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和分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在1998~2005年对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自然环境下鳄卵及其繁殖地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包括窝卵数、产卵时间、出壳时间、孵化期内温度、湿度的变化情况、雏鳄孵出后的存活数量以及巢区的植被盖度.调查发现天气状况直接影响母鳄产卵时间、卵的孵化质量与雏鳄的出壳数量.盖度相对大于0.5的窝巢中多数卵基本能正常发育,盖度小于0.5的窝巢中可能只有少数几枚卵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2.
扬子鳄蛋壳白带的变化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996~ 1 997年通过对扬子鳄蛋进行孵化实验 ,以及对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鳄蛋人工孵化的几年观察 ,得出孵化中蛋壳结构因出现白带而疏松 ;蛋壳白带变化呈一定规律性 ,在 ( 3 1± 1 )℃下 ,白点在产后 2 4小时出现 ,约 7天环绕蛋一周 ,约 2 1天 (除端部 )长满蛋一半 ,约 3 2天长满蛋一端 ,约 4 2天充满全蛋壳 ;受精蛋的发育受到白点出现时间限制 ,产后 72小时之前出白点的蛋都可孵出小鳄 ,之后出白点的蛋几乎孵不出鳄 ;孵化中 ,蛋壳可因蛋内吸水过多而开裂 ,蛋可因失水过多而空头 ,这二种现象都不利于蛋孵化。  相似文献   

3.
泾县野生扬子鳄卵孵化与环境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84~1989年作者在安徽省泾县通过连续6年野生扬子鳄卵孵化状况的研究发现,鳄卵正常孵化期约80天,影响野生鳄卵孵化率的最直接因素是温度和温度。平均巢温如在3~31.5℃,巢内湿度在90%~95%间,而且保持稳定,将有利于鳄卵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4.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爬行动物,现阶段野生扬子鳄的分布区域进一步萎缩,成为彼此孤立的点状,残存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野生鳄数量估计为120~150条,老年化程度高。扬子鳄的保护管理依据现实状况及时加以调整,加大了野外保护力度,逐步改善野生鳄的栖息生境,实施野外放归工程,初步遏制了野生鳄数量迅速下滑的局面。人工饲养种群数量已逾10 000条,当前人工饲养繁殖的重点是管理好有限的遗传多样性资源。扬子鳄的研究主要涉及形态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态学、生理生化、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人工饲养繁殖技术等方面。营养生理和保护遗传学的应用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复壮扬子鳄野生种群数量,实施养殖扬子鳄放归自然是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人工养殖扬子鳄进行野外放归的试验研究,以探明其在野外环境下活动情况和适应能力.2007年6~11月,采用无线电遥测跟踪、望远镜观察和夜间辅助灯光望远镜观察等方法,对健康的4条5.5年龄和3条2.5年龄的人工养殖扬子鳄在自然环境下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在2008和2009年的5月,将这些鳄重捕后测量它们的大小并察看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扬子鳄的释放初期经历了过渡期和争夺领域期2个阶段,20天后处于不同的区域内,具领域特征和营建洞穴行为,能够安全越冬;逐渐恢复野生习性,自我保护的警惕性提高,逃避威胁的能力加强;小龄鳄生长明显,大龄鳄没有明显生长,这与它们所处环境的食物种类有关;鳄性成熟后,能够成功繁殖.总之,人工养殖扬子鳄能够适应相应的自然环境,能够正常生活、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6.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爬行动物,现阶段野生扬子鳄的分布区域进一步萎缩,成为彼此孤立的点状,残存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野生鳄数量估计为120 ~150条,老年化程度高.扬子鳄的保护管理依据现实状况及时加以调整,加大了野外保护力度,逐步改善野生鳄的栖息生境,实施野外放归工程,初步遏制了野生鳄数量迅速下滑的局面.人工饲养种群数量已逾10 000条,当前人工饲养繁殖的重点是管理好有限的遗传多样性资源.扬子鳄的研究主要涉及形态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态学、生理生化、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人工饲养繁殖技术等方面.营养生理和保护遗传学的应用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植被盖度对扬子鳄选巢和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奎厚 《四川动物》2007,26(2):422-424
于2002~2005年持续4年对自然和半自然环境下扬子鳄的87座巢内产卵与孵化情况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包括产卵时间、窝卵数、孵化期、孵化率等,同时对建巢处的植被盖度和植物种类进行观测。结果得出扬子鳄建巢所需的植被盖度适宜范围是63%~88%,鳄巢建在这种盖度范围内,巢内卵的自然孵化期缩短。  相似文献   

8.
人工条件下越冬扬子鳄的繁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3年11月~2004年9月在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观察了人工养殖的成年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在饲养池和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繁殖区中越冬后的繁殖行为。结果表明,在与扬子鳄自然洞穴的温度和水分条件相似但其他条件相差很大的人工环境中冬眠的扬子鳄具有繁殖能力。越冬后,这些鳄只能在具备其栖息地环境特点的场地成功繁殖,但不能在不具备这种环境特点的场地成功繁殖。本研究拓展了扬子鳄的人工繁殖技术,为扬子鳄人工繁殖场地的兴建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影响扬子鳄产蛋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2006年对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的扬子鳄亲本、F1代和F2代繁殖鳄群体在冬眠环境条件、采食量、年龄等方面进行观察,对各代繁殖鳄的年产蛋数量进行统计。用SPSS11.0软件中的one-way ANOVA方法分析比较人工饲养鳄各代群体之间及人工饲养鳄与野生鳄群体之间年产蛋数量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区域内扬子鳄所建造的洞穴数量和其所建造洞穴的质量决定着圈养鳄的冬眠质量,鳄的冬眠质量影响到鳄体内的性腺系统正常发育,最终影响扬子鳄次年能否参加产蛋;年采食量影响鳄的产蛋数量。通过第1、2、5年间产蛋量F值检验(F值=4.866,P=0.009<0.05),得出圈养条件下扬子鳄的产蛋数量是随着产龄的增加而呈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收集了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2006、2007年的800枚扬子鳄卵和2007年的188条幼鳄的相关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到卵的体积、重量的回归方程(V=0.537LB2 1.151,R2=0.960;W=0.593LB2-0.541,R2=0.975)和估算公式(V=0.553LB2,F=0.267,P=0.606>0.05;W=0.585LB2,F=0.003,P=0.960>0.05).公式V=0.553LB2 估算出的卵的体积与实际体积相比,误差小于3%;公式W=0.585LB2估算的卵的重量与实际鲜重相比,误差小于2%.基于卵的体积和重量推导公式,还探讨卵的体积、重量与孵化成功率和繁殖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扬子鳄卵的体积、重量对孵化成功率和繁殖成功率均有明显的影响,较大的卵孵化出幼鳄的几率及成活率都更高.  相似文献   

11.
扬子鳄的越冬管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经过20年的发展,现有扬子鳄8000余条,是国内外驯养、繁殖扬子鳄的最大种群基地。冬眠是扬子鳄适应寒冷气候的一种生理现象,其越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鳄的成活率和成鳄的繁殖率,故其越冬技术一直很受重视,并不断得以完善,现将其总结,供引种扬子鳄饲养者参考。由于不同年龄扬子鳄的生理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所以将扬子鳄的越冬管理分成当年孵出鳄、2-6龄鳄和成鳄3个年龄段来叙述。1 当年孵出鳄的越冬管理当年孵出的幼鳄,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尚…  相似文献   

12.
扬子鳄是一种人工饲养繁殖成功的濒危野生动物。1992年获CITES成员大会批准,允许子二代鳄的商业性开发利用。作者分析了我国扬鳄保护、养殖现状和扬子鳄群体的跗特征,认为一方面扬子鳄野生资源仍受到威胁,另一方面随着饲养各群数量的增加,养殖费用不断增长,扬子鳄在潜在经济价值也示能实现。鉴于此,提出加强动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扬鳄保护遗传学和开发利用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扬子鳄卵发育及仔鳄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仁平  周永康 《四川动物》2000,19(3):167-170
在巢材温度保持相同下,采和29℃、31℃和33℃3种温度对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卵进行孵化。孵化时间随孵化温度长高而显著缩短。29℃、31℃和33℃下的平均孵化时间为64.6天、55.4天和50.1天,孵化的积温没有恒定值。初生仔鳄重与超始卵重呈直线回归,初生他鳄重不受孵化温度明显影响。孵化温度对初生他鳄剩余卵黄量或去卵黄鳄体有显著影响:随着孵化的升高,剩余卵黄量呈现增加,  相似文献   

14.
扬子鳄属爬行纲、鳄目、鼍科,为我国特产,与大熊猫同列一类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一些省份,主产于安徽南部。过去完全靠野外自然繁殖,加上人为的破坏,数量已大为减少。1979年国家在皖南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繁殖研究中心。科学家们用室内恒温孵化法,人工孵化扬子鳄成功。三年多的时间内,共孵化出幼鳄387条,成活率达百分之六十以上。左图  相似文献   

15.
人工繁殖区内扬子鳄的营巢生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许建  潘洪唐 《四川动物》1989,8(4):16-18
本文观察了扬子鳄在人工饲养环境中的营巢生态:一、30条产卵雌鳄的巢有28个建在人工投放的芒草上,2个自行取草建巢。二、六月中旬至下旬末为营巢期,周期为14.17±5.21天。营巢夜间进行,雌鳄单独完成。三、巢材除人工投放芒草外,随周围环境而异。四、巢体积、产卵数与雌鳄体长无相关性。五、卵堆温度恒定35℃,日温差仅1.4℃。六、每窝卵数为26.2±3.9枚。七、30条产卵鳄中的11条是抢巢产卵。  相似文献   

16.
1994年8~9月,对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资源进行了抽样调查,见到有鳄活动痕迹的洞口104个,用光点计数法实见鳄77条,访问法计数为253条,由此分析保护区内有鳄667~740条,其种群年龄锥体为上宽下窄,反映出扬子鳄在野外生存形势严峻。该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存鳄4376条,其中种鳄248条,孵化幼鳄1542条,其它不等龄鳄2586条,种群年龄锥体为上窄下宽,是一个迅速增长的种群,生存形势良好。  相似文献   

17.
1994年8~9月,对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资源进行了抽样调查,见到有鳄活动痕迹的洞口104个,用光点计数法实见鳄77条,访问法计数为253条,由此分析保护区内有鳄667~740条,其种群年龄锥体为上宽下窄,反映出扬子鳄在野外生存形势严峻。该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存鳄4376条,其中种鳄248条,孵化幼鳄1542条,其它不等龄鳄2586条,种群年龄锥体为上窄下宽,是一个迅速增长的种群,生存形势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1997~1998年湾鳄(Crocodylusporosus)的人工孵化工作,并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鳄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湿度以及最佳的覆盖巢材和鳄卵在孵化盘中的正确摆放方位。获得受精卵总孵化率为86-8%。1 材料方法试验用卵取自深圳市野生动物园湾鳄产下的卵。将所有收集到的未破损的受精卵分成2组,一组为湾鳄在人工设置的产卵间内自然营巢产的卵,按母鳄产卵时自然摆放的方位放入盛卵盘内作为正放组;另一组为没有营巢环境而产于水泥地或草地上的滚动过的卵作为对照组。2 结 果2-1 1997年有3条…  相似文献   

19.
南陵县扬子鳄的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质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1986-1998年,在安徽省南陵县对扬子鳄种群资源及分布区栖息地状况进行了4次调查。1999年对该县扬子鳄部分栖息地的质量做了研究。结果显示,南陵县扬子鳄野生种群目前只30头左右,每4年平均递减率约38%,分布于6个镇,7个行政村中,75%的栖息地已经消失,其中东河、三里、石铺三镇生活有全县80%的扬子鳄,而石铺镇扬子鳄密度最大,引起扬子鳄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破坏,同时对鳄的捕杀,污染、天灾也是重要因素,其野外栖息地主要为两种类型,农耕区普通池塘和丘陵山地的山塘、水库,耕作区食物,栖息条件较好,人鳄矛盾较小的局部水域依然是扬子鳄最佳选择,但这类水域农药化肥污染已构成对扬子鳄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0.
扬子鳄的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遗传学是主要研究与灭绝风险相关的遗传因素以及如何利用遗传学管理方法降低物种灭绝风险的科学,是保护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交叉学科.近几十年来,遗传学研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AFLP、mtDNA D-loop、RAPD、微卫星DNA、MHC等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扬子鳄的样品采集、生物多样性、个体鉴定、繁殖管理、野外放归等保护遗传学方面研究所取得的一些进展.对扬子鳄保护的工作提出了建议:重建扬子鳄的谱系;加大对扬子鳄的放归力度;加强饲养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借鉴密河鳄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