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辐射引起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畸变已有很多的报告,相比之下,射线诱发人减数分裂染色体畸变的报告却非常少。生殖细胞对电离辐射作用是很敏感的,研究射线对生殖细胞的损伤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人睾丸组织来源困难,所以限制了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21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生殖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分析表明,10例患者的精子发生过程阻滞在精原细胞或初级精母细胞阶段;3例患者的减数分裂中期Ⅰ出现多价体和单价体;在2例射线引起不育的患者中减数分裂中期Ⅰ畸变细胞率明显增高,其中的1例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高达16.0%。有6例仅作了精液标本分析,未能作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一例推测由于慢性辐射引起的男性不育患者的减数分裂染色体畸变。在患者的精液中有44.4%的减数分裂异常细胞,睾丸染色体标本的畸变细胞占50.0%,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为16.0%。本工作表明,精液染色体技术简便、可靠、可以得到良好的减数分裂图象。利用该技术可以不经睾丸活检术检查男性不育患者的减数分裂异常,其结果和睾丸活检标本中观察到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60Coγ射线辐射中国水仙的细胞学诱变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60Coγ射线辐射中国水仙三年生鳞茎,首次研究了辐射后中国水仙鳞茎M1代形态损伤、剂量效应曲线、细胞学变化及其与形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60Coγ射线抑制细胞分裂,降低细胞分裂指数,引起中国水仙的形态损伤,并诱发中国水仙染色体畸变和核畸变,畸变类型丰富。在染色体畸变中染色体桥的发生频率较高,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染色体断片率提高。细胞核畸变中,微核发生率最高。核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率与剂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4、0.9829,线性方程表达式分别为Y=-0.085 1.0385X,Y=-9.6727 2.3697X。间期细胞微核率与分裂期染色体畸变率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同步辐射(软X射线)辐照玉米自交系H65和H14D种子,研究其M1代的细胞学效应,并以60Co-γ射线作对照。结果表明,软X射线辐照处理后,不仅能够诱发玉米M1代根尖细胞内核畸变和染色体畸变,而且还能够诱发染色体多种类型的变异,其变异频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辐照剂量与细胞总畸变率呈正相关。软X射线对玉米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辐照剂量与细胞分裂指数呈负相关。软X射线辐照的细胞学效应与γ射线基本相似,但在诱发的细胞畸变率和染色体变异类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两个供试品系对辐射的敏感性为H14D>H65。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证明:1.γ辐射处理可导致水稻和蚕豆芽中可溶性蛋白质与同工酶谱的变化;2.γ射线诱发蚕豆根尖细胞畸变率、断片率、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与辐照剂量的关系均符合模式Y=a+bx+cx^2,呈抛物线变化趋势;3.微核率、断片率与核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率呈正相关。从而作者认为微核率、断片率可以作为检测染色体辐射效应的可靠指标;4.γ射线照射可引起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带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证明:1.γ辐射处理可导致水稻和蚕豆芽中可溶性蛋白质与同工酶谱的变化;2.γ射线诱发蚕豆根尖细胞畸变率、断片率、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与辐照剂量的关系均符合模式Y=a+bx+cx ̄2,呈抛物线变化趋势;3.微核率、断片率与核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率呈正相关。从而作者认为微核率、断片率可以作为检测染色体辐射效应的可靠指标;4.γ射线照射可引起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带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频繁使用染发剂对小鼠染色体畸变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多次接触7 种染发剂对不同组小鼠骨髓和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7 种染发剂均导致出现较高的染色体畸变率,3 种能引起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上升, 其中以粉末状染发剂的影响最为严重。4 种染发剂对进行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的小鼠均产生显著影响, 尤以氧化型染发剂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频繁使用染发剂对小鼠染色体畸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多次接触7种染发剂对不同小鼠骨髓和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结果发现,7种染发剂均导致出现较高的染色体畸变率,3种能引起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上升,其中以粉末状染发剂的影响最为严重。4种染发剂对进行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的小鼠均产生显著影响,尤以氧化型染发剂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X线是人类了解和应用最多的一种放射 线,每当人们研究一种新的辐射类型的生物效 应时,都要与之相比较。同样,在各种辐射类型 诱发人染色体畸变的研究中,已经有大量的实 验资料将丫线、中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流与X线 作了比较。但是,在进行这种比较之前,首先要 对X线本身有更多的知识,即应了解光子能量 不同的X线诱发染色体畸变的效能如何,这正 是本工作的目的所在。为此,我们选用目前临 床诊断和治疗中经常使用的60kV, 180kV和 10MV X线,对其诱发人血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 应关系做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男性不育症愈来愈引起社会和医学生物界的关注。据统计,因各种各样原因引起男性不育的患者约占育龄夫妇的5—8%,也就是说,全国每年如有100万对育龄夫妇的话,就有5至8万对夫妇因男性不育而陷入痛苦与焦虑之中。男性不育的病因很多,本文重点谈谈男性不育的细胞遗传学有关问题,即男性不育与染色体畸变的关系。 (一)男性不育的细胞遗传学基础男性的精子都是单倍性。由于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故有X精子和Y精子两种,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都是随机的。精子的发生是由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四个精子,它的发生是每时每刻在进行  相似文献   

12.
史庆华  施立明 《遗传学报》1990,17(4):269-275
本文以C57BL/6J小鼠为材料,以骨髓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和生殖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为指标,对国产减毒麻疹活疫苗的遗传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麻疹疫苗可引起小鼠骨髓微核细胞率、染色体畸变率以及精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升高,与接种剂量和接种后的时间有关;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对照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辐射诱变研究中,人们为了减轻射线对生物的损伤效应,提高其辐射引变效率进行了多种物理因素复合诱变的研究。Swanvon和Withrow等人用红外线在X射线照射前后处理紫鸭跖草和蚕豆,发现红外线能提高X射线对染色体的畸变效率。Wallace的实验证明,紫外线能改变X射线对6倍体小麦和黑麦的突变频率。  相似文献   

14.
继X-、γ-线在离体条件下的“刻度”实验之后,我们又在“标准”条件下研究了14MeV中子诱发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并着重比较了这三种辐射的效应。所得主要结果如下: 1.具有高LET的快中子诱发染色体畸变的类型,与具有低LET的X-线和γ-线大致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5.
睾丸生殖细胞的凋亡及其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Guo CX  Tang TS  Liu YX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4):299-304
睾丸生殖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存在自发性和诱发性凋亡,这是清除过量或异常生殖细胞的一种重要途径。生殖细胞的凋亡涉及内分泌、细胞社会组成和基因等多因素的调控。深入了解生殖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明确决定睾丸生殖细胞(Germ cells,Gc)凋亡机制的分子组成,将为治疗男性不育和开发男性避孕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小鼠染色体畸变类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体细胞染色体分析方法作了详细的规定,使各实验室的结果便于比较。小鼠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动物,但迄今关于小鼠体细胞、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尚无统一规定。小鼠的染色体属端着丝粒染色体,其结构畸变与人类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类型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资料统计,男人中大约有11%育性有障碍,其中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男性不育占居首位,包括染色体异常、微小缺失和基因突变等3类。研究表明,男性染色体畸变与精子发生失败或受孕浪费现象密切相关。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 SC)分析为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证据。本文结合近年来SC在男性不育症诊断中的应用和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对男性育性障碍与SC异常的关系进行了以下5个方面的评述和讨论。1.XY-二价体与重排染色体联合,干扰或影响X染色体的正常功能,从而干扰精子发生。2. 重排染色体在断裂点处广泛的不配对,引起精子发生失败。3. SC粉碎化、侧生组分膨化、配对紊乱导致精子发生失败。 4. 重排染色体直接的异源配对导致不平衡配子的产生而出现受孕浪费。5.SC蛋白基因的突变引起SC超微结构的变化导致男性不育。  相似文献   

18.
外空飞行后小麦根尖细胞的染色体畸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小麦种子在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卫星上进行空间飞行,返回地面后浸种萌发,经不同时间培养后取根尖固定并观察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空间飞行可引起根尖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的增加,其损伤随取样时间的延后呈下降趋势,说明空间飞行所诱导的染色体损伤可被部分修复;种子经辐射保护剂芥子碱和半胱氨酸顶处理能显著降低空间飞行诱发的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而经辐射敏化剂咖啡因预处理的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外空飞行后小麦根尖细胞的染色体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种子在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卫星上进行空间飞行,返回地面后浸种萌发,经不同时间培养后取根尖固定并观察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空间飞行可引起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增加,其损伤随取样时间的延后呈下降趋势,说明空间飞行所诱导的染色体损伤可被部分修复;种子经辐射保护剂芥子碱和半胱氨酸预处理能显著降低空间飞行诱发的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而经辐射敏化剂咖啡因预处理的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20.
油田中子测井人员染色体畸变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权光  史纪兰 《遗传》1981,3(1):9-11
在慢性辐射损伤的诊断和防治中,早期诊 断及生物剂量的估算是一个重要环节。人体细 胞染色体对辐射的高度敏感性在剂量和畸变量 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这不仅可用于察觉 早期的放射损伤,而且可望作为一个灵敏的“生 物剂量仪”。目前多数看法认为,染色体畸变 是估测生物诱变指标中比较好的一种方法。至 今,X射线和7射线对人体的生物效应,国内 已做了不少工作,而慢性中子损伤对人体的生 物效应,特别是中子测井人员的体细胞染色体 畸变尚未见到报道。为探讨中子对人体的慢性 损伤程度,中子测井人员染色体畸变与工龄、工 种的关系,受中子小剂量慢性照射下染色体畸 变的规律及累积剂量等关系,我们于1975年底 对65名油田中子测井人员进行了体细胞染色 体畸变的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