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实验观察了人正常子宫内膜中层粘连蛋白(Laminin;LM)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以此进一步探讨着床窗口(Implantationwindow)。实验使用手术搞出的人子宫标本40例。根据患者主述与子宫标本的HE染色的结果,将子宫标本分成8个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子宫内膜各期LM的染色。结果表明:LM主要分布在表面上皮、晚上皮和血管基底膜等部位。表面上皮和血管内皮基底膜中的LM在分泌初期开始增加。细胞外基质中的LM在分泌中期增加。LM是在细胞增殖、移动、分化等等方面起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现已被公认。与着床有密切关系的子宫表面上皮和血管内皮基底膜;细胞外基质中的LM的分泌期开始明显增加,这一结果说明LM量的变化是与着床有某种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PTEN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对胚泡着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XL  Ma HL  Xie Y  Yang R  Wei SL 《生理学报》2008,60(1):119-124
本研究旨存检测肿瘤抑制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tensinhomologdeletedonchromosometen)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探讨PTEN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未孕及孕1、3、4、5、7 d小鼠子宫内膜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子宫角注射PTEN反义寡核苷酸观察胚泡着床数.FQ-PCR结果显示,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组织PTENmRNA的表达高于未妊娠小鼠,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表达逐渐增强,到妊娠第5天达最高.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与mRNA结果一致.子宫角注射PTEN反义寡核苷酸后胚泡着床数明显减少.结果提示,PTEN在妊娠早期子宫内膜持续表达,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3.
nm23家族除与肿瘤转移抑制有关,它还参与调节正常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及凋亡等过程。运用RT-PCR、Western blot 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小鼠胚泡黏附时子宫内膜着床点和着床旁组织nm23-M1/NDPK A 的表达,以未交配鼠作对照,为进一步阐明胚泡着床的机制提供有意义的实验依据。RT-PCR 结果显示,小鼠胚泡黏附时子宫内膜nm23-M1/NDPK A mRNA 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着床点明显高于着床旁,Western blot 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m23-M1/NDPK A 蛋白表达,也得到一致的结果。提示nm23-M1/NDPK A 参与胚泡着床这一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nm23家族除与肿瘤转移抑制有关,它还参与调节正常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及凋亡等过程。运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小鼠胚泡黏附时子宫内膜着床点和着床旁组织nm23-M1/NDPK A的表达,以未交配鼠作对照,为进一步阐明胚泡着床的机制提供有意义的实验依据。RT-pCR结果显示,小鼠胚泡黏附时子宫内膜nm23-M1/NDPK A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着床点明显高于着床旁,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m23-M1/NDPK A蛋白表达,也得到一致的结果。提示nm23-M1/NDPK A参与胚泡着床这一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Yang H  Xie Y  Yang R  Wei SL  Xi Q 《生理学报》2008,60(4):547-552
本研究旨在检测肿瘤抑制基因p16INK4a(inhibitor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 4a)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探讨p16INK4a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未孕小鼠及孕小鼠第2、3、4、5、7天子宫内膜p16INK4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子宫角注射p16INK4a抗体观察胚泡着床数.FQ-PCR结果显示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p16INK4amRNA的表达高于未孕小鼠,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呈现表达逐渐增强的趋势,到妊娠第5天达到最高,后渐降.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p16INK4a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与mRNA结果一致.子宫角注射p16INK4a抗体后胚泡着床数明显减少.以上结果提示,P161INK4a在妊娠早期子宫内膜持续表达,可能参与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胚泡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EGE及其受体在胚泡着床前后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转录和表达。结果显示:未孕和受精后第4-5天,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仍呈EGF,EGF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阴性着色,受精后第4-5天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GF及其受体转录和表达较未孕期增强,受精后第6天,EGF及其受体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阳性着色主要分布于初级蜕膜带(primary decidual zone,PDZ);随着胚泡植入的进行,PDZ区蜕膜细胞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明显减少,而PDZ周围蜕膜细胞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增强,结果提示,EGF是小鼠胚泡着床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7.
整合素及其在胚泡植入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整合素是一类由α、β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粘附分子,能够与胶原蛋白、纤连蛋白和玻连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组分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粘附和通讯.作为双向传递分子,整合素通过“胞内→胞外”和“胞外→胞内”两种方式介导细胞信号传递.成功的植入是侵入性的胚泡和接受性的子宫内膜相互作用的结果,整合素能够调节胚泡滋养层与子宫内膜之间的细胞-细胞及细胞-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是“植入窗口”期子宫内膜接受性的标记分子.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抑制因子对胚泡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 对胚泡着床作用的机理,胚泡经与LIF及其特异性抗体培养后,通过RT-PCR及免疫印迹技术,分析了LIF与着床前小鼠胚泡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和分泌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LIF可明显诱导胚泡MMP9的分泌和基因表达; 经LIF特异性抗体封闭后,胚泡MMP9的分泌及基因表达下降,且下降趋势随着LIF被封闭时间延长而减弱,对MMPs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则不明显.说明LIF可能通过诱导MMP9的分泌及基因表达来影响胚泡对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的水解,促进着床.  相似文献   

9.
纤粘连蛋白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和体外着床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小鼠胚泡和外胎盘锥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纤粘连蛋白对小鼠胚泡发育及胚泡或外胎盘锥粘附和扩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纤粘连蛋白对小鼠胚泡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胚泡及外胎盘锥的粘附和胚泡初生滋养层细胞及外胎盘锥次生滋养层细胞扩展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纤粘连蛋白分子活性位点的合成肽段精-苷-天冬-丝氨酸可有效抑制纤粘连蛋白对胚泡或外胎盘锥发育、粘附和扩展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纤粘连蛋白在小鼠胚胎发育和着床过  相似文献   

10.
半夏蛋白的抗兔胚泡着床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半夏蛋白有很强的抗兔胚泡着床作用,子宫内注射500μg,抗着床率达100%。经半夏蛋白作用后的子宫内膜能使被移植的正常胚泡不着床。在子宫内经半夏蛋白孵育的胚泡移植到同步的假孕子宫,着床率随孵育时间延长而降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半夏蛋白的定位实验表明该蛋白结合在子宫内膜腺管的上皮细胞膜上。已知半夏蛋白有类似凝集素的活性,能与甘露聚糖结合,它的抗着床作用可能是由于该蛋白结合了母体和(或)子体细胞膜上的某些糖结构,改变了细胞膜的生物学行为所致。  相似文献   

11.
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大鼠早期妊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沙眼衣原体(CT)感染后妊娠大鼠子宫内膜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整合素α4β1的表达,探讨CT感染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取正常未孕大鼠、阴道接种CT后妊娠大鼠和正常妊娠大鼠孕4~8d子宫作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T感染对早期妊娠子宫HSP70和整合素α4β1表达的影响.结果 HSP70在未孕及妊娠大鼠子宫均有表达,其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固有层的基质细胞及蜕膜细胞,整合素α4β1存在于内膜上皮、腺上皮和基质细胞.CT感染后(实验组)妊娠大鼠子宫内膜HSP70的阳性表达在孕4~6d较正常妊娠组(对照组)及未孕组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 0.01);在孕7~8d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强于未孕组.而整合素α4β1的阳性表达在孕4~6d弱于对照组(孕第5d尤为明显),强于未孕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 (1)大鼠生殖道感染CT引起胚泡着床期(4~6d)HSP70的高表达,且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固有层的基质细胞及蜕膜细胞,内膜上皮、腺上皮中未见表达,推测CT生殖道感染可能影响母体子宫内膜蜕膜细胞的增殖,干扰妊娠,引起不孕或流产.(2)生殖道感染CT引起胚泡着床期整合素α4β1的低表达,并与HSP70表达的变化趋势相反,推测CT生殖道感染可影响孕早期胚泡植入,其不良妊娠结果可能通过HSP70与整合素α4β1的共同作用导致.  相似文献   

12.
层粘连蛋白在Vero细胞分泌物中的免疫电镜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胶体金间接免疫标记电镜技术证实,Vero细胞在微载体培养过程中分泌胶原蛋白纤维.并形成网状结构;Vero细胞还分泌层粘连蛋白.与胶原纤维结合,构成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分布在基质膜与细胞连接的部位,参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胚泡着床是生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受精卵经过早期发育形成了胚泡,胚泡脱去透明带后,经定位、粘附、滋养层侵入,植入到子宫内膜中,同时母体子宫内膜发生蜕膜化控制植入的程度,最终完成着床过程。着床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因素有:母体子宫内膜和胚泡发育的同步化,母体的激素环境,胚泡分泌的激素,母体子宫的接受性及局部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向蜕膜的转化是正常着床和妊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胚泡着床是必不可少的。在蜕膜化过程中,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在形态和生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蜕膜化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cAM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自然杀伤细胞、同源盒基因-10(HOXA10)、激活素等。但对蜕膜化的机制及调节等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哺乳动物胚泡着床是涉及胚泡和子宫内膜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研究着床机理或从着床途径考虑控制生育,可从如何抑制胚泡着床能力或改变子宫内膜使其不适于胚泡着床的条件着手。近年来,有关这两方面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资料,特别是蛋白质分析技术的发展。许多研究者报道了在各种动物早期妊娠过程中,随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子宫液(包括子宫内膜和胚泡)蛋白质或小肽物质有量和种类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关系到母体对妊娠的识别、胚泡与子宫的粘附和胚泡的侵入。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胚泡着床是涉及胚泡和子宫内膜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研究着床机理或从着床途径考虑控制生育,可从如何抑制胚泡着床能力或改变子宫内膜使其不适于胚泡着床的条件着手.近年来,有关这两方面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资料,特别是蛋白质分析技术的发展.许多研究者报道了在各种动物早期妊娠过程中,随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子宫液(包括子宫内膜和胚泡)蛋白质或小肽物质有量和种类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关系到母体对妊娠的识别、胚泡与子宫的粘附和胚泡的侵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小鼠子宫内膜胚泡着床点和着床旁蛋白质表达图谱及其差异。方法 :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 5d .p .c .(dayspostcoitum)小鼠子宫内膜胚泡着床点和着床旁总蛋白 ,同时分离同龄未交配小鼠子宫内膜总蛋白 ,银染显色 ,PDQuest 2DE软件分析。结果 :图像分析测得三块胶的匹配率达 74 5 %以上 ,在等电点pI 3~ 1 0、分子量 1 4 4~ 75 4kDa范围内分离得未交配小鼠子宫内膜蛋白点大约 81 0个 ,受孕小鼠子宫内膜胚泡着床旁和着床点蛋白质点分别大约为 95 0个和 1 0 4 0个 ,其中至少 90个蛋白点在三种不同的生理状态间有 2倍以上的量变。结论 :在“着床窗口期” ,小鼠子宫内膜特别是着床位点内膜合成更多的蛋白质 ,以适宜胚泡成功地植入。  相似文献   

18.
胎盘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Gao F  Fu GQ  Ding F  Liu YX 《生理学报》2001,53(6):409-413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胚泡着床过程中,伴随有大量细胞凋亡。研究表明,胎盘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对调控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蜕膜化和滋养层细胞的浸润以形成胎盘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由Fas/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与母体对胎儿的免疫耐受性有关。本文主要评述细胞凋亡的一般通路以及胎盘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在胚泡着床过程中,胚泡可以产生hCG样物质,它对于着床过程可能有某种调节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鼠胚泡着床前(交配后第四天)的子宫内膜存在hCG特异性结合部位。对子宫内膜及睾丸组织~(125)I-hCG结合性质测定的平行实验中,证明子宫内膜hCG的结合部位与睾丸组织hOG受体有很相似的特性,其亲和常数(Ka)值分别为9.0×10~9M~(_1)和7.7×10~9M~(_1)。子宫内膜存在hCG结合部位可能与着床过程中胚泡与子宫内膜的同步化调节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受精卵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化是卵子着床的重要条件,这一原理已得到证实与公认。前文表明,复方孕素1号避孕药可引起人体子宫内膜提早转化:正常妇女子宫内膜一般于月经周期第16天由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早期,第21天发育到分泌晚期,第26天发育到行经前期;而服药对象内膜则早在周期第12、17和20天便发育到相应各期,较正常提早数日转化。作者推测,药物引起的子宫内膜提早转化,很可能干扰了内膜与卵龄的同步化,从而造成胚泡不能着床。并认为这可能是该药抗着床机制中的重要一环。为了探讨孕素1号的抗着床原理,验证上述设想,在家兔上建立了孕素1号抗着床模型。本工作即按照模型采用的给药时间与剂量,研究药物对假孕家兔引起的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观察孕素1号是否同样可引起家兔内膜早熟?同时,利用卵子移植实验,观察早熟的内膜是否对移植卵的着床有影响,从而对孕素1号的抗着床原理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