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草生物碱成分的分析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对主要药用甘草即乌拉尔(G.uralensis)、光果甘草(G.inflata)、胀果甘草(G.palliadiflora)、刺果甘草(G.pallidiflora)的根中生物碱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碱成分为喹啉衍生物类及异喹啉衍生物类,总含量平均为0.29%,此结果为生物碱类药物的生物及甘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苦瓜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23份苦瓜材料的10个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瓜维生素C、还原糖、有机酸、果瘤、果色、果刺和苦味遗传变异系数大,遗传力高;水分含量遗传变异系数很小;风味遗传变异系数较小,遗传力低。苦瓜4个内在营养品质之间相关性小,而4个外观品质性状之间关系密切。两个味觉品质与4个内在营养品质之间相关性小,但与4个外观品质之间关系密切。内在营养品质与外观品质之间有一定关系。通径分析提出通过降低果实的苦味和有机酸含量来提高风味品质;通过水分含量和果瘤两性状的直接选择来实现对维生素C的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正常果与脱落果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化橘红生理落果的机理.结果显示,N、P、K、Ca、Mg含量正常果一致地高于脱落果;脱落果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正常果则先升后降;果实中生长促进类内源激素(GA3、IAA、ZT)含量正常果显著高于脱落果,而ABA/(GA3 LAA ZT)值则是脱落果显著地高于正常果;三类水解酶活性均为脱落果显著高于正常果.说明化橘红果实的脱落与果实内部的矿质元素、总糖、内源激素含量和水解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光果甘草营养器官不同季节总黄酮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不同营养器官、不同季节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光果甘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为生产中确定合理的采收期及其采收部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营养器官中,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上部叶>中部叶>毛状根>水平根茎>侧根>主根、垂直根茎、上部茎>中部茎、下部茎;4~11月,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波动较大,6、9、10月含量较高。综合分析表明:叶和毛状根是总黄酮含量最高的部位,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最佳采收期为早秋;建议对叶采收入药,综合利用光果甘草资源。  相似文献   

5.
以黑果枸杞为材料,利用RT 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LrTTG1(GenBank登录号为MH633481)。序列分析表明,LrTTG1基因cDNA全长1 453 bp,包含1 029 bp开放阅读框,编码342个氨基酸,含有5个WD40重复基序。同源比对结果表明,LrTTG1与茄子SmTTG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达到83.73%。qRT PCR分析显示,LrTTG1基因在茎、叶、花、青果、紫果和黑果中均有表达,且在青果中的表达水平(最高)约为黑果(最低)的4倍;紫外胁迫下LrTTG1基因的表达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花青素含量分析表明,黑果的花青素含量最高(11.3 mg/g),分别约为紫果( 1.2 mg/g)和青果(0.53 mg/g)含量的9.4倍和21.3倍。研究表明,随着黑果枸杞果实的发育,LrTTG1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下降趋势,而花青素的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推测LrTTG1基因在黑果枸杞花青素合成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林静  林强  庞德炳 《微生物学报》2010,50(5):681-686
【目的】研究天然麻疯树根际土壤中内生菌根菌孢子果密度,揭示麻疯树根际土壤中内生菌根菌的分布特征,为麻疯树育苗繁殖和栽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采样的方法对攀枝花市仁和区天然麻疯树根际土壤中内生菌根菌孢子果数量进行调查,确定了20个采样点,采集了20个土根混合样,利用解剖镜测定其孢子果密度,再根据1999年林业行标测定样品中的水分含量,养分含量等。【结果】天然麻疯树根际土壤采样从海拔1025m开始,直到1500m。土壤样品中均含有AM菌根菌孢子果,且数量丰富的,含量最高的土壤样品中AM菌根菌孢子果密度为236个/g干土,最小的密度为9个/g干土,平均密度为80个/g干土。土样含水量在4.01%-13.39%之间,平均值为6.79%,与AM菌根菌孢子果含量正相关。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80g/kg,与AM菌根菌孢子果含量正相关。【结论】天然麻疯树根际土壤中均能检测出AM菌根菌孢子果,且含量高,但分布不均。它的密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逐渐降低,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野蔷薇果富含维生素C(Vc),发育过程中Vc的含量一般在29.1-2485.2毫克/百克果之间.从发育状态上看,自座果到成熟,果中Vc的含量逐渐增加,至完全成熟时果中Vc的含量最高;过熟后Vc含量下降.从形态上看,野蔷薇果变红前后为Vc积累的高峰期.从季节上看,八月份为Vc积累的高峰期.白昼研究表明:每日早晚温度较低时,有利于Vc的积累与保存.  相似文献   

8.
以国家林业局审定的宁夏枸杞新品种‘中科绿川1号’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月份采集的枸杞叶片芦丁含量,以及果实总黄酮、总多糖、总类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叶片芦丁含量在枸杞盛果期较低,抽条期较高;果实总黄酮、总类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的含量在头茬果中含量较高,盛果期果实含量较低;果实总多糖可能与果实量呈负相关;褐化果(俗称"油果")总黄酮含量与正常果差异不大,可用作提取枸杞黄酮类物质的原材料。研究结果可为枸杞果实分级、成分提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盐肤木果实中没食子酸等多酚类物质是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消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分别对压榨法、乙醚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提取方法所得盐肤木果油中没食子酸等多酚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再以没食子酸标准品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各样品中没食子酸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样品中均检测到没食子酸的存在,其含量在69.5~434.4 mg/L之间,但不同样品中没食子酸含量差异显著,即提取盐肤木果油的方式不同,其油脂中含没食子酸的多少不同,其中以乙醚浸提油中样品中没食子酸最多,达(426.7±7.7)mg/L。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盐肤木果油资源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两种立地条件下蒜头果叶绿素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赖家业  杨振德  文祥凤   《广西植物》1999,19(3):272-276
研究了土山和石山两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蒜头果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蒜头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立地条件有密切关系.石山的蒜头果叶绿素含量比土山的高24.3%,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数量则比土山的高48.7%;叶片中与叶绿素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矿质元素中,除Mn以外石山的均高于土山的。  相似文献   

11.
蓝靛果忍冬果实黄酮类成分总含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比色法测定蓝靛果忍冬果实中黄酮类成分总含量,对不同时期蓝靛果忍冬果实中黄酮类成分总含量进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疆呼图壁种子牛场地区草地25种植物中的K,Na,Ca,Mg,S在含量水平上Na>S>K>Mg>Ca。不同植物种类Na,S含量差异较大,如盐节木,囊果碱蓬等Na,S含量分别达100000ppm和30000ppm以上,而芦苇,獐茅草Na,S含量分虽在30000ppm和4000ppm以下;种间变异系数Na,S分别为95.10%,63.16%,K含量变异系数较小,为34.42%。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地点Na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省东方市红心火龙果为研究对象,优化分离出果籽,测定果籽中的营养成分,并与白心火龙果籽进行对比研究,为火龙果加工中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红心火龙果籽-80℃冷冻干燥后,其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及碳水化合物含量依次为:6.48,24.84,31.79,13.38、2.58 g/100 g和20.39 g/100 g果籽。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到果籽中含有丰富的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分别为5.78 mg/100 g和10.50 mg/100 g果籽。此外果籽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75.23%)和多种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26.62%)。研究结果为火龙果籽在食品、药品及日化用品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甘草营养成份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化学分析法分别对乌拉尔甘草,刺毛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刺果甘草的地上,地下部分的脂肪,灰分,水分,果胶,维生素C等营养成份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设施巨峰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及芳香化合物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设施栽培下巨峰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及芳香化合物组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芳香化合物含量,研究其果实品质及芳香物质相对含量与露地巨峰葡萄的差异。结果显示:(1)巨峰葡萄二次果较露地巨峰葡萄果实的单粒重、纵径、横径分别减少了8.23%、11.74%、10.63%,果实总糖含量提高了8.59%,可滴定酸含量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果肉Vc含量(1.47mg·kg-1)显著低于露地果实(2.00mg·kg-1),果皮原花青素含量(24.40mg·g-1)是露地果实的3.37倍,果实色泽较露地果实显著加深。(2)巨峰二次果中醛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为53.55%;露地巨峰中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为61.36%;乙酸乙酯在露地巨峰(51.00%)和二次果(33.65%)中的相对含量均较高,说明二者均具有明显的草莓香味;但巨峰二次果中相对含量最高的芳香化合物是2-己烯醛(41.14%),且显著高于露地果实中的相对含量(16.31%)。研究表明,巨峰二次果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巨峰,但二次果的果粒小;由于葡萄果实中的2-己烯醛对其芳香化合物的组分构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改变了葡萄的果实风味,因此设施栽培下巨峰葡萄二次果果实在风味上与露地栽培果实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没有寄主植物存在的情况下,蒜头果幼苗长势随独立生长时间延长而逐渐衰退是一种普遍现象。为解析蒜头果幼苗衰退过程中组织养分含量变化和分布特征,该研究比较了独立生长半年、两年和三年的蒜头果植株各部分组织中N、P、K元素浓度变化,并用组织切片染色法定性评估了这些不同衰退程度幼苗的根和茎杆中淀粉分布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蒜头果幼苗在衰退过程中,除侧根中K浓度逐渐升高外,其余器官中组织N、P、K浓度逐渐降低,叶片N/P比逐渐失衡,衰退程度不同的幼苗所受的养分胁迫类型存在差异,其中独立生长半年的蒜头果幼苗主要受N供应不足的限制(平均N/P比11.33),两年后转为P限制(平均N/P比17.81),三年后蒜头果幼苗叶片N/P比严重失衡(均值52.46),活力极低,不适合用于造林。(2)植株淀粉含量水平逐渐降低,独立生长三年后蒜头果幼苗植株中淀粉消耗殆尽。幼苗茎根交界处、根顶膨大处、主根及侧根的淀粉含量水平在不同衰退程度的幼苗间差异均较显著,表明淀粉含量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幼苗活力的重要参考,其中侧根可以作为微创法检测幼苗活力的理想取样部位。鉴于独立生长的蒜头果幼苗活力逐渐衰退与组织养分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乐果对菠菜叶片POD、SOD、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喷施乐果后不同时间及不同施用量对菠菜(Spinacia oleracea)叶片POD、SOD和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同时检测了喷药后不同时间菠菜中乐果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喷施乐果可促使菠菜叶片中POD和CAT活性增强以及MDA含量明显增加,而SOD活性在部分乐果处理中呈下降趋势;随着喷药后时间的延长,乐果在菠菜中的残留量亦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18.
以大果水晶梨和砀山酥梨为试材,用保鲜纸包装,研究了(1±0.5)℃下大果水晶梨采后生理及贮藏特性。结果显示:与砀山酥梨相比,大果水晶梨在贮藏过程中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相对较高,贮藏结束时失重率比砀山酥梨高0.65%,硬度降幅达6.2%;大果水晶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砀山酥梨多损失9.71%,可滴定酸含量多损失15.69%,而Vc含量少损失3.53%;大果水晶梨果实的丙二醛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整个贮藏期内明显高于砀山酥梨。实验表明,大果水晶梨贮藏期间的呼吸代谢比砀山酥梨旺盛,其消耗营养物质的速率也快于砀山酥梨,耐贮性明显不如砀山酥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雪莲果低聚果糖的HPLC-ELSD测定方法,分析不同炮制方法雪莲果中低聚果糖的含量。用不同方法处理新鲜雪莲果,然后超声提取雪莲果粉末中低聚果糖,采用HPLC-ELSD测定,色谱柱:华谱XAmide(4.6×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75∶25,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70℃。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蔗果三糖、蔗果四糖、蔗果五糖在0.406~2.030 mg/m L、0.420~2.100 mg/m L、0.456~2.280 mg/m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99.7%、98.6%,RSD分别为1.53%、1.29%、2.81%。该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不同处理方法所得雪莲果粉末中3种低聚果糖的含量差别较大,其中用清水漂洗0.5 h,然后冷冻干燥所得雪莲果粉末中的低聚果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雪莲果低聚果糖的HPLC-ELSD测定方法,分析不同炮制方法雪莲果中低聚果糖的含量。用不同方法处理新鲜雪莲果,然后超声提取雪莲果粉末中低聚果糖,采用HPLC-ELSD测定,色谱柱:华谱XAmide(4.6×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75∶25,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70℃。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蔗果三糖、蔗果四糖、蔗果五糖在0.406~2.030 mg/m L、0.420~2.100 mg/m L、0.456~2.280 mg/m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99.7%、98.6%,RSD分别为1.53%、1.29%、2.81%。该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不同处理方法所得雪莲果粉末中3种低聚果糖的含量差别较大,其中用清水漂洗0.5 h,然后冷冻干燥所得雪莲果粉末中的低聚果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