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双黄连粉针剂加入活性炭处理前后的变化。方法在双黄连粉针剂中按工艺规程加入活性炭处理,按照成品质量标准项下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含量测定,并监控指纹图谱,同时监控溶液颜色变化。结果有效物质含量几乎无变化,加活性炭前后三批药液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9;溶液颜色有轻微变浅的趋势,但不明显。结论双黄连注射剂配剂过程中,活性炭处理对主要化学成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筱英  黄锦源  谭洁英  蒋三元  黄莉婷 《蛇志》2010,22(1):15-16,2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粉针剂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下,将5%、10%葡萄糖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pH值调整为3.3、3.6、3.9、4.2后,再分别加入灯盏花素粉针剂,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6 h内的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其含量。结果灯盏花素粉针剂在溶液pH值为3.3时,含量下降很快;pH值为3.6、3.9时,含量下降变缓;pH值为4.2时,含量趋于稳定,无明显变化。结论影响灯盏花素粉针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稀释溶媒的pH值。当pH值在3.3~3.6时,灯盏花素易产生浑浊沉淀现象,故建议临床不用葡萄糖注射液作灯盏花素粉针剂的稀释溶媒为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该实验旨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半夏的生品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半夏指纹图谱主峰的变化寻找半夏炮制前后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75%乙醇(含1%的盐酸)对半夏药材生品及其炮制品进行提取, DiamonsilTM C18(150×4.6 mm,5um)色谱柱,0.1%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洗脱时间定为50 min,检测波长217 nm,以精氨酸为对照品,对半夏的生品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的主峰数目和峰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RSD均小于3%,符合有关规定,半夏炮制后主峰数目发生变化。结论:半夏生品清制和姜制后,75%乙醇(含1%的盐酸)提取液中其所含精氨酸与半夏生品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指纹图谱的主峰数目也有所变化,说明半夏炮制后其主要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前由于环境及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病毒对人身的伤害比较严重,而且病毒还处于时刻变化当中,这对病毒的预防和防治就增加了难度。本文针对双黄连粉针剂对于不同的病毒的抗病毒作用进行检测表明,双黄连粉针剂具有明显的抗病毒的作用,可以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针剂使用,同时抗病毒的作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川乌及制川乌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和主成分含量测定和比较3个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的差异成分。该文采用HPLC法,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计算相似度,并结合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及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建立了3个产地15批川乌炮制前后的HPLC指纹图谱,分别标定了25个和14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出6个共有峰,分别为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峰16)、苯甲酰乌头原碱(峰17)、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峰18)、新乌头碱(峰21)、次乌头碱(峰22)、乌头碱(峰23)。(2)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显示,川乌炮制前后的30批样品被明显分为2类,15批川乌被分为3类,15批制川乌被分为3类,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等6个成分可能是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的潜在差异成分。(3)炮制前后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四川江油所产川乌炮制前后部分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另外两个产地所产川乌。该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含量测定分析,可为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首次实现在完成灵芝孢子粉中麦角甾醇含量测定的同时,对灵芝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麦角甾醇准确、稳定、特异性好,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基线平直、色谱峰丰富且具备较好的分离度,该方法适合在分析测定灵芝孢子粉中麦角甾醇(282nm)含量的同时,对其脂溶性成分(245nm)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为整体评价灵芝孢子粉及其产品的质量提供依据。运用建立的方法对收集的各孢子粉样品进行分析,表明破壁与否及破壁时间长短对灵芝孢子粉中麦角甾醇及脂溶性成分的溶出有显著的影响,实验认为最佳的破壁时间为20-30min;低温冻藏可以有效地保护样品中的成分;随着产粉时间的延长,孢子粉中麦角甾醇的含量变化不大,脂溶性成分总体上有所增加;不同原料来源孢子粉中麦角甾醇的含量和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的差异都很大,且麦角甾醇的含量与指纹图谱色谱峰的丰富程度没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不能仅以麦角甾醇的含量来表征灵芝孢子粉的质量,二者的综合分析对灵芝孢子粉质量的评价才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比色法与HPLC指纹图谱法对诃子进行质量控制,建立了诃子中的主要药效成分总鞣质含量测定方法以及诃子的HPLC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结果诃子的总鞣质含量达到20.6%,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与各图谱相似度≥0.94。本实验建立的评价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简便、全面地评价中药诃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药典中对诃子的质量控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肉桂指纹图谱和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28批肉桂药材差异及炮制前后的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肉桂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进行了指认,采用OriginPro 2023软件对28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的样本和共有峰分类情况与主成分分析情况相近,其中阳春市、肇庆市高要区、防城港市和贵港市样本分类较为集中,采用SIMCA14.1软件进行了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实现对广东、广西两省/自治区肉桂的有效区分。通过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桂皮醛、2-甲氧基桂皮醛及挥发油的含量测定对炮制前后的肉桂样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药材与饮片5个成分和挥发油含量均值较为相近,肉桂炮制过程的成分差异较小;且各批次间桂皮醛、肉桂酸和肉桂醇的整体变化趋势相近,2-甲氧基桂皮醛和香豆素的变化趋势相近,与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可为肉桂产地选择、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药质量评价中一测多评与指纹图谱结合的考察模式,以重庆市售玄参饮片为研究对象,以肉桂酸为参照物建立玄参饮片HPLC指纹图谱及其与其余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其含量,实现一测多评。结合建立的玄参HPLC指纹图谱,对饮片进行相似度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玄参饮片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3个共有峰,11批饮片相似度在0.731~0.960之间,16批饮片中只有11批饮片含量符合药典规定,并将其有效地区分为三类。结果表明一测多评结合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模式适合于玄参饮片质量评价,重庆市售玄参饮片质量参差不齐,应加强中药饮片的规范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目的是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进一步解释生物体如何维持pH的稳定。在以往实验教学中,学生完成度不高。改进实验后,利用溶液显色,且溶液的颜色随pH变化而呈现颜色梯度变化,使学生从重复清洗、辩色困难中解脱,将更多精力用于关注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含量HPCE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测定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含量的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分析方法,对10种不同产地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HPCE工作条件: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内径75μm,有效长度50cm),分离电压为15kV,柱温20℃,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波长为203nm,缓冲液为20mmol/L硼砂(pH=9.3)溶液。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环肽Pseudostellarin B浓度与其响应信号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Y=0.6357X 2.546,R=0.9985),加标回收率在93.8%~105.6%之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太子参HPCE指纹图谱研究,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对不同太子参样品的HPCE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以系统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为对照模板,10份样品中有8份的相似度在0.90以上,说明该方法可用于太子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镉胁迫下活性炭对小麦幼根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镉处理下活性炭对小麦幼根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在小麦幼根的水培环境中加入镉导致了小麦幼根根长的降低、干重及鲜重的下降、细胞死亡水平上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将小麦幼根置于加入活性炭的水培环境中并未对小麦幼根的根长、干重、鲜重、细胞死亡水平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造成不良的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根的生长并降低了细胞的死亡水平。而在镉处理下加入活性炭则明显减缓了小麦幼根的根长的降低、干重及鲜重的下降、细胞死亡水平上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上述观察表明,活性炭的加入对于镉和氯苯胁迫下小麦幼根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PLFA指纹图谱表征浓香型酒糟醅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9株白酒酿造过程中常见的菌株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种属菌株的细胞膜特征组分磷酸脂肪酸(PLFA)的特征,以及检出量与菌株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的PLFA指纹图谱存在显著差异,各菌株的PLFA指纹图谱可作为区别种属的依据.不同供试菌株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检出的总PLFA量或16:0含量呈线性关系.将不同生物量的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和真菌分别加入糟醅后,检出的PLFA相对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基于PLFA的指纹图谱能够定量或半定量地表征糟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经对多家酿酒企业糟醅PLFA组成的检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剖析,该方法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HPLC法对来源于6个产地(陕西周至和汉中;甘肃天水;安徽胡乐、聂家山和仙寓山)的12份野生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Lemée et Lévl.) Cheng et L.K.Fu]枝叶中的紫杉醇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了比较和特征指纹图谱的构建.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有明显差异,来源于陕西和甘肃的枝叶样品中紫杉醇含量明显高于来源于安徽的样品,以产自陕西周至的枝叶样品中紫杉醇含量最高(0.019 3 mg·g-1).各样品的指纹图谱均有12个共有峰,其中9号共有峰的保留时间(32.75 min)与紫杉醇标准品一致,被确定为南方红豆杉指纹图谱的参照峰(s).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值均低于1%,但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均高于40%,说明各样品共有峰的保留时间稳定,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除来源于安徽聂家山的2个样品外,其他样品的相似度值均在0.8以上,说明各样品间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较高.根据12个样品的指纹图谱建立了南方红豆杉枝叶的特征指纹图谱,可用于南方红豆杉的鉴定及质量控制.由测定结果推测: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的差异可能与生长环境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药质量评价中一测多评与指纹图谱结合的考察模式,以重庆市售玄参饮片为研究对象,以肉桂酸为参照物建立玄参饮片HPLC指纹图谱及其与其余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其含量,实现一测多评。结合建立的玄参HPLC指纹图谱,对饮片进行相似度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玄参饮片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3个共有峰,11批饮片相似度在0.731~0.960之间,16批饮片中只有11批饮片含量符合药典规定,并将其有效地区分为三类。结果表明一测多评结合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模式适合于玄参饮片质量评价,重庆市售玄参饮片质量参差不齐,应加强中药饮片的规范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建立月季花(Rosae Chinensis Flos,RCF)UPLC指纹图谱及月季花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月季花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于同科属植物玫瑰花的研究。运用UPLC建立月季花指纹图谱方法,匹配共有峰,并对各共有峰进行归属分析,采用SPSS 20.0、SIMCA 14.1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同法测定月季花中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总含量及玫瑰花(Rosae Rugosae Flos,RRF)的指纹图谱。建立的月季花药材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3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10个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聚类距离为10时,可将15批月季花分为5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含量测定结果显示15批月季花药材的金丝桃苷与异槲皮苷总含量范围为3.88~8.67 mg/g,不同产地月季花药材金丝桃苷与异槲皮苷总含量具有一定差异;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同样适用于同科属植物玫瑰花的质量控制研究。建立的月季花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可行,可为月季花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研究从同一灵芝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分离获得的菌株三萜化合物的差异。用常规组织分离方法获得不同菌株,在A、B、C、D四种培养基上进行出菇试验,运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获得各子实体三萜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计算图谱间的相似度,分析三萜指纹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子实体不同部位分离获得的四个菌株在同一培养基相同条件下培养获得的灵芝子实体的三萜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同一部位分离获得的菌株在不同培养基相同培养条件下获得的子实体,其粗三萜HPLC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6;不同的组织分离部位和不同的培养基对灵芝菌株三萜指纹图谱的影响均不显著。18号菌株在C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的子实体三萜含量最高,上层菌肉为最优组织分离部位,C培养基为最优培养基。灵芝的三萜组成不受生长环境的影响,而生长环境会对其三萜化合物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首次应用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灵芝组织分离获得的菌株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HPLC指纹图谱技术在灵芝组织分离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研究从同一灵芝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分离获得的菌株三萜化合物的差异。用常规组织分离方法获得不同菌株,在A、B、C、D四种培养基上进行出菇试验,运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获得各子实体三萜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计算图谱间的相似度,分析三萜指纹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子实体不同部位分离获得的四个菌株在同一培养基相同条件下培养获得的灵芝子实体的三萜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同一部位分离获得的菌株在不同培养基相同培养条件下获得的子实体,其粗三萜HPLC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6;不同的组织分离部位和不同的培养基对灵芝菌株三萜指纹图谱的影响均不显著。18号菌株在C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的子实体三萜含量最高,上层菌肉为最优组织分离部位,C培养基为最优培养基。灵芝的三萜组成不受生长环境的影响,而生长环境会对其三萜化合物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首次应用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灵芝组织分离获得的菌株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用丁基胶塞和青霉素钠之间相容性。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指导原则,对丁基胶塞应用前后,青霉素钠的性状、p H值、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干燥失重、含量(折干后)的改变情况。结果丁基胶塞使用前后青霉素钠的性状、澄清度、颜色均无变化,p H维持在约6.5,干燥失重不超过0.08%,含量(折干后)不低于99.0%。结论在保证胶塞及原粉质量的前提下,药用丁基胶塞对青霉素钠质量无明显影响,总体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有机酸去除污泥重金属前后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柠檬酸、草酸和乙酸溶液对污泥中重金属(Cd、Pb、Cu和Zn)的去除效果,以及处理前后析出液和污泥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0.8mol.L-1柠檬酸溶液可去除污泥中76.0%的Pb和92.5%的Zn,是较好的重金属去除剂.污泥经有机酸处理后,有大量的硝态氮和铵态氮溶解于析出液中,与加入蒸馏水的对照处理相比,有机酸可大幅度增加析出液中铵态氮的含量,减少硝态氮含量.由于污泥处理过程中有其他形态的氮的转化,处理后污泥中仍含有较高浓度的硝态氮和铵态氮.0.5mol.L-1草酸处理的析出液中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分别为2.8和888.1mg.L-1,且重金属含量不高,可作为较好的液体肥料进行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