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PCL-3产脂肪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 PCL-3发酵产碱性脂肪酶培养条件的优化。采用单因子试验筛选出糊精为最适碳源,蛋白胨和尿素为复合氮源。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对影响产酶条件的8个相关因子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三个因子:尿素、接种量以及初始pH值。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显著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尿素、接种量以及初始pH值最优值分别为0.15%,3.05%和8.59。优化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脂肪酶活力提高到48.88 U/mL,比初始酶活25.37U/ml提高了1.93倍。10 L 的发酵罐中,脂肪酶活力在52h达到最大,为47.69U/mL。  相似文献   

2.
对草酸青霉菌(Penixillium oxalicum)BZH-2002菌株固体发酵果胶酶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初始pH值、含水量及接种量进行了实验探讨,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4.8,固体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30~35ml/10g甜菜渣,接种量3~4%。同时对该菌株固体发酵提取液中果胶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5℃和pH4.8,在40℃温度下和pH3.5~5.5范围内,酶活性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离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璞  苑琳  邵静  戴旭东 《生物技术》2010,20(2):47-50
目的:获得可应用于烟气脱硫的菌株,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从化工厂取土样分离氧化亚铁硫杆菌,分析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及16S rDNA序列,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单因子实验,对培养基中主要成分硫酸亚铁和硫酸铵的浓度进行优化.利用SAS软件中的Box-Behnken法设计实验,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初始pH、温度、接种量、装液量4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获得菌株N16,经鉴定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确定FeSO_4·7H_2O和(NH_4)_2SO_4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60/L和1g/L.确定菌株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 1.8,温度28℃,转速150r/min,接种量15%,装液量30mL.在最适培养墓及培养条件下,菌株N16的亚铁氧化率可达99.78%.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适合于微生物法烟气脱硫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鸡腿菇液体深层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碳源、氮源、接种量、初始pH值、温度等对鸡腿菇深层发酵的生物量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摇瓶培养确定了该菌株的发酵优化条件,在此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多糖产量。结论: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浸粉有利于鸡腿菇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的形成,在初始pH值6、接种量10%、温度26℃、250ml摇瓶装液量l00ml的条件下,鸡腿菇深层发酵结果最佳,在此基础上进行摇瓶发酵曲线测定,确定了鸡腿菇适宜发酵周期为144h,胞外多糖最高可达1.98g/L。  相似文献   

5.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L5菌株液体发酵产果胶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桔皮粉、米糠及硫酸铵的添加量分别为4.85%、5.89%、0.97%,摇瓶初始pH为6.0~8.0,接种量为9%时,优化后的果胶酶活达54 391.70 U,是初始酶活18 148.00 U的3倍。另外,对其果胶酶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酶较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5.0;30~50℃时有较好的热稳定性,pH值为5.0时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红球菌SY095发酵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率,采用单因素实验、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分别考察不同水平的温度、转速、初始p H及接种量对发酵液表面张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Design Expert 8.06软件设计Box-Behnken实验对发酵温度、转速、初始p H进行响应面优化并建立二次回归模型,最终确定发酵条件:温度29.5℃,转速158 r/min,初始p H 7.42。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的实际表面张力为29.854 m N/m,表面活性剂产量3.31 g/L。在70 L发酵罐上放大培养,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达9.28 g/L,为摇瓶培养的2.8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可用于浸矿的菌株,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从成都热电厂采集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菌株,分析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及16S rDNA序列,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法设计实验,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初始pH值、温度、接种量和装液量4个因素进行优化,确定其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获得菌株Z1,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经16S rDNA鉴定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t.f).确定菌株最适培养条件为:pH 1.8、温度30℃、接种量14%、装液量250 mL摇瓶装60 mL培养液.在此条件下,Z1的亚铁氧化率可达99.7%.[结论]Z1菌株适合于生物浸矿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爱尔兰帚霉产低温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和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物学报》2017,(8):1132-1140
本文旨在对爱尔兰帚霉E71702M菌株产低温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并获得其最优发酵条件,为低温纤维素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温度、pH及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以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从8个培养条件中筛选出影响产酶的3个主要因素,即麸皮含量、装瓶量和起始pH;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这3个主要因素的最优发酵条件。对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表明,该酶最适pH为3.0,最适反应温度为30℃,在0℃时残余酶活力为最适反应温度时的56.3%。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麸皮含量8.79g/L、装瓶量40.93m L、初始pH 4.01。通过优化,纤维素酶活力由0.6338IU/m L提高到1.7386IU/m L,提高了174%。  相似文献   

9.
酵母生产谷胱甘肽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酵母生产谷胱甘肽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5.0,培养温度28℃,接种量10%,摇床转速200 r/min,种子液种龄22~23 h。葡萄糖1.95%,糖蜜1.95%,蛋白胨3%,Cys.HCl 0.10%,MgSO4.7H2O 0.5%,甲硫氨酸0.05%,在此优化的条件下培养,谷胱甘肽的产量达235.7 mg/L,比优化前提高45.4%。  相似文献   

10.
为显著提高γ-氨基丁酸的产量,对发酵培养基的装液量、接种量、碳源、氮源、L-谷氨酸(L-Glu)的添加量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利用 Plackett-Burman 得出对产γ-氨基丁酸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为:葡萄糖、玉米浆、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关键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 Box-Behnken 试验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行进一步优化,得出4种显著因子葡萄糖、玉米浆、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的最佳结果分别为22.0 g·L-1、15.0 g·L-1、19%和48 h。采用优化培养基后,γ-氨基丁酸的产量可达到12.030 g·L-1,较原始培养基的产量增加了5.602 g·L-1。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尼罗红染色法结合荧光显微镜镜检,从废弃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菌株Bacillus sp.PB-3,经气相色谱法鉴定该菌株胞内产物为聚β-羟基丁酸酯(PHB)。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优化后,获得最佳培养方案:12 g/L的葡萄糖为C源,2 g/L的牛肉膏为N源,初始pH 7.5,培养基装液量80 mL,转速为200 r/min,37℃培养48 h,PHB质量分数可达菌体干质量的32.09%,比优化前提高30%。  相似文献   

12.
微藻是可广泛用于健康食品及水产养殖的饵料,同时,微藻细胞内积累的油脂可作为可再生生物燃料,因此微藻的生长和代谢受到广泛关注。温度和pH对微藻的生物量积累有很大影响,考察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微藻细胞的生长有助于寻找最佳的条件进行微藻的培养。自絮凝小球藻JSC-7(Chlorella vulgaris JSC-7)可实现自沉降采收,有利于降低微藻生产成本,优化其生长条件对更好地利用该微藻具有重要意义。考察了温度(22∽40℃)及pH(6.0∽10.0)对其细胞生长、叶绿素含量和油脂产量的影响。在所选取的温度及pH范围内,JSC-7细胞均可生长,显示该藻种可以适应广泛的温度和pH条件。适合细胞生长的温度依次为31℃〉28℃〉35℃〉25℃,pH依次为7.0〉8.0〉6.0。pH 8.0时生物量和油脂的积累量最多,说明该藻株在弱碱条件下更适合生长和产油。当温度为31℃、pH为7.0时,可获得最高的生长量(OD690=0.941)、叶绿素含量(19 mg/L)及油脂产量(39.07%/克干重)。  相似文献   

13.
采用Design—Expert软件的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响应面设计对环糊精葡萄糖苷转移酶转化合成糖基抗坏血酸(AA-2G)的五个主要因素(转化时间、转化温度、pH、Vc浓度、β-环糊精浓度)进行了研究。采用降维分析方法对pH与转化时间、转化温度、Vc浓度、β-环糊精浓度以及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的交互作用对酶法转化合成AA-2G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优化得到最佳转化条件为:转化时间25h,温度36.5℃,pH5.4,Vc72dL,β-环糊精55g/L。在此条件下,AA-2G的理论产量为10.06g/L,在验证实验中AA-2G的产量为9.76g/L,与预测的理论产量接近,比优化前提高了33%。  相似文献   

14.
从腐烂的菊芋及实验室保存的菌种中,选育到一株发酵菊芋产乙醇的菌株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 Y1。利用正交实验法对克鲁维酵母产菊粉酶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培养基组成(g/L)为:菊粉40,酵母粉4,蛋白胨4,尿素1;初始pH5.0,温度30℃,150r/min条件下培养达到最佳产酶效果(57U/mL)。该菌株所产菊粉酶的性质测定结果表明:以菊粉为底物,该菊粉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60℃以下稳定性很好,高于60℃时酶迅速失活;最适pH为5.0,pH4.6—5.2范围内酶稳定性很好;该酶属于外切型菊粉酶,体积分数为8%的乙醇对酶活力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酵母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实验对酵母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硫酸铵复合氮源,合适的无机盐为KH2PO4;最佳发酵培养基为3%葡萄糖,3%蛋白胨,0.3%(NH4)2SO4和0.1%KH2PO4。在此培养条件下,摇瓶发酵可以获得1.690g.L-1的GABA产量。结论: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提高了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γ-氨基丁酸(GABA)在微生物中"一步法"高效生产,本研究构建出一株高产GABA的谷氨酸棒杆茵工程菌ATCC 13032/pDXW10-gadB1-gadB2,可以直接将自身合成的L-谷氨酸转变成GABA,并对该工程茵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培养7 h~8 h的种子液按发酵起始OD_(562)=1.6转接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玉米浆分别100 g/L、4 g/L),10 h添加PLP至O.1 mmol/L,发酵结束后胞外GABA可达(26.39±1.68)g/L。为工业化"一步法"生产GABA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试验观察了不同C、N源、植物提取残渣与麦麸比例、初始pH和水料比对青霉F10-2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Box-w ilso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选取蛋白胨、初始pH和水料比等影响因素,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对瓦克青霉F10-2的固态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其优化后的产酶条件为m(川楝树皮残渣)∶m(麦麸)∶m(蛋白胨)∶m(KH2PO4)=80∶20∶1.4∶0.4、初始pH 6.2、水料比2∶1、26℃发酵8 d,在此条件下纤维素酶比酶活可达6.47 U/g,较原始培养条件提高了46.38%。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重组毕赤酵母生产人血清白蛋白-C肽融合蛋白(HSA—CP)的产量和生产强度,在摇瓶条件下考察了甲醇诱导时间和浓度对目的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10g/L的甲醇诱导72h最适于产物表达。通过对7L发酵罐中各因素的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初始甘油质量浓度10g/L,30℃培养,菌体生长期和诱导期的pH及溶氧分别控制在pH5.0、30%溶解O2或pH6.0、15%的溶解O2。10g/L的甲醇诱导72h,最终使干细胞质量浓度达到56.43g/L,目的蛋白产量达368.45mg/L。生产强度为3.920mg/(L·h),目标蛋白的比生产速率为5.12mg/(L·h)。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类球红细菌3757产SOD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结果得到了较优的培养基组成(g/L):苹果酸3,胰蛋白胨4,磷酸氢二钾0.9,磷酸二氢钾O.6,硫酸镁0.2,无水氯化钙0.075,硫酸亚铁0.012,EDATA 0.02,微量元素溶液10 mL,生长因子溶液10 mL,pH 7.5。其中,微量元素溶液配方(g/L):硼酸2.8,硫酸锰1.6,钼酸钠0.76,硫酸锌0.24,硫酸铜0.04;生长因子溶液配方(g/L):维生素B_1 1,烟酰胺(VPP)1,生物素0.016,对氨基苯甲酸1。较优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转速150 r/min,种龄24 h,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24 h。优化后酶活力较优化前提高了88.0%。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优化法对环糊精葡萄糖苷转移酶(CGTase)合成糖基抗坏血酸(AA-2G)条件进行优化,AA-2G的产量为2.76 g/L,比未优化前0.46g/L提高了500%。再采用响应面法对AA-2G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由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三个主要因素为:pH、V_C和麦芽糊精浓度;由最陡爬坡实验得出最佳响应面区域;最后由Box-Behnken实验,得到最优条件为:pH 5.51,V_C36.16g/L,麦芽糊精28.54 g/L,转化时间24 h,温度37℃。在此条件下,AA-2G的理论产量为3.15 g/L,通过验证实验,得出AA-2G的产量为3.13 g/L,与预测的理论值接近,比单因素优化的结果(2.76g/L)提高了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