽A(1-13)[DynA(1-13)]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有显著变化,烫后外周静脉给予DynA(1~13)抗血清,可改善大鼠心血管功能,延长存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间的关系——神经免疫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录一、前言二、应激与免疫三、免疫细胞上的受体(一)类固醇激素受体(二)儿茶酚胺受体(三)组织胺受体(四)肽类受体四、阿片肽与免疫功能的关系(一)免疫细胞上的阿片样和非阿片样受体1.阿片受体(1)淋巴细胞(2)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1.
药物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疾病,可引起大脑发生病理性变化.在我国滥用的毒品主要是阿片类物质,阿片类物质依赖包括身体依赖(表现为停药后的戒断症状)和精神依赖(表现为满足感和重新用药的渴求).与阿片依赖及耐受相关的因素有内源性阿片肽、阿片受体及其受体后信号转导系统功能状态的适应性改变等.本文就与阿片依赖有关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吗啡的强效镇痛功能及广泛的生理、药理作用是几百年来药学、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但其作用机理未能得到阐明。70年代初发现脑内存在阿片受体以来,随之在脑内找到内源性阿片肽──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接着又发现了β内啡肽、强啡肽等多种内啡肽(endophines),从而在学术界里掀起一股研究神经肽的热潮,对吗啡药理机理研究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阿片肽的生理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利用各种阿片受体配体特性功能表达的差异,证明脑内存在多种阿片受体类型。公认的主要有μ、三种亚型。要深入研究阿片受体亚型的结构功能,必须…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观察家兔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在紧张性高血糖反应中的作用。通过向家兔侧脑室内注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或羧基肽酶 A 的抑制剂 D-苯丙氨酸以分别减弱或加强脑内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作用。结果表明,纳洛酮能使由乙醚或2-脱氧葡萄糖所引起的高血糖反应减弱,而使由胰岛素所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加强并延搁其回复过程。D-苯丙氨酸表现为相反的效应。在已对吗啡形成耐受的家兔,2-脱氧葡萄糖所引起的高血糖反应也呈减弱。这些结果提示,脑内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与紧张性高血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克隆出阿片δ受体后,已从不同种属的动物克隆出了阿片受体的三个亚型μ、δ和k受体。最近法国Kieffer实验室的Matthes等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基因敲出技术繁育成功了一个μ阿片受体缺陷的种系小鼠。这种小鼠除无出阿片受体外,生长、发育、生殖和活动周期等与正常小鼠无异,且小鼠的δ和k受体的数量和分布、内源性阿片肽的表达和对热刺激的敏感性都与正常小鼠无异。给予该小鼠吗啡,无镇痛、位置偏爱和身体依赖性作用,给予纳洛酮也不出现撤药综合征。给予δ受体的选择性激动剂也无镇痛作用。说明吗啡的镇痛、位置偏爱和身体依赖性作用由μ受体介导,而与δ和k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5.
内阿片肽在调节惊厥发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源性阿片肽可能参与惊厥发作的调节,并具有致惊厥和抗惊厥的双重作用。这两种作用均受特异的阿片受体调节。惊厥发作的调节涉及μ、δ、κ和ε等受体,各受体的作用性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5-羟色胺和吗啡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利用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的方法,观察了在脊髓水平5-HT 和吗啡的镇痛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如下:(1)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 200μg 5-HT 或10μg吗啡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并分别被 5-HT受体阻断剂肉桂硫胺和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所对抗。(2)单纯使用肉桂硫胺可产生痛敏。纳洛酮对痛阈无明显影响。(3)5-HT 镇痛作用不能被大剂量纳洛酮(10mg/kg,sc)阻断。吗啡镇痛作用则可被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肉桂硫胺所削弱。后一效应可能与肉桂硫胺本身可引起痛敏有关。上述结果表明,在脊髓水平5-HT 和吗啡可通过各自的受体产生镇痛作用,两者间无明显依赖关系。5-HT 可能有紧张性活动,内源性阿片肽似不存在紧张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吗啡对心肌动作电位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冠华  王正义 《生理学报》1990,42(4):323-330
用微电极技术研究不同浓度吗啡对豚鼠右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低浓度吗啡(0.2—1.6 umol/L)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缩短,呈剂量依赖性。此作用可被1μmol/L 纳洛酮、酚妥拉明,四乙胺和氯化铯阻断,但不能被异搏定阻断。高浓度吗啡(15—120μmol/L)则使 APD 和 ERP 延长,呈剂量依赖性,这作用不被1.2μmol/L纳洛酮阻断,但可被10μmol/L 纳洛酮、酚妥拉明、四乙胺、氯化铯和异搏定阻断。这些实验提示低浓度和高浓度的吗啡可能作用于不同的阿片受体亚型,低浓度吗啡的作用可能与钾通道有关,高浓度吗啡的作用可能与钾通道、钙通道或钙激活的钾通道有关。阿片受体的作用与α受体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内吗啡肽”的发现是阿片肽研究的一次突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Han JS  Wan Y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3):237-239
早在70年代,人们即发现了内源性的δ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脑啡肽)和k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强啡肽),但一直未能找到内源性的μ阿片受体的选择性配体。1997年4月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发现了两种内源性的α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分别命名为endomorphin-1(EM-1)和endomorphin-2(EM-2)可译为“内吗啡肽”。本文拟就内吗啡肽的发现过程及其与其它内阿片肽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endogenous opiate substance,EOS)在中枢及外周广泛分布,对机体功能产生多方面影响。就其心血管效应而言,休克等应激状态 EOS水平明显升高,可在心血管中枢、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末梢膨体、肾上腺髓质及心血管效应器官等多个环节程度不同地影响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性,参与抑制心血管功能。纳洛酮等阿片受体阻断剂可能通过上述环节程度不等地拮抗 EOS 的作用,部分改善休克个体的心血管功能而表现出一定的抗休克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在人体内,无论是垂体—肾上腺轴还是垂体—性腺轴都受到内源性阿片肽紧张性抑制的调节。但是,人们对这两个轴在被调节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阿片受体的具体特性还不清楚。因此,Ashley Grossman 等利用阿片类的拮抗剂——纳洛酮作为工具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受试对象包括19~36岁的男性和正常月经周期滤泡早期的女性。研究中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其中一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