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棉铃虫齿唇姬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湖南长沙地区棉铃虫齿唇姬蜂的生物学特性及田间消长规律,棉铃虫齿唇姬蜂在湖南长沙地区年发生约10代,以7个世代发生在棉田,田间出现3个寄生高峰,分别在5月上旬-6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上旬及9月中旬-10月中旬,寄生率平均在25,1-63,1%,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平均历期变化范围在32℃下13天至11.6℃下75.5天,棉铃虫齿唇姬蜂能寄主棉铃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但偏爱寄主棉铃虫。该蜂能寄生棉铃虫1-3龄幼虫,很少寄生4-6龄幼虫,喜寄生2-3龄幼虫,每雌可寄生斜夜蛾2龄幼虫5-23头。本建立了发育速率及成蜂寿命与温度关系的回归模型,探讨了越冬问题,比较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铃虫齿唇姬蜂生物学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及其内寄生蜂的双重效应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以含1%转基因(Cry1A+CpTI)抗虫棉“中抗310”棉叶粉的人工饲料为基础,建立一套抗虫棉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棉铃虫幼虫内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和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的三级营养关系的研究系统,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及内寄生蜂的双重效应,分析比较了6种状态的棉铃虫生长发育动态,以及寄生蜂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被寄生,抗虫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都非常显著;寄生取食抗虫棉饲料的棉铃虫的寄生蜂,其出茧率和茧重都显著下降,对于中红侧沟茧蜂,出茧率和茧重分别下降了26.1%和1.0 mg;对于棉铃虫齿唇姬蜂,分别下降了17.9%和5.1 mg。解剖寄主发现,两种寄生蜂在取食抗虫棉饲料的寄主体内发育缓慢并出现部分畸形幼蜂。棉铃虫幼虫血淋巴总蛋白含量和血淋巴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取食抗虫棉饲料后,棉铃虫血淋巴总蛋白含量低于相应的对照,推测寄主血淋巴蛋白含量降低是导致寄生蜂生长缓慢、发育不正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棉酚对棉铃虫生长及其寄生物齿唇姬蜂发育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北方棉区的主要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bner)及其内寄生蜂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chlorideae(Uchida)为试虫,研究了棉花重要抗虫次生性物质棉酚对棉铃虫生长和齿唇姬蜂发育的影响。0.1%的棉酚对棉铃虫幼虫有生长刺激作用,0.5%的棉酚则对棉铃虫幼虫生长有抑制作用。齿唇姬蜂成虫在寄生时对寄主大小有较严格的选择性,92%的被寄生幼虫体重小于18mg。0.1%的棉酚使寄主适合寄生期缩短10.75%;0.5%棉酚使寄主适合寄生期延长28.15%。棉酚对齿唇姬蜂发育有负效应。0.1%棉酚对寄主的生长刺激作用,不能使蜂成虫体重显著增加,但可显著延长蜂卵和幼虫期,缩短蛹期;高浓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导致蜂成虫体重显著减轻,蛹期缩短,蜂卵和幼虫期亦显著延长。据此,对棉花抗虫性与生物防治在害虫综合防治实践中应用的协调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取食蜂蜜对棉铃虫齿唇姬蜂体内主要代谢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南  罗梅浩  刘鹏  段继伟 《昆虫知识》2008,45(2):204-210
为揭示食物在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生命中所起的作用,测定分析饱食蜂蜜和只取食清水的齿唇姬蜂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随日龄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取食蜂蜜对齿唇姬蜂体内主要代谢物质影响显著。10%蜂蜜水和清水饲养的齿唇姬蜂的雌蜂和雄蜂在刚羽化时体内都含有较高水平的糖原、总糖、脂肪和蛋白质。但随着日龄的增加,用清水饲养的雌、雄蜂体内的糖原和总糖含量迅速下降并达到最低水平;而用蜂蜜水饲养的雌、雄蜂随日龄的增加体内的糖原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并且与清水饲养的雌、雄蜂相比,其体内总糖含量反而有所上升。用蜂蜜水饲养的齿唇姬蜂的寿命显著长于用清水饲养的齿唇姬蜂。由于蜂蜜中含有丰富的果糖,所以冷蒽酮反应测定显示,用蜂蜜水饲养的齿唇姬蜂体内果糖含量较高,但却不能在清水饲养的齿唇姬蜂体内测出。2种食物处理的齿唇姬蜂在羽化后体内脂肪含量均有下降;并且随日龄的增加,清水饲养的齿唇姬蜂体内脂肪含量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蜂蜜水饲养的齿唇姬蜂。取食蜂蜜水的齿唇姬蜂体内蛋白质含量随日龄无显著变化;而用清水饲养的齿唇姬蜂在羽化后体内蛋白质含量随日龄的增长迅速下降并达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 1972年起,我们对棉铃虫的寄生蜂进行了观测调查,所得结果分述如下。 邯郸地区共发现寄生蜂8种。卵期有拟澳洲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幼虫期有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拟瘦姬蜂Netelia sp.,细颚姬蜂Enicospilus sp,夜蛾瘦姬蜂Ophion luteus Linnaeus,侧沟茧蜂Microplitissp.,方室茧蜂Meteorus sp.。其中以赤眼蜂和齿唇姬蜂寄生率最高,其次为拟瘦姬蜂,其他四种比较少。  相似文献   

6.
<正> 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aletis chlorideaeUchida,是棉铃虫幼虫的优势种天敌。它寄生低龄幼虫,对棉铃虫抑制作用显著。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自然天敌资源,于1980-1981年对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现将初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天敌寄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分期接虫、分期回收法研究常规棉与转基因棉花品种 (系 )上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 ,无论是第 2代棉铃虫发生期间还是第 3 ,4代棉铃虫发生期间 ,无论是棉铃虫卵期还是幼虫期 ,转基因棉花品种 (系 )的棉铃虫卵、幼虫寄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棉花品种上的寄生率。棉铃虫卵期寄生蜂主要是拟澳洲赤眼蜂 ,幼虫寄生蜂为棉铃虫齿唇姬蜂等。由此看出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存在非亲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昆虫的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 ORs)一般以气味分子特异的ORs与共受体( co-Receptor, Orco)通过形成异质二聚体在嗅觉感受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Orco由于具有序列的保守性而受到广泛的重视。本研究旨在克隆棉铃虫齿唇姬蜂 Campoletis chlorideae 的Orco基因,并对其组织表达谱进行分析。【方法】利用RT-PCR技术和转录组分析技术克隆棉铃虫齿唇姬蜂的Orco基因,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对该基因在该蜂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棉铃虫齿唇姬蜂 Orco 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 CchlOrco(GenBank登录号:KP255444)。序列分析表明, 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 437 bp,编码478个氨基酸,预测该氨基酸序列具有7个跨膜区。CchlOrco 主要在成虫触角中表达,且在雄蜂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是雌蜂触角中表达量的8.0倍,而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极低。【结论】本研究克隆了棉铃虫齿唇姬蜂 CchlOrco 序列全长,明确了其在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及其他嗅觉受体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测试了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对58种植物挥发物和5种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的EAG反应。在100 μg的刺激剂量下,棉铃虫齿唇姬蜂对C5~C7脂肪醇的EAG反应最强,碳链延长或缩短都将导致反应的降低;对脂肪醛、酮、酸和酯都有一定的反应。棉铃虫齿唇姬蜂对萜烯的EAG反应很低,对氧化萜的反应普遍升高。3种芳香化合物均可激起棉铃虫齿唇姬蜂较强的EAG反应。剂量反应曲线表明,具有EAG活性的化合物激起的反应强度与化合物的剂量呈正相关,而2种萜烯——α-蒎烯和反式石竹烯,在测定的剂量范围内EAG活性都很低。棉铃虫齿唇姬蜂对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也有EAG反应,用100 μg和1 000 μg的寄主性信息素刺激,雄蜂的反应可比雌蜂的反应高出1倍。对植物挥发物在棉铃虫齿唇姬蜂寻找寄主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转Bt基因棉花(Bt棉)最重要的靶标害虫之一。害虫对Bt棉的抗性问题是Bt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威胁。规避行为可以减少害虫与Bt棉的接触而降低生理抗性选择压力。在本研究中,通过比较棉铃虫对Bt棉与常规棉的行为反应评估了棉铃虫对Bt棉的行为规避能力。产卵选择结果显示,棉铃虫成虫在Bt棉上的落卵量显著低于常规棉。幼虫实验结果显示,棉铃虫初孵幼虫在Bt棉植株上的居留时间显著短于在常规棉上的居留时间。无选择条件下,1龄幼虫在对Bt棉叶的取食空洞数以及总取食量均显著低于常规棉叶。综合以上的结果,认为棉铃虫对Bt棉具有一定的行为规避能力,这可能是延缓棉铃虫对Bt棉产生抗性的因素之一。本研究能够帮助有效地预测靶标害虫对Bt作物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是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物防控的重要因子,通过温室内对未被寄生和被中红侧沟茧蜂寄生棉铃虫幼虫在棉花植株上的行为观察,分析中红侧沟茧蜂寄生对棉铃虫在棉花植株上行为活动及分布位置的影响。【方法】采用"固定时间间隔扫描抽样"观察法,监测寄生后1-10 d被寄生与未被寄生棉铃虫幼虫在棉花植株上的取食和空间位移等行为的变化。【结果】中红侧沟茧蜂寄生可以极显著降低棉铃虫幼虫在棉花植株上的取食行为比例(P0.01);被寄生棉铃虫幼虫在棉株上的空间位移比例于寄生后的1-2 d极显著高于未被寄生棉铃虫(P0.01),而在发育后期极显著低于未被寄生棉铃虫幼虫(P0.01);被寄生棉铃虫幼虫在棉铃上的分布比例显著降低而在花上的分布比例显著升高(P0.05);棉铃虫发育后期,被寄生棉铃虫在棉叶背面的分布比例极显著高于未被寄生棉铃虫(P0.01)。【结论】中红侧沟茧蜂寄生对棉铃虫幼虫的取食、活动和栖境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连续4年采用人工定期释放棉铃虫卵、幼虫和定期回收法,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与棉铃虫卵期、幼虫期寄生蜂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通过对卵、幼虫寄生率反正弦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无论是在棉铃虫卵期还是在其幼虫期,转基因棉田中棉铃虫卵和幼虫的被寄生率始终显著低于其亲本对照棉.运用“Y”型嗅觉仪测定转基因棉及其亲本对照棉对棉铃虫幼虫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的选择性行为反应,用成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了“T”测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寄生蜂有较强的忌避反应,且取食转基因棉的棉铃虫幼虫与被害转基因棉两者的共同组合与单独被害棉之间对寄生蜂的忌避效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贵阳地区烟草田烟青虫和棉铃虫幼虫天敌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念昭 《昆虫知识》2001,38(4):301-303
烤烟上的烟青虫Helicoverpaassulta、棉铃虫H .armigera是烤烟生长期的主要食叶害虫。分布贵州各烟区。每年 5月上旬末开始在烟地混发 ,取食烤烟心叶、嫩叶 ,严重影响烤烟的生长及产量和质量。关于两害虫幼虫的天敌种类 ,贵州仅有的记录是棉铃虫齿唇姬峰Campo letischlorideae。作者于 1 999年烤烟生长季节 ,在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分场及贵阳地区的开阳县、息烽县、清镇市、修文县的烟地里采集到两种害虫的幼虫于室内饲养 ,以了解其天敌种类 ,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饲养…  相似文献   

14.
《昆虫知识》2011,(1):226-226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危害多种作物。棉铃虫具有广泛的寄主并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是其大发生的两个重要因素。以细胞色素P450为代表的解毒酶系对植物次生物质和杀虫剂等外源性化合物的代谢解毒作用被认为是棉铃虫化学防御的主要武器,在棉铃虫对环境的适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细胞色素17450在研究技术上难度较大,至今有关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种类、结构、功能和调控的知识还非常缺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转Bt Cry1A+CP4EPSPS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抗性水平及对八字地老虎Amathes c-nigrum和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的影响,作者用转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叶片对棉铃虫、八字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幼虫进行了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转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新疆南部第2代棉铃虫表现为中抗,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0.4%;棉花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能表达Bt毒蛋白,整个生育期Bt毒蛋白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转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八字地老虎幼虫有强烈的毒杀作用,可以引起幼虫大量死亡,对存活幼虫的生长发育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发育迟缓,不能顺利化蛹;但对黄地老虎幼虫没有明显的影响,幼虫可以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碳水化合物对昆虫的能量代谢和物质合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用2种一般性生物碱(氢溴酸东莨菪碱和烟碱)以及2种β-葡萄糖苷类化合物(七叶灵和皂角苷), 研究其在不同浓度下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体内海藻糖酶活性及相关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饲喂法处理3龄幼虫96 h后, 皂角苷对棉铃虫幼虫的活体抑制效果明显, 且随添加物浓度增高, 棉铃虫死亡率上升, 10, 20, 40 g/L浓度下棉铃虫的均重分别是0.194, 0.089和0.034 g, 分别为对照的86.99%, 39.91%和15.24%。对海藻糖酶活性及其相关代谢酶的测定结果表明, 2种苷类化合物显著抑制中肠海藻糖酶活性, 饲喂40 g/L皂角苷的试虫中肠海藻糖酶比活力仅是对照组的54.21%; 饲喂30 g/L七叶灵的试虫中肠海藻糖酶比活力为对照组的83.73%。而2种生物碱类化合物显著抑制血淋巴和脂肪体中海藻糖酶活性, 20 g/L氢溴酸东莨菪碱对棉铃虫血淋巴和脂肪体组织的海藻糖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7.24%和71.43%; 而20 g/L烟碱对试虫血淋巴和脂肪体组织的海藻糖酶活性抑制率为26.29%和33.44%。用氢溴酸东莨菪碱、 烟碱和七叶灵处理试虫后, 血淋巴海藻糖含量都有所增高。4种化合物能够导致试虫糖原磷酸化酶活性变化, 其中, 皂角苷在中肠和脂肪体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 而随外源化合物浓度变化, 糖原含量和糖原磷酸化酶活性表现为此消彼长关系。饲喂4种植物源化合物的试虫血淋巴中葡萄糖浓度变化和其海藻糖变化一致。本研究证明β-葡萄糖苷类化合物是海藻糖酶抑制剂, 在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农药创制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盼  马伟华  李国清 《昆虫学报》2015,58(2):175-180
【目的】 昆虫自相残杀行为可以促进特定病原体的传播,这在利用昆虫病原体防治害虫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探究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幼虫自相残杀习性与其龄期及食物营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饲喂室内品系和野外品系的棉铃虫幼虫含不同Na+浓度的人工饲料,并在饲养至3龄、4龄、5龄和6龄时,将取食相同饲料的10头幼虫为一群组移入同一培养皿中,通过测定各处理幼虫存活率,评估幼虫龄期和饲料中的Na+含量对自相残杀行为的影响。【结果】 当以3龄和4龄为群组的起始龄期时,棉铃虫幼虫存活率显著低于起始龄期为5龄和6龄的群组。此外,取食正常人工饲料的幼虫存活率最高,取食缺钠饲料时,幼虫存活率明显下降。最后,幼虫群组起始龄期和食物Na+含量对幼虫化蛹率无明显影响。【结论】结果说明,棉铃虫4和5龄幼虫与3和6龄幼虫相比,自相残杀行为发生的概率更大,而Na+含量较低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相残杀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本研究为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含生物型增效剂棉铃虫病毒悬浮剂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报道含生物型增效剂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hedrovirus,HaNPV)悬浮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数量的影响.作者筛选灭幼脲类似物作为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的生物型增效剂,HaNPV+4.2ppm氟啶脲(chlorfluazuron)感染3龄初棉铃虫幼虫,感染幼虫的半致死时间(LT50)为2.24d,比单用HaNPV感染幼虫的LT50缩短2.66d.含生物型增效剂的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在田间应用,施药后5d,对2代和4代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4%~85.2%和70.7%~82.6%,施药后7d,对2代和4代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2%~86.3%和69.6%~82.9%.棉铃虫病毒悬浮剂中的生物型增效剂对天敌数量仅有轻微影响.含生物型增效剂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不仅能有效控制害虫,而且对天敌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棉田棉铃虫寄生峰对常规棉及转Bt棉品种的趋性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连续4年采用人工定期释放棉铃虫卵、幼虫和定期回收法,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与棉铃虫卵期、幼虫期寄生蜂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通过对卵、幼虫寄生率反正弦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无论是在棉铃虫卵期还是在其幼虫期,转基因棉田中棉铃虫卵和幼虫的被寄生率始终显著低于其亲本对照棉.运用“Y”型嗅觉仪测定转基因棉及其亲本对照棉对棉铃虫幼虫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的选择性行为反应,用成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了“T”测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寄生蜂有较强的忌避反应,且取食转基因棉的棉铃虫幼虫与被害转基因棉两者的共同组合与单独被害棉之间对寄生蜂的忌避效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宁波地区斜纹夜蛾幼虫寄生蜂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的6~11月对宁波地区重要害虫斜纹夜蛾的寄生性天敌进行了调查,发现寄生蜂有18种,主要种类有:马尼拉陡胸茧蜂Snellenius manilae、侧沟茧蜂Microplitis sp、棉铃虫齿唇姬蜂Carnpoletis chlorideae和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并对主要寄生蜂与斜纹夜蛾幼虫的田间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