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细胞代用品在临床试验方面发展很快,它是指在损伤和其他危急情况下使用的可保存且有携氧功能的溶液。这种最早提出的概念至今依然沿用。我们感兴趣的是红细胞代用品在外科和传统的自体输血领域的潜在应用。本文描述了其在外科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在外科病人中使用红细胞代用品要求很高,主要是由于安全性和某些干扰因素影响造成输血失败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输血指南,但缺乏评价的指征。外科病人不仅仅担心传染病的传播,还有免疫系统、相关感染、肿瘤复发和恶性肿瘤的存活等问题。考虑到这些因素,出现了输血无效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洗涤红细胞输注在早产儿贫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我院需要输血治疗的贫血早产儿107例,均具有《早产儿管理指南》中的输血指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输注红细胞悬浮液,观察组54例输注洗涤红细胞。比较两组患儿输血情况、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亚硝基硫醇(RS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二醛(MDA)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输血量、输血次数、输血后血细胞压积和输血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前,两组患儿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RSNO、SOD和MD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较输血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RSNO、SOD水平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白质损伤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输注可显著改善贫血早产儿的血液流变学,降低应激反应及呼吸暂停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且输血量、输血次数、输血后血细胞压积和输血后血红蛋白水平与输注红细胞悬浮液相当。  相似文献   

3.
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遮蔽人ABO血型抗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但血型不符会造成输血死亡事故 .为了解决输血中存在的血型匹配困难等问题 ,使用甲氧基聚乙二醇 (mPEG)化学修饰法 ,对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进行化学修饰 ,从而达到遮蔽红细胞血型抗原的目的 .通过对mPEG BTC、mPEG ALD和mPEG 2 NHS三种mPEG衍生物对红细胞A抗原和B抗原修饰效果的比较 ,结果表明mPEG BTC修饰效果最好 ,可以完全遮蔽红细胞的A抗原和B抗原 ,使修饰后的A型、B型和AB型红细胞呈现出与O型红细胞相同的血型血清学特征 ;进一步研究证明 ,mPEG BTC与红细胞结合牢固 ,对红细胞结构、功能、变形能力、常规指标和沉降率等基本没有影响 .初步实现了A→O ,B→O和AB→O的血型改造 ,从而为临床输血治疗遇到的偏型、稀有血型、配型困难等问题的解决 ,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与思路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原因,并总结其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输注成分血的6530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统计后者的相关状况,并分析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总结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65300例输注成分血的患者中,191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29%,以过敏反应(53.4%)和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4.0%)为主,其它占12.6%。血液成分输注发生不良反应以单采血小板最高(0.46%),其次为冰冻血浆(0.35%),红细胞悬液和冷沉淀分别为(0.21%)和(0.17%)。与红细胞悬液相比,冰冻血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与红细胞悬液和冰冻血浆相比,单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此外,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近年来,海南省人民医院因成分输血所致不良反应大部分源于过敏反应及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单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医务人员需仔细把控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认真执行输血操作规程,以降低输血反应,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限制性输血联合高压氧预处理(HBOPC)和单纯限制性输血对髋、膝关节置换术(THA、THA)的围术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在硬膜外麻醉、股神经阻滞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限制性输血组(维持80 g/L≤Hb100g/L,n=20)和限制性输血联合HBOPC组(HBOPC+维持80 g/L≤Hb100 g/L,n=20)。比较两组的红细胞输注量、红细胞输注率、围术期Hb、血氧饱和度(SO2)、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患者脑梗死、急性肺栓塞、肺炎、心肌梗死、伤口感染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结果:与限制性输血组比较,联合HBOPC组术后Hb、血氧饱和度(SO2)明显增加(P0.05),红细胞输注量、红细胞输注率、肺炎发生率、伤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联合高压氧预处理可改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缺氧状态、能有效减少红细胞输注、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降低血型抗原的异体免疫水平对于慢性输血病人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利用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红细胞的策略,可以免疫修饰血型抗原以降低红细胞的异体免疫水平.本研究显示,抗体识别非ABO的水平随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分子大小和浓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分子量大的多聚体的免疫保护作用比分子量小的显著.同时,动物实验表明,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的异种红细胞(羊红细胞)以及同种不同品系(C57BV6)或自体(Balb/c)红细胞的体内免疫原性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小鼠接受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的绵羊血,发现抗绵羊红细胞的抗体产生降低了90%.与对照相比,两次输入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的绵羊血的小鼠,抗绵羊血抗体产生降低了80%.尤为重要的是,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的自体血细胞没有诱导新抗原的产生,也没有IgG或IgM应答.以上结果表明,聚合物对红细胞的免疫修饰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异体免疫的水平,具有潜在的输血医学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通报》2010,(10):12-12
由异常β-球蛋白引起的疾病(如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是全世界最流行的遗传性疾病。患者经常一生都依靠输血生活。所以,关于基因疗法在一例严重β-地中海贫血症中成功应用(利用一种表达β-球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的报告,是人们所期盼的事件。在基因转移之后2年多,该患者(一个成年男子)21个月都不需要依靠输血。这种疗效似乎来自一个主导性的、  相似文献   

8.
EPO是控制红细胞分化、增殖的造血激素,主要由肾产生。肾功能失调病人因EPO产量减少而引起肾性贫血。今后有可能用EPO代替现行的输血法治疗这种疾病。  相似文献   

9.
在某教学刊物上见到这样一道生物习题,其结论是:“A型血人的红细胞注入兔体,兔体就会产生象抗A凝集素作用的抗体。”结果把凝集反应与免疫反应视为一体,为此提出异议,旨在引起讨论。一、异种生物输血应谈免疫反应人和兔为异种生物,免疫反应特别强烈,而脾和淋巴结是发生免疫反应和消灭异体红细胞的主要场所。人体红细胞对兔是抗原性极强的抗原物质,这抗原将引起兔体的多能干细胞离开骨髓,然后主要走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大量输血患者采用不同输血方法对红细胞压积及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给予自体输血治疗,对照组给予异体输血治疗,记录和比较患者红细胞压积及凝血状态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与补液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的红细胞压积低于术前1 d(P<0.05),组间手术前后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ombin time,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ited partial thomboplastin time,APTT)值高于术前1 d(P<0.05),组间手术前后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7 d的感染发生率为1.9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4 %(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大量输血中采用自体输血并不会影响患者的红细胞压积与凝血状态,不会增加输血难度与输血量,但能有效减少感染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输血的安全可靠性,研究两例因补体激活引起的ABO正反定型不合,探讨抗体、补体与红细胞(ABO)血型的关系,运用免疫血型血清学方法,排除补体对ABO正反定型的影响,定出该两例血型为“O”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OPCAB治疗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是否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分为观察组(自体血回输)和对照组(未应用),观察比较两组术后24 h血常规指标水平,并测定术后引流量、异体血输注量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术后引流量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异体血输注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应用于OPCAB治疗中,可有效减少异体血输注量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对患者血常规无明显影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3例大量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不同,将其分为低比例组(1:3)、中比例组(1:2)、高比例组(1:1),比较三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及电解质变化。结果:输血后,三组患者FIB较输血前明显降低,而PT、APTT较输血前显著升高(P0.05),高比例组PT和APTT明显低于中比例组和低比例组,FIB、血小板均高于中比例组和低比例组(P0.05),电解质水平优于低比例组和中比例组(P0.05)。结论:在大量输血时,提高血浆与红细胞比例有利于改善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减少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4.
彭聃龄 《生命世界》2006,(3):107-107
通常人们常说的血型,是根据血液中红细胞表面抗原的不同而划分的。输血时经常提到ABO血型系统,它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A、B、O和AB型,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它的抗体一旦结合,就会发生溶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反应,所以输血一定要注意血型相配。  相似文献   

15.
贫血(anemia)是临床上常见的由多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成年男性Hb<120 g/L、RBC<4.5×1012/L及(或)HCT<0.42,女性Hb<110 g/L、RBC<4.0×1012/L及(或)HCT<0.37就可诊断为贫血.其中以Hb浓度降低最为重要,因为红细胞计数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贫血的存在及贫血的程度.贫血通常是根据红细胞形态或引起贫血的原因和发生贫血的病理生理综合进行分类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抗对于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由于术前贫血、术中失血或术后炎症,可能导致贫血状况愈加严重,而旨在改善患者预后和减少异体输血的妇科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措施越来越被重视。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显著升高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并减少输血需求,其应用于围手术期贫血的纠正,已成为临床研究的新热点。综述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妇科围手术期贫血的作用机制、国内外临床研究及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选择在本院血液科诊治的6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根据输血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洗涤红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记录两组输血效果。结果:治疗后4 w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vs.87.5%,P0.05)。两组治疗后4 w的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都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吸氧、机械通气、住院时间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的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紫癜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1%vs. 21.9%,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能促进机体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与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技术筛选人疟动物模型,井用培养的疟原虫接种实验动物进行对比观察。 白掌长臂猿红细胞对海南两个虫株和柬埔寨株都易感,用培养海南l株的猿血接种原输血猿,引起的原虫血疟持续38天,接种后第2周原虫密度升至11.6/104 红细胞)高峰。蜂猴和猕猴对恶性疟原虫都不敏感。实验结果表明,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技术可作为人疟动物模型初步筛选之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对通用型血的研究主要是改造修饰红细胞表面抗原。研制的方法有两种:体外酶解修饰人A、B抗原制备O型血和使用化学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共价结合到红细胞表面,遮蔽血型抗原。两种修饰的结果均表明对红细胞的结构、功能无影响。这两种修饰方法为制备通用型血供临床输血开拓了崭新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猩猩易发继发性贫血,需输血治疗,因系珍贵动物,很难获得同种动物血液,只得用人血代替。我国尚未普遍建立兽医院,输血常需输血工作者与动物园管理人员密切配合进行。国内有关这方面报告很少,今将我们所输一例,报告于后。表2患兽血清与各型人红细胞凝集反应附:患兽红细胞与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