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孕期母鼠摄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三羟异黄酮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采用刚怀孕的SD大鼠,进行孕期营养干预,观察营养物质对母鼠、新生子代大鼠的影响。结果:孕期营养干预对母鼠的孕期长短、产仔数量、性别比、雌激素水平影响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营养干预后的子代SD大鼠无出生缺陷的发生。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三羟异黄酮孕期营养干预对母鼠和子代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因为缺乏Δ-12和ω-3脂肪酸脱氢酶,不能自身合成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目前,通过转基因技术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ω-3脂肪酸脱氢酶,能将长链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成n-3多不饱和脂肪酸,造成体内长链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减低.本研究通过自我剪切2A肽介导Δ-12和ω-3脂肪酸脱氢酶(FAT-2和FAT-1)以及人过氧化氢酶(human catalase,hCAT)在小鼠的肌肉同时表达.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鼠肌肉中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2.6倍,长链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n-6/n-3比例显著降低(P < 0.01).同时蛋白质印迹检测到人过氧化氢酶hCAT在小鼠的肌肉组织中表达,且过氧化氢酶活性比野生型小鼠显著提高(P < 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0例乳腺癌、20例不典型增生和30例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 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表达与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1蛋白失表达率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在年龄<50岁和ER(雌激素受体)阴性时BRCA1蛋白失表达率增高.PTEN蛋白的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ER失表达有关(P<0.05).Rb蛋白在乳腺癌Ⅲ级中失表达率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myc蛋白的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有关(P<0.05).C-myb蛋白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结论 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异常表达均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作用;PTEN、C-myc、C-myb 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锌协同三羟异黄酮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含量、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探讨锌协同三羟异黄酮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检测(1×10-7)mol/L、(1×10-6)mol/L、(1x 10-5)mol/L、(1×10-4)mol/L的三羟异黄酮以及与(1×10-5)mol/L锌联合作用时对MC3T3-E1增殖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羟异黄酮与锌联合作用前后,成骨细胞中BMP-2蛋白的表达水平,用比色法检测MC3T3-E1中ALP的含量.结果:锌与三羟异黄酮单独作用或协同作用于MC3T3-E1细胞,其增殖率随着三羟异黄酮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1×10-5)mol/L的三羟异黄酮协同(1×10-5)mol/L的锌作用72h,其细胞增殖率为(160.1±14.3)%.细胞中的LP含量及BMP-2的表达也随着三羟异黄酮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三羟异黄酮和锌联合作用后,对ALP活性的增强、BMP-2表达的增加作用均较各自单独作用时更为明显(P<0.05).结论:三羟异黄酮与锌协同作用表现出雌激素效应,可通过促进骨形成蛋白的合成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增加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维族与汉族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旨在了解两民族之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汉族病例407例,维族病例250例,对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ER、PR、Her-2、BRCA1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汉族及维族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及维族患者乳腺癌的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ER、PR、Her-2及BRCA1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维汉民族间三阴性乳腺癌的比例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维汉民族三阴性乳腺癌与BRCA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维汉民族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维族患者三阴性乳腺癌明显多于患者患者,维汉民族患者三阴性乳腺癌均与BRCA1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脂肪酸(fatty acid)作为重要的营养素对维持生命健康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含碳原子的多少,脂肪酸可以分为短链(含2~4碳原子)、中链(含6~12碳原子)、长链(含14个及以上碳原子)脂肪酸;根据饱和度,脂肪酸又可分为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根据首个不饱和键距离碳链甲基端的位置,PUFA还可以进一步分为ω-3 PUFA (从脂肪酸的甲基端即ω端开始,第一个不饱和双键出现在第3和第4个碳原子之间)和ω-6 PUFA。  相似文献   

7.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是一类被广泛研究和关注的脂肪酸,对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的正常发育和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极其重要,并且对于人类的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亦有着明显的作用。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ω-3PUFAs的含量与ω-6PUFAs(其代谢方式和功能与前者不同,通常其作用也相反)相比很低。而对于人体,无论ω-3PUFAs的过低还是ω-6PUFAs的过高都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提高人体中ω-3PUFAs含量的途径或者大量生产ω-3PUFAs的方法。本研究经过密码子优化后,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了C.briggsae的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sFat-1,并构建了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sFat1-EGFP,通过脂质体转染了CHO细胞系并对其进行抗性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对稳定转染sFat-1细胞株的RT-PCR分析及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表明,sFat1基因完全能够在CHO细胞中表达和发挥其ω-3去饱和酶的作用,即促使ω-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转变为相应的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从十八碳到二十二碳)。ω-6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从48.97%下降到35.29%,而ω-3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则相应地从7.86%上升到24.02%。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从正常细胞中的6.23下降到转染细胞中的1.47。这说明C.briggsae的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sFat-1的合成是成功的,试验所获得的结果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或应用其大量生产ω-3PUFAs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的表达和ER、PR及c-erbB-2蛋白表达特点,探讨BRCA2的表达与ER、PR及c-erbB-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42例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中ER、PR、c-erbB-2和BRCA2蛋白表达,根据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分组进行BRCA2表达阳性率统计学分析。结果BRCA2蛋白表达阳性15例(35.7%);BRCA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大于或等于60岁与小于60岁两年龄组间、男女组间、鳞状细胞癌组与腺癌组间及其分化程度以及c-erbB-2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BRCA2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R、PR在所有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均为阴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可见BRCA2和c-erbB-2的表达,其两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提示BRCA2和c-erbB-2可作为反映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特征的一个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ω-3 PUFA)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和乳腺癌MDA-MB-231细胞Rho蛋白翻译后修饰的影响。方法:60μmol/L的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处理PC-3和MDA-MB-231细胞24h后,检测EPA和DHA对法尼基蛋白转移酶活性的影响,对Rho蛋白的法尼基化修饰的影响,对Rho蛋白与GTP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EPA及DHA均能显著下调PC-3和MDA-MB-231细胞法尼基蛋白转移酶活性(P<0.01),抑制Rho蛋白(RhoA、Rac1、Rac2和Cdc42)的法尼基化修饰(P<0.01),并降低PC-3细胞Rho蛋白(RhoA、Rac1和Cdc42)与GTP的结合能力(P<0.05)。结论:ω-3 PUFA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Rho蛋白翻译后修饰,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脂饮食对SD大鼠肝脏Srebp2及Hmgcr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C)、n-3 PUFA组(TUF)及n-6 PUFA组(SUF),8周后测量血清总胆固醇(TCH)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Srebp2及Hmgcr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REBP2及HMGCR蛋白表达。结果 TUF组、SUF组血清TCH含量均显著降低(P<0.001),TUF组最低。TUF组、SUF组Srebp2及Hmgcr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07,P=0.012),SUF组Srebp2最高,TUF组Hmgcr最高。TUF组HMGC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NC组及SUF组,SUF组与NC组差异无显著性;三组SREBP2蛋白表达。结论 n-3、n-6PUFA降低血清胆固醇不是通过抑制Srebp2及Hmgcr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大豆异黄酮主要成分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和大豆苷元(daidzein,DAI)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MCF-7细胞的PPARγ表达情况,PPARγ介导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大豆异黄酮和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对MCF-7细胞PPARγ的激活作用,MCF-7细胞分别经8×10-5mol/L GEN、DAI和1×10-5mol/L的ROS单独或联合1×10-5mol/L的PPAR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联合处理24、48和72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MCF-7细胞存在有PPARγ表达,GEN、DAI呈剂量依赖性增强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且这种作用可被GW9662明显阻断;GEN、DAI和ROS呈时间依赖性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P<0.05),而GW9662可以显著削弱GEN、DAI和ROS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可通过激活乳腺癌MCF-7细胞的PPARγ信号途径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2.
观察 nm2 3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L SAB法检测 15 2例乳腺癌 nm2 3、ER、 PR、 P5 3和 PCNA的表达水平 ,比较 nm2 3 的表达对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1)在淋巴结转移组 nm2 3表达例数 32例 (4 5 .7% ) ,无转移组表达 40例 (4 8.8%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2 )在 PCNA高指数表达组 nm2 3 阳性 42例 (6 0 .9% ) ,低指数表达组 nm2 3阳性 30例 (36 .1% )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χ2 =9.2 39,P<0 .0 1) ,且 PCNA与nm2 3 两因素呈正相关关系 (γs=0 .30 4,P<0 .0 1) ;(3)临床病理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 ,而 nm2 3 对患者生存期无影响。结论 :nm2 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既不能预测淋巴结转移 ,也不能提示较长的生存期 ,可能与肿瘤细胞的活跃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前手机暴露对子代大鼠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双皮质素(DCX)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孕鼠手机射频暴露模型,分为对照组、短时暴露组和长时暴露组(n=6),短时和长时暴露组于孕第1-17天分别给予6 h/d和24 h/d的手机通话暴露,观察孕鼠的孕期长短、孕期体重增长和各组的胎儿数、胎儿出生体重。1月龄子代大鼠行焦油紫染色观察海马齿状回细胞形态,免疫组化观察齿状回PCNA和DCX表达,Western blot检测DCX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结果:各组孕鼠的孕期、妊娠期体重增长和各组的胎儿数、胎儿出生体重无显著差异,长时暴露组子代大鼠的齿状回多形细胞层锥形细胞和DCX阳性细胞出现形态改变。与对照组、短时暴露组比较,长时暴露组子代大鼠齿状回PCNA阳性细胞和DCX、BDNF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产前长时手机暴露可能通过改变子代大鼠海马BDNF而影响齿状回的PCNA和DCX表达。  相似文献   

14.
瓶鼻海豚肌肉组织营养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只瓶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肌肉组织的营养组成。分析部位包括胸腔内肌肉、背肌、腹肌和尾肌四个部分。分析结果表明,2只海豚腹肌和尾肌粗脂肪含量较其他部位高,蛋白质及灰分在肌肉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不明显。海豚不同部位氨基酸组成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为谷氨酸,最低的是胱氨酸,胸腔内肌肉和背肌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但不同部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基本相当。海豚肌肉组织均存在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EPA(20:5ω-3)及DHA(22:6ω-3)等脂肪酸,这些脂肪酸是动物及鱼油中典型的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的总量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总量相近且大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总量。不饱和脂肪酸中ω-3/ω-6的比值与其他海洋生物相比(通常高于4,有的高达50)明显偏低。海豚肌肉组织中富含Ca、Fe及Zn、Cu、Mn、Se等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5.
α-亚麻酸及其代谢产物EPA和DHA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食物中存在三大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油酸(ω-9)、亚油酸(ω-6)和亚麻酸(ω-3)系,它们在体内代谢时不能互相转换,并具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油酸的分子结构中只含一个双键,不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类。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分子结构中皆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属多不饱和脂肪酸类。长期以来,人们就知道膳食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和健康所必需,尤其是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被认为是三种必需脂肪酸,如缺乏可产生一系列缺乏症状,例如生长迟缓或停滞、皮炎、脱毛、生殖功能受损等。给予上述三种脂肪酸以后可使之恢复正常;在恢复效果方面各脂肪酸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P53、P16、Ki-67对三阴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P16、Ki-67在三阴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病例回顾性统计方法,对2000年5月-2005年5月我院初诊乳腺癌病人共586例进行筛选,共得出113例三阴乳腺癌(ER、PgR、HER2均为阴性)作为实验组(A组),同期随机选出113例非三阴乳腺癌病人作为对照组(B组),统计这两组三阴乳腺癌标本P53、P16、Ki-67的表达.调查这两组病人5年无病生存率与5年内死亡率.结果:A组相对B组中P53、P16、Ki-67均较高表达(p<0.05),A组相对B组5年的无病生存率较低(p<0.05),5年内死亡率较高(p<0.05).结论:P53、ki-67在三阴乳腺癌的高表达与其预后差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产前束缚应激对子代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巢蛋白表达的影响,将体重240~260 g的Sprague-Dawley雌性母鼠12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于孕期不做任何处理,束缚应激组于孕14~20 d时给予束缚应激,3次/天,45 min/次。取1月龄子代大鼠进行实验研究。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应激组子代与对照组相比,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延长(P0.05),而在空间探索实验中,应激组子代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应激组雌性子代海马巢蛋白(nestin)和BrdU阳性细胞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雄性子代海马nestin和BrdU阳性细胞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产前束缚应激可引起雌性子代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数量增加以及增殖能力增强,可能与机体对产前应激所致脑损伤的代偿性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22±1)℃条件下,研究了短期饥饿胁迫对我(鲵)鱼幼鱼生化组成、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幼鱼分别饥饿Od(S0)、饥饿3d(S3)、饥饿6d(S6)、饥饿9d(S9)、饥饿12d(S12)和饥饿15d(S15).结果表明:鱼体内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水分和灰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显著下降(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呈先上升趋势.(鲵)鱼幼鱼短期饥饿胁迫过程中,首先利用饱和脂肪酸,然后利用低不饱和脂肪酸,最后才动用高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 PUFA>n-6 PUFA>n-3 PUFA.S0主要氨基酸为天冬氨酸、谷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经过不同时间饥饿后,氨基酸总量和必须氨基酸总量显著下降,与S0组均差异显著(p<0.05),但S9、S12和S15的基酸总量和必须氨基酸总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α亚麻酸(ALA)被称为必需脂肪酸,对人体有一系列的保健作用。ω-3脂肪酸脱氢酶(FAD)催化亚油酸(LA)生成ALA。大豆种子油中ALA含量较高,为了研究大豆ω3FAD的功能,用RTPCR方法从大豆未成熟种子中扩增出GmFAD3C的cDNA,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416中,并用醋酸锂法转化酿酒酵母营养缺陷型K601,经筛选鉴定,得到阳性克隆。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成分,发现工程菌产生了新的脂肪成分ALA,含量占总脂肪酸的3.1%,LA含量与对照相比相应地下降,证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催化18碳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底物LA在Δ15位脱氢生成ALA的ω3FAD功能,首次实现大豆ω-3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酿酒酵母K601p416系统中的表达,建立了一种新的高效低成本的FAD酵母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全身垂直振动、跑台运动、金雀异黄酮和氯化锂等不同干预疗法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RR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去卵巢10周时,将去卵巢组大鼠按体重分层后又随机分为去卵巢组、振动组、跑台组、金雀异黄酮组、氯化锂组和雌激素组,并开始进行不同的干预处理。干预处理8周时,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各组大鼠,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E_2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子宫ERα和ERR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去卵巢后,血清E_2水平显著下降,经雌激素处理后,血清E_2水平显著回升,但经其他几种方法处理后均无显著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鼠去卵巢后,子宫ER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经雌激素、跑台运动、全身垂直振动和氯化锂处理后,子宫ER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经金雀异黄酮处理后,子宫ERα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大鼠去卵巢后,子宫ERR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经雌激素和金雀异黄酮干预后,子宫ERR-α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经跑台运动、全身振动和氯化锂干预后,子宫ERR-α表达水平却显著下降。结论:跑台运动和全身垂直振动能抑制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子宫ERα和ERRα蛋白的表达,氯化锂能抑制ERα蛋白的表达,但促进ERRα蛋白的表达,金雀异黄酮能促进ERRα蛋白的表达,但对ERα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