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毛发性胃结石的影像表现、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毛发性胃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影像、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一女性患儿,上腹痛不适半年余,既往有拔毛癖,超声诊断胃巨大毛发性结石,内镜证实后开腹手术,取石成功,随访痊愈。结论:毛发性胃结石与其它胃结石相比,影像表现、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超声检查可提供可靠的诊断提示,治疗需取出结石以消除症状,并注意心理干预,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2.
阎双菊 《蛇志》2012,(4):369-37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和意义,降低误诊率。方法采用MINDRAY DC-3型和ALOKA SSC-390型超声诊断仪对21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诊断,并对临床资料及超声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219例中,经临床证实211例,诊断符合率为96.3%;误诊8例,误诊率为3.7%。输尿管结石的典型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为弧形光带或椭圆形光团,后方伴声影。结论超声可作为临床诊断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并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确诊的2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及诊断符合率情况。结果21例输尿管结石中超声确诊19例,诊断符合率90.48%。结论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具有方便、无创,诊断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急诊老年结石性胆道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诊老年结石性胆道疾病患者236例,均在病情评估和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后给予良好的综合护理。结果 236例急诊老年结石性胆道疾病患者经全面检查、评估以及系统性手术治疗后,治愈231例,治愈率为97.88%;因重症急性胆管炎及休克导致死亡5例,死亡率为2.12%。结论对急诊老年结石性胆道疾病患者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道难取性结石微创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采用腹腔镜、胆道镜、体内微爆破碎石仪联合治疗难取性胆道结石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碎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碎石成功率100%,结石取净率97.2%,无胆道大出血、穿孔及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道镜、体内微爆破碎石仪可显著提高胆道难取性结石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为临床治疗胆道结石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眼部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来我院超声科行眼部超声检查(占位性病变经手术或病理学结果证实)的6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了眼部常见疾病的二维超声(2D)、彩色多普勒(CDFI)及超声造影(CEUS)表现。结果:眼部疾病的超声图像在位置、形状、边界、声学特点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等方面具有特征性表现;超声造影能有效地显示出病灶内的血管及血流灌注情况。结论:超声对眼部常见病的诊断是一种简便、无创、经济且诊断符合率高的辅助影像学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PSCCT)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住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PSCCT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一般资料及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PSCCT患者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4岁,临床上均表现为甲状腺肿大,4例伴呼吸困难,3例伴吞咽困难,3例伴声音嘶哑。6例患者均死亡,术后生存4-13个月,平均术后生存期8.5个月。超声影像学特点:16例PSCCT病灶大小较大(最大直径3.0-5.1 cm),结节为形态不规则,且边界不清晰的实性混合性回声肿块,内部可见片状极低回声区。2例患者的肿块内部存在少许微量钙化,另外4例则无明显钙化表现;2结节突破甲状腺被膜3例,且与甲状腺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34例结节内部血流信号表现为少量,呈点线状分布,2例结节内部血流信号表现为中量;45例肿块可测得高阻力频谱(RI0.72-0.88);5 3例患者伴有颈部异常淋巴结。结论:PSCCT具有一定超声影像特点,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助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张丽春  汪莹  胡鹏飞  黄斌 《蛇志》2023,(1):59-6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与二维超声检查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疑似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与二维超声检查。统计泌尿系结石检出情况,并以CT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与二维超声检查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86例疑似泌尿系结石患者经CT检查发现阳性60例,阴性2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敏感度为91.67%及准确率为91.86%高于二维超声的76.67%及7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与二维超声检查诊断泌尿系结石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敏感度及准确率高于二维超声,能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提高泌尿系结石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沈进军  张孝才  罗虹  康迅  贺晓武  李传明 《生物磁学》2011,(19):3678-3679,3712
目的:探讨总结高海拔地区肺结核的影像特点,更好的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65例西藏高原肺结核的影像特点,总结分析其征象及价值。结果:原发型肺结核3例(5%),影像表现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的致密影,伴有淋巴结增大;侵润型结核31例(48%),影像表现成分混杂的致密影,可见钙化及卫星灶;血行播散型结核27例(42%),影像表现两肺弥漫分布的结节影;纤维空洞肺结核4例(5%),影像表现空洞、纤维化、支气管播散三大特征。结论:高原地区肺结核以侵润型和血行播散型为主,有特定的影像特点,可以用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藏高原牧区肝包虫病CT的特点,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27例肝包虫病CT的特点和诊断,探讨其CT征象及价值。结果:共收集包虫病患者27例进行CT检查。单房性包虫囊肿25个,CT表现为囊性病变,囊内密度均匀,可见等密度的囊壁,囊比多均匀光滑,可有线状或环状钙化;有时合并内在性破裂,表现为内囊与外囊分离,或破碎的内囊漂浮在囊腔内。多房性包虫囊肿共2个,CT平扫可见多个子囊和程度不同的基质,囊壁可见钙化。结论:西藏高原牧区肝包虫病患者CT平扫有特定的影像特点,可以用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为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3.9期间来我院门诊以及住院的4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通过二维灰阶超声检查,40名患者共发现50个结节。患者先后进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总结病例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造影表现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结果: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病灶的诊断能力很好,对结节的敏感性85.8%,特异性99%、阳性预测值95%,阴性预测值96%,准确率95%。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诊断有助于临床上判定局灶性结节良恶性,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但是,由于许多假阳性的原因,故对于某些缺乏特异性的超声造影表现,需要其他方法或是穿刺活检进行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2.
黄岩  陈松旺  戴洁  张平洋 《生物磁学》2011,(7):1298-130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引流治疗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引起的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患者86例,在超声引导下,8F猪尾巴导管经皮经肝进行胆囊穿刺置管治疗。治疗后用超声进行随访观察,结合临床症状判断疗效。结果:在超声引导下,86例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患者均成功进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出院,择期拔管。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微创治疗是不能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施冬梅  靳元 《生物磁学》2011,(3):564-567
目的:评价超声在诊断妊娠合并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86例妊娠合并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妊娠合并急腹症超声图像特征。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异位妊娠87.2%(184/211),急性阑尾炎84.2%(32/39),卵巢囊肿蒂扭转90.0%(27/30),急性胰腺炎66.7%(6/9),不全流产及难免流产、子宫肌瘤扭转、子宫肌瘤红色变性、胎盘早剥、泌尿系结石、急性胆囊炎和胆结石、急性胃肠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率为100%(43/43)。结论:超声可以作为妊娠合并急腹症首选的检查手段,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人的影像学表现和PEJ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对15例SM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和临床疗效的全面回顾和分析,探讨和评估该疾病的临床影像诊断方法与PEJ治疗方案的综合疗效.结果:综合影像诊断能够确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经PEJ肠内营养支持治疗6个月后,10例(66.67%)患者体重体明显增加(>5 kg).13例(86.67%)患者复查上消化道钡餐,上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实践证明,从病理影像学和影像解剖学的综合分析角度,分别采用钡餐造影、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B型超声检查共三种影像学技术的诊断,结合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确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通过运用通过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营养支持治疗技术将肠内营养液输注至梗阻远端正常肠管,且能够避免多种并发症,使本组患者得以基本康复.  相似文献   

15.
刘艳丽  吕涛  林弋轩  夏江燕  吕晓玉 《生物磁学》2013,(30):5919-5921,5948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超声影像学特征及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肿块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增强、有无钙化,内部血流、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等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结果:15例乳腺叶状囊肉瘤其病理组织分化呈现多样性,其中恶性分级呈低度恶性的有7例,中度恶性的有5例,高度恶性的有3例。15例乳腺叶状囊肉瘤经超声诊断为乳腺叶状囊肉瘤9例,乳腺癌4例,纤维腺瘤2例,诊断的符合率为60%。乳腺叶状囊肉瘤有多样种病理类型,超声声像图上以不均匀中低回声表现为主,主要表现为肿块大,形态分叶状;边缘清楚,多见囊性变,少见或罕见钙化,血流信号丰富。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超声表现具有比较典型的影像特征,与其病理类型相关,超声检查对乳腺叶状囊腺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病例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诊断中,大多数恶性肿块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粗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恶性肿块的血流显示率明显高,血流分布以Ⅱ、Ⅲ级为主。结论: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在乳腺癌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良恶性肿物的影像互有交叉,其诊断符合率并非是100%。须两者联合应用,综合分析,方可提高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上尿路结石致肾绞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03例妊娠期上尿路结石致肾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92例B型超声检查发现结石,11例仅发现患侧肾脏积水.所有患者均先行保守治疗;期间14例行输尿管置管术,7例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2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101例患者顺利足月分娩;2例终止妊娠,孕妇平安.结论:妊娠期上尿路结石的诊断首选超声检查.对于有症状发作者保守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治疗用药物应注意保护胎儿.对于顽固性肾绞痛患者,外科治疗首选逆行插管引流尿液,必要时可选择输尿管镜检查或经皮肾穿刺.开放手术为最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子宫肉瘤的声像图表现及多普勒血流频谱特点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子宫肉瘤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分为四类:子宫肌层实性占位(4例);子宫肌层囊实性占位(9例);子宫内膜占位(4例);宫颈占位(2例)。血流特点是肿瘤表面和内部以血流丰富型为主(15/19),动脉阻力指数较低,15例RI平均值0.66。结论子宫肉瘤的声像图和血流多普勒显示具有特征性表现,超声检查对子宫肉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能为临床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 对小肝癌的诊断( 附15 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对小肝癌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临床诊断肝癌术后复发、超声、平扫厦增CT检查、MRI检查肝内病灶最大径≤1cm患者15例。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造影观察肿瘤染色后再注入碘油4~12ml。1—4周后作CT扫描,再根据CT检查结果作出诊断。结果:15例共发现42个病灶。在41个小肝癌病灶中五种影像方法检出率分别为超声70.6%,CT60%,MRI66%,血管造影88.5%,碘油CT99%。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均明显为优。结论:本研究显示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是目前诊断小肝癌最敏感和准确的影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年问收治的34例PHPT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PHPT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全组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病变,其中合并泌尿结石患者7例(20.5%)经超声检查的阳性率为85%(22/26),放射性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EC T)检查的阳性率95.4%(20/21),手术后无永久性甲旁减和喉返神精损伤等并发症,部分患者骨痛缓解和消失。结论:超声和ECT可作为首选的定位诊断方法,定性诊断主要依靠血钙和甲状旁腺素升高。定位明确的甲状旁腺腺瘤可行单侧探查。定位不明确或异位者,可在放射性核素指导下行手术探查。PHPT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经手术可大大减少严重骨病的发生。要注意术前高钙危象和术后低钙血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